超過35歲在金融圈就不好混了?

超過35歲在金融圈就不好混了?

來自專欄劉全戰略研究中心

 年齡歧視也許是投資銀行界最易被忽視的一種歧視,不過在中國,這種歧視更加明顯。招聘廣告上經常能看到「年齡不超過35歲」這樣的條件。

  這背後的潛台詞是,一旦你過了35歲,單從體力上來說,投行的超長工作時間決定了你已無法和剛剛邁出校門的年輕人競爭。如果到此時你還沒有升到類似MD這樣的領導職位,也許就該考慮離開這一行了。

  更糟的是,如果你是中國人,卻在一家西方銀行里工作,要想晉陞到ED以上,難度確實不小(視具體機構而定)。

  當然了,這不是說就沒有中國人做到MD了,但根據我們採訪的幾位人到中年的中國銀行(601988,股吧)家,玻璃天花板依然存在,在通往MD的道路上,總會有各式各樣的障礙。一部手機住家創業,我幫助了很多人一兩個月收入過萬,一年多實現月入六位數有錢有閑,想創業的朋友加億傘誤期就誤吧誤傘路期,如果到了45歲,你還在西方銀行里工作,職業生涯卻陷入停滯,那麼也許應該開始尋找其它出路了。

  1、可望而(幾乎)不可及的MD

  有位「年僅」42歲的投行家,目前的級別是ED,工作地點是北京。他表示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升到MD,主要是他所在的銀行員工結構近年有很大改變。「現在銀行里基本都是中國大陸人了,包括很多部門的頭,」他說。

  但他也承認,現在年紀確實大了。「級別越高,擔的責任越重,」他說,「但與此同時,我的精力已經有點跟不上了,有時候很容易就覺得累。」

  這種累不僅僅是體力上的,承擔的責任越重,心理壓力也越大。「工作量很大,總擔心出事,怕擔不住,」他說。

  年歲漸長,還要不要在投行里混?在中國,這可能取決於你所在的具體部門。顧問型的工作對體力要求確實很高,但經驗豐富的銀行家還是很受歡迎。但在市場部門裡,人到中年所帶來的挑戰就會更大一些。

  一位今年46歲的中國銀行家,在做了20多年機構銷售工作後,去年從一家澳大利亞銀行的衍生品銷售職位上離開。「你知道銷售工作一直有指標,是有壓力的,」他說,「我幹了20多年,自然就沒激情了。」

  除了指標壓力外,辦公室政治也會讓人心煩意亂。「職位越高,各種爾虞我詐就越多,要做、要說更多違心的事,我不喜歡,」他承認。

  另一位也已過了45歲、已經辭職「下海」的銀行家則表示,在外資銀行里,他見過了太多的起起伏伏。在離職前,他在北京一家大型英國銀行負責匯率策略銷售,職位上已做到ED,但短期內看不到晉陞MD的可能。與此同時,由於產品創新性滯後,他的客戶源開始遇到挑戰,壓力也逐漸增大。「我可以接著做下去,」他回憶說,「但個人價值感就會差很多。」

  2

離開後的新生活

  在投行的好日子裡混過,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真要離開的話,經濟上不會有太大壓力。那位46歲的銀行家就半開玩笑地說:「我算了算,吃利息還能養家糊口,就退了。」

  而且,即便離開投行,也不意味著就徹底離開了這個行業。在投行中學到的知識、增長的經驗,都可以運用到未來的事業發展中。

  一位投行家離開後,開始和朋友合夥,自己做些證券、外匯投資和資產管理;另一位則與朋友合夥創業,做起了諮詢和培訓生意。

  鑒於新的挑戰只是剛剛開始,所以現在暫時看不到太遙遠的未來。那位創業銀行家看到競爭對手「塊頭都很大」,就整日擔心自己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他還回憶起當初決定離開銀行時跟太太做工作的情景,畢竟他離開銀行的話,家裡會缺少一份相對穩定的高工資收入。

  「我得跟我太太談話,希望能取得她的支持,」他回憶說,「最主要的是想告訴她,未來的生活有可能不會象以前那麼滋潤。」

  3、職場危機:年齡大了跳不起

  「雖然才30歲,卻已經是『鴨梨山大』的夾心層,感覺真累。」前不久,在外企工作的何兵在博客里感慨,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生活都有壓力,「感覺提前進入了中年」。

  何兵今年剛剛30歲,兩年前結婚,去年添了寶寶,父母從外地來漢,與何兵夫婦住在一起,幫助照顧寶寶。何兵月工資8000多元,妻子生孩子後請了長假,每月只拿幾百元的基本工資。兩人每月要還房貸3000多元,寶寶花費至少1000多元,剩下的只夠生活。何兵想跳槽,換一份工資更高的工作,可一看招聘條件,大部分單位都只要30歲以內的員工,不由心生感慨。

  上個月的一天,何兵晚上加班回家,卻發現家裡氣氛不對:妻子在房裡睡覺,母親在客房抹淚。一問,原來是因為帶寶寶觀念不合,產生了婆媳矛盾。何兵連忙哄好母親,又去哄妻子,正在此時,寶寶又吐了一地……面對「殘局」,何兵十分煩躁,恨不得轉身回單位加班。他在博客中稱,30歲應風華正茂,自己為何卻像個中年人一樣,壓力重重、只能忍受?

  如今,像何兵這樣有「30歲危機」的白領正越來越多。除了在職場上要承受激烈的競爭外,還面臨經濟、生活、人際關係等多方面壓力,令「80後」們感到不堪重負。

  十年前,企業到人才市場招聘,大多要求應聘者35歲以內。而現在,這個標準提高到30歲以內。這令不少白領提前感受到壓力。

  「前些年,業內不少單位還招聘30歲至35歲的員工,但工作沒幾年,這些人就迫切希望得到晉陞,能在40歲前到達理想的職位。一旦要求不能滿足,就會選擇跳槽、辭職。所以,現在業內都傾向於招聘30歲以內的年輕人,認為這些人思維活躍,對晉陞的需求不那麼迫切,更樂於積攢工作經驗。」一位網路公司人力資源經理分析。

  他說,30歲以內的年輕人還有個優勢,他們精力旺盛,大多數沒結婚,或者結婚但沒孩子,能接受經常加班、出差的生活。

  於是,剛剛年過三十的白領們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生活壓力增大,跳槽機會減少。他們只能更加敬業地對待本職工作,否則若被單位裁員,美好生活將被瓦解。

  4、經濟危機:開銷太多,用不起

  30歲左右的白領,正是買房、成家的關口。近幾年,武漢三環以內的房價直逼萬元大關,買套80平米左右的二居室,也要大幾十萬,動輒就需每月還貸2000元以上。若要買車,開銷更大,每月養車費用也得1000多元。作為混職場的年輕人,應酬必不可少,和客戶、朋友出去吃個飯,唱個歌,打個球,幾百元又沒了。

  結婚後,被視作完全成人,走親戚、拜年都得另算一家,購買禮品。此外,還得贍養雙方父母,每月探望時買點小禮品,也要不少開銷。這樣算來,一般白領家庭,想維持普通生活水準,也不是容易的事。

  6、人際危機:家庭複雜,傷不起

  「為減少家務勞動帶來的矛盾,寧願自己少花點錢,也要出錢請保姆。可老人總對保姆看不慣,認為事情都沒做到位,半年換了3個了。每來一個新保姆,還要先花半個月時間適應,花錢都買不到輕鬆。」白領俞夢說,20多歲時還覺得自己是孩子,可一到30歲、成了家,就開始面對各種家庭關係,不得不學會打圓場,當一個成熟、圓滑的大人。

  在武漢,30歲左右的白領大多已步入婚姻殿堂,不可避免地將面臨婆媳、翁婿等矛盾,而處在軸心的小夫妻,如不將這些關係打理妥當,營造理想環境,很可能因為家庭關係處理不到位,影響工作狀態,更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7

解除危機,出路在哪裡?

  儘管感到危機重重,但日子還得過下去,還要越過越好。怎樣趕走不良狀態,增加抗風險能力?不妨試試以下幾招:

休假。當對工作、生活中出現的矛盾無法調節時,不妨申請休個年假,帶上TA或獨自出行,將自己暫時抽離出去,全身心享受旅遊的快樂。休完假後,大腦經過休息,重新恢復活力,也許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提供新的動力。

多與朋友談心。將煩惱傾訴出來,可為心靈減壓。朋友們也許能提供更多思路和辦法呢。

寫博客。多寫些生活中快樂、有價值的事情,強調生活中愉快的一面,可讓心態更積極。

充電。健身可為身體充電,令人精力旺盛;抽空參加職業培訓,可為職業生涯充電,加強職業技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降低期望值。40歲以前一定要進入管理層?壓力這麼大,不如降低期望值,做好手頭的工作,在本職崗位上令人無可取代。能夠幸福生活,就是最大的成功!

  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考慮:

  一是尋找經濟收入的被動閥。主動收入與被動收入的平衡問題是長久以來最值得關注的問題,你的工資收入算是一種主動收入,但是現代社會光有工資收入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有更多的被動收入,舉例來說,你可以通過發展自己的愛好尋找新的收入增長點,也可以通過投資尋找到未來的現金流。由於投資的手法很多,瀚哥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主要舉個小例子,比如說你除了本身自住的房子之外,又投資了一套住房,那麼這套房子完全可以出租,來實現新的收入來源,甚至可以成為共享經濟的載體民宿,擁有更高的收益。

  二是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一個人在入職之初就不該自己僅僅盯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工作,而是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找准方向深挖,保持對產業發展、變化的敏銳洞察力,從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當然,如果之前沒做其實也無所謂,因為知識的更新速度雖然很快,但是現在獲取知識的渠道卻是非常之多,無論是語音、視頻資料豐富,甚至不行各類培訓也是數不勝數,只要願意在一定的時間內實現知識結構的全面更新,甚至把知識結構進化成為一種不斷學習的持續學習結構都是不難的。

  三是不斷擴張自己的人脈網路。雖然很多人一直覺得有一種有效社交的瓶頸,即所謂的150人瓶頸,但是瀚哥認為,這個瓶頸僅僅是深度社交瓶頸,但是實際上很多的機會並不是在深度社交中產生的,大家想想自己平時交往的人往往都是和自己的背景、身份、地位相接近的人,所以深度社交對於你的發展幫助並不大,只要你保持一個不斷擴展的社交圈,和願意交朋友的心態,那種淺度社交也能夠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因為只有完全不同結構的人之間的碰撞才有可能帶來全新的收穫。

  中年危機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有沒有應對危機的心態,心理問題只要調整了心態,所有的東西都有解決的辦法。


推薦閱讀:

周小川:全面深化金融業改革開放 加快完善金融市場體系
製造業的利潤率很低,金融業利潤率很高,真是這樣嗎?
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和時間表發布
爭時金融獲中國金融發展峰會頒發年度最佳普惠金融品牌等殊榮

TAG:金融業 | 投資銀行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