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美學隨筆>論閱讀和書籍

無知只是在與財富結伴時才會丟人現眼。窮人為窮困和匱

乏所苦,對於他們來說,勞作代替了求知並佔據了他們的全副

精神。相比之下,有錢、但無知無識的人卻只是生活在感官快

樂之中,跟畜生沒有什麼兩樣,但這可是司空見慣的情形。另

外,這種有錢的無知者還配受到這樣的指責:財富和閑暇在他

們的手裡不曾得到充分的利用,並沒有投入到使這兩者陡具極

大價值的工作中去。

在閱讀的時候,別人的思考代替了我們自己的思考,因為

我們只是重複著作者的思維過程。這種情形就好比小學生學寫

字——他用羽毛筆一筆一划地摹寫教師寫下的字體。因此,在

閱讀的時候,思維的大部分工作是別人幫我們完成的。這就[15]

是為什麼當我們從專註於自己的思想轉入閱讀的時候,會明顯

感受到某种放松。但在閱讀的時候,我們的腦袋也就成了別人

思想的遊戲場。當這些東西終於撤離了以後,留下來的又是什

15

么呢?這樣,如果一個人幾乎整天大量閱讀,空閑的時候則只

稍作不動腦筋的消遣,長此以往就會逐漸失去自己獨立思考的

能力,就像一個總是騎在馬背上的人最終就會失去走路的能力

一樣。許多學究就遭遇到這種情形:他們其實是把自己讀蠢了。

這是因為一有空閑時間就馬上重新接著進行持續的閱讀,這對

精神思想的摧殘甚至更甚於持續的手工勞作,因為在從事手工

操作時,我們畢竟還可以沉浸於自己的思想之中。正如彈簧持

續受到重壓最終就會失去彈性,同樣,我們的頭腦會由於別人

思想的持續侵入和壓力而失去其彈性。正如太多的食物會搞壞

我們的腸胃並因此損害了整個身體,同樣,太多的精神食物會

塞滿和窒息我們的頭腦。這是因為我們閱讀得越多,被閱讀之

物在精神上所留下的痕迹就越少——因為我們此時的頭腦就

像一塊密密麻麻重疊寫滿了東西的黑板。這樣,我們就無暇重

溫和回想①,而只有經過重溫和回想我們才能吸收所閱讀過的

東西,正如食物並非咽下之時就能為我們提供營養,而只能在

經過消化以後。如果我們經常持續不斷地閱讀,在這之後對所

閱讀的東西又不多加琢磨,那這些東西就不會在頭腦中紮根,

其大部分就會失之遺忘。總的來說,精神營養跟身體營養並沒

有兩樣:我們咽下的東西真正被我們吸收的不及五十分之一,

其餘的經由蒸發、呼吸和其他方式消耗掉了。

另外,付諸紙上的思想總的來說不外乎就是在沙灘上走路

的人所留下的足跡。不錯,我們是看到他所走過的路,但要知

道這個人沿途所見之物,那我們就必須用自己的眼睛才行。[16]

16

我們並不可以通過閱讀有文採的作品而掌握這些文采素

質——這些包括,例如,豐富的形象、生動的比喻和雄辯的說

服力;大膽直率或者尖刻諷刺的用語、簡潔明快或者優美雅緻

的表達;除此之外還有語帶雙關的妙句、令人眼前一亮的醒目

對仗、言簡意賅的行文、樸實無華的風格,等等。不過,觀摩

這樣的文筆卻可以引發我們自身已經具備的這些潛在素質,使

自己意識到自己所具備的內在素質;同時也了解到能夠把這些

素質發揮到怎樣的程度。這樣,自己也就更加放心地順應自己

的傾向,甚至大膽發揮這些才能。從別人的例子,我們就可以

鑒別運用這些才能所產生出來的效果,並由此學習到正確發揮

這些才能的技巧。只有這樣,我們才實際擁有了這些才能。所

以,這是閱讀唯一能夠培養我們寫作的地方,因為閱讀教會了

我們如何發揮和運用自身天賦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前提當

然始終是我們本身已經具備這些天賦。但如果自身欠缺這些素

質,那無論怎樣閱讀也都於事無補——除了勉強學到一些死

板、僵硬的矯揉造作以外;以此方式我們就只成了膚淺的模仿

者。

為了我們眼睛的健康起見,衛生官員應該監察印刷字體的

大小,以防它們小於一定的限度。(我1818 年在威尼斯的時[17]

17

候,那種真正的威尼斯飾鏈還在有人製作。一個首飾匠告訴我:

那些製作微型飾鏈的匠人過了三十年以後眼睛就瞎了。)

正如地球的岩石層逐層依次保存著以往年代的生物軀殼,

同樣,圖書館的書架上也按照時間順序保存著以往年代的錯誤

觀點及其陳述——這些東西曾幾何時,就像那些以往年代的生

物一樣,活蹦亂跳、得意於一時,並且也確實造成了一定的轟

動。但現在它們卻化石般地一動不動地呆在圖書架上,也只有

研究古籍的人才會向它們打量一眼。

據希羅多德②所言,波斯國王澤克西斯一世眼看著自己一

望無際的大軍時不禁潸然淚下,因為他想到過了一百年以後,

這裡面的人沒有一個還會活著。而看著那厚厚的出版物目錄,

並且,考慮到所有這些書籍用不了十年的時間就會結束其生命

——面對此情此景,誰又能不傷心落淚呢?

文字作品跟生活別無兩樣:在生活中我們隨便都會碰見不

[18]可救藥的粗鄙之人,到處都充斥著他們的身影——就像夏

18

天那些玷污一切的蒼蠅;同樣,數目龐大的壞書、劣書源源不

斷、層出不窮——這些文字作品中的雜草奪走了麥苗的養分並

使之窒息。也就是說,這些壞書、劣書搶奪了讀者大眾的時間、

金錢和注意力,而所有這些本應理所當然地投入到優秀的書籍

及其高貴的目標中去。不少人寫作就是為了獲得金錢或者謀取

職位。所以,這樣寫出來的東西不僅毫無用處,而且是絕對有

害的。我們當今十分之九的文字作品除了矇騙讀者,從其口袋

中摳出幾個銅子以外,再沒有別的其他目的。為此共同的目的,

作者、出版商、評論家絕對是沆瀣一氣、狼狽為奸。

那些多產的寫作匠、為麵包而揮舞筆杆子的人所成功使用

的一個招數相當狡猾和低級,但卻效果顯著,時代的良好趣味

和真正的文化修養也難與之匹敵。也就是說,他們像玩弄木偶

般地牽引著有一定趣味的有閑公眾,訓練他們養成與出版物同

步的閱讀習慣,讓他們都閱讀同一樣的,亦即最新、最近出版

的東西,以獲得茶餘飯後在自己圈子裡的談資。那些出自一些

曾經享有一定文名的作者,例如,斯賓德勒③、布爾瓦④、歐仁·蘇

⑤等的劣質小說和差不多性質的文章也都是服務於同樣的目

的。既然文學藝術的讀者群總是以閱讀那些最新的作品為己任

——這些粗製濫造的東西是極為平庸的頭腦為了賺錢而作,也

正是這一原因,這一類作品可是多如牛毛——而作為代價,這

些讀者對於歷史上各個國家曾經有過的出色和稀有的思想著

作也就只知其名而已,那麼,還有比這更加悲慘的命運嗎?!

尤其是那些文藝雜誌和日報就更是別有用心地搶奪了愛好審

美的讀者的時間——而這些時間本應投入到真正優美作品中

去,以[19]修養和熏陶自己,而不是消磨在平庸之人每天都在

19

推出的拙劣作品上面。

因為人們總是閱讀最新的,而不是所有時代中最好的作

品,所以,作家們就局限於時髦和流行觀念的狹窄圈子裡,而

這個時代也就越發陷入自己的泥潭之中。因此,在挑選閱讀物

的時候,掌握識別什麼不應該讀的藝術就成了至為重要的事

情。這一藝術就在於別碰那些無論何時剛好吸引住最多讀者注

意的讀物——原因恰恰就是大多數人都在捧讀它們,不管這些

是宣揚政治、文學主張的小冊,抑或是小說、詩歌等。這些東

西轟動一時,甚至在其壽命的第一年同時也是最後的一年竟然

可以多次印刷。並且,我們必須牢記這一點:那些寫給傻瓜看

的東西總能找到大群的讀者;而我們則應該把始終是相當有限

的閱讀時間專門用於閱讀歷史上各個國家和民族所曾有過的

偉大著作——寫出這些著作的可是出類拔萃的人,他們所享有

的後世名聲就已表明了這一點。只有這些人的著作才能給我們

以熏陶和教益。

壞的東西無論如何少讀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無論怎樣多

讀也嫌太少。劣書是損害我們精神思想的毒藥。

閱讀好書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不要讀壞書,因為生命是短

暫的,時間和精力都極其有限。

人們寫出了評論古代的這一位或者那一位偉大思想家的

文章、書籍,讀者大眾就跟隨著捧讀這些東西,而不是那[20]

20

個思想家的著作。原因在於大眾只願意閱讀最新印刷的東西,

並且,「相同羽毛的鳥聚在一起。」這樣,對於讀者大眾來說,

當今的某一乏味、膚淺的頭腦所寫出的沉悶、嘮叨的廢話比偉

大思想家的思想更加親切也更有吸引力。我很感激自己的好

運,因為在年輕的時候我就有幸看到施萊格爾⑥的這一優美格

言——從那以後,這一格言就成了我的座右銘:

認真閱讀真正的古老作品,

今人對它們的評論並沒有太多的意義。

啊,各個平凡庸常的頭腦是多麼的千篇一律!他們的思想

簡直就是出自同一個模子!同一樣的場合讓他們產生的只是同

一樣的想法!除此之外,還有他們那些卑微、渺小的目的和打

算。這些小人物不管嘮叨些什麼毫無價值的無聊閑話,只要是

新鮮印刷出版,傻乎乎的讀者大眾就會追捧它們,而那些偉大

思想家的巨作卻靜靜地躺在書架上,無人問津。

讀者大眾的愚蠢和反常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因為他們把各

個時代、各個民族保存下來的至為高貴和稀罕的各種思想作品

放著不讀,一門心思地偏要拿起每天都在湧現的、出自平庸頭

腦的胡編亂造,純粹只是因為這些文字是今天才印刷的,油墨

還沒幹透。從這些作品誕生的第一天起,我們就要鄙視和無視

它們,而用不了幾年的時間,這些劣作就會永遠招來其他人同

樣的對待。它們只為人們嘲弄逝去的荒唐年代提供了笑料和話

題。[21]

21

無論何時,都有兩種並行發展、但卻互不相干的文字作品:

一種是貨真價實的,另一種則只是表面上這樣。前者漸變而成

永恆的作品。在這一方面努力的人是為科學或者文藝而生的

人;他們執著認真、不作張揚、但卻步子極為緩慢地走在自己

的道路上。而在歐洲一個世紀也產生不了十來部這樣的作品,

但這些作品卻能持久存在。另一類文字作品的追隨者卻是以科

學或者文藝為生;他們躍馬揚鞭,伴隨著他們的是利益牽涉其

中的人所發出的喧嘩和鼓噪。每年他們都會把千萬本作品送進

市場。但用不了幾年的時間,人們就會發問:這些作品現在在

哪兒了?那些人所享有的早熟和轟動一時的名聲現在又到哪

兒去了?所以,我們可以把這一類的文字作品形容為流水般的

一去不返,而前一類的文字作品則是靜止、常駐的。

10

如果在買書的同時又能買到閱讀這些書的時間,那該有多

好!但是,人們經常把購買書籍錯誤地等同於吸收和掌握這些

書籍的內容。

期望讀者記住他所讀過的所有東西就等於期望他的肚子

留住他所吃過的所有食物。食物和書籍是讀者在身體上和精神

上賴以為生的東西,這些使他成了此刻的樣子。但是,正如[22]

人的身體只吸收與身體同類的食物,同樣,每一個人也只記住

22

讓他感到興.趣..

.的事情,亦即與他的總體思想或者利益目標相

符的東西。當然,每個人都會有他的利益目標,但卻很少人會

有近似於總體思想的東西。所以,人們對事情不會有客觀的興

趣,他們所讀的東西因此原因不會結出果實:因為他們留不住

所讀過的任何東西。

「複習是學習之母。」每一本重要的書籍都必須一氣呵成

連續讀上兩遍。原因之一是在閱讀第二遍的時候,我們會更好

地理解書中內容的整體關聯,而只有知道了書的結尾才會明白

書的開頭;原因之二就是在第二次閱讀的時候,我們的心境、

情緒與在第一次閱讀時已經有所不同。這樣,我們獲得的印象

也會不一樣。情形就好比在不同光線之下審視同一樣的物體。

一個人的著.作.是這一個人的思想精.華.。所以,儘管一個人

具有偉大的思想能力,但閱讀這個人的著作總會比與這個人的

交往獲得更多的內容。就最重要的方面而言,閱讀這些著作的

確可以取代、甚至遠遠超過與這個人的近身交往。甚至一個才

具平平的人所寫出的文字也會有一定的啟發意義,能夠給人以

消遣並值得一讀——原因正在於這些東西是他思想的精.華.,是

他所有思考、研究和學習的結果;而與這個人的交往卻不一定

能令人滿意。因此,與某些人的交往無法給予我們樂趣,但他

們寫出的作品卻不妨一讀。所以,高度的思想修養逐漸就會使

我們完全只從書本、而不是具體的個人那裡尋找消遣和娛樂。

沒有什麼比閱讀古老的經典作品更能使我們神清氣爽的

了。只要隨便拿起任何一部這樣的經典作品,讀上哪怕是半[23]

個小時,整個人馬上就會感覺耳目一新,身心放鬆、舒暢,精

神也得到了純凈、升華和加強,感覺就猶如暢飲了山澗岩泉。

23

這到底是因為古老的語言及其完美的特性,還是因為這些古典

作家保存在著作里的偉大思想歷經數千年仍然完好無損,其力

度也不曾減弱分毫?或許兩種原因兼而有之吧。但是,這一點

是肯定的:人們一旦放棄了學習古老語言——現在就存在這種

威脅——那新的文字作品就將前所未有地充斥著膚淺、粗野和

沒有價值的塗鴉文字。尤其是德語這一具有古老語言不少優秀

特質的語言,現在就正受到「當代今天」的拙劣文人有步驟的

和變本加厲的破壞和摧殘;這樣,越加貧乏和扭曲的德語也就

逐漸淪為可憐的方言和粗話。

我們有兩.種.歷.史.:政.治.的歷史和文.學.、藝.術.的歷史,前者

是意.欲.的歷史,後者則是智力的歷史。所以,政治的歷史從頭

到尾讀來讓人擔憂不安,甚至是驚心動魄。整部這樣的歷史無

一例外都是充斥著恐懼、困苦、欺騙和大規模的謀殺。而文學、

藝術的歷史卻讀來讓人愉快和開朗,哪怕它記錄了人們曾經走

過的彎路。這種智力歷史的主要分支是哲學史:它是智力歷史

的基本低音,其發出的鳴響甚至傳到其他的歷史中去,並且,

在別的歷史中也從根本上主導著觀點和看法。所以,正確理解

的話,哲學也是一種至為強大的物質力量,雖然它作用的過程

相當緩慢。

11

對於世界歷史來說,半個世紀始終是一段長的時期,因為

[24]它的素材源源不斷,事情永遠都在發生。相比之下,半個

24

世紀並不會為文字寫作的歷史帶來多少東西,因為什麼事情都

不曾發生——濫竽充數者的胡來跟這種歷史卻是毫無關係。所

以,五十年過去以後,我們仍然是原地踏步。

為把這種情形說明清楚,我們可以把人類知識的進步跟一

顆行星的軌跡相比,而在取得每一次顯著進步以後,人類通常

很快就會步入彎路— — 這我們可以用托勒密周轉線

(Ptolemaische Epicykeln)表示。在走完每一圈這樣的周轉線

以後人類重又回到這一周轉線的出發點。但那些偉大的思想者

卻不會走進這些周轉線——他們的確引領人類沿著行星的軌

道前行。由此可以解釋為何獲得後世的名聲經常必須是以失去

同時代人的讚許為代價,反之亦然。

與事物這種發展過程相關的事實就是大約每過三十年,我

們就可看到科學、文學或者藝術的時代精神宣告破產。也就是

說,在這一段時間裡,種種的謬誤越演越烈直至最終被自己的

荒謬所壓垮,而與這些謬誤對立相反的意見與此同時卻增強了

聲勢。這樣,情形就發生了變化,但接下來的謬誤卻經常走向

了與這之前的謬誤相反的方向。這些事實正好為文學史提供了

實際的素材,以表現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周期性反覆。但文學史

卻偏偏沒有著意這方面的素材。

與我所描述的人類進步軌跡互相吻合的是文.字.寫.作.的.歷.

史.:其大部分的內容不外乎陳列和記錄了眾多早產、流產的文

字怪胎。而為數不多的自降生以後成長起來的作品卻用不著在

這一歷史中尋找,因為這些作品永遠鮮活、年輕地存留人間,

我們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碰見這些不朽之作。只有這些作品才

唯一構成了我在上面已經討論的、屬於真.正.的文字作[25]品;

25

而記載這些的歷史包含的人物並不多。這一歷史我們是從有思

想文化修養的人的嘴裡,而不是首先從教科書的大綱和簡編中

了解到的。

但我希望將來有朝一日有人會編寫出一本文.學.的.悲.慘.史.

——這將記錄下那些傲慢炫耀本民族偉大作家和藝術家的各

個國家,在這些人物在生之時,究竟是如何對待他們的。這樣

一部悲慘歷史必須讓人們注意到:所有真正的、優秀的作品無

論在哪個時候、哪個地方都要與總是佔據上風的荒唐、拙劣的

東西進行沒完沒了的惡鬥;幾乎所有真正的人類啟蒙者、幾乎

所有在各個學問和藝術上的大師都是殉道者;除了極少數的例

外,這些非凡的人物都在貧困苦難中度過自己的一生,既得不

到人們的承認和同情,也沒有學生和弟子,而名聲、榮譽和財

富則歸於在這一學科中不配擁有這些東西的人,情形就跟以掃

的遭遇⑧一樣:長子以掃為父親捕獵野獸,他的孿生弟弟雅各

卻在家裡穿上以掃的衣服騙取了父親的祝福。但是,儘管如此,

那些偉大人物對其事業的摯愛支撐著他們,直至這些人類教育

家的苦鬥終於落幕——長生不朽的月桂花環此時向他們招手

了,這樣的時分也終於敲響了:

沉重的鎧甲化為翅膀的羽毛,

短暫的是苦痛,恆久的是歡樂。

——席勒《奧爾良的年輕太太》

[26]

26

① 事實上,不間斷和大量閱讀新的東西只能加速忘記在這之前所閱讀過的

東西。

② 羅多德(前484~前425):希臘歷史作家。——譯者

③ 卡爾?斯賓德勒(1796~1855):德國歷史消遣小說作家。——譯者

④ 利頓?布瓦爾伯爵(1803~1873):英國小說家和政治家。——譯者

⑤ 歐仁?蘇(1804~1857):法國小說家,其著名作品為《巴黎的秘密》。

——譯者

⑥ 卡爾?施萊格爾(1772~1829):德國語言學家、美學家、文學史家。—

—譯者

⑦ 「Interesse"一詞同時兼有「興趣」和「利益」的意思。——譯者

⑧ 這一典故見於《舊約全書》(創世記)第27 章。——譯者[27]

27__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懷舊之情
當代精神下的東方美學設計,滿滿的國際范兒!
康德的崇高美學新論
國風講堂·美學(彩雲追月 同照古今)
應對川普新政 留美學生緊急申請美國投資移民!

TAG:閱讀 | 書籍 | 美學 | 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