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飛雲湖 - 經典景區 - 泰順旅遊 - 手機版 - Powered by Discuz!

飛雲湖,寧靜的湖面、清澈的水波、倒浸的山峰、錯落的小島,山水擁抱,水天一色,宛如一幅「兩岸青山浮水面,萬頃碧波浸山中」的綺麗畫卷。 飛雲湖景區位於飛雲江中游,屬珊溪水利工程攔江截流而成。某種意義上而言,屬於人力參與自然構建而成的大型人工湖。自壩高145米的珊溪水庫建成後,庫區便形成了一個高山平湖飛雲湖。飛雲湖橫跨文成、泰順兩縣8個鄉鎮,僅在泰順境內就出現 180餘個島嶼。 飛雲湖擁有35.4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西連泰順烏岩嶺,北倚石垟林海及景寧南部山巒,屬浙南最大的湖泊。景區內分別由葫蘆島、七星島、梅坑底、洞背洞等自然景觀構成。飛雲湖碧波浩渺、青山屏立、白鷺棲息、雲虹飄渺。飛雲湖不但是文泰兩縣的交通樞紐,也是水上旅遊、度假休閑、天然垂釣的生態樂園。

飛雲湖,亦稱百島之湖,位於飛雲江上游的百丈鎮,西北臨百丈口,東南與文成接壤,是一個以百丈湖、莒江湖、洪口湖三大湖和上百個大小不等的島嶼組成的高峽平湖。明鏡般的湖面,舟行影單,山挾水轉、水繞山行、水天一色,盡顯湖光山色之美。走進這裡,你猶如走進一幅巨大的山水畫卷,山、水、天綠成一團,讓人心醉。走進這裡,你會發現,一切都是那麼純凈,純凈得不帶一絲塵世的喧囂,寂靜得彷彿讓人窒息。 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立,沒有水的靈性,就沒有山的神韻。如果說,烏岩嶺是泰順最具代表的綠色生態景觀,那麼,碧波瀲灧的飛雲湖,就是泰順數不盡一路踏歌而來的溪流山澗,在這個地方營造出的另一片純凈平和。

清晨,你若置身湖心小島,巡顧四周,晨色中,只見水面上飄逸著一層薄的水煙,又似淡淡的飛雲。想像中,飛雲湖畫意般的名字,定然是由此牽引而出、幻化而來。陽光初射,成片的飛雲頓時化成一縷縷移動的霧氣,向著四周,向著遠山飄散。漸漸隱入了一個個像綠色屏障一般的青峰綠谷間,不一會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了一湖金花銀葉,閃閃發亮。太陽升高了,盈盈的湖水,恰似明鏡一般清澈,藍天白雲還有倒映的青峰,便成了這裡不變的風景…… 飛雲湖的美,美在未加修飾的天然。它帶著原始古老的蒼勁,卻又溫溫柔柔,平平靜靜如一塊無暇的翡翠,閃爍著美的光澤。又似一位深山裡的少女,靦腆而又含蓄地微笑著,屏聲靜氣、垂手而立。一旦你泛舟湖裡,湖水則立刻變得鮮活起來,層層漣漪隨風而起,伴著跳躍的陽光,此時自己彷彿就是那裡的一滴水珠,那湖水的清涼與甘美早已沁人心脾、流入心田,滲透全身每一個毛孔,生活中憂愁與煩惱早已隨波而去。

心靈在微風裡輕盈跳躍,夢幻在水草旁邊。蘆葦叢中,喁喁細語,至於那天際的一抹彩虹,可就是我們反反覆復尋找的那一掬? 心靈在微風裡輕盈跳躍,夢幻在水草旁邊。蘆葦叢中,低低囈語,那天際的一抹彩虹,就是你我燦爛的心懷。 而在細雨迷濛之時則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它或如梨花帶雨的美少婦、半憂半怨地聆聽著雨聲的傾訴,或如嬌媚俏麗的大家閨秀,在月光下低吟淺唱……

白鶴峽 白鶴峽號稱「十里畫廊」。從白鶴山莊租船,往南就進入了飛雲湖最為狹長也最為美麗的湖區白鶴峽。白鶴峽從白鶴山莊至百丈,全長8公里,兩岸皆高山,高山多懸崖。青山倒影在純凈安詳的湖面上,形成片片迷朦的山水畫,並且隨著角度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姿態。遊船在平靜的湖面上剪出一條白線,寂靜暫時被打破,白鷺受驚,掠向溪谷的深處。一會兒,前方左岸變得開闊起來,山腰的一片懸崖發出熠熠的紅光,這就是白鶴峽著名的景點飛雲赤壁了。

飛雲赤壁是一面巨大的絕壁,長近200米,高約100米,從遠處看,像是安插在高山中的一幅巨大的紅色屏風。絕壁通體呈暗紅色,中間夾雜許多垂直走向的白斑,於是當地人叫白岩。而史書卻稱之為蜂牆石,估計是由於絕壁表面斑斑點點,看似蜂窩的緣故吧。有一首古歌謠這樣描述蜂牆石:「蜂牆不見蜂來采,船綱何曾打得開。饅頭石面清如鏡,不是樵歌切莫來。」歌謠中提到的船綱石,就是赤壁下方的巨石,傳說是當年洪水泛濫時代系船用的。當地老人說,絕壁的底下有一片沙灘,附近還有一個系船用的牛鼻子,老人的前輩還曾經在那裡揀到過爛索頭。還說,兩百多年前,有一陳姓兩兄弟在斜坡的右下生活過一段時間,由於生存環境惡劣,幾十年後就搬離了此地。

白鶴渡口的傳說 山峽的盡頭是白鶴古渡,傳說,上古時期洪水泛濫,濁浪排空,生靈塗炭。當時太白金星乘白鶴週遊世界,一日來到了飛雲江源頭一帶,只見白茫茫一片,連飛禽走獸都鮮有立足之地。飛禽走獸們看到太白金星後,就聚集過來,圍繞著太白金星乘坐的白鶴作圓周飛翔,祈望仙翁幫忙。仙翁見狀,動了惻隱之心,將情況上奏給玉帝。玉帝聽罷,令四海龍王將水褪去九十九丈九尺,使各地山川江河田園重現,萬物復甦。由於飛雲江水源豐富,白鶴仙翁游過的源頭兩溪即三插溪和司前溪交匯處仍十分開闊,人們為了交通方便,遂在此處設一渡口,稱白鶴仙渡,簡稱白鶴渡。又有傳說,渡船是由當時白鶴仙翁隨手從銀豆樹上摘下的銀豆殼拋入江中化成的。如今,白鶴渡永遠沉浸在飛雲湖底了。

白鶴山莊 如今,有人就在這塊仙人點化過的地方,蓋起了一幢幢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主樓木屋。白鶴山莊修建於2001年,佔地面積310畝,是集旅遊、餐飲、住宿、娛樂、會務於一體的休閑度假型山莊。山莊目前有六大王牌項目:中國第一長的人行鋼索橋、三插溪漂流、十里畫廊竹筏觀光、音樂篝烤全羊等。白鶴山莊距離司前鎮3公里,距離縣城20公里,水路距離文成縣珊溪鎮35公里。

中國最長的人行鐵索橋 白鶴山莊鋼索橋由上海同濟大學橋樑系高級工程師林長川教授所設計,橋身由17條規格不等的鋼索和若干鋼絲網、角鐵、螺絲帽構成,兩端用橋塔固定,總長358米,橋面1.4米,離水面高48米,為中國之最。橋平面拉力530噸,承壓力87噸,橋身自重41.6噸,正常氣候條件下可容納100人同時通行。因橋面採用鋼絲網,可以直觀橋底。

百丈湖 當年百丈鎮處於司前溪和洪口溪交匯處的峽谷之中,是古代溫州方向進入泰順的水路捷徑,也是清中後期泰順著名的水路商埠,浙閩交界四縣的物資吞吐口岸。當年泰順的木炭、茶葉、陶瓷、土紙,閩東的紅糖,慶元和景寧的山貨等等,通過百丈埠頭裝船外運,然後再從這裡將食鹽、水產品、副食品及T業品等等輸入深山腹地。如今的百丈也同莒江一樣,往昔的繁榮已成遙遠的煙雲。

三灘紅楓古道 三灘大崗嶺紅楓古道是泰順目前最負盛名最為經典的紅楓古道。三灘古道與百丈鎮葉山寮古道相連,清中葉之後,由於百丈口水路運輸的興起,該古道成為縣內最為繁忙的交通線路,是來往泰順縣城和溫州的陸路主幹道。三灘古道楓樹保護最完好的要屬大崗嶺古道,它起於三灘村止於洋坑頭古亭,兩旁的楓樹最為密集,品種也最多。 這裡原是泰順山民對外交通要道之一,是通往當年號稱「小上海」的百丈鎮必由之路。而今,隨著公路的開通,這條古道漸漸失去了路的功能,像個賦閑的文士,隱在山間細數著長長的一串串日子,年復一年地吟誦著早就寫就的那篇四季歌。

古道在山間盤桓,蜿蜒逡巡,徐徐升展,整條在古道的軌跡像一首漸吟漸高的古曲,時而舒緩,平坦而悠長;時而急促,陡峭而險峻;時而雄渾,寬闊而曠達;時而清越,狹窄而幽深;時而曲調單純,筆直而通透;時而富有變化,曲折而纏綿,時時有變化,步步有美景,因為一路有古楓相伴,秋天的古道就更顯得姿態萬千,美不勝收了。

每到深秋季節,古道兩旁數百棵兩人合抱不攏的參天楓樹經霜而紅,如火似炬,燦若朝霞。遠望去,它就像一條長長的迎風飄舞的大紅綢帶,先從滿目蔥蘢的山腰間穿過,而後又將青山緊緊纏繞。高大、挺拔、虯枝鐵干,一棵棵古楓或密或疏地排列在古道的一邊,默默地守護著靜靜的古道,當年,一定有很多人曾在古楓下駐足休憩、遠眺懷鄉,彼情彼景,歷歷在目。 樹上紅葉婆娑,影影綽綽,遠遠看去,一棵樹就是一支火炬,從碧綠的青山間燃向秋天湛藍湛藍的天空。在這偏僻的山間你絕不會感覺到迷路的危險,因為一眼望去,山間一抹楓葉紅,就是古道清晰的身影。

行程 赴大岡嶺觀賞紅楓古道,時間在上午9點到下午5點之間,觀賞紅楓,還需要天公作美,選擇一個溫度適宜的早上出發,陽光下楓林染色均勻,晶瑩剔透,極其美麗。大岡嶺紅楓古道上的紅楓觀賞期長達半個月,要想抓住最佳觀賞期,讀者朋友還得及早為自己安排一個出行計劃,早點前去觀賞。 其實在泰順,除了大岡嶺的紅楓古道外,還有以下幾個古道可觀賞紅楓:天關紅楓古道,古道起點羅陽白溪亭,終點達嶺北溪尾村,全長6公里,途中都是紅楓。 新浦江紅楓古道:位於新浦境內,距縣城50多公里,部分路段靠近飛雲湖,紅楓湖水與青山相依相伴非常秀美。白溪嶺紅楓古道。 該古道是楊梅洲古道的一部分,位於縣城白溪村,長2公里,途中多楓樹和毛竹。全長10公里,途中紅楓尤為壯觀,是戶外行走的理想線路。

路線 赴大岡嶺賞紅楓可從縣城出發,上52省道,駛至約5公里處,即可將車停放在路邊沿山道上行,路邊有指示牌子。整個紅楓古道行走來回大約需要1.2至2個小時,古道兩端皆有農家樂,同時遊走完紅楓古道後,也可開車返程回縣城用餐。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陳瑞春---談小柴胡湯的臨床運用(三)  Powered By 吾愛吾生
美學心得(第六集) 羅國正 - 龍快子的個人空間 - 美術家博客 - Powered by X-Space
網址大集匯<2> - 日誌 - 山清水靜 - 我的空間 - Powered by UCen...
The Power of Project Learning

TAG:手機 | 旅遊 | 經典 | 景區 | Discuz! | Pow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