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優秀,與你無關

別人優秀,與你無關

來自專欄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89 人贊了文章

別人優秀,與你無關

作者:薄言(富書籤約作者)

過年那會,發小結婚,朋友們趁著婚宴好不容易聚齊一次。

大家侃侃而談,回憶起了童年趣事,或下河摸魚被螃蟹鉗住腳、或相約逃學上網、或學騎腳踏車摔得鼻青臉腫。

感嘆的是,時光難倒轉,兒時的回憶已漸漸模糊。

慶幸的是,真情仍存在,社會的面具並沒戴在大家的臉上。

但是,多年不見的小藝卻打破了這種溫馨的氛圍。

「我朋友是縣城重點小學的老師,以後大家有小孩要讀書,可以找她」

「你們認識XX企業的區域經理嗎?我和他有數面之緣」

「我初中同學研究生畢業於985高校,現在年薪百萬了,他實在是太牛了」

「要是以後你們遇到事,找我朋友幫你們擺平」

對於小藝此種行為,大傢伙一臉尬笑,卻難掩內心的失落,幼時的單純真誠變成了現時的炫耀攀比,究竟是成長還是倒退?

小藝目前在自主創業,開了一家藤鐵傢具公司,運營得井井有條,在行業內也小有名氣。

小藝算得上是發小中最早進入社會大熔爐的,期間磕磕絆絆,吃了不少虧,長了不少教訓,才有了今日的略有小成。

近日,小藝跟我開口,說他資金一時周轉不來,能否借他5萬元救急。

奈何我剛進行投資,積蓄不多,況且每月要還高昂的房貸,自顧不暇,便如實婉拒了。

小藝倒欣然接受了我的拒絕,我多問了一句:「你不是挺多朋友出手闊綽的嗎?沒人幫你嗎?」

小藝面露難色回復到:

人脈這種東西,得等到要用時才會清楚,我跟他們的交情並沒有到太深的程度,之前那些大話也只是為了讓自己臉上有光。

這年頭,成功學理論大行其道,大肆渲染人脈的種種好處,彷彿只要湊齊人脈等幾個因素,就能過五關斬六將,鶴立雞群,走向人生巔峰。

殊不知,別人的優秀,其實與你無關。

廣泛優質的人脈有時是某些人炫耀的資本,可以往他們臉上貼金。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時會遇見他人炫耀自己的朋友圈,不是炫耀朋友數量:

「我朋友太多了,手機通訊錄都滿了。」

「你看這一沓一沓的,都是生意夥伴的名片。」

不然就是顯擺朋友圈的質量:

我小舅子是國企經理,下次讓他給你辦理汽油優惠卡。

XX知乎大V是我大學同學,我跟他關係鐵得很,找他做個廣告,你網店的銷量就蹭蹭往上漲了。

美國作家安·比爾斯說過:「友誼是一艘船,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裡可以載兩個人,在濁浪滔天的時候只能由一個人乘坐。」

真正穩固有效的人脈,必定要經歷過時間的檢驗,它愈久彌香,又脆弱不堪,需要我們精心呵護。

有人說,朋友都是一撥一撥的,難得有陪伴一生的摯友。

畢業季哭著喊著說要參加你婚禮的舍友,最終也沒了聯繫。

以前每年都會收到朋友的手寫春聯,也在這幾年斷了往來。

與你一同奮鬥,一同假期旅遊的同事,也在你離職後音訊全無。

大多數喜歡炫耀人脈的人,內心多是不夠自信的。

在平時的社交中由於存在感不強,為了緩解自卑的焦慮,希望通過朋友的優秀來吸引對方注意力,借他人抬高自己。

這類人敏感脆弱,如果有人對他們稍微示好,這類人便能推心置腹,視你為至親好友,對你知無不言。

彷彿人脈就是他們的遮羞布,將空洞的自己粉飾得光彩照人。

鄧巴數字理論」,即著名的150定律,由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

所謂的150定律,指的是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路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

也就是說,人這一生,真正的朋友不超過150人,這都是與你並肩作戰,經歷大浪淘沙的。

這份感情堅不可摧,千金不換。

人脈,是重要的社交貨幣。

沃頓商學院的營銷學教授Jonah Berger在《瘋傳》一書中對社交貨幣有如此解釋:

就像人們使用貨幣能買到商品或服務一樣,使用社交貨幣能夠獲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評和更積極的印象。

通俗來說,就是人們主觀上會同他人分享有利於塑造個人形象和口碑的信息,例如傾向於將自己塑造成「白富美」或「高富帥」。

人脈,作為一種社交貨幣,在某些時候能美化個人形象,提高社會存在感。

社會學上有個理論叫「六度分割理論」,說的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通過六層以內的熟人鏈和任何其他人聯繫起來,即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如此而言,倘若我們能抓住其中一個人脈,向其發行社交貨幣,就能將我們的好印象擴散影響開來,鋪開一張牢固的關係網。

人脈,在某些方面,還是投機分子試圖走捷徑的手段。

某些人向他人誇耀自己的朋友如何處在人生巔峰,如何位高權重,實則是在處心積慮,企圖蒙住對方雙眼。

讓對方誤以為某人也和朋友們一般優秀,就對某人產生崇拜心理,進而可以慢慢實現某人的目的,或達成生意合作,或藉機好辦事,頗有些狐假虎威的意味在裡頭。

人脈,是能力的等價交換,自己不夠優秀,人脈就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終不能長久。

李小墨在《請停止無效社交》一書中說到,

能力是1,人脈是後面的0。沒有1,後面的0毫無意義;有了前面的1,後面的0可以讓1的威力成倍地增長。

有些人想踩在別人的枝頭上變成鳳凰,卻不曾想,這是不自量力,痴人說夢。

在你還沒有脫穎而出,做出一些成就之前,你的眼界、能力、格局沒達到一定高度時,優秀的人憑什麼要花費自己有限的時間精力開和你道長短,聊人生呢?

  • 沒人會一直心存善念,做虧本買賣,只有當你獲得的資源與他人對等之時,才有鞏固人脈的資本,甚至人脈會主動上門找你。

當你想與優秀的人為伍,首先要使自己變得像他們一樣優秀。

我剛進入公司那會,便仰慕一位前輩,他為人熱情謙和,工作能力出類拔萃。

可惜我當時初出茅廬,如同一顆隨時能被替換的螺絲釘,即便我想親近前輩,與其交友,也總感覺底氣不足。

幾年後,我們的距離更近一些,但我還是在追趕狀態。

之後前輩跳槽,有一次微信跟我說:「我加下你微信,你通過一下。」

我疑惑地笑了笑說:「我們不是已經互加微信了嗎?」

前輩回復了個哭笑不得的表情,並說到:

我是將生活和工作分得很開的人,之前那個是工作號,現在這個是生活號,時常在朋友圈發些跟工作無關的生活趣事,不想我們成不了同事,也成不了朋友。

同事過多,瑣事太雜;朋友幾許,但真心足矣。

前輩把我當做朋友,讓我頗為感動。

後來細想,也是因為我工作能力較為突出,不停提升自我,幾次榮獲公司銷量好手的稱號,也拿下不少大項目,且為人真誠,才有與前輩深入交流的機會。

人際交往必須要建立在對等的關係中,這樣才能愈久彌堅,固若金湯。

學會利用社交中的弱關係,能事半功倍,遇見更優秀的自己。

社會學家馬克·格拉諾維特就指出:「強關係」就是每個人接觸最頻繁的親人、同學、朋友、同事……這是一種穩定但範圍有限的社會關係。

這裡的關鍵詞是範圍有限,範圍有限就容易造成信息閉塞、觀點趨同,難有機會接受新鮮事物,尋求更大進步。

弱關係,因為不摻雜太多主觀片面的成分,社交範圍也更廣泛,讓人有公平的機會去結識優秀之輩。

微信創始人張小龍的故事,就著力證明了弱關係的存在,能利用好健康有效的人脈資源。

當初,張小龍原來就職於Foxmail,2005年騰訊收購了Foxmail,張小龍便和研發團隊一起進入騰訊。

張小龍和馬化騰並不熟,所在的廣州研發部也只是龐大的騰訊系統中令人遺忘的一個小機構,如同一顆靜默的螺絲釘可有可無。

但也正是這個人,在小馬哥面臨3Q大戰壓力,尋找移動互聯網新機會,急得火上房時,提出微信項目,幫了他大忙。

在馬化騰陷入發展思維瓶頸時,張小龍主動北上請纓,上報微信項目,一舉成功,助力騰訊成為BAT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如果說擁有強關係的QQ團隊維持了騰訊系統的正常運營,那麼弱關係的張小龍團隊則給騰訊注入了一股新鮮刺激的力量,讓其更具競爭力。

  • 優秀者,適當運用弱關係,則如虎添翼,更快發光發熱。

在營銷學中,有「抓住弱關係,抓住用戶」的說法。

你的通訊錄上也許有很多人的聯繫方式,但大部分都是弱關係。

而我們生活工作中,往往需要這些弱關係的幫助。

我們可以通過製造共同話題,主動增加參與感,或者是樂於向他人分享有效信息,來建立、維護弱關係。

當你主動與人交際卻受阻時,不要自怨自艾,不要厭惡對方,請你豐滿自己的羽翼再起飛,也許那時擁抱你的將是整片藍天。

作者簡介:薄言,富書籤約作者,90後,國企小經理,白天職場,夜晚碼字,從生活汲取靈感,願給你溫暖的感動,簡書@薄言君。本文首發富書(ID:zhongchoudushu),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


推薦閱讀:

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是三大要素的有機統一
《做最優秀的父母》(一)
優秀CEO宋江的梁山併購路
今日關注 |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定位

TAG:人際交往 | 心理學 | 優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