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顛王座》二三事:孤國春秋-諾森布里

《不列顛王座》二三事:孤國春秋-諾森布里

來自專欄友誼與魔法與小姐姐66 人贊了文章

好久不見!我又來更新二三事系列了。在這一次的更新中,我們會來談談麥西亞北方的另一個大國——諾森布里亞(Kingdom of Northumbria)

(貼上上一篇的內容《不列顛王座》二三事:孤國春秋-麥西亞)

由於《不列顛王座》所處時代的諾森布里亞已被維京人所吞噬,原先的國家似乎已經不復存在,因此我們這次的內容將會主要放在維京人入侵之後,在諾森布里亞的人民是如何延續自己殘缺的王國並繼續抵抗維京人的故事……

諾森布里亞是盎格魯人建立的盎格魯-撒克遜諸王國。和其他六國不同,諾森布里亞是由兩個不同的王國組成的:德伊勒(Deira)和伯尼西亞(Benicia)。這兩個王國都位於亨伯河(RIver Humber)以北,以蒂斯河(River Tees)為界。伯尼西亞的王族最早可以追溯到5世紀來到不列顛的盎格魯人領袖歐薩(Oessa)他的孫子埃達(Ida,547-559年在位)征服了當地的不列顛人,自立為伯尼西亞王。德伊勒王國的建立時間要早於伯尼西亞,但是第一位確切知道其名字的國王卻晚於伯尼西亞:埃拉(?lla)國王於560年成為德伊勒王。

諾森布里亞王國大致的領土範圍

在7世紀早期,伯尼西亞和德伊勒曾經有過短暫的聯合統治:伯尼西亞王埃塞弗里斯(Ethelfrith, 592-616年在位)、德伊勒王埃德溫(Edwin, 616-633年在位)和伯尼西亞王奧斯瓦爾德(Oswald,634-643年在位)都曾經將兩個王國聯合在一起過,奧斯瓦爾德國王將基督教引入了諾森布里亞,由於他對教會的貢獻,加上本人在同信奉異教的麥西亞王彭達(Penda,626-655年在位)交戰中犧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位聖徒,一位殉道者,他也被被稱為「虔誠篤信的奧斯瓦爾德王」(語出自英國教會史學家比德之口)

奧斯瓦爾德國王畫像,繪製於13世紀

奧斯瓦爾德死後,諾森布里亞再度陷入分裂,是奧斯瓦爾德的侄子埃格弗里斯(Egfrith,670-685年在位)於679年重新統一了這兩個國家,而這一年也被認為是諾森布里亞王國真正的開始。而伯尼西亞王族也終於獲得了在這個王國中的主導地位。

諾森布里亞國王世系表,由@理查德鯧整理

諾森布里亞曾經出過兩位霸主國王,一度雄霸英格蘭,但是到了8世紀,諾森布里亞王國開始走向下坡的道路:王位競爭和財政上的困頓限制了諾森布里亞擴張的勢頭。但是在這一時期,諾森布里亞的文化藝術卻不斷發展,這一時期也被稱為「諾森布里亞的黃金時代」(Northumbrias Golden Age),誕生了諸如「可敬的比德」(Bede the Venerable)這樣的基督教著名學者,他所著的《英吉利教會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是研究當時歷史的重要材料。

8實際的諾森布里亞手抄本封面

聖徒卡斯伯特(Cuthbert)是早期諾森布里亞教會的聖人,在卡斯伯特死後,許多奇蹟都歸功於對他的禱告,是在維京人定居英格蘭並皈依基督教後,聖徒卡斯伯特在維京人的信徒中也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大概是當時英格蘭最受歡迎的聖人。

進入8世紀末,諾森布里亞衰弱的勢頭愈來愈重,開始淪為麥西亞、威塞克斯等強國的臣屬。同時維京人也開始出現在諾森布里亞沿海襲擾,793年,維京人入侵諾森布里亞,洗劫了林迪斯法恩(Lindisfarne)修道院,全英格蘭為之震驚。844年,諾森布里亞國王拉德沃夫(R?dwulf ,844年在位)死於抵抗維京人的戰鬥中,隨著維京人入侵的規模越來越大,諾森布里亞開始感受到了其中所暗藏的風險:在遙遠的北海對岸,一股風暴正在匯聚……

諾森布里亞黃金時代所產生的另一位巨子便是比德的弟子,約克的阿爾昆(Alcuin of York)作為查理曼的老師,他被查理曼稱為「這個時代最博學多才的人」


865年,維京人海盜頭目拉格納·羅斯布洛克(Ragnar Lothbrok)因海難漂流到諾森布里亞王國境內,被當時的諾森布里亞國王埃拉(?lla II)俘獲殺死。同年,一支前所未有的復仇大軍(Great Heathen Army)在拉格納兒子們的率領下渡過大海前來尋仇。維京大軍在東盎格利亞登陸,隨後維京人一路北上並席捲了東盎格利亞和麥西亞,朝諾森布里亞襲來……

此時的諾森布里亞正值多事之秋:原先的國王奧斯伯特(Osberht)於662年被他屬下的臣民廢黜,約克的居民另立了一位名叫埃拉的新君。儘管有消息稱奧斯伯特是埃拉的兄弟,但是更符合的情況是埃拉可能沒有繼承權,因為他在大多數時候都被描繪成一個不合法的暴君。而維京人也絕不會忘記埃拉在即位三年後將拉格納投入蛇坑的所作所為……

我們有關埃拉的了解最多便是來自BBC所拍攝的歷史劇《維京傳奇》,在劇中埃拉以「胖國王」的綽號為人熟知

有關此時埃拉統治的諾森布里亞我們幾乎一無所知,但是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諾森布里亞應該是遭遇了內戰的困境:不願放棄王位的奧斯伯特和新王埃拉可能進行了長達四年的內戰。而在經過一年的冬營休整之後,維京人從東盎格利亞出發直插約克,並於866年的3月2日(當天是萬聖節)攻佔了約克。

當維京人於公元867年抵達諾森布里亞時,他們佔領了約克城(當時叫做艾弗維克Eoferwic)作為根據地,約克城的羅馬城牆當時已經屹立了七百餘年,仍然堅固無比

維京人攻佔約克這一事實讓相互爭鬥的兩位國王也開始明白一個事實:異教徒正在覬覦他們的土地,威脅他們的王位。根據達勒姆的西蒙( Symeon of Durham,他死於1129年)所寫的《諸王記述》(《Historia Regum》這本書並沒有找到電子版,所以這裡是從原文中引用)記載,埃拉和奧斯伯特在諾森布里亞的貴族和「上帝的勸告」下平息了「糾紛」(這裡用的是dissension)達成了和解。現在他們將組成聯軍前往約克,同維京人進行決戰。在867年的棕枝主日(Palm Sunday,又稱「主進聖城節」復活節前一周的星期日),諾森布里亞聯軍同維京人在約克進行了戰鬥。根據達勒姆的西蒙記載,在此役中:

「When the pagans came upon the kingdom, the dissension was allayed by divine counsel and the aid of the nobles. King Osbryht and Alla, having united their forces and formed an army, came to the city of York; on their approach the multitude of the shipmen immediately took flight. The Christians, perceiving their flight and terror, found that they themselves were the stronger party. They fought upon each side with much ferocity, and both kings fell. The rest who escaped made peace with the Danes」

當異教徒來到王國時,埃拉和奧斯伯特的糾紛被「上帝的勸告」和貴族們所緩和。奧斯伯特和埃拉王團結了他們軍隊,組成了一支聯軍來到約克,在他們接近約克的路上,大批船民立刻逃跑了。基督徒覺察到了他們的逃跑和恐懼,認為他們自己是更為強大的一方。雙方都在猛烈的交戰,兩位國王都倒下了,剩下的人與丹麥人簽訂了和平協議。

——《Historia Regum》

維京人發動了決勝一擊,奧斯伯特王和埃拉國王雙雙殞命沙場,八名郡長陣亡,倖存下來的諾森布里亞人和維京人講和。在北歐史詩《拉格納兒子們的故事》(《The Tale of Ragnars Sons》)中記載,埃拉在戰後被拉格納的兒子們施以了「血鷹」(Blood eagle)極刑。

《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中對這一事件的描述

「血鷹」是維京人使用的一種及其殘酷的刑罰,一般由施刑者親自動手將受刑者的後背在胸腔附近沿脊柱兩側開兩個口子, 然後把肋骨折斷,最後用雙手將受刑者的肺葉從胸腔中拽出,形似展翅飛翔的雄鷹。

是役結束後,維京人佔領了諾森布里亞南部,為了控制當地的居民,維京人任命了一位當地貴族成為傀儡國王:埃格伯特(Egbert)國王負責替維京人向他的臣民徵稅並上交維京人。在處理完約克的事務之後,維京人便安心以約克作為基地,南下繼續侵掠麥西亞和其餘盎格魯-撒克遜諸國了。

「Nearly all the Northumbrians were routed and destroyed, the two kings being slain; the survivors made peace with the pagans. After these events, the pagans appointed Egbert king under their own dominion; Egbert reigned for six years, over the Northumbrians beyond the Tyne.」

「幾乎所有的諾森布里亞人都被擊潰和毀滅了,兩個國王被殺害了,倖存者與異教徒達成了 和平協議。在這些事件之後,異教徒在他們的統治下指派了埃格伯特國王,埃格伯特統治了泰恩河沿岸的諾森布里亞人達六年之久。

——《Historia Regum》

佔領約克後的維京人將約克作為了他們的統治中心,在遊戲中的艾弗維克(約克的古城)你可以修建國王大殿這一地標建築來開啟維京人的新統治


在維京人走後,我們繼續說諾森布里亞的故事。在六年的傀儡統治過後,埃格伯特國王被他屬下憤怒的臣民驅逐,一位叫瑞克西格(Ricsige)的國王接替了他。瑞克西格似乎並不是維京人手中的傀儡。因為在瑞克西格即位一年之後,一支維京大軍在拉格納兒子「白衣」哈夫丹(Halfdan Ragnarsson)的率領之下重返北方奪回了約克,哈夫丹在那裡的統治持續到了877年他在愛爾蘭被殺。隨後在諾森布里亞的維京人一直保持著沒有國王的狀態直到883年,一位名叫古茨弗里斯(Guthfrith)的國王從奴隸中被選出來統治諾森布里亞,他也是遊戲中諾森布里派系的開局領袖。至於古茨弗里斯的故事,我們放到維京人的地方再說……

古茨弗里斯一出生就作為童奴在維京人的大軍中服務,他隨著大軍定居在諾森布里亞,直到哈夫丹死後,他的名字出現在聖卡斯伯特的神啟中,聖卡斯伯特指定了古茨弗里斯作為維京人的國王。而古茨弗里斯也就這樣從一個奴隸加冕為王。

看到這似乎諾森布里亞的故事要宣告結束了,但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諾森布里亞仍未結束……維京人征服了德伊勒,但是他們未能染指伯尼西亞。在諾森布里亞的北方,那裡的人們從未放棄過在異教徒的進攻下堅持自己的王國,維京人也從未在那裡實現有效的佔領,在伯尼西亞發現的能夠表明重要的維京人定居點的斯堪的納維亞地名尚屬極少。維京人的國家和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國家就這樣在蒂斯河一線對峙。在《不列顛王座》中也得到了體現:位於維京人諾森布里北方的另一個英格蘭大國——諾斯雷德(Northleode)

在被哈夫丹趕出了自己的王國之後,瑞克西格國王來到了諾森布里亞北部的伯尼西亞,他在這裡以班堡(Bamburgh)為中心繼續著他的統治,埃格伯特二世(Egbert II)國王是他的繼任者,蒂斯河以北的諾森布里亞人都歸他的統治,然後是埃德沃夫(Eadwulf II,?-913年在位)國王……有關10世紀諾森布里亞北部的殘餘王國的資料很少,在愛爾蘭人的記載里,他們被稱為班堡的統治者,「北方撒克遜人之王」( "king of the Saxons of the north" )

諾斯雷德的國王是一位名叫埃格伯霍的英格蘭文化國王,但是從他的英文名稱Egberht來看,他就是瑞克西格國王的繼承者——埃格伯特二世

由於與南方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斷絕了聯繫,在北方的諾森布里亞王國的處境的異常艱辛,維京人時常會越過蒂斯河或是從海上襲擾他們的國土,而歷史也罕少關於他們的記載。埃德沃夫國王的繼任者是埃德雷德(Ealdred)國王,他是埃德沃夫王的兒子,根據記載在918年,統治諾森布里亞的維京人國王Ragnall ua ímair入侵了他的領地,將他驅逐出了自己的王國,這位國王逃到了鄰近的阿爾巴國王康斯坦丁二世(Constantine II,900-943年在位)處尋求避難。在924年,埃德雷德國王臣服於當時的威塞克斯國王長者愛德華(Edward the Elder,899-924年在位)並於927年再次向愛德華國王的兒子埃塞斯坦(?thelstan,924-927年在位)宣誓效忠。

班堡的中世紀城堡遺址,該地的要塞最早可以一直追溯到凱爾特不列顛時代

至此獨立的諾森布里亞王國的歷史至此也宣告結束。此後的諾森布里亞歷史陷入了一片死寂,數位國王陸續登上諾森布里亞的王位,但是我們卻連他們的確切登基日期都不得而知。在克努特大帝(Cnut the Great 116-1035年在位)於1016年征服英格蘭後,在諾森布里亞設置了一個新的伯爵領地(Earl of Northumbria)諾森布里亞也成為了克努特北海帝國的一部分,並在隨後成為了統一的英格蘭的一部分……

基督教十字架,立於古茨弗里斯國王統治時期

在下一期的內容中,我們還會繼續在英格蘭的土地上遊走,不過下次我們的目標將不再是這些最後的王國們,我們將會把目光放在那些維京人身上,談談這些千里迢迢來到英格蘭的偉大復仇大軍(Great Heathen Army)的故事……

參考資料:

《英國通史》錢乘旦

《Historia Regum》Symeon of Durham

《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

Kingdom of Northumbria


推薦閱讀:

《The Art of Longsword Combat Book》譯文——起勢3
政治文化專題:西方的自由與自由主義·下
這隻著名的雙頭鷹,是怎麼飛到俄羅斯國徽上的?
《歐洲中世紀劍術入門》譯文——對練第一階段:橫向擊 斜向上擊 斜向下擊
歐洲歷史格局變遷和歐盟的統一思想

TAG:英國歷史 | 人文 | 歐洲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