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從交互設計的領域協助留守兒童?

怎樣從交互設計的領域協助留守兒童?

8 人贊了文章

人類情感可以通過交互設計來進行轉譯嗎?

中國用短短二三十年時間完成了其他國家耗時近一個世紀才能完成的工業化過程。工業化的進程迅速的拉動著經濟增長和城市化,但是經濟的迅猛增長往往伴也隨著許多的社會問題。飛速擴建城市同時滯後農村建設的發展策略造就了農村和城市二元發展體系。這個二元體系的概念其實就是以城市經濟發展為首要目標,吸納農村的勞動力建設城市,之後用城市財富繼續帶動農村發展。從大的國家發展戰略上看這個策略沒有錯,在改革開放之後我國根本就沒有整體發展農村和城市的經濟能力和足夠的人力資源,必須集中優勢資源發展一個方向。

三十年來中國迅猛的城市化發展把一代一代數以萬計的農村父母拽出了自己家庭所在的鄉村,他們想為自己的下一代賺到更多的錢來到城市務工,但是由於我國戶籍制度的城鄉二元體系,他們的孩子不能和父母一起來到城市,一般情況下是把自己的孩子託付給農村家中的老人撫養,這導致了留守在農村的孩子們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與教育,目前他們是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的社會群體,並被稱為「留守兒童」。

最新的保守統計稱,在中國有6000萬名兒童生活在農村的留守家裡,他們的父母在異地工作和生活,支撐著中國經濟奇蹟。這個數量相當於1/5的中國兒童。近年來中國官方媒體開始被允許探討這種現象所帶來的惡劣後果。[1]

作為設計師的我也是這個社會問題的關注者。我從很多媒體報道和紀錄片中了解到,這些孩子都具有不同程度上心理問題。例如經常一個人在家帶來孤獨感,這種孤獨感使他們變得內向不愛和人溝通。長期缺乏和父母的溝通和鼓勵,情感總是被壓抑無法釋放導致的自卑感。長時間的無助和無望缺乏陪伴導致他們缺乏改變自已力量。在學習上他們缺乏家長的督促和輔導導致了認知能力的遲緩和厭學。對於年長一些的留守兒童他們由於從小就沒有真正接受到愛,長大後已經不知道怎麼去接受別人關心了,面對別人的關心他們冷漠相對,自暴自棄,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當我站在農村父母的角度上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可以體會到他們的無奈,他們的工作和居住流動性非常高,他們大多在城市裡從事重複性體力勞動,哪裡能掙到錢就去哪裡幹活兒。他們也很牽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裡把孩子帶在身邊工作還是個負擔,因為這一點很多留守兒童也感到很內疚,也不想麻煩自己的父母。

在這裡我還要引用《榕樹根》公益組織創始人李暘的一句話:「所有能用錢來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中國的經濟發展的成果有目共睹,但是是留守兒童是一件很難在短期內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的父母涌到城市去打工,鄉村的創業還很難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大量的孩子是缺失父母陪伴的,這是中國鄉村教育最大的困境。因為這是結構性的。[2]

美國經濟學羅斯高 Scott Rozelle [3] 在他一席的演講中也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點出了留守兒童會對中國未來造成怎樣的影響。

由於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教育和關愛導致了認知能力發育遲緩,厭學輟學現象很嚴重,他們很容易步父母的後塵,繼續去城市的工廠里從事重複性的體力勞動。但是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漸漸的已經不再有優勢,很多的低端代工廠都在逐步離開中國,中國政府也制定了中國智造2025的國策。如果這些消失的低端代工廠帶走低端的工作崗位,我們的企業早晚都要向智造轉型。但是誰來保證勞動力的轉型,這些勞動力很多都沒有上完高中,他們的學習能力都很有限。如果他們都失業了,他們會不會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呢?自身發展慢的人是國家最大的負擔。根據羅斯高的預測,當下留守兒童的社會問題在未來將會導致大於33%的勞動力將盡4億人口缺少這個時代應該具備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4]

自製信息插畫於2018年7月21號

我一直有一個理想就是用設計思維去參與社會的改造。但我也依然很困惑,設計的底線到底在哪裡?後來我把我能得到的數據信息都翻譯給了我的德國教授 Prof. Detlef Rhein [5],他是一個對人類與社會發展問題非常感興趣的設計師教授。我希望他能協助我找到一個我可以開始設計得點。他說:你想用設計去解決社會問題非常之難,幾乎不可能。因為我展示的問題都是由於政府缺乏良好公共政策導致的。如果政府足夠重視這個問題公共政策到位了,問題可以很直接解決。設計師並不是社會的直接干預者,而更多的是社會的建議者。我跟他說:現在的中國政府已經開始了對農村基礎設施進行改善,也在不斷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水平。可是怎麼養育孩子關愛孩子,創造心理上的陪伴不是一個簡單的可以用政策落實的問題。後來他幫我定義了一個設計點,他說:你前期調研功課做的還不錯,但是你要拋開那些調研數據!你是個交互設計師,你可以思考一下,怎樣讓不在一起生活的兩個人產生互愛的關係並且感受到對方的關愛? 有沒有新的交互方式?現有的通訊科技有哪些不足? 設計師可以去構想一個新的情感溝通的可能性。你的設計方案可以是一個好的建議,但是不一定能很直接的干預問題。這時我恍然大悟,他把我從一大堆混亂的問題中拽到了人性基本的點,就是人的情感溝通。我彷彿感覺到,是不是留守兒童所有心理問題都是因為和父母情感溝通不暢所導致的呢?如果是的話,又怎樣去促進這個溝通呢?是不是他們愛的的關係得到了重建,留守兒童就會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信心呢?我相信這些就是我要定義的設計點。但是我不知道我將會設計出來什麼?設計學研究就是要去探索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識,去觸碰隱藏在人性中的需求,去挑戰自己認知力的邊界。

自製信息插畫於2018年7月21號

在這裡我還要強調一點,設計師在介入複雜的社會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先學會怎麼定義一個問題。導致的社會問題原因錯綜複雜,又因為設計師不是問題的直接干預者,很多問題設計師跟本不可能有效進行改善。例如有些問題是公共政策的有效解決方案,有些是志願者進行直接的有效教育,設計師必須要分得清一些重要的界限。所以我的經驗是先要弄明白,什麼問題是設計師應該去給出建議的?其次是在這些問題中哪一個是最接近真正核心點的。

自製信息插畫於2018年7月21號

我相信如果能用交互設計結合現代通訊科技重建父母和留守兒童遠距離的相互關愛,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我也相信在這段遠距離的關係中進城務工的父母也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們也需要人們的關懷。最近些年來整個人類都在面臨著新的技術革命,人工智慧,賽博格,大數據智能城市,物聯網,混合現實,這些當下很流行技術的都在被全球實力非常雄厚的科技公司作為戰略性技術被研究。中國人對這些技術也抱著開放的胸襟,中國智造2025的國策已經把人工智慧列入了重點扶植技術項目,改革開放後30年的現代化進程也證明了,我們對技術的學習運用能力非常強。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在現代化的過程中,這些技術也在悄然的的影響著著我們的社會關係和家庭關係,例如互聯網通訊技術使人們展示自我和相互溝通的可能性越來越多,但是為什麼還有大量的人抱怨自己很孤獨呢?如果技術僅僅只是使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是不夠的,我設想技術的落腳點還因該去協助人們挖掘內心人性的光芒,計算機演算法也要促進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轉譯。在這條路上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能設計出什麼樣的產品,我只能猜想這或許是解決留守兒童情感缺失的一個可能性。

自製信息插畫於2018年7月21號

在接下來的篇章我將詳細的闡述我對這個課題的設計研究,在第一章節將展示我從設計角度對留守兒童和他們父母的一整套用戶調研結果,根據這個用戶調研結果去定義他們的真實需求,並去真正了解他們的困惑。在第二章節里我將從理論層面上去探尋理想的情感溝通方式。第三個章節將結合前兩個的結果設計父母與留守兒童溝通的多種可能性並且要調研可以匹配的技術可能性。第四章節我將詳細介紹選出我覺得最優化的設計方案和技術匹配。第五個章節我將試圖從另外的角度去審視和評判這個設計方案並且給出我個人對這個項目的未來展望。

隨著我的研究不斷的深入,我會不斷的更新的我研究進度分享給大家,我歡迎大家和我一起討論這個話題。歡迎大家的提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意見,及時指出我錯誤的地方!歡迎轉載,如若轉載,請您標明文章出處。


參考資料

[1] 沙磊, 觀察: 中國留守兒童的家庭與生活, BBC NEWS,13.04. 2016

[2] 李暘, 一席《榕樹根的孩子們》, 23.03.2018

[3] Scott Rozelle, 當代發展經濟學家,美國

[4] Scott Rozelle, 一席 《農村兒童的發展怎樣影響未來中國》, 19.08.2017

[5] Detlef Rhein,基爾設計與藝術學院醫療設計方向研究生導師 Muthesius Kunsthochschule


推薦閱讀:

關於留守兒童的專欄偶爾詐屍的故事
賣火柴的孩子們:中國的留守兒童
第0010個生意新發現:一個針對留守兒童和老人的生意,誰做誰賺錢
老人死去,2歲孫子坐身邊多日:留守兒童,是我們共同的痛

TAG:交互設計師 | 交互設計 | 留守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