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X系列驗證機概述:貝爾X-2(二)

美國X系列驗證機概述:貝爾X-2(二)

來自專欄 Solid The Originator18 人贊了文章

上篇提到了海軍後掠翼驗證機L-39系列的試飛記錄,這是X-2最終誕生的重要推手。試飛成功後證實,後掠翼及雙凸型機翼的低速操縱問題實際上是並不存在的。

MX-743計劃於1945年9月11日在貝爾公司正式啟動,那天,斯坦利·史密斯(很快被命名為項目主任工程師)在他的辦公室召集了工程師會議,與會的工程師有傑克·斯特里克勒、保羅·埃蒙斯、傑克·伍拉姆斯、哈羅德·霍金斯、查爾斯·費伊和羅伯特·斯坦利。會議決定最遲於10月1日向賴特帕特AB遞交一份設計建議書。

在會議期間,分配了幾項關鍵的工作任務,其中一項是給埃蒙斯的,他的任務時確定在貝爾公司內部被稱為「Model 52」項目的基本氣動外形。帕特森AB已經認定該飛機應該配備後掠翼,但在機身構型,垂尾設計,水平安定面/全動式平尾的位置、結構材料,動力裝置設計,以及後掠翼在機身上的安裝位置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原Model 52方案是X-2機身上加上一個大腹鰭和中上單翼)。

X-2還沒出生時候的方案其一,為解決高馬赫數下飛行的穩定性而在前方增設鴨翼。

帕特森AB、NACA和貝爾都希望能用X-2探索後掠翼高速氣動學問題,其基本原因有三點:

  1. 後掠翼延遲了壓縮性效應的產生,這會使臨界馬赫數增大
  2. 機翼後掠可大大有助於陣風緩和
  3. 機翼後掠可減少壓縮性引起的氣動力係數變化(即如果是一個有特定翼型的平直機翼,升力和阻力都會隨著馬赫數而變化,如果機翼後掠,那麼這些變化的量值將會減小。)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涉及開發的進展,埃蒙斯及其同事們曾考慮過研製可變後掠翼的X-2飛機,不過,很快兩人便得知貝爾公司內有另外一伙人正在集中精力研製另一款X系列驗證機,這就是X-5,但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在此不做過多贅述。

1950年11月11日,沒裝發動機的第二架貝爾X-2(46-675,實際上率先完工)被推出工廠大門,並未全面地面靜力試驗做好了準備。最終花了8個多月的時間,無意中為完成EB-50A載機(46-011)的改裝工作提供了時間。

1951年7月間,X-2與EB-50A組合體首次在惠特菲爾德升空,隨後進行了若干次短暫試飛,1952年初完成了試飛,並於4月22日轉場到愛德華茲AB。

在地大愛德華茲AB後,6月9日和13日完成了補充地面檢測,隨後又進行了兩次掛飛試驗。最後,於6月27日,在貝爾公司試飛員瓊·齊格勒的駕駛下,46-675進行首次滑翔飛行。

雖然七個了後來評價X-2總體控制和操縱性能還不錯,但是其著陸品質還不夠理想。前起落架接地時損壞,需要兩個月的時間進行修復。

像X-1一樣,X-2飛機也存在著「起落架詛咒」,因為原設計主支柱重心高而引起飛機著陸後滑跑不穩定。

滑翔試驗就快結束時,X-2裝機XLR25火箭發動機進行有動力飛行試驗,圖中可見XLR25的兩個延伸噴管

由於原主支柱結構不合理而引起的著陸損壞

XLR25地面試車,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期設計中,發動機是X-2的唯一弱點,但到了1957年中期,該動力系統變得相當安全可靠。

縮短主起落架支柱,克服了重心問題,隨機拆掉了臨時採用的支架滑撬,事實證明縮短了之後確實解決了問題。

10月10日,齊格勒再次駕駛飛機完成了第二次滑翔飛行。這次齊格勒順利著陸,但實踐證明這純屬運氣(鑒於首飛前起落架的故障,貝爾安裝了一個新的,寬20英尺,接地面積比原來大300%的主滑撬,另外,在靠近兩側機翼翼展中間安裝了輔助機翼滑撬;雖然第二次試飛順利著陸,但上述措施並沒有根本解決問題)。

然後太陽就熄滅了。

推薦閱讀:

【認槍大賽】騷年,聽說你是資深槍迷?不妨先來做做題?
[轉載] 白建軍:需加快海外非戰爭軍事行動立法
軍隊文職也是現代軍隊當中的主戰軍
中國9大政治低能的天才軍事家
菲律賓軍事佔領爭議島嶼,是美唆使還是本意如此?

TAG:飛機 | 航空 | 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