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底有多少人口?

中國到底有多少人口?

4 人贊了文章

01、從歷史看人口數據的神聖性

人口是國家的根本,人口數據是社會、經濟、政治、教育、科技、文化、國防、外交等各項決策的基礎,因此獲得準確的人口數據是治國者的首宗大事。西周有「司民」之官小司寇,「掌登萬民之數」,在每年孟冬之月祀司民星,「獻民數於王,王拜受之,以圖國用而進退之。」也就是說,小司寇準確地統計人口數據,神聖地進獻給國王,王行拜禮而後接受,據以計劃國家開支的增減。可見,人口數據被賦予了極為神聖的意義。

商鞅認為如果不知道準確的人口數據,「地雖利,民雖眾,國愈弱至削」,因此秦國的戶籍法規定「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於上」,「舉民眾口數,生者著,死者削。民不逃粟,野無荒草,則國富,國富者強」。荀子也認為:「眾庶百姓,則必以法數制之」,「無制數度量則國貧」。

但是由於人口數據與各種利益捆綁,人口統計造假自古就存在。商鞅規定對人口數據造假者處以「腰斬」,與「降敵同罰」。

元朝初年,進行了嚴格的人口統計,「不實者罪之」。但是忽必烈之後,再也沒有進行較全面的人口統計了,本應成為國家稅源、兵源、役源的人口和耕地,成了權貴的私產。

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為了避免「蹈胡元之弊」,派出軍隊赴各地統計人口和耕地;對統計造假者,罪在官者處斬,罪在民者充軍。但到明朝中期,人口和耕地「無一實數」,「天下額田已減強半」,不少地方「民間口之籍者,十漏六七」。財政入不敷出,社會矛盾激化,政權「將圮而未圮」。張居正重新丈量耕地,發現過去的隱田率高達40%。

雍正年間取消人頭稅,才獲得了準確的人口數;但是由於強化了耕地與稅賦的聯繫,又導致了耕地隱報20%。人口從1734年的9000多萬(16-60歲男丁2735萬)增至1741年的14341萬人,說明1734年人口隱報率極高。

現在沒有人頭稅,隱瞞人口無利可圖(超生例外,但佔總人口比例很低),而虛報人口不但個人獲利(上學、買房、低保、扶貧款、退休金、城鄉福利),地方政府也可獲得更多的教育和醫療經費、扶貧和轉移支付款等,並在爭取鐵路、高速公路立項等方面增加籌碼。尤其是計生部門通過虛報人數繼續計劃生育。

02、1991-2000年,中國出生了多少人

1990年、2000年中國普查的各年齡數據是普查表加軍人;2010年是普查表加軍人,並將另外461萬人年齡不明人口依比例補入。1990年普查、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以下簡稱《展望》)的時點是7月1日;而2000年、2010年普查的時點是11月1日,為了便於比較,將各年齡數據調整到7月1日。

2016年的中國人口=1990年人口+出生-死亡-凈遷出。凈遷出數姑且採納2017年版《展望》的數據,1991-2016年共760萬人。

1990年中國人口普查顯示總人口為113368萬人,筆者比較1990年0-9歲和2000年普查10-19歲人口,認為1990年普查低齡組存在一些漏報,實際總人口應為114403萬人;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為114333萬人;聯合國2008年版、2010年版《展望》也公布為114209萬人、114520萬人。可見對1990年中國人口數爭議不大。

1990年普查的10歲以上人口是1980年之前出生的,是不存在漏報的,也與1982年普查相應年齡組人口一致;但是2017年版《展望》卻將1990年總人口調高到117245萬人,其12-31歲人口數也比1990年普查多出1517萬人,可見,2017年版《展望》的人口總數是不符合邏輯的。

1991-2016年的死亡人數,國家統計局公布為22529萬人,2008年版、2010年版、2017年版《展望》則分別公布為23381萬、23941萬人、22411萬人。實際死亡數應比統計局公布的更多,因為存在死亡未銷戶口現象。根據經濟和醫療水平判斷,中國大陸的預期壽命應該滯後台灣19-20年,那麼1991-2016年應該死亡約23429萬人。可見,死亡人數爭議也不大。

爭議最大的1991-2016年的出生人數,國家統計局、2017年版《展望》公布為46628萬人、46257萬人。國務院《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提出:「在人口普查和抽樣調查的基礎上,加強人口中長期預測」。但是幾十年來,聯合國、中國國家計生委、中國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並非立足「人口普查和抽樣調查的基礎上」。比如2000年普查的生育率只有1.22,0歲1379萬人;但是聯合國和中國國家計生委將生育率修改為1.8,國家統計局公布2000年出生了1771萬人。2000年的0歲人口到2010年是10歲,到2014年讀初三,到2015年是15歲,都不存在漏報了。2010年普查、2010年公安戶籍載明的10歲人口分別只有1445萬人、1438萬人;2014年初三在校生只有1426萬人,由於毛入學率(在校生數占相應學齡總人數的比例)為104%,那麼14歲實際只有1371萬人;2015年「小普查」15歲只有1357萬人。可見,2000年普查的0歲人口誤差不大。

同樣,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生育率只有1.18,0歲人口1379萬人;但是聯合國和國家衛計委將生育率修改為1.63,國家統計局公布出生了1592萬人。

聯合國也在不斷地「糾錯」,比如2008年版、2010年版《展望》都認為中國1996-2000年的生育率為1.8,但是2017年版卻改為1.51;2008年版認為2001-2005年的生育率為1.8,但2010年版卻改為1.70,2017年版改為1.55,但仍然比抽樣調查的1.39要高。可見,聯合國在處理中國人口數據上是非常「任性」的。

先比較一下1991-2000年的出生數,統計公報、2017年版《展望》公布為20471萬人、19302萬人;但是用普查和抽樣調查的生育率推算只出生了17177萬人。2000年普查0-9歲也只有16333萬人;2010年普查、戶籍10-19歲分別只有18040萬人、16993萬人;2015年戶籍15-24歲只有17190萬人。其實1990年以後的普查、戶籍還存在重報,比如根據1990年的年齡結構,用存活率推算,2010年20歲以上人口還存活96290萬人;但是2010年戶籍的20歲以上人口為103872萬人,說明重報了7.87%。扣除各套數據的重報,再用存活率推算到出生年份的人數,見表1。

將後面這5套數據平均,應該接近事實,那麼1991-2000年出生了17333萬人,其中2000年1384萬人(生育率為1.32)。

03、2001-2016年中國出生了多少人

中國統計公報、2017年版《展望》公布2001-2010年共出生了16151萬、16577萬人,是參照小學招生數統計的。其實用小學招生數修正出生數是極不準確的。中國是6歲上小學,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接近100%,教育經費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擔,現在西部地區為8:2,中部地區為6:4,學校和地方政府有強大的動機虛報學生數;隨著年級的增加,在校生不斷縮水。比如2007-2009年小學招生5070萬人,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1-2003年出生4948萬人相當;但是2015年初一、二、三年級只有4270萬人,初中毛入學率為104%,意味著12-14歲實際人數只有4105萬人。可見,參考小學招生確定的出生人數存在20%以上的水分。那麼2001-2010年實際出生人數只有大約13400萬人。

《中國衛生統計年鑒》公布2001-2010年只活產了11941萬人。活產數包括住院分娩和非住院分娩。比如2001年共活產了1069萬人,住院分娩率(「住院率」)為76.0%,那麼住院、非住院活產數分別為812萬人、257萬人;假設非住院活產數只登記了50%,那麼「調整」後的2001年實際活產數為1326萬人,2001-2010合計活產13377萬人。

2015年「小普查」顯示生育率只有1.05,0歲人口只有1100萬人;但是聯合國和國家衛計委將生育率修改為1.60,國家統計局公布出生了1655萬人,比《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所公布的活產1454萬人多出了201萬人,意味著這201萬人並非「生」出來的,而是從天而降的。

2008年之前,活產數還沒有什麼水分,因為農村生孩子是自費的。但是2008年之後活產數也存在大量水分了,原因有四:首先,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在2008年開始覆蓋全國,人均補助標準由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7年的450元,基層政府、醫院、個人有強大的動力虛報分娩數。其次,流動人口子女在現居住地出生的比例由2010年的27.5%上升到2014年的56.6%,流動人口在常住地生孩子後,在原籍再「生」一次以便獲得各項福利。再次,近年取消低齡組上戶限制,家長乘機虛報新生兒以獲得多個戶口。最後,2013年衛生部和計生委合併為衛計委之後,活產數據受計生系統影響,以「符合預期」。因此,2010年、2015年活產1422萬人、1454萬人是有一些水分的。

中國所有人都可以合法生一個孩子,不存在漏報,一孩生育率與生育政策無關,而是與社會發展水平相關。在沒有政策限制下,一孩生育率是與總和生育率平行變化的。以台灣地區為例,1980-2015年二者的相關係數高達0.95,其中1980-2010年二者是平行下降,2010年後出台鼓勵生育率政策,二者又平行回升。

中國香港1981-2015年、新加坡1974-2015年、韓國1983-2015年的一孩生育率與總和生育率也是直線正相關的,相關係數高達0.95、0.96、0.95。

人口普查和2015年「小普查」顯示,中國1989年、2000年、2010年、2015年的一孩生育率分別為1.009、0.867、0.728、0.556,直線下降,R值高達-0.98。一方面是因為如中國香港、新加坡、中國台灣、韓國一樣,社會經濟發展自發地推動一孩生育率下降;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大陸實行了三十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不但形成了文化慣性,而且形成了經濟慣性。

2010年中國大陸人口普查的一孩生育率只有0.728,用中國香港、新加坡、中國台灣、韓國的一孩生育率與總和生育率的線性公式推測,即便沒有生育限制,總和生育率也只有1.6左右。那麼在獨生子女政策下,2010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不可能達到聯合國和中國計生委所認定的1.63,而只能達到1.30左右。

2015年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的一孩生育率分別為0.60、0.65、0.60、0.63,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18、1.20、1.24、1.24。中國大陸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一孩生育率分別為1.05、0.562,如此低的一孩生育率,意味著即便沒有生育限制,總和生育率也達不到1.2;在單獨二孩政策下,生育率不可能達到聯合國和國家衛計委所宣稱的1.6,只能達到1.10左右。

國家統計局公布2016年比2015年多出生7.9%;那麼將2015年「小普查」的育齡婦女年齡平移,計算2016年的生育率約為1.15,只出生1200萬人左右。但是國家統計局卻公布2016年出生了1786萬人;國家衛計委更是公布2016年活產了1846萬人,總和生育率提升至1.7以上。

2016年2+孩出生佔比為45%,意味著2+孩子只是一孩的81.8%;即便一孩生育率從2015年的0.556上升到0.66(可能性小),那麼總和生育率也只有1.20。2016年的總和生育率要達到國家衛計委所宣稱的1.7以上,意味著一孩生育率應在0.935以上(1994年的水平),這是不符合人口變化規律的。

假設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從2000年的1.32線性降至2010年的1.30、2015年的1.10,2016年的生育率為1.15,那麼2001-2010年只出生了13345萬人(與用教育、活產數據推測的出生數一致),2011-2016年出生7109萬人,加上上述1991-2000年出生的17333萬人,1991-2016年合計出生37787萬人。

04、結論:2016年中國只有12.8億人

2016年的中國總人口=1990年人口+出生-死亡-凈遷出=114403萬+37787萬-23429萬-760萬=128001萬人,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38271萬人少了1億人口。

人口統計水分除了會延誤人口政策調整外,還將動搖經濟、社會、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國防、外交等各項決策的基礎。比如說,國家衛計委宣稱全面二孩生育率將上升到2.1,能拉動0.5%的經濟增長率,足以遏止經濟下行;但是實際生育率難以反彈到1.3,無力遏止經濟下行。

依據本文,2035年的20-44歲黃金年齡勞動力、2034年的18-21歲高中年齡人口、2033年的17-19歲男性兵齡人口將只有3.50億人、4479萬人、1762萬人,而依據統計公報,則分別還有4.28億人、6658萬人、2694萬人,這種人口誤差對經濟、教育和國防的影響有多大?

中國實施了幾十年的計劃生育,尤其是1990年開始推行計劃生育一票否決制,生育率從1990年的2.3跳躍性降至2000年的1.22,奠定了2012年後經濟下行和今後長期衰退的人口學基礎。但是一些學者採納統計公報的人口數據,預測經濟還可以繼續高速增長几十年,認為經濟下行是因為經濟決策失誤。

1980年、2016年、2030年、2050年中國的中位年齡分別為22歲、39歲、46歲、56歲,而印度分別只有20歲、27歲、32歲、40歲,美國則分別為30歲、38歲、40歲、44歲。過去中國的經濟活力高於美國,與美國的經濟差距不斷縮小,但今後中國的經濟活力將遠低於美國,應該適當進行戰略收縮。而一些學者依據統計公報的人口數據,預測中國經濟總量將很快超過美國,今後將是美國的3倍,建議進行戰略擴張。

當然,由於中國人口基礎數據混亂,筆者在本文中只是進行符合邏輯的分析,而不可能很精確地還原人口數據。2017年8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提出,要嚴懲統計造假。筆者建議動員國家力量,還原真實的人口數據,以便及時調整人口政策,讓國家的各項決策建立在真實的人口數據基礎上。

精彩推薦:

「60%輟學者不想上學」,該如何反思?

心智時代,用視覺錘「錘」出品牌個性

那些做生意厲害的老闆,原來都是「數字狂魔」!

PS軟體結合LR軟體給外景圖片調出秋季暖黃色色調

只讀看得懂的書,等於沒讀過書

書法展那些潛規則,說出來嚇你一跳

推薦閱讀:

知識普及 紅珊瑚
血糖與胰島素的關係(糖尿病知識普及一)
汽車知識普及:帶你看看汽車的基本構造
生命要設防 預防艾滋病知識普及
文化知識普及——龍的真實來歷

TAG:熱門話題 | 中國文化 | 知識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