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你就怕?「1秒止哭法」收藏好!

孩子一哭你就怕?「1秒止哭法」收藏好!

22 人贊了文章

作者:鳳梨小姐 摘自:崔玉濤的育學院

阿may深夜發來「雞毛信」: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或「哄」?

小區廣場上,歷來也分為兩大陣營——

正方陳述:「讓他哭吧,哭累了就不哭了。」

反方反駁:「任由孩子哭到喉嚨沙啞?有沒有人性?!」

左右不是人?有沒有?!我覺得我可能需要先哭一會兒!

其實,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得先了解兩個前提:

孩子為啥哭?

孩子多大了?

孩子為啥哭?是一個很玄妙的問題。

此前看到過一些方法,詳解了「新生兒低沉的、有節奏的、急促的哭聲,分別代表了什麼含義」,當時看了把握十足,信心滿滿!可真到實戰環節——「寶寶啊,你再哭會兒,待媽媽把那篇收藏找出來哈!」

孩子的哭聲固然有一定規律,但是,實踐出真知,咱不能照本宣科養孩子啊!

鳳梨小姐剛當媽媽時,mini一哭,婆婆就催著餵奶,「肯定是餓了!」很快發現不太對勁啊,「這不剛吃完嗎?」「咦?怎麼拉完粑粑也哭啊?」「睏覺怎麼也哼哼唧唧?」

後來我是怎麼做到「母子連心」的?

當然是——「悟」!

相處時間長了,對孩子的作息脾性了解了,自然一點就透。

孩子多大了?說的是理解孩子認知和情緒發展的規律。

儘管孩子們有「一千個傷心的理由」,鳳梨小姐還是試著按照月齡,把一般情況下孩子們哭的原因做個梳理,至於抱不抱?真的看情況。

理由1:不會說話

對於新生兒而言,哭是他們表達痛、不舒服、飢餓、困、悲傷的唯一方式。

明明是拉粑粑糊在屁股上不舒服,哭訴求助被當成無理取鬧!

明明是看不見媽媽很害怕,想念溫暖的懷抱,哭哭啼啼被置之不理!

孩子心裡該有多委屈絕望?

抱不抱?

在孩子出生後的最初幾個月,如果家長能對孩子的哭鬧及時反應,多抱多安撫,孩子的哭鬧反而會少一些,因為孩子會從家長的行為中知道,「當我感覺不舒服,爸爸媽媽會很快來救我的!我沒有什麼要擔心的。」

這種積極響應,對孩子早期形成安全感,以及對家長的信任感非常重要。

(跟酷酷的奶爸學習「花式抱娃」吧!)

理由2:生病了

聽說判斷少女和少婦的標準之一就是「肱二頭肌」,凡是肱二頭肌比較發達,又沒有健身習慣的,十之八九是抱著孩子練出來的!

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生病以後,比平時更愛哭、更黏人、更考驗臂力!

如果孩子在吃奶之後煩躁不安,很可能是脹氣或消化不良;如果孩子突然嚎啕大哭,持續5秒左右,稍作喘息後再次爆發,持續幾個小時,期間伴隨蹬腿、抬腿的動作,還會放屁,很可能是患了腸絞痛……

抱不抱?

檢查一下,孩子到底是哪裡不舒服了。

量一量體溫,看看孩子有沒有發燒,是不是穿蓋太多太緊?

如果脹氣,給孩子拍嗝或者揉揉肚子。

如果是腸絞痛,試試飛機抱,或儘快徵求醫生的用藥意見……

至於抱不抱,人家都這樣了,你真捨得?

當然,如果孩子發燒,又非要家長抱著,出於散熱考慮,建議做好通風換氣(心得源自真實經歷,說多了都是淚)。

理由3:受傷了

一位媽媽曾給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字字錐心:

阿may也曾經告訴我一件事:

寶兒還在月子里,她實在太無聊,躺在一旁玩手機。結果手滑……手機「吧嗒」掉在寶兒腦門上,寶兒當時就撕心裂肺地哭了起來!

婆婆在客廳,嚇得連滾帶爬,「怎麼了怎麼了?」

阿may支支吾吾,「呃,可能是……做噩夢了吧!」

抱不抱?

什麼?孩子受傷了?那還了得!是不是心疼得想馬上抱抱?

偶像劇里不是都這麼演么?抱著演員肩膀一通狂搖,外加捶足頓胸,「你怎麼了?你醒醒啊!你不要嚇我啊!」急得我等觀眾想換台,別給自己加戲了,你倒是趕緊給他一顆「麥麗素」啊!

這裡要很嚴肅地劃個重點:

墜床、跌倒等意外傷害,建議就地觀察5分鐘,期間不要移動、搖晃孩子,只要觀察是否有意識,是否有流血、骨折等損傷。

理由4:分離焦慮

6~7個月大的寶寶,開始有了分離焦慮。和媽媽分開後,會感到無助和緊張,缺乏安全感,要求擁抱是寶寶尋求安慰的一種方式。

這可慘了媽媽!

全職媽媽不過想「偷得浮生半日閑」,好不容易「請假」出門看電影,開場廣告還沒看完,就接到家人奪命call,「孩子沒你不行啊!」,「都當了媽,心還野的!趕緊回來帶孩子!」

職場媽媽每次上班,聽著孩子的哭聲三步一回頭,越想越覺得「我絕情,我冷酷,我自私狠心」,高跟鞋「嗒嗒嗒」,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心上(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往事不要再提)……

抱不抱?

分離焦慮的嚴重程度和孩子的依戀類型有一定的關係。

研究發現,安全型寶寶的媽媽對孩子發出的信號非常敏感,她們能很敏銳地察覺到孩子哭聲背後的需求,並能做出恰當的行為,而不是自己想抱孩子才抱,自己不願意就拒絕抱。

培養安全型依戀最有效簡便的方式是:經常充滿感情地擁抱孩子,對孩子微笑,經常溫柔地和孩子說話——即使他們還不會說話。

最重要的是——用各種方式向孩子表白,我愛你!你值得被愛!

理由5:獲得關注太少或敏感

我家孩子「一言不合就掉淚」,這是為什麼?

有一種可能是家長平時對孩子關注不夠,或陪伴質量太低,孩子一哭,家長就給予特別多的關注。這種反饋無意中鼓勵了孩子的哭泣——每當他希望獲得關注,哭就行了。

如果你沒有過度反應,那麼孩子愛哭很可能只是因為他比較敏感,或者容易緊張。沒關係,這不是貶義詞,敏感的孩子很容易體察到別人的感受,更具有觀察力。

(《爸爸去哪兒5》中,嗯哼對陌生環境很敏感,阿姨抱抱!)

抱不抱?

首先,如果「獲得關注太少」,這不是單純的抱或不抱的問題,而是平時要提高陪伴質量。

其次,尤其對敏感的孩子來說,哭也並不完全是糟糕的,很多孩子在大哭一場之後,感覺會更輕鬆。

最後,有三個原則不要違背:

  1. 不要用「愛哭鬼」來形容孩子,更不要嘲笑孩子「不夠男子漢」,這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傷。
  2. 不要否定孩子哭泣的理由,「這有什麼好哭的」,要知道,孩子感到最脆弱的時候,從家長那裡得到的認同感對他來說特別重要。
  3. 不要刺激孩子哭泣。孩子哭泣時,家長不要惱羞成怒,口不擇言,可以盡量表示理解他的感受,平靜地幫他轉移注意力,或安撫他。

理由6:哭是手段,是武器

2歲+的孩子,逐漸掌握了哭鬧是對抗父母的法寶,能幫助自己實現目的。

這簡直是一場權力的遊戲!

有沒有發現小傢伙並不是非要買玩具,純粹是因為被拒絕很不爽啊!

有沒有發現小傢伙一邊哭一邊偷瞄你的反應?

(國外某網站,家長們上傳的「孩子哭的理由」)

抱不抱?

如果孩子願望沒有得到滿足,先溝通,基本邏輯是:承認孩子的不良情緒→猜測事情的原因→認可孩子的需求→對孩子的不良情緒表示接納→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幫孩子離開引發不良情緒的場景。

如果孩子滿地打滾撒潑,不要理會,或將孩子帶到僻靜角落。

家長需要在和孩子的反覆的「拉鋸戰」中,讓孩子意識到,「哭是釋放情緒的方式,但不是談判的籌碼,更換不來妥協。」

理由7:沒有理由

哭?還要理由嗎?

我就是想哭一會兒,不行嗎?

《生活相對論》中,女兒格朗有起床氣,全職奶爸李華民抱著格朗,照著鏡子,告訴格朗「還可以再哭三聲,哭完就不哭了。」

鳳梨小姐如法炮製,用在mini身上,才數到2,mini竟然真的不哭了!然後跟著開始數「3,4,5,6……」

嘻嘻……托嬰幼兒專註力有限的福,轉移注意力這一招,真是百試不爽啊!

關注【點點橙】公眾號學習早教育兒小知識

----------------------------------------------

點點橙丨會早教的玩具盒


推薦閱讀:

幼兒教育別重知識輕道德
「過度包裝」的智慧樹,能否兌現2018盈利的承諾?
孩子這4種毛病千萬別慣著,超過6歲就難改了,你家孩子有嗎?
土登翁修堪布:做孩子最好的玩具

TAG:兒童教育 | 育兒 | 幼兒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