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AW IV推演 不一樣的淮海戰役(1)

TOAW IV推演 不一樣的淮海戰役(1)

來自專欄集中兵力259 人贊了文章

「自今而後,共產黨要到何處,就到何處,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沒有什麼阻擋了。」

——美國聯合通訊社


推演軟體:the Operational Art of War IV

推演劇本:Xuzhou 1948 V.10.5.6

時間:1948年11月5日-1949年1月10日

地點:北至臨城,東到新安鎮,西鄰商丘,南達蒙城

回合長度:半周

地圖尺寸:5km/格

運算元尺寸:團級

戰略偵察(解放軍/國軍):40/10

鐵路運力(解放軍/國軍):600/4000

空中運力(解放軍/國軍):0/300

運算元顏色:

  • 國軍

中央軍、徐州剿匪總司令部:藍色 藍色底

川軍:棕色 藍色底

西北軍:黑色 藍色底

粵軍:紅色 藍色底

  • 解放軍

華東野戰軍:紅色 棕色底

中原野戰軍:黑色 棕色底

民兵、游擊隊、國軍起義投誠部隊:棕色 棕色底

地方武裝:紅色 紅色底


前言

由於本人是第一次完整地推演淮海戰爭劇本,且對於這個劇本解放軍方的難度也有所耳聞(因為地圖規模和運算元尺寸的矛盾,導致國軍的防線比歷史上更難以被解放軍穿插、包圍),所以決定開始這次推演時並沒有打算做戰報的想法。因此,圖片及文字資料並不是準備的很詳細。再加上學業上的壓力,本人斷斷續續推演了近一個月,戰報又整理了一段時間,本打算陸續(分三個階段)發布,然而,最令我痛心疾首的是,本次戰報其實早在6月23日晚就以付梓,因為全程在知乎的草稿箱編輯,並未備份,發布後又因某種原因被系統刪除,數日的心血付諸東流,只好等待考試結束後再次動筆。由於時隔數日,前後的內容和邏輯難免因為水平的限制存在混亂和錯誤,還望各位諒解!

本次推演存在的諸多系統誤差,決定了必然存在其非真實性,絕對不能代表必然的歷史可能會因此而發生改變。淮海戰役是一場真正的人民戰爭,淮海戰役的勝利也真正是人民的勝利。

作戰計劃

整個戰役共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 第一階段 殲滅黃百韜兵團,鞏固運河防線,破襲津浦線
  • 第二階段 殲滅邱清泉兵團,遲滯黃維、孫元良兵團,孤立徐州
  • 第三階段 殲滅李彌兵團,解放徐州

第一階段作戰過程

淮海戰役開始時的態勢

  • 第一回合

華東野戰軍四縱和魯中南縱隊率先開入戰場,前者沿著蘭陵鎮、台兒庄一線迅速展開並逐城殲滅殘餘敵軍,隨後在韓庄-台兒庄一線做防禦部署,後者從李家莊南下,經馬頭鎮,在郯城-邳縣一帶準備加入對黃百韜兵團的圍殲作戰。

  • 第二、三回合

華東野戰軍十縱從南四湖方向開入戰場,包圍臨城並發動進攻。十三縱嘗試包圍韓庄並逼迫敵軍棄城而逃。一縱迅速配合四縱奪下台兒庄並構築工事,部分部隊南下嘗試佔據徐州北部的制高點(隨後便發現這是一過於冒進的錯誤決定)。六縱、八縱一部在運河以東構築防線,爭取徹底切斷黃百韜兵團同徐州城的聯繫,也防止李彌兵團東進解救黃百韜,其餘部隊向東和山東軍區一道準備加入對黃百韜兵團的圍殲作戰。

位於黃百韜兵團東部的中原野戰軍十一縱和華東野戰軍九縱、蘇北軍區採取近迫作業,穩紮穩打,「以地堡對地堡,以戰壕對戰壕」,對新安鎮方向進行持續的猛烈炮擊。皂河鎮方向,華東野戰軍特縱,也即我唯一支裝甲部隊,充分利用其機動能力,配合其餘部隊重點進攻,撕裂新安鎮外圍防禦網,並對落單的敵軍逐個圍殲。由於我攻勢之快,韓庄方向甚至有部隊逼近徐州北郊,隨後趕來支援的七縱也嘗試在台兒庄以南向敵軍發動進攻。過於冒進的進攻部署也為之後的長時間僵持埋下伏筆。

第三回合結束時的北線態勢

  • 第四、五回合

華東野戰軍二縱、十二縱加入對黃百韜兵團的圍殲作戰,黃百韜兵團的突圍由有組織逐漸變得毫無目的性,少數幾支突圍的部隊紛紛落入我軍包圍圈,反而更早的落入的我軍的包圍圈中,走向滅亡的命運。

在徐州北部,我華野的先頭部隊由於乘勝追擊,尚未完全立足,出乎意料的被徐州東援的敵軍部隊打擊,其實尤以十縱損失最為慘重。對此,總前委痛定思痛,決定吸取先前冒進進攻部署的教訓,由十三縱和七縱一部承擔阻擊任務,掩護十縱有組織的向後撤退,重新在韓庄-台兒庄一線藉助運河屏障部署防禦。由於主力前進部隊連日進攻,刀鋒已被磨鈍,如果再不作休整,面對敵軍靠近徐州城區的永備工事就會頹勢盡顯。所以,總前委決定,由七縱、十縱、十三縱在運河一帶就地駐防,其餘部隊在運河以東阻擊李彌兵團,爭取儘早集中兵力殲滅黃百韜兵團。

南線的江淮軍區部隊,在解放靈璧之後,迅速開向津浦線上的重鎮——宿縣,此時已經開始對宿縣發動第一輪進攻前的炮火準備。由於南線可用兵力缺乏,敵軍既設工事完備,南線作戰如不吸取北線的教訓必定難以取得成效。

與此同時,西線戰事才剛剛拉開帷幕。華東野戰軍兩廣縱隊、渤海縱隊迅速南下,和中原野戰軍三縱、四縱一部一同對碭山一帶的邱清泉第二兵團環形防禦圈展開進攻。隨後渤海縱隊一部大膽穿插,孤軍深入切斷碭山和徐州間的隴海線,徹底孤立碭山邱清泉兵團一部,甚至包圍了敵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軍。被孤立的商丘國軍在我陝南獨立旅打擊之下開城投降。一縱、四縱一部和豫西獨立旅則沿永城-宿縣一路快速開進。由於這一路多湖沼地形和農田,我軍大量兵力集中在交通幹線附近,難以迅速展開,推進速度不甚理想。

第四回合開始時的西線態勢

第五回合開始時的態勢,準備對黃百韜兵團發動最後的打擊

再次著眼於北線,在我集中多個縱隊的炮兵火力打擊之下,包圍圈的收縮速度如同退潮一般。第五回合開始時,黃百韜兵團已經龜縮在新安鎮橫豎不到十公里的狹小區域,李彌兵團東援的先頭摩托化部隊雖然最終憑藉其較強的突擊能力渡過沂河,但在我解放軍華野和中野的聯合打擊之下,1948年11月22日,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值得慶祝的一天,在瀋陽解放的同一天,黃百韜的第七兵團宣告瓦解,黃百韜本人也在亂槍中被擊斃(巧的是,歷史上黃百韜兵團也是在11月22日被殲滅的,這令我相當的欣慰)。

同時,西線戰況愈演愈烈。位於碭山的敵軍隨仍在藉助工事負隅頑抗,但形勢已經相當明了。因此,總前委抽調了兩個團的先遣部隊,準備在蕭縣方向進一步切斷隴海線,阻擊西援敵軍。中野九縱開入戰場後,前往宿縣,和其餘部隊採用「滾筒作戰」的方法,克服戰術寬度較低的戰場劣勢。剛剛開進淮海戰場的豫西和豫皖蘇兩個獨立旅一支前往宿縣、一支前往蒙城,承擔戰術預備任務。

蒙城方向,中野二縱、六縱兩個縱隊,在兵力遠少於敵軍的情況下猛撲向毫無防備的敵軍孫元良第十六兵團,取得的豐碩的戰果,甚至一度佔領蒙城。然而,面對孫元良兵團兩個軍和即將抵達的黃維第十二兵團四個軍的敵軍,我軍不論是進攻能力還是防禦縱深都極其不足,也正是這一點,決定了整個南線的未來走向。

第五回合結束時的態勢,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宣告勝利完成

黃百韜兵團的覆滅,宣告著我淮海戰役第一階段作戰宣告勝利完成,也使我北線先前投入對黃百韜兵團圍殲作戰的主力部隊能夠向西開進,痛擊渡過運河的敵軍,為下一階段全面西進的作戰做好準備。然而,南線的前途在此時並不十分明朗——宿縣仍被敵軍固守,蒙城敵軍即將反擊。此時,我軍幾乎全部兵力都業已投入淮海戰場,而敵軍精銳的黃維第十二兵團即將從南線沿津浦線北上增援徐州。對於要不要增援南線這一決定,將會影響淮海戰役最終走向,總前委陷入了戰略長考……

第一階段作戰檢視

在整個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當中,我軍對既定戰略目標的堅持最終決定了第一階段計劃的勝利完成。作戰原則上,我軍始終貫徹「十大軍事原則」,「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兩倍、三倍、四倍、有時甚至是五倍或六倍於敵之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在特殊情況下,則採用給敵以殲滅性打擊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敵正面及其一翼或兩翼,求達殲滅其一部、擊潰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軍能夠迅速轉移兵力殲擊他部敵軍。力求避免打那種得不償失的、或得失相當的消耗戰。」值得說明的是,集中兵力這一原則必須是在有效的前提之下,若是在極小的戰術寬度中投入極大量的兵力,反而會得不償失。

在第三回合時,我華野十縱因為連戰連勝,致使總前委(也就是筆者本人)判斷失誤,過於冒失的將兩個師六個團的兵力部署在極其不易防守的開闊地帶,導致了敵軍反擊時我有生力量大量損失。

此外,在對黃百韜第七兵團的圍殲作戰中,我軍大量一線部隊在補給狀況、滿員率每況愈下的前提下仍然猛撲敵軍,而二線預備隊卻無所作為、原地待命,所幸黃百韜部已是燈干油盡。儘管發揚我軍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作風是好的,但不注意損失狀況、一味進攻則可能會帶來相當嚴重的後果。

在防禦作戰上,也即我軍在運河一線的阻擊作戰(尤其是運河以東運河鎮方向),除一線部隊很少配備有預備部隊,在面對具有較高突擊能力的敵軍時顯得力不從心。更為嚴重的是,由於本人比較喜歡把指揮部的迫擊炮也投入戰鬥中,敵軍突破我沒有縱深的防禦後,態勢急轉直下,指揮部被擊潰後其麾下其餘部隊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實乃一大敗筆。

毛主席云:「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在第一階段的作戰中,我中野蒙城方向部隊,由於總前委錯誤考量,數次執著於重新佔領被敵軍佔領的蒙城。這導致了南線兵力上本來就處於劣勢的兩個縱隊兵力在其後的戰鬥中大量損失,也為日後艱難的南線阻擊作戰埋下了伏筆。

對於我軍來說,淮海戰役中最大的一對矛盾已經漸漸暴露了出來:在開闊地形作戰必將遭到敵軍優勢火力的壓制,而進攻敵軍據點和城市也會使我軍受到相當大的損失。對此,總前委能不能儘早做出正確的判斷,將會直接關係到淮海戰役能否獲得最終的勝利。

感謝您能將這麼無趣的戰報看到最後!如果有任何問題還希望您能指出!

(如果您對兵棋推演感興趣,請訪問戰爭藝術論壇)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明朝皇帝與文官集團的百年戰爭
俄土是世仇,兩國要爆發第十一次戰爭?
太平洋戰爭(插圖版)---48 調兵遣將---青梅煮酒1970
中國持久抗日影響了反法西斯戰爭走向

TAG:軍事 | 歷史 | 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