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敢讓自己有錢嗎?

你敢讓自己有錢嗎?

朋友半年前出手了一套房產,跟現在的房價比起來,凈虧十幾萬。為此他非常懊悔,時常感嘆自己財運不佳。經常能聽到熟識的朋友談論關於錢的話題。

想賺錢」

「怎樣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他們說不時地就會在心裡默念,甚至幻想著彩票哪天能砸到我頭上,到頭來只能是空想,即使有賺錢的機會擺在眼前,也沒有實際的行動。

「我能成功嗎?」

「我能做到嗎?」

面對賺錢的機會,太多的遲疑。有時候總感覺就這樣與財富擦肩而過了,有時候錢像旋風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

聽到她們的自述,我暗自發問:我們真的敢讓自己有錢嗎?

01

我們與金錢的關係是和父母關係的再現

在我小時候,家裡談不上富有,在母親精打細算規劃中,日子也算衣食無憂,那時覺得這些離不開母親的功勞。母親個性不張揚,但她要強、敏感細膩,對於存錢理家,自有一套。不到萬不得己從不向人借錢,她會把錢分成幾等份每個月定時存,這樣來年每月都有複利的錢可領用,在她耳濡目染之下,我覺得金錢是需要努力、保守、穩妥地,按部就班地慢慢積累地,任何大膽、開放、激進地賺錢方式都是不被允許的。

年輕時工資很少,但那時覺得自己很富有,想用就用,想買就買,更多的是隨性的富足感。自從結了婚,不知不覺就成了母親的樣子,焦慮、抱怨,好好的日子偏偏過得緊巴巴的,同時又對錢保持一種清高的態度,也沒什麼太大的慾望要去賺很多錢,好像心裡有一種感覺,我不能過得比母親更輕鬆、更好。也曾一度放棄找快錢的機會,只因太輕鬆不合規,拒絕任何有風險高回報性的投資行為,這不穩妥。感覺找不了錢也餓不死。對母親的認同和忠誠讓我和金錢的關係舉步為艱。

父母就是父母,他們是他們的樣子,我們和父母分開,接納他們,承認他們的局限,允許自己成為更好,才有可能建立新的財富通道。

2

我們是如何限制自己,破壞自己的,阻礙財富的到來?

如何看待金錢,決定我們可以獲得多少。

曾有個來訪者講過一段她對金錢的困惑:看見別人賺錢有很多路子,她很著急,也想賺錢,但就是提不起興趣,又擔心沒錢用,感覺掉進了賺不了錢也餓不死的漩渦中。

她在工作上有能力,有一次被提拔去一個新分公司負責,一開始她很興奮,想到自己得到了領導的認可,而且收入上的提升很大程度滿足了她,可沒過多久她就退縮了,想到很多困難:離家遠,新地方人生地不熟,重新組建團隊的問題,甚至她想到來回奔走累計費用會是很大筆支出,各種考慮困住了她,讓她止步不前,最終選擇放棄了機會。

在諮詢中她想起小時候的一些事情:從小媽媽就告訴她:錢被很多人拿過,是很髒的。一直以來在她都認為錢是髒的,她有一個習慣:拿過錢的手一定會及時清洗。在上初中時她和同學參加課外活動上街發傳單,又可以找零花錢,被媽媽知道狠狠地罵了一頓,教育她和一群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就只會不務正業,忘了學習才是主要任務。她當時懵住了很委屈難過,從此她一門心思學習,不再想其它事件,慢慢不再參加一些活動,和同學也慢慢疏遠。

我們潛意識裡藏著我們對金錢真實的態度和看法,它會不斷指引我們,有時候會找合理的理由來拒絕;有時眼看著自己斬斷自己的財路無能為力。潛意識需要被照見,它是一種客觀存在,並沒有什麼對錯,如果我們不能省察,它就會主宰我們的生命。

當我們潛意識被意識化時,會讓我們自己驚訝,她發出感嘆:「原來自己會害怕賺錢,自己也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賺過錢」。意識到現實生活中她困於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幻想著和金錢的關係,卻一直不願不敢行動,只有讓關係流動起來才能讓金錢流動起來,才能賺到錢。

金錢好比肥料,如不散入田中,本身並不用處 ——費.培根

3

不敢有錢與不敢花錢本質是一樣的

周末在家清理了一堆很久沒穿過、新的舊衣服,正準備拿到樓下募捐,一轉眼的功夫,這些衣服又回到我的衣櫃里。正納悶是誰幹的,爸爸慢悠悠地從廚房走出來說:「這麼好的衣服怎麼能這麼扔了,都是錢買來的」。

在爸爸眼裡,錢=東西,是不能隨便扔的,即便這個東西沒什麼價值,沒什麼用。同樣,錢也不能隨便花。

這讓我想到葛良台,我們熟悉的守財奴。終生守著一堆錢就像守著一攤死水,錢成了安全感的代言,有錢=沒錢,害怕花了錢就會沒有錢了,內在的匱乏讓其不敢花錢。真正的財富自由,是能讓金錢流動起來,讓關係流動起來。

父母對金錢的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平時很難覺察,遇到事困惑、不解,就像炒房的朋友,莫名地不知怎麼沒賺到錢。

才塞·約翰生說:「既會花錢,也會賺錢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他享受兩種快樂」。


推薦閱讀:

有沒有那麼一刻,覺得有錢真好?
註冊送錢,就這麼任性
查理芒格2007年演講(摘)

TAG: | 賺錢 | 有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