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電子撤出中國轉向印度,網友評論:永別了,好走不送

三星電子撤出中國轉向印度,網友評論:永別了,好走不送

來自專欄羅翊州商業觀察1 人贊了文章

2018年7月初,韓國總統文在寅和印度總理莫迪一起參加了三星電子在印度德里諾伊達(Noida)工廠的擴建投產儀式。

位於諾伊達81區的這個三星工廠其實早在1995年就開始生產了,這次產能擴建成本為491.5億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幣48.4億元),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生產工廠。三星目前在印度每年可生產6000多萬部智能手機,如果新工廠完全竣工投入使用,三星在印度的手機年產能將翻番,增加到1.4億多部。

三星諾伊達工廠員工7萬人,原有產能為每月500萬(每年6000萬),擴建後產能為每月1200萬(每年1.44億)。事實上,印度由於手機產量急劇增長,早在2014年就迅速超過越南成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手機生產國,其產量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從2014年的3%急劇上升到2017年的11%。而由於印度本地手機產量的急劇增加,其進口手機的數量在2017年下降了一半。

1.44億部是什麼概念呢?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是4.91億部,而印度的則是1.24億部,也就是說,三星在印度諾伊達的這個工廠生產的智能手機能供應整個印度。

和擴建諾伊達工廠不一樣,三星在2018年4月份關閉了位於中國大陸唯一一家網路設備生產企業——深圳三星電子通信公司,並遣散320人左右。

那為什麼三星要撤出在中國大陸的工廠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機業務在中國遭到慘敗。

幾年前,三星手機在中國大陸非常暢銷,2012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佔比是17.9%位居第一,2013年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佔比是22%,也是位居第一。可是短短几年之後,三星手機在中國呈現直線下滑,2017年在中國的銷量只有1千多萬台,份額下降到2.2%。到了2018年上半年,三星手機在中國的銷量更是只有384萬台,而排名第一的華為(包括榮耀)的銷量是5896萬台。

和中國市場不一樣的是,三星依然是世界銷量排名第一的手機,2017年在全球的出貨量是3.181億台,市場佔比是20.5%。

那為什麼在全球暢銷的三星手機會在中國遇到滑鐵盧呢?小編認為主要有4個原因:

第一,戰略失敗。一方面,在中國市場,三星的高端機拼不過蘋果,而另一方面,由於策略的失誤,三星的中端機又被國產手機廠商聯合碾壓,導致其整體份額的大幅縮水。

我們知道,中端機是中國智能手機最大的市場,這是中國消費者不高不低的整體消費能力所決定的,因此中端機市場也是各大安卓手機廠商的重中之重。而三星之所以在中端機失敗,主要是戰略過於簡單粗暴,直接降低硬體配置,而華為、oppo、小米等競爭對手則會把最新最頂級的處理器和顯示屏等配置放在中端機上面,這樣一來,三星在中端機領域就無法和國內廠家競爭。

第二,服務質量差。2016-2017年三星爆發Note7電池爆燃危機,三星方面在美國、韓國市場和其它重要市場第一時間迅速宣布召回,而對中國市場卻置若罔聞,拒絕召回。

當時的三星甚至辯稱,中國版Note7所使用電池與美韓市場不同,直到中國消費者手中的Note7也同樣也爆燃不斷時,三星才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啟動在中國區的Note7召回計劃。經過這次危機,中國許多消費者認為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三星由此陷入巨大的輿論信譽危機。

第三,受薩德事件影響。2017年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事件,引發中國政府和民間的強烈抗議,結果許多韓國企業被抵制了,而三星是韓國最大的集團,受到的影響自然不言而喻。

第四,中國本土智能手機強勢崛起。在功能機時代,市場主要有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等這幾個品牌,到了智能機時代,市場的前兩位巨頭是三星和蘋果,第三到第十的中國一般佔到七個席位,有華為、oppo、vivo、小米、中興、聯想等這幾個強勁品牌。因為許多國產品牌被賦予眾望,所以很多消費者轉向性價比更高的國產智能手機。

三星智能手機在中國的敗局已定,因此很多網友對此評論:三星,永別了,好走不送。


推薦閱讀:

TAG:印度 | 三星電子Samsung | 三星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