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避難,為民做主

事不避難,為民做主

東漢名將虞詡為官清正廉明,剛正不阿,頗有建樹。漢安帝年間,朝歌(今河南淇縣)一帶遭到叛匪數千人連年聚眾作亂,州郡無法平定。當朝廷派虞詡去朝歌當縣令時,虞詡的朋友都替他擔憂,他卻坦然答道:「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虞詡在率部征剿叛賊的過程中,多謀善斷,指揮有方,很快平定了朝歌叛亂。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意謂有志者不追求常人所能做的容易事,而是遇到難事不迴避,迎難而上、敢於擔當;而「臣之職也」,則是將「事不避難」視為自己的職責所在,責無旁貸、義不容辭,不講任何條件和價錢。倘若為官怕事躲事、敷衍塞責,當為不為,其一生都該感到羞恥;只有克盡厥職,視死如歸,才顯愛國之心。因此,從政者無論何時何地,皆應在其位、謀其職,盡其責、竭其力。

作為一種高尚的官德,「事不避難」,越是艱險越向前,著實不易。比如,「得志則澤加於民」的鄭板橋,為官能廉潔勤政,體恤民情,改革弊端,深得百姓擁戴。在任濰縣知縣時,面對連年災荒、百姓困苦,他招募饑民,修房開河,以工代賑;令大戶人家開倉放糧,煮粥救濟無食的饑民;查封囤積居奇的糧商,令其平價售糧……最終因「為民請賑,忤大吏」,被迫稱病辭官。鄭板橋「事不避難」、敢於擔當的愛民情懷,應驗了那句流傳甚廣的諺語:「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與「事不避難」相通,此「為民做主」的意思是,為維護百姓利益而勇於任事,為民排憂解難。寫至此,忽見網上關於安徽省阜南縣委書記崔黎的報道:針對因棚戶區改造而引發小孩就學難問題,崔黎對上訪群眾說:「小孩上不了學,你們找我,我不信我一個縣委書記解決不了(你們)小孩上學的問題!」崔黎的現場表態,贏得周圍一片喝彩聲。此視頻傳播後獲廣泛關注。有網友稱:「這才是官員應該乾的事。」

平心而論,從政當官為百姓操勞,多有難事煩事。然而,天下事為之則易,不為則難。對於黨員幹部來說,堅持「志不求易,事不避難」,既是其職責所在、使命所系,更是踐行黨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只有心想群眾,「事不避難」、義不逃責,才能有所作為。

唐朝韋應物有句寫給友人的詩:「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其在任上勤於吏職,簡政愛民,後因身體多病而有志無奈,想辭官歸隱;當他看到百姓因貧窮而逃亡時,為自己未盡到職責、空費朝廷俸祿而深感愧疚和自責。相形之下,那些遇好事先替自己打算、逢難事避之唯恐不及的官員,豈不應該好好反思、良心發現。

(摘自:黨建網微平台)


推薦閱讀:

趣味典故——他竟然是歷史上第一個有名有姓的宦官
歷史人物:中國歷史上十二大賢相之三 漢初名相陳平
中國歷史上殺不得的七大名將,他們一死,國家立馬滅亡!
中華詩文誦讀 第一章 中華歷史成語故事100個(下)

TAG:避難 | 歷史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