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品產出流程——方法論

互聯網產品產出流程——方法論

4 人贊了文章

產品是連接業務和開發的中間橋樑,因此一個好的產品前提是和業務最大比例的契合,這裡要解釋一下,為什麼說是最大比例呢,因為千人千面,不可能有一款產品能夠滿足所有人的洗好,在兵馬未動,速度先行的互聯網世界,我們只有通過不斷迭代的方法一步一步的驗證和滿足更多人的需求。那麼就會有很多產品新人會問有什麼方法論可以快速的產出一款合格的產品呢,這就是下文要說到的。

通過解構,我們可以把一個產品的產出流程分為五步驟,分別是需求獲取與過濾、需求優先順序排列、產品方案、產品驗證以及產品上線後的反饋收集。

一、需求獲取與過濾

需求獲取的方式有很多種,按照感性理性的維度來分,感性範疇內有自我產品直覺,用戶反饋,現場調研等;理性範疇內有數據分析。 產品直覺是指同一款產品,市面上絕對不止一款,用得多了,也就成為了行家,這就是不少投資人會說在找項目的時候通常會看對方手機里有哪些軟體,如果要做一家協同辦公應用軟體,可是都沒有用過該類軟體,投資人基本上是不會投的,弊端是通常會陷進自己的偽需求當中。在用戶反饋上需要注意的是反饋渠道必須要直接,最好是能夠直接接觸到反饋者,但是這也有弊端,就是反饋太多,不能夠做到及時處理。從成本考慮,現場調研,數據分析的方式會有較大的成本支出,但是結果 較為客觀,也是準確率最高的。

產品價值(工具型/內容型)

業務方由於自身不專業或者其它的一些原因,往往會提出許多重複的、低效的、甚至是偽需求,所以這時候就需要產品經理運用自身的專業技能梳理出真需求,過濾掉偽需求。也可以從兩個階段來進行分析

1、做還是不做的階段

任何需求拿過來作為產品肯定要先考慮這哥需求有沒有做的必要性,這一階段可以根據以下舉個方面來考量

(1)必要性,即這一需求是不是能夠支撐業務的發展,是否是公司的戰略要求,這個時候,也沒啥好說的,作為產品,就應該勇於扛大旗。

(2) 生命周期:即該需求能存活多久,是一直存在下去嗎,還是一個很雞肋的需求。

(3)頻度,廣度及可替代度:即改需求被實現後的使用頻率有多高,使用的覆蓋範圍有多大,以及是否容易被一個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給替代了。

(4)用數據來說話:即用數據來判斷該需求是否為真需求,業務人員很容易提出一些看似存在實則沒有必要的偽需求,而且往往會陷入自我空想中,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拿出數據,擺事實就是這個意思。哈哈!!

2、決定做的階段

到了這個階段,作為產品我們仍然需要謹慎,因為可能這確實是一個真需求,但是沒有必要再重新做一個功能來實現,因為具統計,前端每多實現一個需求,產品和開發的工作量會劇增。所以作為產品的帶頭人,我們必須謹慎。以下可以有效的分析出面對真需求我們應該怎麼做。

(1)可否結合:是否可以結合當前的某個功能,做一個小小的改版就能滿足需求。

(2)可否消除:產品經理結合自身的知識是否能夠提出更好的實現功能

宗旨就是我們應該避免做重複性的勞動,因為產品不是一個士兵的角色,而是一個指揮者的角色,一個決策失誤,必將浪費非常大的勞力,給公司造成非常大的資源浪費。

二、需求優先順序排列

第一步的工作處理好了,其實就是成功了一半,接下來就是排優先順序。有人會問為什麼要有這個步驟,其實這和大環境有關係大眾創業初期,投資人活躍,競爭還不是很激烈,市場留給創業者較為寬鬆的產品打磨時間,隨著大環境的持續向好,創業者之間的競爭變的日漸激烈,資金持續流向發展起來的項目,市場環境要求創業者們要以速度優先,一邊驗證產品一邊進行迭代,那麼必然需要先實現重要的功能,此時自然而然的有排優先順序的必要。在這裡可以參考卡諾模型

三、產品方案

不同level的產品在此階段使用的方法都不一樣,但是目的是一樣的,就是把事情說清楚即可,所以大神們往往是一支筆一張紙再加上簡潔的語言就把事情輕鬆搞定,節約了大量的經歷,而入門級的產品可能往往會藉助原型工具。這本質上就是體力活,所以這裡不再贅述,我就說一些重要的方面。

1、出方案時的思考順序

現實中絕大部分產品的原型輸出邏輯是要做什麼,然後是怎麼做,最後才是為什麼要這麼做,但是這樣容易陷入自我的誤區,不自覺中就遺漏大量的真需求。所以我們應該從業務方出發,思考出為什麼要做這些需求,然後再去思考怎麼實現,最終形成的預計中的模型,這樣能夠培養我們的一個重要素養——同理心。並且能夠再次檢查第一步的工作,起到矯正的作用。

2、出多套方案

產品終日在和業務方打交道,因此什麼樣的業務方都會遇到,他們的要求也不一樣,為滿足其選擇的多樣性,產品有必要出多套方案供業務選擇,以下我根據個人意見提供一些參考的維度,分別是產品上線的速度,產品功能的多樣性以及產品的創新度(此點慎用)

四 產品驗證

當產品提交完文檔後,工作就移交到後面的工作流,大多數時候只有等到產品上線後才能獲得產品驗證的,那中間時間段產品能做什麼呢?如果驗證效果不理想,往往是產品們在來一遍這樣的流程,然後再等第二次上線,大家是不是感覺到這其中存在時間浪費???那我們是不是能把驗證拿到前面來做?在原型出來後作為產品是不是就已經能夠開始培訓,這就相當於提前收集使用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就很可能發現重大的偽需求,錯誤的交互體驗等嚴重問題,那麼此時完全就可以進行二次迭代,

五 反饋收集

我常說即使是其它行業,只要職業生涯中有過成功的經驗,就能夠勝任產品的職位,因為內在的做事邏輯是一致的,而經常復盤是非常重要的素養,這裡我們主要是指對需求生命周期的復盤,哪些需求的反饋是在我們的預計中的,哪些與我們的預計有出入,這些都能很好的指導我們以後的工作。同時這也是我們評價業務的一個很好的角度,對此大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


推薦閱讀:

論商業模式的設計解析丨深度好文
體驗設計很重要,但我們也應像「用戶記憶設計師」那樣去思考(譯文)
用戶體驗要素
古蘭裝飾哪一些設計是讓你感觸最深?
做產品必知的 10 大原則,3 分鐘看懂!

TAG:產品設計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