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卡了我們的脖子——高端軸承鋼,難以補齊的中國製造業短板

是什麼卡了我們的脖子——高端軸承鋼,難以補齊的中國製造業短板

4 人贊了文章

「高端軸承依賴進口,為什麼我們自己造不出來?」中科院山東技術轉化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東升在調研了東三省、浙江、山東等五六個省份之後,找到了答案:最大的問題出在材質上,「沒有好鋼,永遠造不出高端軸承」。

作為機械設備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軸承支撐機械旋轉體,降低其摩擦係數,並保證其迴轉精度。在他看來,無論飛機、汽車、高鐵,還是高精密機床、儀器儀錶,「凡是旋轉的部分,都需要軸承」。

毫不誇張地說,發動機中的軸承一直在「煉獄」中工作——它不僅要以每分鐘上萬轉的速度長時間高速運轉,還要承受著各種形式的應力擠壓、摩擦與超高溫。這對軸承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提出了高要求,而決定這四點的關鍵因素,在於其材質。

遺憾的是,雖然我國的制軸工藝已經接近世界頂尖水平,但材質——也就是高端軸承用鋼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最近,有記者到華東某大型國有鋼鐵集團採訪,了解到後者的尷尬。作為「中國企業100強」,這家鋼鐵集團擁有自己的精品鋼基地,但卻做不出軸承用高端鋼,只能依賴進口,前不久,花了近1億元進口軸承用鋼。

「PPM」在鍊鋼中是氧含量的單位,意指百萬分率或百萬分之幾。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專家透露,一般而言,在鋼鐵行業,8個PPM的鋼屬於好鋼;5個PPM的鋼屬於頂級鋼,正是高端軸承所需要的。高端軸承用鋼的研發、製造與銷售基本上被世界軸承巨頭美國鐵姆肯、瑞典SKF所壟斷。前幾年,他們分別在山東煙台、濟南建立基地,採購中國的低端材質,運用他們的核心技術做成高端軸承,以十倍的價格賣給中國市場。

推薦閱讀:

張文茂:毛澤東的工業化戰略支撐了共和國工業化進程四十多年
各國工業機器人模式認知PPT,乾貨!
深度解析:海爾超級互聯工廠工業4.0實踐
【行業趨勢】「工業4.0」牽手「互聯網+」掀起自動化革命浪潮
量子科技:下一次工業革命的引擎,5年內實現商業化

TAG:工業 | 自動化 | 製造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