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淚痕春雨漫評晚唐史 第十七節人們為什麼要跟隨安祿山造反

淚痕春雨漫評晚唐史 第十七節人們為什麼要跟隨安祿山造反

192 人贊了文章

這一節,本來計劃直接寫唐玄宗的應對。但是忽然想到,如果不分析一下人們為什麼要跟隨安祿山造反,分析唐玄宗的應對時,難免有些以空以空。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人們為什麼要跟隨安祿山造反呢?

我還是以前一再表達過的觀點。

千萬不要說安祿山的官有多大,因為比官大,安祿山還能比皇帝官大?

也千萬不要說安祿山權力有多大,因為安祿山手上沒有三屍腦神丹,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持他,他靠什麼控制大家呢?

更主要的是,安祿山的手下,不要說那些軍級、副軍級大佬了,就是那些最普通的士兵,哪個人也是長腦袋的,哪個人也是懂得趨利避害的。

如果大家都不想跟安祿山造反,用眼神、用腳投票,就能把安祿山弄得狗屁都不是的。最簡單而言,在關鍵時候,大家都一塊磨洋工、出工不出力、甚至乾脆選擇投降,安祿山還怎麼玩呢?

也許有人會說,誰不服就嚴懲誰啊!

問題是,安祿山沒有三屍腦神丹,他想懲罰別人,總得有足夠多的力量支持啊。

一個人,不論他的權力有多大,只要真的眾叛親離了,他當時就啥也不是了。

真心支持安祿山的人,都是什麼人呢?

有的人,是安祿山一手從底層提拔上來的。這種人從情感上、從利害關係上,就會和安祿山捆綁在一起。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沒有家庭背景的人,就因為得到安祿山的賞識,所以從村連級、鄉營級、縣團級崗位,很快升到市師級、省軍級崗位;關鍵是,安祿山對他就象對自己兒子一樣。

這種人從情感上,就會把安祿山當成自己重生父母再造爹娘,因為毫不誇張的說,爹親娘親,也不如安祿山親啊。

更主要的是,從利害關係上,他們也與安祿山捆綁在了一起,因為安祿山倒台了,他們的前途估計會一片暗淡,還有可能被清理出局的。如果安祿山成佛成祖了,他們的前途樂觀的想像,應該是一片光明的;就算死於創業的道路上,就算死於後來的兔死狗烹,肯定也可以青史上重重留下一筆。

而安祿山手下這種人有很多。[注1]

當然了,和安祿山有類似的關係,未必都會支持安祿山;但是從普遍意義上,這種人就會構成安祿山造反的基本盤。

有的人,是安祿山的幕僚成員。這種人,本身就和安祿山有類似臣屬的關係。

一切是顯然的,安祿山是市師級大佬時,這些人就是市級大佬的幕僚;安祿山成為省軍級大佬時,這些人就是省軍級大佬的幕僚;安祿山是副國級大佬時,這些人就是副國級大佬的幕僚;如果安祿山成佛成祖了,這些人的地位那還了得?

這種事實本身,會讓他們從情感上、從利害關係上,就與安祿山捆綁在一起。

所以這種人為安祿山關起門謀劃時,從來都是基於安祿山的角度分析問題,絕不會基於忠君愛國的角度分析問題。

總而言之,基於他們的利害關係,他們希望安祿山地位越來越高,如果安祿山能當皇帝,那最好不過了!

因為類似的原因,當皇帝流露出收拾安祿山的意思時,這些人關起門來,難免會說出上中下三策的話來。

所謂的上策,就是教安祿山如何和皇帝哩個啷,甚至就是告訴安祿山應該造反。

所謂的下策,擺在桌面上說,自然是讓安祿山寧死也要忠於皇帝;而關起門時,肯定會分析一大堆利害關係。這種內容的潛台詞就是,不是我們要發自心底的要忠於皇帝,而是因為只有裝孫子,才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目的。

至於中策,就是告訴安祿山,你向皇帝裝孫子時,必須得進行各種巧妙的安排;總而言之,讓皇帝收拾你時有所顧忌,絕不可以真的任由皇帝擺布。

說一千道一萬,雖然他們與安祿山不是臣屬關係,但是在他們心目中,安祿山就是他們的主公。

上述兩種力量,是安祿山造反的核心力量。

因為他們與安祿山的利益捆綁最深。因為安祿山被清洗出局了,他們都會面臨被清洗出局的風險,就算能躲過這一劫,也很難有光明的前途。

關鍵是,安祿山成佛成祖了,他們就是傳說中的開國功臣。

有時候,這些人的內心,恐怕比安祿山還急。就是安祿山在關鍵時候想退縮,他們也難免會蠢蠢欲動的給安祿山鼓勁。總而言之,以您的資歷、地位、影響力,只要玩的好,天下就是咱們的![注2]

帝國政府加強軍隊控制時,通常就是從這兩方面入手的;只要解決了這種問題,統帥地位再高,也就是一個打工仔。

在加強軍隊的控制時,皇帝通常會把軍隊的人事權力收歸中央,絕不會讓軍隊內的高級將領,都是統帥一手提拔起來的人;軍隊內的高級將領的升遷,都是中央政府通過繁瑣的程序實現。他們絕不會對統帥產生感恩戴德的心理,因為他們擁有的一切,絕不是統帥破格給予的。

其次,皇帝絕不允許統帥有地位很高的私人的幕僚,換而言之,軍隊的高級文職官員,就是中央政府派去的政委、參謀長;這些人和統帥沒有任何依附關係,甚至還和統帥還有競爭關係;更有甚者還會凌駕於統帥之上。

如果軍隊的人事結構是這樣的。統帥就算再不服中央政府,也不敢奢談造反二字的。因為,這種統帥就是標準的打工仔,皇帝想殺他,隨便一紙詔書就可以實現。

因為他身邊的文職官員,手下的高級將領,缺乏陪他造反的動機;卻難免有著要踩他的人頭上位的心理。在這種背景下,千萬不要說他人格多偉大、威望有多高,那都是用來扯淡用的。在這種背景下,他死了,大家能哭一哭他,他也算混得非常成功了。

從理論上,想實現這一點很簡單。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這一切非常難的。

這個說起來複雜,我們這裡就不多說了。

總的來說,統帥擁有大量自己一手栽培出來的高級將領;又有眾多影響力巨大的私人幕僚。就有了造反的基礎力量。因為中下層的力量,通常會半推半就的跟著他們造反的。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中下層的力量,會半推半就的跟著他們造反呢?

因為中下層的力量,雖然是安祿山集團的外圍,但也是安祿山的基本盤力量。

最簡單而言,安祿山佔據的地區越來越多,肯定會以他們為骨幹力量,在這種背景下,只要他們不掉隊,通常總會迅速升遷的。

說得再具體點,安祿山以前是依靠他們統治一個省的地區,後來則是依靠他們統治兩三個省,甚至三五個省的地區,他們的權力地位能不迅速上升嗎?至於依靠他們統治天下,就更不用說了。

關鍵是,明天形勢不妙,他們掉頭站回大唐政府一邊後,通常也不會受到多嚴重的懲罰,因為政府絕不敢把打擊面擴大到這種地步。

事實上,這也是叛軍,通常總會選擇下策的主要原因。

我前面說了,下策就是先吃肥肉、後啃骨頭的戰略。在這種背景下,外圍的力量半推半就的跟著造反後,很快就能見到實惠。在這種背景下,他們自然會堅定跟著大哥造反的決心。

關鍵是,類似的成功,會讓他們產生某種幻覺,那就是造反的道路就是一片光明,因為這就好像闖入一片棉花地,你盡情的採摘吧。

更主要的是,在你跟著大哥吃肥肉的過程中,也是給大哥上投名狀的過程。因為在造反之初,大哥拿著似而非的理由,率領你們出征,你們可以說自己不明真相,或是受到了大哥的脅迫。

問題是在隨後的過程中,中央政府明確宣布安祿山是亂臣賊子,並通過各種形式,勸你迷途知返,你還跟著安祿山混,並且跟著安祿山吃得滿嘴流油,你還能說你不明真相,或是受到安祿山脅迫嗎?

至於說,大哥在此過程中,適當放寬一點軍紀,就等於給你上了更大的投名狀。因為你跟著大哥造反,可以說自己不明真相、或是受到大哥的脅迫;問題是你在造反的路上,一路爽了又爽,你也能說自己不明真相,或是受到大哥脅迫嗎?

歷史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大哥,深入敵境打仗,一直有意無意的放任軍紀。

後來敵強我弱,小弟們都想拉稀。這個大哥就告訴他們,你們現在的形象,其實和鬼子沒有區別!換而言之,千萬不要因為對方高呼繳槍不殺、優待俘虜,就想跟我拉稀。就你們現在這種形象,也敢投降敵人?你們肯定連投降的下場是什麼,也不知道!換而言之,狹路相逢勇者勝,不成功便成仁,跟著我一條道走到黑暗的盡頭,也許有機會看到光明;其它的亮光,那就是通往火坑的地方。你也別說,大哥這麼一折騰,就折騰出了軍事史上的奇蹟。[注3]

總的來說,許多人在造反時,總會選擇下策。,就是因為他們需要讓中下層的小弟,在造反開始後,馬上能看到各種實惠,並且利用這種實惠,讓他們跟自己越陷越深、捆綁的越來越深。

如果造反之初就選擇上策,我是說一路啃硬骨頭。

在這種背景下,叛亂集團的核心的力量,因為有巨大的利益誘惑,而且相對安全,就算眼前什麼實惠也沒有,只是看著一地接一地炮灰飛起,也會信心百倍的向前沖。但是跟著他們混的中下層力量呢?估計都會想著如何找機會跳下這條賊船。因為這純粹就是給大哥當炮灰去了!

在這種背景下,千萬不要說你多有威望,因為你手上沒有三屍腦神丹。大家都想跳下你這條賊船,你能攔住?

項羽牛不牛?大家都要脫離他時,那是越跑人越少;跑到烏江邊時,就成了標準的光桿司令。[注4]

關羽牛不牛?大家都想脫離他時,也是越跑人越少;離開麥城時,也成了標準的光桿司令。[注5]

至於劉牢之[注6]、史朝義[注7]之類的人,當大家都要脫離他時,更是越跑人越少。跑到最後,他們越想越絕望,只能解下褲腰帶找歪脖樹去了!

只要我們知道這種原因,自然更會知道,為什麼許多時候,大哥通常總會選擇下策了。

因為選擇下策,是控制手下人的一種重要方式。

開局的時候,通過雲遮霧罩、似是而非的理由,讓大家跟他一塊造反;在這種背景下,大家想拒絕他,難度比較大;而且跟隨他,也沒有多大的風險。

比如,安祿山在開始造反時,說自己接到皇帝秘詔,讓大家跟他一塊率軍討賊。雖然說,這種謊話就是狼吃鬼的謊話。但是說一千道一萬,現在安祿山是最高指揮官,而且也沒有公開打出造反的旗幟,你拒絕他的命令,風險、難度都很大。[注8]

而接下來呢?安祿山先選擇容易進攻的目標,一路勢如破竹,並且取得一個接一個的勝利。[注9]

在這種勝利下,大家容易獲得各種實惠;更容易對造反的前途產生幻覺,那就是造反的風險很低、造反成功的概率很大,而且實惠多多!

這就好像,大哥領著小弟混黑社會,小弟開始還心懷恐懼,深怕受到法律制裁。但是跟著大哥的結果,卻是吃香的喝辣的,走在街上倍威風,難免會覺得這就是正道,於是就決定在這裡混前途了;在此過程中,再接連犯上幾樁案子,明天想退出,也是顧慮重重了。

走到這一步,大家就會跟著叛亂力量越陷越深了。

而叛亂的殘酷性,到此時才會越來越顯現出來。但是大家已和安祿山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了。至少各層的骨幹力量,已不願意輕易跳下安祿山的賊船了。因為跟著安祿山,現實的、虛幻的利益在刺激著他們;而背離安祿山,各種不確定危險會讓他們恐懼。

此時,再投降政府的前途是什麼?沒有人知道!

但是最大的可能性,無非是被政府簡單的改編之後,依然送到戰場上當炮灰,而且還因為政治問題,前途更加暗淡。

造反的前途是什麼?沒有人知道!

樂觀的想像,也許會有光明的前途等著自己,只是前途會充滿坎坷、崎嶇。

總的來說,到了此時此刻,大家心中的憧憬、幻想、恐懼、刺激交織在一起,推動著他們一路向前走。

而且在那種環境中,肯定天天都是沒完沒了的洗腦教育,任何敢對造反前景報以懷疑、否定的人,都會受到各種形式的懲罰,而大家天天聽到、高呼的,永遠是勝利就在不遠的前方等著我們。

只要叛軍能一直保持進攻狀態,能一直有勝利消息傳來,大家自然不會輕易跳離這條賊船。因為簡單的去看,叛軍的前途就是充滿光明的!

所以,安祿山現在最需要做的事,就是不斷用進攻、進攻、再進攻證明自己的實力;用不斷的勝利、勝利、勝利,鼓舞跟隨者的鬥志。只要這種狀態保持著,開始脅迫上賊船的人,就會因為眼前的實惠,未來的幻想,以及失敗的恐懼,而選擇站在這條賊船上。

當然了,因為相關的力量因此凝聚起來的。所以安祿山的進攻態勢停止、而且不斷有失敗的消息傳來,安祿山集團就會面臨磚崩瓦解的危險。

此時,河北地區的普遍軍政長官;還沒有和安祿山建立起這種鞏固的關係。

他們的官職、地位,並不是安祿山給予的,而是大唐皇帝給予的。所以,對安祿山而言,河北地區的普遍軍政長官,政治可靠性都非常低,因為他們只要有機會,就會想著跳離這條賊船。

而隨後的反覆清洗、站隊,會讓這一切發生改變的。

歡迎大家關注下一節 十字路口的選擇 河北軍政長官的矛盾心情

[注1]:阿史那承慶、安太清、安守忠、李歸仁、孫孝哲、蔡希德、牛廷玠、向潤客、高邈、李欽湊、李立節、崔干佑、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干真皆拔行伍,署大將。

[注2]:祿山懼,欲還范陽,召嚴庄、高尚責曰:「我起,而曹謂萬全。今四方兵日盛,自關以西,不跬步進,爾謀何在,尚見我為?」遣尚等出。凡數日,田干真自潼關來,勸祿山曰:「自古興王,戰皆有勝負,乃成大業,無一舉而得者。今四方兵雖多,非我敵也。有如事不成,吾擁數萬眾,尚可橫行天下,為十年計。且高尚、嚴庄,佐命元勛也,陛下何遽絕之,使自為患邪?」祿山喜,道其小字曰:「阿浩,非汝孰悟我!然則奈何?」

[注3]:時滎陽未拔,士眾皆恐,慶之乃解鞍秣馬,宣喻眾曰:「吾至此以來,屠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天穆之眾,並是仇讎。我等才有七千,虜眾三十餘萬,今日之事,義不圖存。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

[注4]:十二月,項王至垓下,兵少,食盡,與漢戰不勝,入壁;....於是項王乘其駿馬名騅,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項王渡淮,騎能屬者才百餘人....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注5]:羽人還,私相參訊,咸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斗心。...孫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才十餘騎。

[注6]:語畢,趨出,佐吏多散走。牢之懼,使敬宣之京口迎家,失期不至。牢之以為事已泄,為玄所殺,乃帥部曲北走,至新洲,縊而死。

[注7]:朝義飯,軍亦飯,飯已,軍子弟稍稍辭去。朝義流涕罵承嗣曰:「老奴誤我!」去至梁鄉,拜思明墓,東走廣陽,不受。謀奔兩蕃,懷仙招之,自漁陽回止幽州,縊死醫巫閭祠下。

[注8]:冬十一月,反范陽,詭言奉密詔討楊國忠,騰榜郡縣,以高尚、嚴庄為謀主,孫孝哲、高邈、張通儒、通晤為腹心,兵凡十五萬,號二十萬,師行日六十里。

[注9]:時海內久 承平,百姓累世不識兵革,猝聞范陽兵起,遠近震駭。河北皆祿山統內。所過州縣,望風瓦解,守令或開門出迎,或棄城擒匿,或為所擒戮,無敢拒之者。

推薦閱讀:

狗狗流眼淚,有淚痕,究竟什麼原因呢?
淚痕春雨漫評唯物史觀 犧牲精神是如何操作的(上)
淚痕春雨漫評晚唐史 第十二節 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淚痕春雨漫評晚唐歷史 第十九節 巨星閃耀下的歷史

TAG:淚痕春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