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信(上)

論信(上)

24 人贊了文章

信根,或者信力,在修行中體現得不是非常明顯,然而卻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一項。因此信根和信力被彙集在三十七菩提分法中。信的體現不僅僅是語言上表達的「我信佛」,或者非常虔誠的燒香拜佛等等表面文章。信根和信力的影響遠遠要比表面上大得多。

對於一件被確定的事情,比如太陽會出來、你會死、不吃飯會餓這樣的,是不存在信不信一說的——一個自己明知會發生的事實,有什麼信不信可討論的呢?而對於一些不確定的事情,比如人死後還會投胎這個事情,在被證實之前,就有了信或者不信的說法。

在成為阿羅漢之前,任何修行者對佛陀教法的理解都有可能是有偏差的。比如說,緣起法就不是一個非常容易正確理解的概念,而對緣起法的錯誤理解,會導致很多錯誤的觀點形成,比如說:從緣起的角度看,世間一切都是無常、苦、無我的;然而如果對緣起理解得不正確,就不會理解這個「無我」究竟是什麼意思,於是就會有諸如「既然無我誰輪迴」、「輪迴的主體是什麼」等等錯誤的問題產生,並且伴隨著這種錯誤的問題產生大量錯誤的觀點,比如「業力是如何顯發的」、「業力種子是如何存儲的」、「業力種子是如何路由到每個人身上的」,等等等等。

在修行中產生錯誤,是一個非常非常常見的現象。畢竟如果大家的想法都沒錯,早就是阿羅漢了,也就不需要修行了。所以這裡的重點並不在於錯誤本身,而是面對錯誤的態度和行為。

對於對佛、法、僧有正信的修行者,會知道佛陀是善的,一切有關解脫的觀點,都被佛陀善說後,被阿羅漢集結成經律;而沒有被佛陀說過的觀點,或者被佛陀否定過的觀點,都是沒有必要研究的,是不會導致解脫的。在這種見解下,當他發現自己的認知會導致某些在經律中找不到的觀點時,由於信力的影響,他會懷疑自己的認知出了問題。比如接著上面的例子:當一位具備信力的修行者在發現經律中並沒有諸如「業力是如何顯發的」、「業力種子是如何存儲的」、「業力種子是如何路由到每個人身上的」等等問題的討論時,他會形成「必然是我的理解不正確,因為如果這些問題對於解脫有必要,那麼佛陀一定會說」的念頭。進一步,這個念頭會驅使他反思自己,是否在某些見解上還不對。最終,緣於對佛、法的信會導致他在經律中找到正確答案,走向正確的道路。

而對於佛、法、僧不具備強大信力的修行者,在面對自己錯誤思想導致的、在經律中找不到的觀點後,並不會思考為什麼這些觀點在經律中沒有被佛陀所善說,而是會從其他的地方為自己的觀點尋求證據。比如,他可能會去閱讀一些所謂高僧大德的書,在這些資料里尋求共鳴。這是因為他對佛、法並不信任,潛意識裡否認佛、法才是導致解脫的唯一途徑,甚至認為佛、法不能解脫。而這種想法最終會將他推離八正道,陷入到苦的境遇中。

推薦閱讀:

西藏佛教密宗基本修持
可以用「對」或「錯」來評價佛嗎?
中國佛教——南傳佛教
瑜伽師地論 菩薩地(1)
樂趣博客->今生有約->佛教常見咒語注音(轉)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