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讓「假笑」走開,讓孩子有真心的面孔

三招,讓「假笑」走開,讓孩子有真心的面孔

2 人贊了文章

假笑男孩來新浪開微博了,看了他問候中國用戶的視頻,的確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正太,難怪萌化了一群人。不過有一件事情相信各位和我是有共鳴的,我們覺得那尷尬而不失禮貌的笑容非常可愛,因為他是別人家的孩子。若你看到自己的孩子明明害怕、委屈、不知所措,可依然要擺出一張笑臉,你會感到心塞嗎?我也許不僅僅感到心塞,還會心疼。哪個做父母的不想讓孩子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代替我們圓滿自己心中的理想,活在真實與自由之中?能做到嗎?能!你只需學會這三招。

一、微笑地看著孩子

條件一:表情是為了適應環境、適應社會;條件二:笑對孩子來說往往代表我沒事、我很好或者我很愉快、我很興奮。所以你猜猜看,一個小孩子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假笑?父母只愛一個樂觀的他,而不是哭泣的他;父母只愛一個讓自己輕鬆的他,而不是讓自己勞累的他;父母只愛一個帶來歡樂的他,而不是帶來麻煩的他。所以,是父母對孩子的不接受,使得孩子假笑。

知道原因後,很自然地你也就知道了,我們需要在生活中保持一個接受、不批判的態度,孩子做什麼說什麼,即使你不同意、不認可,微笑就好。這樣孩子就沒有必要在你面前演戲了。反正你能夠接受他的一切。作為父母,你覺得自己能做到嗎?

別想了,你做不到,至少無法在所有時間都做到。作為父母,我也不希望自己為了讓孩子真實而讓自己變得不真實,為了讓孩子真笑,自己就要整天戴一副面具在臉上,這樣我自己會不開心。那麼有時做不到怎麼辦呢?不著急,我們還有第二招。

二、「好吧,你可以試試」

孩子覺察到了父母無法接受他的一切,通過察言觀色了解到了你的期望後,就會開始自己的「演藝生涯」了。沒辦法,誰讓父母在孩子面前是空前強大的,孩子越小越是如此。再說,即使「演藝生涯」即使不在家中開啟,也會在學校開始。不過孩子父母還有第二招,你可以告訴孩子「好吧,你可以試試」。 

這句話的作用是讓孩子知道,即使父母不支持,不認可他的想法、做法,但他依然可以去做。當然,這不意味著孩子可以為所欲為,你需要為他劃定一條界線。比如,有一項興趣愛好是必須的,可參加什麼興趣小組,他開心就好;比如分擔家務是必須的,可承擔什麼勞動,他開心就好;比如與同學交際是必須的,可和誰更加親密,又與誰保持距離,他開心就好。這樣也會形成一段比較理想的狀態——儘管父母不接受我的全部,但至少他們也會祝福我、幫助我,至少不干涉我。孩子在這種狀態中也能少些假笑,多些真誠,因為環境總體來說還是寬鬆的。作為父母,你覺得自己能做到嗎?

答案其實是不一定能做到,或者說,即使父母做到了,學校以及孩子的周圍人也未必能做到。也許家中的環境是寬鬆的,可孩子卻需要在學校中狂飆演技,拚命「假笑」。這時,又該如何是好呢?沒事,我們還有第三招。嗯,還有第三招的,相信我。

三、「你開心就好」

父母與周圍人做不到無條件地關注孩子,父母與周圍人甚至不能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讓他試試。這時,孩子只能「假笑」,戴上面具,做大家想讓他做的事、說大家想讓他說的話、表現大家想讓他表現的狀態,這彷彿是人的常態。

在父母偶爾對孩子無欲無求的時候,可以對他說一句「你開心就好」,啟發孩子更多地關注自己。也許孩子一時間還做不到,但關注自己感受的這粒種子也許會在條件合適的時候開花、發芽。這就如同偶爾間,你自己也想放開一切,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樣。你和孩子的區別是,你的心中也許沒有這粒種子,而孩子有,所以他一定會比你更加真實。

我承認,讓「假笑」從孩子身上走開是件困難的事情,做這三件事情你的確能得到一個真實的孩子,可卻未必能做到。這不是你的錯,不是孩子的錯,只是這個世界的現實。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有美好的願望和理想,這兩樣東西本來就不是為了讓人去做到的,而是為了讓人去奮鬥的。

最後,我依然要祝願大家的孩子能有真心的面孔。

推薦閱讀:

當孩子哭鬧不休、撒潑打滾,除了煩躁我們還能做什麼?
魯鵬程:孩子越寵溺越無能,越摔打越成器
孩子丟了,只因媽媽逛街愛做這件事!記住丟娃後黃金72小時內必做的事
不吵架,就算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每日商報

TAG:孩子 | 教育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