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史上的今天 | 阿波羅登月留下的痕迹

天文史上的今天 | 阿波羅登月留下的痕迹

來自專欄天文史上的今天29 人贊了文章

2013年7月9日,美國宇航局發布的一張照片上,阿波羅12號登月的痕迹清晰可見。

並且不僅是阿波羅12號,每一次登月任務都在月面上留下了清晰的印痕。

面這張照片是由美國宇航局(NASA)於2013年7月9日首次對外發布的。在這張照片里,你看到了什麼?

這是1969年著陸在月球表面的阿波羅12號登月艙,以及不遠處的「勘測者3號」著陸器。2013年,正在月球軌道上運行,裝備了超高清相機的美國「月球勘測軌道器」(LRO)拍攝下了40多年前,人類在月球表面的活動留下的痕迹,作為對於人類曾經輝煌探月歷史的紀念。

更加詳細一些,可以看到宇航員在月面布設的科研儀器包位置,宇航員返回地球後留在月面上的登月艙下降段,以及他們此行造訪的勘測者3號探測器,還有宇航員在月面行走留下的痕迹

來源:NASA

阿波羅計劃是美國在冷戰期間實施的載人登月計劃,這是人類航天技術的發展巔峰,整個計劃中一共有6次取得成功,將12名宇航員送上月球表面。其中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的登月艙「鷹」搭載兩位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首開人類踏足地球之外另一顆天體的記錄。

阿波羅11號任務毫無疑問是一項超越時代的工程學奇蹟,但追究細節,其實際著陸點偏離預定位置實際上有4英里(6.4公里)之遠。NASA的高層希望在第二次登月時,著陸的精度能有顯著的提升。

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首次登月,巴茲·奧爾德林站在月面上

來源:NASA

1969年11月份,阿波羅12號,宇航員康阿德抵達勘測者3號著陸器。請注意,背景不遠處的「無畏」號登月艙

來源:NASA

另外,作為第二次載人登月任務,阿波羅12號還肩負另一項使命:前往「勘測者3號」探測器的著陸點位置,取回它的一部分部件並帶回地球作為紀念,換句話說,這是一次「定點降落」。

「勘測者」(Surveyor)是美國在1966~1968年間實施的一項無人探測計劃,主要目的是為了檢驗美國飛行器的月球軟著陸能力,並對月面環境進行勘測,從而為後續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做準備。

「勘測者」計劃一共發射7顆著陸器,其中5顆取得成功。「勘測者3號」當然就是該系列的第三顆著陸器,它於1967年4月20日成功降落到月球表面。現在,兩年之後,NASA希望阿波羅12號的宇航員們能夠取回它的一部分部件,而如果著陸精度不高,偏離幾英里遠,那麼實現這一任務將會變得非常困難。

阿波羅12號任務徽標

來源:NASA

阿波羅12號的三位宇航員,最左為康拉德,最右為比恩,他們兩人登上了月球表面

來源:NASA

阿波羅12號,人類的第二次載人登任務,最終於1969年11月14日從地球發射升空。

為了幫助宇航員們儘可能在降落時接近目標,NASA對登月艙著陸計算機做了一些更改。阿波羅11號的登月艙名叫「鷹」(Eagle),而阿波羅12號的登月艙代號則是「無畏」(Intrepid)。

NASA探測器遠不僅僅拍攝了阿波羅2號著陸位置,而是每一次著陸都有痕迹被拍攝到,比如這是月面上,首次登月的阿波羅11號登月艙的圖像

來源:NASA

這是阿波羅14號宇航員在月面上活動的痕迹圖像

來源:NASA

更清楚一些:阿波羅14號宇航員在月面上活動的痕迹圖像

來源:NASA

然而,當真正準備降落時,阿波羅12號登月艙內的兩位宇航員皮特·康拉德(Pete Conrad)和阿蘭·比恩 (Alan Bean) 很快就意識到,預定的著陸點岩石太多,並不適合著陸。於是康拉德果斷改為手動操作並小心地駕駛登月艙朝向附近一處更平坦的地點降落,同時他還必須努力確保自己看得到「勘測者3號」的著陸位置,以免自己偏離方向。

當「無畏號」最終安全降落到月面時,燃料已經幾乎耗盡。透過舷窗,他們意識到,「勘測者3號」近在咫尺。當兩位宇航員打開艙門,沿著舷梯慢慢走向月面時,皮特·康拉德調侃了以下舷梯的高度,他說:「我的天,對於尼爾來說,這或許是一小步,可對於我來說,這可真是一大步!

最終,阿波羅12號圓滿完成了預定任務,並將勘測者3號探測器的相機設備拆卸下來,帶回了地球。


編者按:

《天文史上的今天》欄目是老嚴的一次個人歷險,試圖通過堅持365天,完整記錄一年中每一個日子在人類漫長的天文歷史中留下的印記。

查看老嚴更完整,更及時的更新?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星空早知道

推薦閱讀:

中國「玉兔」踏上登月之旅
斯諾登又曝猛料:美國1969年登月是造假
古人與星星:李賀登月觀地球 辛棄疾探究萬有引力
嫦娥登月(2013-12-16 13:50)
長征九號動力精益求精,中國載人登月挽弓待發

TAG:登月 | 阿波羅計劃ProjectApollo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