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的明天,我離開了製造業

為了更好的明天,我離開了製造業

來自專欄職場蛙57 人贊了文章

周末聊聊天,收到好消息。

群友小夥子華生,仨月前來諮詢過我,這個月轉行成功,已經新單位入職一個月,才來向我報喜。機械廠的工程師,轉行到互聯網行業做新媒體運營

本文標題《為了更好的明天,我離開了製造業》,正是華生的職業感想文標題。

當然,我要強調不是機械系畢業生就一定要轉行換崗,也不是說新媒體運營就多麼好。

我要強調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求職必須發揮自己最大的市場潛能,不試你不知道。

尤其畢業頭三年的人,行業和崗位烙印不深,理論和實踐都證明,任何行業任何崗位都可以嘗試。

職場初期,你在求職市場中最大的資本就是一句話,只是你自己渾然不知。比如華生,他的一句話就是:「我本科畢業工作一年,目前在上海求職。」就這句話,一定要去掉你捨不得的專業,不要說中小公司的新媒體運營了,就是蘋果公司或者亞馬遜包括BAT在內,也都有需要「本科以上學歷1年工作經驗」的崗位。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你不願意嘗試,你想當然認為「人家不會要我吧!」

要點就是,別想太多,爭取面試機會即可,關鍵是面試,這就是資本規律下的人才市場邏輯。

你的五天八小時,出售給一般企業,月薪3-6K,老要無條件加班,公司還老氣橫秋的,眼巴巴等到領導退休你才能上去都不一定輪到你,這叫「望穿秋水」,企業還不穩定;人家500強等大公司,給你7-12K的月薪,還不會倒閉,年終獎5-8萬,不斷有新職位的轉崗機會,升職機會也多。

你傻,你才不去;你笨,你才不爭取。

所以,要淡化行業,好企業都會選擇更好的行業,不斷建立新的事業部,成立新的子公司,比如阿里的螞蟻金服,比如阿里汽車事業部,比如阿里娛樂公司,比如阿里加油站,再比如萬達的電商事業部,比如萬達度假區、萬達影城、萬達傳奇影業。

資本是逐利的,尤其好資本,可視化的就是好企業

你要做的,不是挑選你認為的好行業,而是挑選公認的好企業,好企業會選擇好的行業,好企業是跨界的,跨界就是跨行業。

再舉個常見的真實例子,我們A股有個上市公司,在90年代末就很有名,叫做杉杉集團,她是服裝品牌中的翹楚。

1998年前後做了好幾年廣告,「杉杉西服,不要太瀟洒哦!」

2008年前後,杉杉大舉進入房地產行業,在長三角攻城略地,賺取了豐厚利潤,在財報中地產收入早就超過了服裝。

2018年時,杉杉早就橫跨多個行業包括汽車鋰電池行業,已經建了倆研發中心,在全國十來個城市建廠。這是新能源行業,杉杉是這行的翹楚,早已布局五六年,你不知道而已。

你別光聽過比亞迪,比亞迪是給自己的車造電池;有人說「我知道寧德新時代」,你也別光看寧德上周在德國建廠的新聞,你得鍛煉自己的勢商,好歹你看下在它今年上市之前我推薦的兩篇文章《汽車行業未來三十年預測(附企業名單)》《勢商:接下來幾年汽車是什麼樣子?》;當然,你更應該了解下杉杉新能源,以及好的上市公司。

再進一步,你認真將中國已經上市的3200家A股公司在你那個城市的總公司、分公司、辦事處列出來,再將世界500強在你所在城市的落腳點找到,同時看下BAT京東頭條小米美團滴滴等等CDR們,這些估值百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在你家鄉的分公司,這仨清單就好比挑出績優股,不是讓你二級市場買他們的股票,你未來的人生目標之一就是「進去」。而不是在不思進取的公司里默守陳規,這叫跟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不但中年危機難以避免,從沒落的公司和行業出來,以後沒人要,這才是最大的可悲。

當然,更要淡化的是崗位,剛畢業不足5年的人,你那點經驗有多值錢?到哪個企業能直接上手工作?你還有40年的職業生涯,卻因為被洗腦了多年總是惦記著自己這才畢業初期1-5的「經驗」,這叫啥經驗?只能叫做經歷。

要麼,就是糾結那在校期間3-7年胡思亂想天真之時所學的「專業」,那專業課你學得再好也沒用,企業又不用你學校里的知識,公司發錢給你來打工的,要的是技能而不是你專業課的知識,再說你那專業課的成績都不忍目睹,還成天要「專業對口」嫌棄「專業不對口」的,自己都不好意思吧!

這裡強調崗位不重要,崗位持續的時間是最短的,一般1-5年甚至才半年;崗位還不如行業,而行業5-10年就迭代,所以行業也要淡化;你的目標應該是企業,好企業能存活30年、50年甚至100年,足夠承載你變老之前的職業生涯,你要跟隨企業一起在市場中戰鬥,而不是空擔心「行業不好」杞人憂天,更不是用你之前才1-5年的工作崗位,來倒逼出來你未來的40年職業生涯,這叫削足適履

一直強調改變傳統思維,學校不是不好,只不過學校用體制內思維教給你的是傳統思想,結果就是剛剛那倆負面的成語。你要做的就是記住兩個「淡化」,這是給你反洗腦的過程。不洗回來的話,你的職業生涯和人生,只會煢煢孑立+窮窮孑立。

當然,具體求職,除了挑選好企業之外,第二重要的則是對所處城市的分析。華生上海小夥子,房子好幾套,他要擔心的不是買房資格或者還房貸,而是未來這個城市的布局,產業方向,再結合自己未來的30年職業生涯,去規劃。

上海在2016年,包括製造業+建築業在內的第二產業,只佔GDP總量的29%,工廠和製造業都會繼續下行,他這次轉型是為了自己接下來的30年,而不僅僅是加薪。

我記得幾個月前的某個晚飯過後,他急呵呵從知乎上我的舊文發現公眾號,才找到我。他是想離開機械行業,但卻束手無策。我跟他語音通話了大概十來分鐘,後面偶爾也有微信交流。

可喜的是,仨月後的他已經成功轉行換崗,且事業方向明確了,這叫柳暗花明。我這十分鐘是點化,短期看起來影響不大,長期來看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靠著剛畢業1年時自己的「想」,是無解的,不但想不出來,還徒增煩惱。

最後,我們欣賞下畢業1年的小夥子華生,他成功轉行後的感悟原文


《為了更好的明天,我離開了製造業》

良禽擇木而棲——《左傳》

這篇文章寫於轉行前夕,我想回顧一下畢業一年以來的經歷,我是怎麼從一個初入社會的學生,一步步改變想法,選擇離開製造業的。

2017年,我畢業於上海的一所末流本科院校,機械專業。當年高考填志願,是我爸幫我選的機械專業,因為當年我沒有主見,所以父母替我做出了選擇。我發現自己不喜歡這個專業,也沒有學好。上課手機不離手,考試靠考前突擊,只求不掛科,考一門忘一門。平時就窩在寢室里打打遊戲,看看視頻,睡睡覺。大學就像是個溫床,讓我覺得舒適安逸。日子過得很快,直到快畢業了,才猛然發現,好日子到頭了。在匆匆投了簡歷後,我去了一家日本軸承廠實習。

直到我大四開始實習,才知道自己的專業真正是做什麼的。上學的時候以為是在辦公室畫圖紙,做設計。實際情況是,這是機械研究生畢業後的方向,大多數普通本科畢業的機械學生,畢業後是去機械廠下車間,做工藝。這才是現實!

當公司的人事阿姨帶著我們參觀工廠時,雖然之前已經有過心理準備,還是感到吃驚。

昏暗的光線下,伴隨著機床嗡嗡的轟鳴聲,整個廠房瀰漫著刺鼻的油污味。橡膠地面上粘著永遠拖不幹凈的磨削油,倒映出模糊的人影。「我要在這裡待一輩子么? 」我內心苦笑。還好當時公司行政崗位缺人,我申請調崗,做了安全員。我內心慶幸著,這樣就不用做自己的本專業了,真好。

在辦公室做安全,看似不錯,不用進工廠了。但我當時還不明白,這是份打雜的活,是基礎行政崗位。我當時還覺得奇怪,近2000人的機械廠,安全部門一共只有4人。一個課長,一個系長,我師父還有我。並且他們以前都沒做過安全,都是近期內部調崗過來的。後來我才知道,機械廠的安全部門相對不重要,不過是高級打雜和低級打雜的區別。

我平時的工作內容就是列印停車證;發公司的交通安全頭盔;給各部門發脈動和鹽汽水;做安全培訓;列印整理資料。這些活是個人都能做,而且辦公室環境讓我感到壓抑

辦公室幾乎沒有年輕人,平均年齡在35歲以上,根本聊不到一塊兒去。而且你沒事也不能看書學習,背英語單詞被勸阻我也認了,你說我安全生產的書最好也不要看?嗶了狗哦我去!我可不想未老先衰,被裹挾同化!待久了你就會發現很多人只是看起來很忙,他們上下翻閱著Excel, 敲幾下鍵盤。實際上百無聊賴,做給別人看罷了。

財務部有個已經在辦公室待了5年的小夥子,畢業於東華大學會計專業。每個人都能看出他對工作的不滿,整天愁眉苦臉,上班像在上墳。每次下班他都沖在第一個,一刻都不願停留。他私底下勸我實習結束馬上離開,他現在是想走都走不了。我能感受到他的不甘。

我問我自己,如果繼續待下去,以後的我是否就是現在的他?做著一成不變的工作,重複著一天又一天,工作內容導致既內部晉陞無望又無法跳槽,只是在打雜。只要公司倒閉, 或裁員被開除,就業市場沒有我的容身之地

而且當時我再待下去就要得抑鬱症了。我想:「還是去做自己的本專業吧。」 找好下家後,我辭職離開了那裡。

我的第二份工作在一家台企的代工廠,職位是助理工程師。工作內容是做測試,去產線借電腦主板,運到量測室進行量測,再整理數據發報告。

在這裡我看到了製造業的真實情況。台灣的代工廠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好幾萬人,80%以上都是產線操作工,流動性很大。每天都會培訓幾百個新員工,來補充離職人員。在產線工作真的很辛苦,產線一運轉,所有人都忙得停不下來。

我曾和產線的操作工聊過,他們工資低,加班多。底薪是上海最低工資,一般一個月能加80小時以上。白班從早八點上到晚八點,一個禮拜上六天。他們只想加更多班。而且他們的工作內容很單一,我見過有一個崗位的工作就是敲鍵盤,一個個鍵位敲過去,看看有沒有壞!絕大數工作都在重複同樣的動作!

不但操作工的流動性大,工程師的流動性也大,尤其在測試部門。有個測試部門叫SDA,做很多測試項目。比如把電腦包裝好做跌落測試,檢驗外觀; 加熱或給主板降溫,測試其性能; 插拔USB介面,測試其壽命,等等。他們只是執行者,只需要執行。按他們自己的說法是「不是在運料,就是在運料的路上。」大多數測試人員都是剛畢業的學生,他們不會在這個崗位上待很久。

待在這兒也是浪費時間,我也不想待了,我不想做技術了,考慮換份工作。我感覺自己溝通能力不錯,想做和人打交道的工作,考慮過做採購或銷售。

後來我在知乎有幸認識了一位採購總監@幽哥,他告訴我:「如果你打算換份工作,其實任何崗位,只要你覺得合適,都可以去嘗試。」

是啊,什麼工作不能做?為什麼要把自己限制在製造業呢?我開始搜集各行業信息,了解行業趨勢,最終,我選擇轉行互聯網行業的運營崗位

現在,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開始撒腿狂奔。這是我畢業一年以來的經歷,希望對你有用。

作者:華生

微信號:q847356164

公眾號:hsdsj1995


以上原文,希望華生事業再接再厲。

  • 緊急問題,可點擊值乎-幽哥
  • 系統知識看這裡:秘籍匯總
  • 個性諮詢資料下載,可先進星球:t.zsxq.com/Byv7Uvf
  • 知乎Live(主業突破篇):幽哥的Live語音
  • 視頻秘笈(副業開發篇):工資外收入如何從0到月入10萬

推薦閱讀:

努力學習,拚命工作,是對年輕的致敬
盧芹齋女婿任法國駐中國大使18年,痴迷中國古畫轉行當畫商
年輕人,轉行要趁早,一定不要畏懼轉行
從國企轉行到互聯網私企,從黨群小科員到市場部項目助理,年輕還是忙點好

TAG:傳統製造業 | 經濟轉型 | 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