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格鬥的災難——最弱的才是最對的

站立格鬥的災難——最弱的才是最對的

來自專欄這江湖江不江湖?125 人贊了文章

?有一天我認識了個新朋友,他看了我的朋友圈

?——「啊呀!你們練拳擊的……」

?——「我練的不是拳擊,我這個還帶腿。」

?——「哎呀,那得是自由搏擊了吧「

在綜合格鬥被叫做綜合格鬥之前,它被叫做異種格鬥。格鬥技的歷史往往走得很快,沒多久各個流派都出現了完美戰士,這時突然有人問「那到底誰最強?」 異種格鬥就出現了。

起初是你用泰拳我用空手咱們就比誰硬,那會兒的比賽最殘暴,比賽對陣表上流派信息甚至要在年齡身高體重前面,因為那可是最戳觀眾G點的東西。

後來流派自尊心逐漸被求勝欲壓倒,流派信息就變成「第一流派」了。人們開始想著補全自己的短板,畢竟所有反駁水桶理論的言論都是得建立在長板多過短板的基礎上的。這大概是純技術時代的餘暉。

再後來隨著老一輩王者的過時,進入了當今的大MMA時代。所有人接受的訓練逐漸只是綜合格鬥訓練,海陸空一氣呵成,再也不需要做啥技術切換。異種格鬥時代的正式落幕徹底抽了幾乎所有格鬥技一個嘴巴。

執著於啥,就被啥束縛。

拳擊大佬的UFC挑戰


有那麼一陣子,我熱衷於用一系列變態理論預測UFC,竟然成功率很高——誰護頭誰挨打、誰「站立技術好」誰輸、X組合必被塞後直等等……許多在流派內部已經被認可為正確的東西就那麼輕鬆地被其他流派摧毀了。

?泰拳有可怕的遠距離重擊和精細的內圍打擊,卻常常在銜接的中距離被踢拳手狩獵。 中距離組合打擊無敵的踢拳手卻又常陷入抱著架小碎步滿台攆人的尷尬。散打倒是擅長突進和放風箏,卻在拼打中成為泰拳踢拳的獵物。此外拳擊的間架、美踢的大腿、極真的腦袋更給對手帶來明確的進攻套路。

那,誰是錯的?

泰拳手不去考慮為啥要掩手,踢拳手不去想為啥要拳腿組合,散打運動員不考慮為啥要踢打摔。技術在流派內都是完美的,?所以想去堵短板永遠是事倍功半的。 就像好多摔跤手為了適應mma惡補站立,最後硬是變成了ko系選手。嘴炮想像不到梅威瑟的拳法高度,詹姆斯托尼的重拳也終歸沒擊中蘭迪大叔。

?所以,啥是對的?

?基本技是對的。

重拳摔跤手門德斯


用拳就是拳擊,用腿就是跆拳道,這是外行的眼睛;稍微多看過一點的就覺得膝肘就是泰拳、側踹就是散打;可一旦泰拳手摔人、散打運動員飛膝,他就得傻眼了。

說到底,流派風格其實就是在既定規則下養成的最高效率的打法,為了技術設定規則,規則強化技術,在這樣的環境下,打破規則,就打傻了技術。

扇貝君:踢拳世界裡的分歧——規則和技術的相互影響?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就像中國泰對抗賽里中國人摔懵了泰國人,泰國人打疼了中國人,大家都傻眼了。但這姑且還算是個平衡規則,到了MMA時代,摔跤一插入,所有的站立技術都不舒服了。

jose aldo VS conor mcgregor

UFC194,這絕逼是一場劃時代的比賽,兩位絕頂高手把複雜的對抗化在了一拳的互換里,要承認我當時是支持aldo的,他幾乎代表著MMA下站立組合打擊的極致,代表著前文描寫的第二代站立系MMA選手的最高點。

然而這一場第二代第三代的分界線對抗里,aldo一敗塗地,詳細拆分大體就是:aldo奮勇向前,企圖衝進中距離打出毀天滅地的一擊,conor在遠距離扔出一拳。aldo慢了一拍,就躺了。自此第二代冠軍落幕,缺陷一暴露,aldo也再也無敵不起來了。


綜合格鬥的第三代,力求抹除「第一流派」對適應性的影響。不要試圖再去填補泰拳/踢拳/散打的缺陷,把基本技羅列出來,儘可能的去一練拙力如瘋魔。然後讓你的技術體系針對你要面向的未來做適應性調整,可能困難,但少走了彎路。

說到底所謂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的差異大抵就是巨大技術庫選擇性發展簡單基礎技術的針對性發展。 在如今這個世界看來,最弱的老路或許擁有更高的效率,只是……太弱了。


學啥第三彈,摔跤手出身的TJ Dillashaw怎麼變成站立大神的,這得算是返璞歸真了。

TJ Dillashaw的換架追擊技術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6974865798098944


廣告:歡迎來拳館玩,第一節課不追著你要錢!忠勇拳館糊你熊臉。

實在的城市防身技術,尖端的兵器格鬥技術,自由的搏擊競技環境。長期挑戰國內外業餘/專業賽事平台&自由散漫的課後社交生活。

大眾點評頁在此,地址?電話?優惠?

忠勇拳館大眾點評頁?

www.dianping.com


推薦閱讀:

減肥又美味減肥餐做法
常用摔法整理——Arm Drags and Duck Unders
「舉鐵的」和「打拳的」怎麼成了競爭對手?
寫在一龍VS殺玉狼之後
近十年最棒拳擊TV Spot,戈洛夫金vs阿瓦雷茲

TAG:搏擊項目 | 綜合格鬥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