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惡意和侮辱

面對惡意和侮辱

4 人贊了文章

成長至今,多多少少面對過別人的惡意,侮辱。也許是朋友,因為鬧翻就肆意辱罵,傳謠言誹謗;也許是同學,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就拉幫結派排擠,打擊;也許是同事,因為推卸責任或單純欺新人以玩笑的語氣嘲笑你;也許是親人,仗著自己的輩分,以自己的經驗來嘲笑你,數落你,教訓你。

這些灰暗的角落或許藏在你的記憶力,或許正發生在你的身邊,刺激著你,傷害著你,讓你氣憤不已,消耗著快樂和積極,但當事人卻是揮揮衣袖,雲淡風輕得早已經忘記。

為什麼會受到這樣的傷害呢?是自己哪裡不好還是哪裡不對?

擅長反省、敏感善良的心總是習慣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總是被別人把這樣的侮辱洗腦成為誤會、管教、提醒、開玩笑等等正面的動機。不是的,這就是人性的陰暗面:喜歡拿捏老實人,損人利己,或者僅僅通過貶低別人來獲得自身的優越感。

那為什麼那麼多的人都不會去維護自己應得的利益,老實奉獻不知反抗呢?我認為當年的教育要負責。如果在面對自己孩子受到欺負時,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顧全孩子應有的權利,那麼孩子會明白:自尊不受侮辱是自己應得的權利;會學會如何正確有效地反擊;離開對自己不利的關係是必要的。

但實際上的教育是什麼呢?「蒼蠅不叮無縫蛋」、「他別人不欺負就欺負你,你要想想自己的原因」、「他就是比較霸道/你要大些,你讓讓他」、「誰讓你去惹他的」·····自以為教會的是謙讓卻是軟弱;他們以為教會的反省卻是曲意逢迎。

成長之後,我們會升入大學,進入職場,進入各種團體組織,但仍然會重複過去:面對別人的威脅侮辱不知所措,把所有的傷痕都憋在了心裡,繼續消耗著自己的心理健康,久而久之變得消沉、膽小、懦弱,成為排擠的首選。這個時候一定要學會重建自己的自尊自信,學會反擊來保護自己。

人,要過有安全感、幸福、有充實感的生活,首先需要一個健全的人格。而自尊是健全人格的核心。因為是自尊讓我們知恥,上進,相信自我價值,更會明白顧全別人尊嚴的重要性。所以低自尊的人談不上過得幸福。

同時更要明白,面對這些侮辱和權益損害,你的沉默不是謙遜而毫無價值的妥協。他們不會有交換其他好處的行動,也不會有他日來報的想法,更不會有感激,因為他們會認為的退讓是心虛不敢,是能力不足,是愚笨。

所以,要明白自尊於人的必要性,要在乎自己的尊嚴,也要尊重別人的尊嚴。


推薦閱讀:

「你說話吃槍葯了嗎?」——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和人發生爭吵
人際交往定律十九條
人際交往、獨立人格與學術交流
人際交往的鐵規則
你在人際交往方面吃過哪些虧?引以為鑒!

TAG:人際交往 | 自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