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吃荔枝這件事上,我們比皇帝幸福多了

在吃荔枝這件事上,我們比皇帝幸福多了

10 人贊了文章

乾隆二十五年(1760)六月十八日,乾隆皇帝收到報告,他的茘枝,熟了。

這些茘枝樹並不是種在宮裡,而是由福建巡撫吳士功進貢的,共有五十八桶,每一桶有一棵樹,太監們細細數過,共結果二百二十個。六月十八日這一天,有三十六個茘枝熟了。

根據宮裡的規矩,太監們「拿十個進宮供佛,其餘隨晚膳後呈進」。乾隆皇帝看了看,下了一道旨:「明日早膳送。欽此。」為啥當天晚上不吃?這是一個迷。有一種可能是,茘枝太珍貴,乾隆皇帝需要思考一下如何分配。

乾隆帝

第二天吃完早飯,御茶房進呈了四十個茘枝一一除了前一天拿到的三十六個之外,還有第二天早上新摘下來的四個。

乾隆皇帝終於做出了決定,這些茘枝,先恭進皇太后二個,又差御茶房首領蕭雲鵬送給撫養過他的溫惠皇貴太妃(康熙之妃)和裕貴妃(雍正之妃),每位鮮茘枝一個;

剩下的賜皇后、令貴妃、舒妃、愉妃、慶妃、穎妃、婉嬪、忻嬪、豫嬪、林貴人、蘭貴人、郭貴人、伊貴人、和貴人、瑞貴人,每位鮮茘枝一個。

皇后貴妃們オ能分得一個茘枝,我覺得我比皇后幸福。

這些細節,都被記在清宮的《哈密瓜、蜜茘枝底簿》,皇帝對待茘枝如此珍視,全因為茘枝乃是不易得的珍貴果品。

最著名的皇家茘枝愛好者,當數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茘枝來」。有人推測,即使是快馬加鞭,楊貴妃也不太可能吃到嶺南的茘枝。不過,茘枝並不是廣東特產,福建和四川兩地也有。南宋的范成大在《吳船錄》卷下記載:「唐以涪州任貢,楊太真所嗜,去州數里,有妃子園。」涪州在今天的重慶。

漢代皇帝曾經試圖在長安種植茘枝,結果始終不結一果。到了北宋宣和年間,徽微宗想要吃新鮮的茘枝,權臣蔡京決定用小株的茘枝栽在瓦器中,敷敷以當地的泥土,用船運到汴京,移植於都門闕下。這種方法到了清代,又有了長足進步。

雍正二年(1724)四月初九日,閩浙總督滿保、福建巡撫黃國材奏報說:

荔枝盛產於福建地方,小樹插桶內種植者,官民家中皆有,其味不亞於大樹所產者,此等小樹木載船運至通州甚易,並不累及官民,亦無需搬運人夫。是以將臣衙門種植桶內之小蒸枝樹,於四月開花結果後,即載船由水路運往通州……於六月初,趕在荔枝成熟之季,即可抵達京城。

茘枝樹開花結果之後上船,兩個月水路,到了京城,正好成熟。

雍正帝

鮮茘枝難得,宮裡有時也吃蜜茘枝,這種做法至少從宋朝起就開始用於處理茘枝。北北宋大書法家蔡裏寫過的《茘枝譜》里,曾經提及福建的茘枝,有「紅鹽」和和「蜜煎」兩種:

紅鹽之法:民間以鹽梅鹵浸佛桑花為紅漿,投荔枝漬之,曝干,色紅而甘酸,可三四年不蟲,修貢與與商人皆便之。然絕無正味。…·…蜜煎:剝生荔枝,笮去其漿,然後蜜煮之。

還是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七月十四日,處暑的第天,官里收到來自閩浙總督楊廷璋進貢的七十二瓶蜜茘枝和福建巡撫吳士功進貢的四十八瓶蜜茘枝。

皇帝的分配如下:進皇太后蜜茘枝八瓶,差首領張義公進訖。給溫惠皇貴太妃蜜茘枝二瓶,裕貴妃等位蜜茘枝四瓶。剩下的賜皇后蜜茘枝三瓶,令貴妃蜜茘枝二瓶,舒妃、愉妃、慶妃穎妃、婉嬪、忻嬪、豫嬪每位蜜茘枝一瓶。慎貴人、林貴人、蘭貴人、祥貴人、伊伊貴人、郭郭貴人、瑞貴人、和和貴人、鄂常在、白常在,十位蜜茘枝十五瓶。


推薦閱讀: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
塵思錄:就算人生充滿痛苦和波折,也要從中擠出歡樂的乳汁
人文社科聯合書單·2016年3月丨書單
刀劍再好握不住有啥用?1873年義大利騎兵劍鑒賞
【鴨綠江人文】一水滄桑兩岸情 風歌猶唱戍人征

TAG: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