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要做「父親」,要做「爸爸」

不要做「父親」,要做「爸爸」

印度電影,一個獨特的存在。一提起它,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是令人炫目的歌舞場景。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其中探討的社會和教育問題,如《三傻大鬧寶萊塢》探討僵化的教育理念問題;《起跑線》探討教育公平和擇校問題;《地球上的星星》探討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問題;《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探討女性社會地位和教育問題等,它們都極具現實意義。

最近,我又看了一部探討兒童性教育的印度迷你劇《父與子的性教尬聊》。影片圍繞7歲的帕普一家展開,主要人物有聰明好奇的帕普、開明睿智的「爸爸」、美麗善良的「媽媽」、古板幽默的「爺爺」、寬容慈愛的「奶奶」。影片以滑稽有趣的方式探討嚴肅的兒童性教育,儘管只有5集,每集10-20分鐘,但涉及很多與性有關的話題,令人深思。同時,影片塑造了一位開明睿智的「爸爸」,他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和孩子一起探討「性」,向我們呈現出如何做「爸爸」,值得每一位家長學習。

一、「真」:堅定教育立場,成為孩子的朋友

西班牙哲學家奧爾特加·加塞特曾說:「我們都是我們所在世界的產物,我們周圍的世界就是一個模具,它鑄造了我們靈魂的基本特徵」。的確,處於一定社會文化中的人,勢必會受到既定價值觀念的影響,而能夠衝破傳統觀念,承受住社會文化的壓力,堅定自己的立場,用「真」心對待孩子,就顯得難能可貴。

影片中,7歲的帕普懵懂、好奇,在公共場合提出許多令「爸爸」尷尬的問題,「什麼是自慰?」「寶寶是怎麼生出來的?」和很多家長一樣,「爸爸」被他的問題嚇了一跳。此時此刻,以社會文化正統自居的「爺爺」開始在「爸爸」的腦海中浮現,對他的教育行為橫加指責,這暗指「爸爸」兒時接受過的「性」教育的影響,周圍人向「爸爸」投去驚訝、輕蔑、異樣的目光,這暗指社會文化的壓力。是用自己兒時接受過的方式教育孩子,還是選擇新的方式,這是一個問題。「爸爸」在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發出「不要做「父親」,要做「爸爸」,做孩子的朋友」的宣言。這是對「傳統型」家庭教育批判,也是對「現代型」家庭教育的呼喊。

「傳統型」家庭教育談「性」色變,孩子有關「性」的問題都是污言穢語,不堪入耳,父母會武斷地打斷孩子的問題。父親是嚴肅、權威的,要求孩子順從。「現代型」家庭教育允許孩子問「性」,父母會用合適的、可理解的方式為他們解答。父親是寬容、民主的,允許孩子質疑。「現代型」家庭教育要求父親做「爸爸」,成為孩子的朋友。很慶幸,影片中的「爸爸」能秉持「真」心教育孩子,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具體來講,秉持一顆「真」心,要做到:

(一)不敷衍孩子的問題

敷衍孩子,是家長經常犯的錯誤。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於是哄騙、隨意打發甚至斥責他們,尤其是當孩子提出令人尷尬的問題時,比如「性」。當帕普問「寶寶是怎麼生出來的?」時,敷衍的做法是告訴他「孩子是神靈賜予的禮物」,而「爸爸」並沒有這樣做。

不敷衍孩子,首先要肯定孩子的問題,尊重孩子提問的權利。「爸爸」進行了一番內心掙扎,發出「我不會騙我的孩子」的呼聲。因為是孩子問的問題,所以不能不告訴他,但又不能欺騙他。睿智的爸爸用精妙的譬喻向帕普解釋了「懷孕」的過程。

(二)不否認自己的「無知」

「傳統型」家庭教育的父親形象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父親為了維護這種形象,往往不允許孩子質疑和反駁。「現代型」家庭教育則恰恰相反,父親要敢於承認自己的「無知」,並能夠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尋找答案。

當帕普突然發問「什麼是自慰?」「媽媽為什麼會流血?血是從哪裡流出來的?」「什麼是避孕套糖果?」時,「爸爸」頓時陷入手足無措,不得不倉促回應他的問題。這種倉促的回應招致帕普更多的問題,「爸爸」耐心地和他平等對話,討論問題,幫助他解答疑惑。

(三)不逃避自己的責任

家庭是一個大的教育環境,不同的家庭成員扮演不同的角色。父親要能和家庭的其他成員相互配合,勇於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職責。當帕普問關於「大姨媽」的問題時,「媽媽」才是最佳的教育者,但「媽媽」並不了解帕普的已有經驗,所以把問題拋給了「爸爸」。對於「大姨媽」,「爸爸」是「外行」,但還是在帕普的要求下為他解答,「媽媽」和「奶奶」從旁解釋,幫助帕普更加真實地了解「大姨媽」的知識。

二、「智」:把握教育契機,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生活中充滿著教育孩子的契機,智慧的家長會細心觀察、耐心傾聽,不留痕迹地打開教育的寶庫,為孩子提供更多的發展可能性。通常,教育契機與孩子的提問或重大事件有關。好奇、好問是孩子的天性,而每次發問都表示孩子的內部動機在起作用,也反映出他的發展需要。家長要能理解孩子,並設法滿足他的好奇心。

影片中,帕普經常會問一些與性有關的問題,這與他的發展階段有關。弗洛伊德認為,3-6歲的孩子處於性器期(帕普即處於該階段)。在本階段,孩子開始對性產生興趣,會問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你是怎麼生我的?」。面對這種情況,睿智的「爸爸」沒有斥責、打罵、哄騙、轉移換題或是給他錯誤的答案,而能夠充分理解帕普發問的原因,不讓教育的機會悄悄流走,用形象的方式進行隨時隨地的教育,滿足他對性的好奇心,幫助他獲得科學的「性」知識。

三、「巧」:善用教育方法,巧用精妙的譬喻

影片中,「爸爸」的睿智還表現在他善於運用教育方法上。面對帕普的問題,「爸爸」踐行了自己「不要做「父親」,要做「爸爸」,做孩子的朋友」的宣言,沒有灌輸,而是平等地和他對話,從而激發起更大的探究熱情;沒有說教,而是巧用精妙的譬喻,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便於帕普理解。憑藉這些方法,「爸爸」得到帕普的認可和喜愛,建立起親密的父子關係。

一起感受「爸爸」和帕普對話中譬喻的精妙之處吧!

對話一:關於懷孕

醫院裡,帕普看到自己的妹妹(弟弟)快要出生了,不禁產生了疑問。

帕普:「爸爸,寶寶是怎麼生出來的? 」

爸爸:「就像鳥兒從蛋里鑽出來的一樣,寶寶從媽媽的肚子里生出來。」

帕普:「我也在媽媽肚子里待過一段時間嗎?」

爸爸:「是的」

帕普:「但是像我這麼大的孩子,一開始是怎麼鑽進媽媽肚子里的呢?」

爸爸:「你知道植物是怎麼種出來的嘛?」

帕普:「知道,當你把種子埋在土地里,植物就從種子開始生長」

爸爸:「是的,種子很小,但植物可以長很大。就像植物一樣,人類也有小種子,我們稱之為精子,當他們被種在地上,一顆蛋就會出現在女人體內,然後變得越來越大。9個月後,它就變成一個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了。」

帕普:「那精子是怎麼進入到女人身體里的?」

爸爸拿出手機、USB數據線和電腦,開始了更加有趣的對話。

爸爸:「這些是什麼?」

帕普:「手機、USB數據線、電腦」

爸爸:「想要把手機連接在電腦上,USB數據線的一端連接在手機上,另一端插到哪裡」

帕普:「插到USB介面。」

爸爸:「非常好。想像一下,這根USB數據線就是我的男性器官,而USB介面是女性器官,當兩者對接在一起時,會發生什麼?」

帕普:「充電。」

爸爸:「是的,但是也可以傳輸文檔。就像你把手機中的文檔傳輸到電腦里一樣,你也可以把精子從男人體內輸入到女人體內。把USB數據線插入到USB介面的過程成為性行為,只有當兩人成年人非常愛對方時,才能用這種方式表達愛。」

帕普:「所以,在我出生之前,那和媽媽也經歷了同樣的過程嘍!」

爸爸:「是的。」

帕普:「媽媽也因為這個過程再次懷孕?!」

爸爸:「非常正確!」

對話二:關於「大姨媽」

帕普錯把媽媽的姨媽巾當成餐巾紙來用,媽媽向他解釋了姨媽巾是女人的專用「餐巾紙」,但帕普又對「大姨媽」產生了好奇,於是開始了對話。

帕普:「媽媽為什麼會流血?血是從哪裡流出來的?」

爸爸:「女人的內部系統就像是一個郵箱,有個月都有一封郵件到達女人的收件箱中,它被稱作卵子。」

帕普:「郵件上寫了什麼?」

爸爸:「它說,「你想懷孕嗎?」」

帕普:「這些電子郵件是誰發送的?」

爸爸:「是大自然發送的,來自大自然寶貝網。」

帕普:「那麼你如果回復「是」,這個女人就會懷孕嗎?」

爸爸:「不不不,作為答覆,你必須得上傳附件。」

帕普:「傳哪個文件?」

爸爸:「從筆記本電腦傳送過來的同一個文件。通過USB數據線連接USB介面,還記得嗎?」

帕普:「喔,精子文件?!」

爸爸:「是的,當我們上傳這個附件,發送給大自然,一個小寶寶就會在9個月以後誕生。」

帕普:「但是這個「餐巾紙」是用來幹嘛的?」

爸爸:「當每個月的郵件沒有答覆時,就會用到這種「餐巾紙」。如果一個月內沒有得到回復,這封電子郵件就會失效,並從收件箱中刪除。」

帕普:「為什麼?」

爸爸:「這樣,收件箱才不會滿,下個月才能新的電子郵件就可以收進來了。」

帕普:「相同的電子郵件,都寫著「你想懷孕嗎?」」

爸爸:「是的。相同的郵件,如果那個月也沒有得到回復,那麼它也將被刪除。在這個持續的過程中,電子郵件,也就是卵子,就會被人體排出,那5-6天被稱為「月經期」。」

媽媽:「也叫「大姨媽」。在次期間,女人會流血。」

帕普:「但為什麼排卵時會出血?」

爸爸:「因為排出的不只是卵子,它是與血液一起排出的。」

奶奶:「就像下雨,這種出血會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發生,你睡著的時候,睡醒的時候,吃飯喝水的時候......」

媽媽:「衛生巾用來確保血不會弄髒你的衣服,因為衛生巾收受了血液。」

帕普:「媽媽,這肯定很痛吧?!」

媽媽:「有時會痛。但不是所有的女孩都會痛。媽媽這些年已經習慣了。」

帕普:「多少年?」

媽媽:「女孩從10歲就開始接收這些電子郵件,這就是所謂的「青春期」,直到50歲時左右,每個月都會收到一封電子郵件。」

帕普:「也就說奶奶已經收不到這些電子郵件了?!」

奶奶:「是的,我已經收完這些電子郵件了!」

媽媽:「這就是所謂的「更年期」。」

通過這兩個對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爸爸」的教育智慧。當然,影片中還有很多精妙的譬喻,需要觀看影片,切身體會才能獲得。

四、啟示

一部好的影片,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收穫也是多維度的。除了上述幾點思考之外,《父與子的性教尬聊》還帶來如下啟示:

(一)父性教育的回歸

研究發現,父親在幼兒的性別角色、個性品質、社會交往能力、認知發展等方面有重要影響。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家庭教育中的「父愛缺失」和「喪偶式育兒」。同時,父親一直是力量、堅強、責任的代名詞,他的角色是一家之長,高高在上。在現代社會,這一角色顯然不能詮釋「父親」的全部含義。影片呼籲父親形象和角色的重塑——「要成為孩子的朋友」,也呼籲父性教育的回歸,讓孩子獲得「完整」的家庭教育。

(二)家庭教育中的文化反哺

文化反哺是指年長者向年輕者進行廣泛的文化吸收的現象,這一現象經常出現在文化急速變遷的時代。在當下社會,年輕者的觀念更加開放,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更強,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廣,因此獲得了很大的「反哺能力」。影片中,「爺爺」最初對「爸爸」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是抵制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認同並支持「爸爸」的教育,就體現出文化的反哺。

其實,文化反哺正體現出家庭教育的真正內涵。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它是年長者與年輕者之間的雙向互動。正是這種雙向互動,才帶來所家庭成員的共同成長。

(三)關注孩子學習品質和社會性品質的培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所以家庭教育鋪就孩子的「底色」。影片中,「爸爸」充分尊重和保護帕普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平等對話,有問必答,幫助他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品質。同時,「爸爸」向帕普傳達對女性的尊重、對家人的關愛、對同性戀的包容,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社會性品質。

「在鏡子里,我尋找著你。待我長大了,我希望我能像你。透過你的眼睛,世界看起來像天堂。坐在你的肩膀,我相信我能高飛。」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為人父母即是修行。父母也在學習如何做父母中,跳出原有的視界,成為更好的自己。

推薦閱讀:

琢磨一寸寸父愛
講座講稿:父愛與責任
給你第二篇無「愛」文
父愛如山 母愛似水
父愛無聲(節錄)

TAG:父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