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道·如來:沒有維度的終極真理》

《梵·道·如來:沒有維度的終極真理》

3 人贊了文章

原創: 成都菩提樹 無禪法苑 今天

【前 言】:無禪法苑,已經滿四個月了。陪著一路走來的讀者應該能明顯的感覺到我們的視野從來沒有受限於任何一門宗教和哲學範疇之內,甚至不拘泥於宗教本身。如同一句西方諺語所講:「如果你只懂英國,那麼你對英國又能懂些什麼呢?」因為,我們大家想要的,到最後,絕對不是某個宗、派「形式化」的東西,而是徹底的、究竟的、永恆的、超越現實的那樣一個東西。之前,我們說跟大家一起穿越人類上千年的精神領域,今天,我們將尺度進一步放大,看下人類上萬年對精神靈性的追求。如果你能看懂這篇文章,毫無疑問,你就能看懂我們的行為以及無禪未來的理想和追求。

---*---*---*---*---*---*---*---*---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我們經常講的這個「如來」或者叫「涅槃」、「佛性」、「法身」、「果位」、「證悟」等等是不是釋迦牟尼佛發明並且屬於佛教獨有的呢?

世尊在經文中反覆講了,我們要去證得或者覺醒的這個如來佛性是不生不滅的,如如不動的,不可知不可得不可描述的,超越時間和空間而存在的。如果是世尊所「發明」,那麼有了生即落入了生滅的範疇,凡有生滅,皆不是永恆的真相。如果是依靠世尊的願力或者說法力而住於後世,以世尊的慈悲,那為什麼不讓所有人直接解脫?(類似的話在《大涅槃經》中,世尊自己也講過,用於反駁學徒寄希望於他自己)假設基督、喬達摩以及大雄(耆那教創始人,不是哆啦A夢那個...)就是神力無邊的救世主,那我們知道這樣一個救世主又有什麼用?為什麼疾病可以傳染,而不能讓健康具備傳染性?憂傷、痛苦、疾病仍然無處不在,甚至「死亡之風」也如影隨形。

實際上,世尊在世的時候也講了,就是我在上面一篇文章《真實的喬達摩王子》-世尊證悟歷程詳解中所言:「世尊證道後反覆強調,他只是發現了一條遠古時代的人所走過的道路,在無量劫之前,過去「諸佛」都曾經教授此法,而這個古老的「知識」只是消失多年,完全被人遺忘了,但是,每個人都能夠通過自己的「經驗」得到這個終極的真理。

【其它先賢的經驗】

人類曾經歷過一個精神文明集中爆發的時代,被稱為「軸心時代」,時間從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後200年之間,在全球四個地域:印度、中國、希臘、中東地區出現了一大批聖賢,相繼提出了自己證得的真理、啟示、先知以及指導後世靠近或獲得的方法。

在這個軸心時代,人們開始以前所未有的角度去認識他們存在的方式,但僅有極少數人感受到了這種「新」的可能性,開始與現世的所有傳統認知決裂。他們指導弟子在自身心靈的最深處去尋求這樣一場變革。並明確指出,只有超越自身的現實,人類才能真正成為自己。

儘管宗教都有彼岸色彩,但,能否真的指導我們當下更具備活力和智慧的存在,比它是否符合邏輯和傳統都更有意義。

《奧義書》:在印度具備如同《易經》和《道德經》之於中國一樣的地位,它記錄了佛教出現之前上千年開始印度聖者的思想和感悟。《奧義書》指出,痛苦的主要原因是無明而不是貪慾。相信自己最深層的自我與最高實體的梵是同一的。

梵:梵的意思是:最高的實在(存在)。祂是無老、無死、永生、無畏的。《奧義書》:「梵」永遠都不能被定義或描述,但它又含容一切,人類無法離開祂到其外部去客觀地觀察祂,但祂可以在宗教儀式和修行過程中被體驗到,祂就在我們內心最深處。開悟之人找到內在自我之前必須學習超越其精神和肉體看待世界。

蘇格拉底:「人天生就已了知真理,但只是把它化作內在的模糊記憶。我們必須通過對它的質疑和辯證法喚醒這種知識,並完全認識它。」

耶穌:「我還有好些事情要告訴你們,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只有等真理的神靈來了,他會引導你們進入一切的真理。」基督教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其門徒「愛己及人」的行為、慈善義舉以及在牧師前真誠的懺悔和各類禱告(如同基督教徒看到佛教徒就是在燒香、打坐和不斷的呼喊某個人名字一樣),但大家有興趣可以了解一個東西:「窄門」。耶穌:「你們要努力進窄門。我告訴你們,將來有許多人想要進去,卻是不能。」

《傳習錄》:「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沖漠無朕,萬象森然」。(陽明先生不在軸心時代,但因為也是徹底的證悟者,我一併列在這裡)

《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克里希那穆提:「人們在追求真理的過程,就是在遠離真理。」(克氏也不在軸心時代,但被稱作20世紀印度最純凈的心靈,也是究竟證悟的人)

如來:世尊講很多了,我們也講很多了,這裡就不寫了。其實佛陀的教法,只是一個個抽象的音符,如果沒有高超演奏家的表演(少許的外化的語言和行為表徵),我們無法僅從樂譜去揭示它的真美。而,完全基於樂譜講演奏,永遠無法讓我們真正享受音樂帶來的心曠神怡之境。

(各宗派的教法和文獻記載99%都是不究竟的,很正常,因此我們要去判斷這個教派究不究竟有沒有徵得最後的真理,就看最核心的那1%的內容或者創始人的關鍵訓誡。)

當然,即便是在近代,證到了宇宙和人生終極真理的人仍然不少,我不一一列舉了。幾乎所有主要宗教和究竟的哲學家都同意,這個關於真相的經驗,絕非普通的言語概念所能表達。如同佛門禪宗對合頭語式的法師態度一樣,總是不斷套用佛經而迴避用自己的語言去表述。擔心被戳破的人,必然自己就是個「泡泡」。

這個究竟真理的境界,超脫了生死,但並非泯滅了所有人性,而是去掉了分別、執取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慾望和煩惱,從而達至心靈的平靜、謙遜、博愛、至善和慈憫。我們一直被囚禁在「我」這個牢籠中,扭曲了真實的知見,所以無法想像涅槃的境界。從世俗的角度去看,這個真理就是「無」,無並非沒有,而是因為我們沒有一個能與它相應的所知和能知的對象,我們的所有語言和邏輯都是用來描述我們已知的及可設想的世界。

但是: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歷史時期,甚至每個證到終極真理的這個人本身,他自己的經歷和個性,都會導致不同的宗教和哲學體系使用的描述語言不同,教導方式不同,傳承的習俗不同,整個人類精神領域因此而展現出豐富多彩。同時,每一時代的人類也必須創造他們自己的「真理意象」。以嶄新的語言和方式來進行闡述,以滿足不同人類發展階段、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宗教「消費者」的需求,以至於絕對的真理不至於中斷:有線索可依,有路徑可行,有榜樣可充足信心。

可是,受制於歷史局限性,同時作為一個教派有傳承和發揚的需要,會或多或少跟世俗妥協,並且制定各種戒律以規範門徒的行為,使之莊嚴化,一方面是為了修行需要(戒心)和有序管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提高宗門對普羅大眾的吸引力(包括建立神像和莊嚴的樓宇),但並不是越和世俗剝離的行為和舉止就越靠近真理,其實恰恰相反。但,如果和尚和我們一樣,穿個阿迪耐克,沒事做個髮型,跳個廣場舞再唱一曲周杰倫的《雙節棍》,我們還會去嚮往嗎?不會了。(這個道理很簡單:眾人認為,追求真理的過程,是為了達到某種境界,而得到真理就是得到某種境界,而這種境界,表現為外在是與大眾的言行舉止完全不同。)

之前寫過一組文章,講述了儀軌和戒律的形成和作用,大家有興趣也可以了解一下:

《燒香、念佛、持戒與核心佛法的關係》-(上)

《燒香、念佛、持戒與核心佛法的關係》-(中)

《燒香、念佛、持戒與核心佛法的關係》-(下)

如果站在真理的角度來看,宗教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跟作為社會的人群攪在一起。但,避開了社會和群體,就不可能在人類文明中留下任何印記,也不可能在歷史長河中建立牽引力。於是,宗教又明智的選擇了後者。這就是我上篇文章那句話最本質的原因:「世尊所希望的佛教:沒有權威、儀式、崇拜、神化、傳統以及超自然。在佛陀圓寂之後,他原先為了保護他的宗教而努力排斥在外的種種施設,統統的全部出現了。

另一個原因:究竟的真理往往讓人覺得枯燥而抽象,但宗教的歷史和事迹卻是充滿感情而熱烈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更喜歡宗教的衣裳。衣裳嘛,你要好看我就弄好看,你想要莊嚴我就表現得莊嚴,總有一點可以滿足你的幻想。而這也是作為宗教,如同其它人類活動一樣,可以被人濫用的原因。將本來難以描述和不可言喻的問題卻給學生以明晰和確定的誤導。事實上,後世的宗教,有太多的人就故意將真理與販賣真理的舉動混攪。然而,作為他們的受眾群體,又主動地竭盡全力去迎合及模仿他們的偶像,以得到一種心醉神迷的「提升感」。他們甚至會模仿偶像的衣著和行為舉止,似乎人類天生就趨向於標準和典範。

佛陀要求每個學生必須依靠自力獲得證悟,做你自己的心燈。依賴別人的心理只可能會被用來支撐且膨脹自我。只有勤勉的去實踐自己內心的覺醒,我們才會抵達最後真理的全幅高度。世尊甚至講:相信儀式和典禮的有效性是束縛人類精神的十大枷鎖之一。

但是,世界從來不是一種色彩,也不會有單一宗教存在。沒有一個文明是清一色的,也沒有一個傳承千年的宗教的顏色只有玫瑰金,宗教和社會一樣,更多的都是各種灰色和雜染。人性,千差萬別,有的人就是要有他們自己的專屬信徒,並訓令對他個人進行膜拜以滿足自己的私慾(比如現今出現的很多披著佛法外衣的「新邪教」),寧可做一個小群體的首領,也不願意做別人手下的骨幹,甚至故意曲解佛經以高推自己的聖境,還有的是一盲引眾盲。因此,任何後世想要凈化宗門,或者想要通過究竟的義理將不同宗教和哲派進行統一的努力必將是徒勞的!如果某一天,全球統一為一個宗教(哲學),那麼再過一天,就會變成兩個,並施行完全不同的教導和儀軌。

我還是再說一次,真理,是樸實無華的。如同對我們最重要的陽光和空氣一樣。沒有人可以獨自佔有,也絕不會是非要通過某一個特定的人才能得到。人們用疆域來分隔他們的土地,但沒人能夠分隔開頭上覆蓋一切的天空。

這個話題的最後,我講一個西方的寓言故事:

說的是有一個人爬上了最高的山頂,踮起腳尖,想要去抓住真理。撒旦望見了,就叫一個小鬼去跟蹤他。不一會,小鬼大驚失色的回來報告:「那個人,他,他成功了,他抓住了真理!!!」,但是撒旦毫不慌張:「不用擔心。」,他打著哈欠說:「我會引誘他把真理制度化。」

【終極的真理是什麼】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能把這個終極的真理(佛性)給你講清楚,那麼他就完全不懂佛。

雖然在軸心時代,人類宗教文明集中的爆發,但,這個真理卻並非從這個階段開始我們才有人證得。然而遠古的東西缺乏考古資料也沒有文獻記載,我們更多的是通過軸心時代開始的文字記錄去推測。

佛教就不說了,世尊明確的講了在他之前還有獲得證悟的人(遠古諸佛),而諸如《吠陀經》、《奧義書》等早期經典也記載了很多聖賢的思想和對其人及「梵」的贊唱詩。耆那教(相當於我們的律宗,但更極端化)的創始者大雄,也宣稱在他之前還有24位這樣的先知發現了通往解脫的橋樑。

遠古的宗教信仰是通過祭祀來傳承,而對神的獻祭活動在至少14000年前就已存在,在底格里斯及幼發拉底河谷(今天的伊拉克境內),公元前4000年左右,蘇美爾人就通過楔形文字開始記錄人類活動和神的歷史。

按照印度最早期宗教文獻對梵我合一經驗的描述:「正確的答案,通常是隨著自證的力量而來的,準備工作雖然需要很多年,但這個對終極真理(梵)的經驗本身卻在瞬間來到。之後,一切事物將投進一種新的視域之下,這是一種一切日常語言都無法表達的卻又是最真實的感覺。雖然看不見,但可以被感知到。」

在吠陀時代的後期,雅利安人的宗教儀式往往以「問答環節」作為整個儀式的高潮和結束部分:首先由挑戰者提出一個高深莫測的「謎語」一樣的問題,他的對手以同樣令人困惑的答案作出回應,比賽在持續的一問一答中繼續,直到其中一方參與者不能作出回應結束:他沉默下來,被迫出局。然後,此時,主持儀式者宣布優勝的一方已經梵我合一(汝即彼(tat tvam asi ))或者直接說他就是梵。(在印度文明的早期,梵的超越性可以在那些無法用邏輯去思考的問題之間的神秘碰撞中被感知)

如果您研究過禪宗的公案,那麼,你應該知道這整件事大致是怎麼回事了。

印度古代的聖人會對他兒子說:「彼為爾矣」。《奧義書》則彙編了很多先賢的思想,也包括在祭奠儀式獲勝者中的佼佼者。

末法時代的人們往往認為,信仰大概就是相信某些教義命題和儀式。而在開創我們當今主流宗教的那個軸心時代,他們卻說,人們永遠都不應將任何宗教教條或者道聽途說的東西接受為信仰。要質疑一切並對照自己的經驗,以自身經驗為依據去校驗任何教義。我們所認識的都是相對我們而存在之物,然而真理是絕對的,無須依託任何而存在,所以無法成為被描述的對象,因此任何的表述和符號都是「曲解「。因此,對於這個真理,我們講的更多是「不是什麼」而不是「是什麼」。

我們應該努力的在我們內心中認識到它的意義和存在的真實感知。答案是埋藏在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寂靜永恆,可是這種永恆被幾乎無法穿透的表面「自我」所遮蔽,如果我們開始嘗試不加分別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那麼,分隔我們的這層面具就會逐步變成薄紗。一旦我們斷除了我執,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就能生活在精神能量的頂點,並會激活通常屬於隱匿狀態的心靈維度。

早期人類對於真理的經驗都是通過口口相傳並在各類儀式中得以升華,雖然沒有文字記錄和考證,但,可喜的是我們在美洲和非洲,仍然有一些近代才被文明接觸到的原始部落,他們保留了對這個真理和覺悟的傳承,下面是一則美國麻省理工學 院哲學系教授 Huston Smith收集的案例:

「歐雷-雷昂士(Oren Lyons)是第一個上大學的鄂能達加族人(原始部落民族)。當他第一次到保留區度假的時候,叔父提議他到湖上去釣魚。到了湖中心,叔父開始審問他:好了,歐雷,他說:你上大學了,學會了他們教你的那一套,現在你一定是我們族人中最聰明的了,讓我來問你一個問題:你是誰?歐雷下了一跳,勉強作答:什麼意思?我是誰?我當然是你的侄子啰。叔父否定了他這一回答,一再重複他的這個問題。侄兒逐次的大膽說他是歐雷-雷昂士,一個鄂能達加族人,一個人,一個男人,一個青年,都沒有用。於是,他讓叔父告訴他自己是誰,叔父說:你有沒有看到那個懸崖?歐雷,你就是那個懸崖。還有對岸上那顆大松樹?歐雷,你就是那松樹,還有支撐我們這船的水?歐雷,你就是這水。」

當看到這個案例的時候,我深深為此震驚。並不是說問出了這個問題和給出了「所見即是」這個答案的人就一定證悟了,肯定不是。而是我們的祖先竟然可以以如此簡單明了的方式指明一條通往終極真理的道路,讓後世族人中的聰明者、慎獨者、沉思者有機會去得到它。

我再多解釋一下:要真正做到內外一體,心物一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就必須要斷除我執。斷除堅固的我執,打破內外的分界即破除此二元對立,在任何一個點上證到了這一點,我們就證到或者說破除所有對待,即是不二法門。證得之後,就是我們之前文章中所講的「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也即是「所見即是實相」,也即是「百草頭上都是西來意」,也即是「觀察的對象就是觀察者本身」,也即是「見色即是見心」,也就是:如來或者叫梵我合一。

「如來」,原來是如此的易得,以至於我們就像一個戀人一樣,在夢中絕望的尋找著自己的愛人,然而她一直就在自己身邊。「如來」,又是如此的難以得到,因為我們始終在夢中,沒有醒過來。

---*---*---*---*---*---*---*---*---

我們所講的這個「如來」、「佛性」、「道」、「梵」、「真理」到底是什麼?雖然落於文字就必然是錯的,我這裡還是勉強描述一下,僅作為啟迪:

它沒有我們所能認知的所有性質,又是一切的精髓,它甚至與我們任何的精神和心理狀態都無關。他沒有智慧和欲求,相反,要我們滅掉所有習得的經驗和聰明才智才有可能瞥見,並只有將我們心裡的每一個角落都徹底通暢的打開才能得以擁抱。只要我們還局限在自我的領域中,我們就依然會對人性這個永恆的維度一無所知。

這個真理究竟是什麼?

它是一種絕對的存在,其中,所有的存在都未存在。

它也不是真正的存在,但卻是唯一的真實。

它是一種超越時空的永恆,但只有這個永恆本身才能永恆。

時間和空間,因分別而存在。它對於分別,不加分別。

它能如實照見所有一切相,唯除它自己。

它無內無外,但放進任何東西,都恰恰合適。

好了,我已經用盡了我這幾天能想到的所有「最精準」的詞句,但還是不能對它加以描述...甚至你看到的這些句子本身就又是誤導。

這部分的最後,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究竟是神創造了人,還是人創造了神?

【關於無禪法苑】

無禪法苑從建立之初,就招致了不少質疑,因為我們沒有穿僧袍,沒有剃光頭,甚至沒有一刻鐘離開世俗社會,也沒有正襟危坐並在前面擺放好鮮花和水果。佛教誕生兩千多年了,這些形式化的東西,讓我們住了太多太多的相,對這些形式的執著,讓我們錯過了太多本應「執著」的東西,早已偏離了世尊的初心和囑咐,我們統統不要。

同時大家又感覺我們什麼都在講,又什麼都不像。世俗?我們的思想明顯超越了世俗。佛法?我們一點也不像佛門中人。道家?貌似也就喝酒這一點沾點邊。但明顯的,我們講佛法和禪門公案居多,因此很多人會把我們往佛教徒去歸類。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在公眾號第二篇文章關於證悟。中就已經寫明了:「我們講佛經,僅是因為佛經闡述這一終極真理最體系化而已。然而,這個「道」本就超越一切經文、祖佛以及整個佛教。

雖然我和火龍都是因禪宗而明了,但我們要做的卻是:去宗教化(主要是無意義的教條和形式)。不僅要去宗教化,還希望在無禪法苑遠期的未來,這個佛法能夠徹底的走出寺廟和居士人群,為煩惱和精神疾病這兩類群體服務,因為我和火龍都很清楚:佛法,不是安慰劑,它就是解藥。因此,無禪法苑希望今後獲得佛門或者禪宗的「包容」,但不指望。

這裡講一下,對我們非議最多的三點:

1、住了我們的年齡相:我們在30多歲的年齡就徹底明了,扯蛋的吧?!這點其實很好辦:四十年後再見面吧,我還可以提前20年把鬍子全部留著。

2、住了我們的在家相:其實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寺廟中的所有菩薩,只有地藏菩薩是現的出家相,其餘大菩薩全部是在家相。為什麼?

3、我們對於證悟這件事,並不隱瞞,也不否認。因為總是遮遮掩掩,就沒人能夠在死之前把「證悟」這一場事為大家講清楚,更不用說一起討論和答疑了。如同我在《關於知識和見地的甄別與修持》中所講的:既然捅破了,我們自然也就不再介意各種世俗「標籤」,同時也不再保持「沉默」。我們這兒,再也沒有什麼需要支支吾吾和迴避遮掩。

那一場事可不可以講?講。

明心見性後是怎麼回事可不可以講?講。

每一步的心理變化和外緣分析可不可以講?講。

只要大家想聽又對大家修證有益的,統統都可以講。

我們也希望更多的朋友能都證到自己的本性,因為,每多一個證悟者,社會就多了一份正法的力量。並且對精神的追求不分種族、性別、年齡、階層、地位以及財富,無論是董事長還是大門保安,局長書記還是環衛工人,只要獲得了終極的證悟,就擁有了對一切了義部佛法和哲理的解釋權,就可以為更多的人撥開數隔千年的法理障礙。

因此,《無禪法苑》在宣教手段上希望做到:如工具書一般使人信賴,如童話故事一般引人入勝,如哲學書一般啟迪思考。因此,我們並不是什麼傳統都反對,我們反對的僅是陳腐的教條和毫無意義的束縛,並且希望展現出更多的開放性和多元性。

---*---*---*---*---*---*---*---*---

出家修行確實清凈,但我們更鼓勵在世的修行,因為我們已深刻的領悟到:不入煩惱大海不得摩尼寶珠,火中生蓮終不壞。並且即便您證悟了,我們也希望持續在社會中做出自己的貢獻和回報。

不僅不要去隱居和避世,反而以我們的無量心、清凈心和柔順忍去處理好和父母的關係並照顧好他們的晚年。

用我們的般若智慧去鑒察子女的心性並在其不同成長階段不斷啟發他們的智慧和價值觀。

以我們理性的鏡鑒去明察秋毫,從容、平靜、賦於智慧、不帶情緒和高瞻遠矚的處理好事業和人際關係。

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去影響、感化和啟迪身邊更多的人。

---*---*---*---*---*---*---*---*---

過往相關文章列表:

關於證悟。

《真實的喬達摩王子》-世尊證悟歷程詳解

《禪宗證悟導論》-時節因緣

《關於知識和見地的甄別與修持》

《燒香、念佛、持戒與核心佛法的關係》-(上)

《燒香、念佛、持戒與核心佛法的關係》-(中)

《燒香、念佛、持戒與核心佛法的關係》-(下)

《心燈》

《再談煩惱》

※ 《當下的修行》

※ 《有為和無為》

※ 《佛陀-其實和我們一樣》

什麼是大乘和小乘?

什麼才是佛法所講的「空」?

什麼才是一個人的「見地」和「境界」?

我們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去修行?

事業的成功,為什麼讓我們更加孤獨?

我們是不是把人生弄顛倒了?

※ 《大話西遊》:「那個人,他好像條狗啊!」

※ 《唯心和唯物》

※ 《因.果》:我們如何去超越因果?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不是心動

從杯弓蛇影談談佛法(上)

從杯弓蛇影來談談佛法(下)

百丈野狐案 落於因果相就是昧因果

※ 【公案】德山宣鑒:你點的是哪一個心?

※ 【公案】趙州禪師:狗子到底有無佛性?

※ 【公案】洞山良介:「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 【公案】船子德誠:「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

※ 【公案】香嚴智閑:「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無禪法苑》的發心及閱讀指南


推薦閱讀:

為什麼科學家反而大多數都相信神學?
搞懂這些終於可以科學的瘦下來了
科學家們發現370萬年前高大祖先的腳印
錦字香痕的文件夾【科學育兒】2
【研究課題】聞香識女人終於有了科學依據,原來氣味還能傳遞信息。

TAG:佛教 | 佛法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