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頭樂」與社會分層

「奶頭樂」與社會分層

來自專欄悟恩說事|公眾號kokyo987 人贊了文章

文 | 悟恩 圖 | 花瓣網

關於階層固化,我寫過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是反駁階層固化的,或者準確地說,是指出而今說的階層固化是新瓶裝舊酒,販賣焦慮的。

我的觀點是:階層以及階層固化自古有之,且一直延續至今,並非現在獨有。

社會向來是分層的。

背後的力量有主動的,也有被動的。

——主動是指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或消極悲觀的主動放棄。

如「我不介意」,「不在乎」,別人「海闊憑魚躍」我則「採菊東籬下」,且自得其樂;又如我認輸了,放棄了。二者都會導致分層。

——被動則是:我很在意身處底層這事,但無能為力或有力無處使。

而「被動固化」的力量,在我看來也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成長環境。

如不好的原生家庭,不如人意的教育條件等。

——以前是平民布衣之於皇族貴胄的區別,而今則是出自工薪階層還是靚麗中產甚或官、富二代的區別,這都由不得你來選。而事實是:即使不是龍生龍鳳生鳳,但「龍培養出龍,鳳培養出鳳」依舊是大概率事件。

教育亦然,你把一個十八線小縣城的教育條件和京城比,可能嗎?

二是外界施予的作用力。

外界施予的作用力是指:因著個體的不同條件,會有針對性的規範來制約甚至控制(當然,很多時候是潤物細無聲的軟控制,甚至連個體都不自知的)。

如學校教育。

教育的初始目的,是培養我們獨立思考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但現實是,因為各種ZZ正確、主旋律的需要,教育有時候會淪為同化甚至奴化個體的工具

——也恰恰因為教育是從我們年齡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的,此時我們的靈性最開放,接受外界事物最容易,得到的觀念也最根深蒂固,導致其帶來的影響非常深遠,甚至會貫穿人的一生。而藉由反思與自省繼而柳暗花明的人,已經是為數不多的幸運兒(這一群幸運兒即使沒有世俗意義上的大成就,也必定是活得更輕省的)。

我曾經不止一次說過,選擇做一件事或者從事一個行業之前,要先知道、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真正要的是什麼,就是因為跳脫某些意識形態對你的桎梏,你會更快找到適合你的方法、路徑。

又如社會管理。

舉個例子。

假設你有三個孩子:

老大踏實穩重,做事靠譜,具大將之風;

老二忠厚老實,聰慧不足,一身迂腐之氣;

老幺桀驁不馴,平日無所事事,甚至整天惹是生非;

作為家長的你,會怎麼做?

你會大概率扶持老大,忽視乃至無視老二,想方設法束縛老幺。

而束縛的方式分幾種:

一種是強制手段,如不准他出門,強迫他遠離狐朋狗友;

另一種是採用懷柔政策:找到老三的興趣點,讓他自動自覺呆在家裡自娛自樂——說白了,不求他有多大成就,他不惹是生非你已經謝天謝地;

把這個事例放而大之,推導至社會、國家,你能聯想到什麼?

曾任美國國家安全事物助理的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提出了一個「奶頭樂」理論。

該理論是來源於1995年美國舊金山舉行的一個集合全球500名政經精英的會議,會議是為全球化的世界進行分析與規劃。

結果與會者一致認為——

全球化的高度、快速、激烈的競爭將使全球80%的人口「邊緣化」,而這80%人口與搭上全球化快車的20%人口之間的衝突將成為今後的主要問題。

而「奶頭樂理論」則闡釋了「使彼80%安分守己,此20%高枕無憂」的做法。

其中包括「需要採取溫情、麻醉、低成本、半滿足的辦法卸除『邊緣化』人口的不滿」——顯而易見,這80%的人口,就是上述例子里的老幺。

是不是讓人不安,甚至覺得不人道?

然而,再不人道,社會組織也是這樣管理,或者說「結構就是這樣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對於現有人才,採用吸納、挖掘策略。從小里看,是城市間的人才爭奪。往大里看,是國家間的人才爭奪;

——對於有潛力的人才,給予培養、扶持,作為未來維持、推動社會乃至全人類發展的主要力量;

——而對於一些無用的甚至是不穩定的因素,則採用不同的途徑來稀釋其不滿,或者藉由轉移其注意力,來令其忘記不滿(至少不反抗),如娛樂至上乃至娛樂至死——這一點並不難,因為這是最符合人性的;

總之,體制/管理層會有意無意地成為社會階層固化的推動力。當然,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說白了就是:不思進取?給你溫床;桀驁不馴?轉移你的注意力;無知反智?照你的理解力,讓你繼續蒙在鼓裡……

像微博上就每天都有人抱怨,怎麼上熱搜的都是明星八卦、娛樂新聞?

這固然有明星吸睛,點擊、參與的網友多造成的原因(從技術上講就是演算法),但你不得不承認,有的事件再熱門也永遠不會出現在熱搜上。

原因?諸位都懂。

最近發現一部難得拍出英劇范兒的港劇《東方華爾街》,故事經過藝術加工,但內核絕非空穴來風,因為裡面揭露的社會運作的一些「潛規則」與底層邏輯,早在某論壇被人揭發過。

只是,現實往往如此:被揭露了,然後呢?

不了了之。

也只會不了了之。

娛樂至死,「不了了之」的種種,我們可以看作是轉移視線,也可以看作是有意無意的粉飾太平甚至刻意蒙蔽,而從「奶頭樂」理論來講,何嘗不是餵給我們的「奶頭」?

說白了,溫水煮青蛙的溫水有的是自己煮的,有的是他人煮的(至少有意無意地添了一把柴火)。

個體如果不自知,或者自知但不努力,或者努力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不成就,都會成為所謂的階層固化的「犧牲品」。

向來如此。

我是悟恩(公號kokyo98),共勉。


推薦閱讀:

哲學荒野上的跋涉者――對趙汀陽的一些哲學/倫理學思想的考察
淺析《共產黨宣言》中的教育思想
張曙光:土地流轉與農業現代化———愛思想:學習型社會領航者
會泉法師的禪學思想
炫麗的思想火花(175)

TAG:思想 | 社會現象 | 社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