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光環的男人私德應該更好?深究雷闖、章文等名人性侵事件原因

頭頂光環的男人私德應該更好?深究雷闖、章文等名人性侵事件原因

來自專欄咋整7 人贊了文章

這幾天,公益圈、媒體圈、文化圈等圈層知名人士接連被曝涉嫌性侵。「貴圈真亂」的感嘆已經不夠用了。

最先發起#Me too 運動的是公益圈,「乙肝鬥士」雷闖被女生指控在公益活動「益行去北京」期間實施性侵,緊接著環保組織「自然大學」發起人馮永峰被曝出性侵女性員工和實習生;隔天Me too運動就蔓延到媒體圈,知名媒體人章文被女律師舉報性侵,作家蔣方舟、記者易小荷也曝出遭過其性騷擾……短短兩三天時間,「貴圈」大V接連淪陷,網上甚至玩起了名單接龍。

有人說,其實從來都沒什麼「貴圈」,動輒精蟲上腦之人跟懂得自律者,從來都不在一個圈。

不錯,性侵確實不是某一圈層的「特產」,在這些披著名人外皮的禽獸肆無忌憚的背後,存在著一系列複雜的原因。

被職業光環籠罩的個人

在曝光雷闖的文章中,受性侵女生提到對雷闖的最初印象是「一個很棒的人,他做了很棒的事情,他很被大家認可,而且也一直作為公益界的領袖被看待」。

這是加在「雷闖們」身上的一重光環。追隨者們對他的事迹早有耳聞,他的特立獨行,他的崇高主張,他為弱勢群體發聲的勇敢舉動,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頭頂光環的男人私德應該更好」是常有的錯誤認知。雷闖正是利用受害者這一心理,「順手套路」了剛20出頭、涉世未深的女志願者。

媒體圈亦如此,媒體人多被形容「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為眾人抱薪,為自由開路」。初入媒體圈的新人多半懷抱新聞理想,用美顏濾鏡看待圈內前輩。用@新聞哥 的話說,「一些所謂的資深媒體人利用這種心理,連哄帶騙,半推半就,有些索性直接硬來。」

被曝光的知名媒體人章文就是如此。對籍籍無名的圈外女律師用「硬來」,對聲名顯赫的圈內女作家、女記者就趁機揩油。

公益圈和媒體圈自帶道德光環和理想光環的獨特屬性,是導致這兩個圈層容易發生性侵的重要原因。但並不是說,別的圈子或別的職業就沒有性侵。搜搜新聞,娛樂圈、金融圈等各種職場環境里,性侵事件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

區別在於,前者更讓人容易放鬆警惕。光環護體,面對道德偶像、欽佩的前輩,心理防線幾乎不存在。

權力不對等

毒舌王爾德有句話「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關乎性,除了性本身,因為性關乎權力」。在很多性騷擾、性侵害事件中都存在權力不對等的關係。

這在高校性侵事件中體現尤為明顯。在揭露中山大學社會人類學學院教授張鵬的那篇文章里,遭受性侵的女學生們表示「不知道該向誰申訴」,而且 「田野報告需要張鵬打分」,課程考核需要他通過,更嚴重的甚至「選了張鵬做論文指導導師」,要說張鵬決定了她們的學術前途也毫不為過。

而「老手」們更知道如何利用這種權力。教授張鵬擅長以「改論文」的名義粉飾性侵:「他一邊指出你論文各種問題,讓你害怕,一邊又似乎安慰你,挽肩膀拍(摸)手,讓你難以理解他動作的真實含義;他控制著你的情緒,讓你的注意力都在論文問題上,一時辨識不了他行為的性質。」

就算在公益界,公益組織領袖、大佬與志願者之間本來是一種鬆散的合作關係,但權力落差同樣存在,也會在受害者心理上留下不可小覷的影響。舉報雷闖性侵的女生在受訪時坦言:「(雷闖)是我信任的人,他的年齡經驗道德光環,都會讓我更信任他,這些都構成權力關係的一部分。我受他指導,在這個徒步的過程中,我受他安排,這些都構成了權力關係。」

心理學家唐映紅則表示:「缺乏制度約束和限制的鬆散關係;進出頻繁、人數眾多的年輕女性新人;導師般的權力和對年輕女學生或志願者的影響力」,三個因素疊加導致職場外各圈性侵事件頻繁發生。

圈內護短

性侵事件曝出後,公益圈、媒體圈、文化圈的圈內人也紛紛跳出來表態。一下子各種「三觀盡毀」的奇葩操作橫行網路,讓人不禁感慨,Me too就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多少魑魅魍魎。

雷闖出事後,其圈內「朋友們」的反應是「不必譴責」「都是凡人」

其兄弟鄧飛,也是公益人士,發布聲明表示,「雷闖做的事情,意義很大,這一點首先要被肯定」,其次才是「一定程度上呈現了雷闖的私德問題」。言外之意即是不過睡了幾個追隨者,私德而已,無傷大雅。

類似的還有知名同志運動公益人士張錦雄也被曝出借活動之便施行性騷擾。其實在這次之前張就被人曝光過,但圈內人對其多有護短,「原因不外乎張對同志公益貢獻很大」

確實,在某些變革發生之前,人們會將這種不正常的觀點當作常態。就像在Me too運動席捲全球之前,人們就對演藝圈的潛規則習以為常,覺得導演、製片睡個把女演員不是什麼大事。但Me too運動的爆發將一個個受害者帶到公眾面前,人們才幡然明白一個事實:

性侵就是性侵,強姦就是強姦,與職業無關。

蕩婦羞辱

波伏娃曾提出一個觀點:男權文化將女人奉獻給貞操,它多少公開承認男人的性自由。

這也是為什麼女生在受到性侵害或性騷擾後,常常會有人責備受害者:為什麼是你?你被侵犯了,你肯定有問題。

而這樣的輿論環境也讓受害者多半沉默,施害者更加猖狂。

媒體人章文深諳這種套路,在回應中就提及受害者「換過好幾個男朋友」,「蔣方舟,一直單身,交過眾多男朋友;易小荷,離過婚,經常出現在酒局上。」

章文回應性侵事件部分截圖

字裡行間充滿「蕩婦羞辱」,污名化受害者,一封施害者的回應變成一封對受害者的控訴。

又比如所謂的雜文家鄢烈山,在章文面對五六個性侵、性騷擾指控後居然稱其「清譽」被毀,而受害者蔣方舟因為沒有「認真拒絕」,就被認為「這個女人真的很邪惡」。想問這位烈山同志,如果有人脫了你的衣服,你沒有認真說不,他就可以再脫你的衣服嗎?

為什麼沒有馬上公開

以及為什麼不拒絕

這一次的Me too運動,對受害者的質疑總的來說歸為兩類:

1、為什麼沒有馬上公開?

2、當時為什麼不拒絕?

說說第一種質疑。法律上有一個術語叫做「寒蟬效應」(Chilling Effect),在社會傳媒語境下,是指個人面對強大的社會壓力時,因無力承受所必將面對的預期耗損,而對事實保持沉默。

在Me too運動爆發之前,美國影壇「潛規則大亨」哈維?韋恩斯坦浸淫好萊塢30年,將魔爪伸向了不計其數的女演員,卻無人敢曝光。直到去年10月,女星Alyssa Milano打破沉默,成為講述傷害的第一人。

由女演員Alyssa Milano一人發起,引發數百萬女性參與的Me too運動

為什麼沉默這麼長時間呢?其實在很多參與#Me too的女性講述的親身經歷里,我們不難發現答案。

「我一直覺得是自己有錯。」

「是不是我發出了錯誤的信號?」

「是不是我穿得太少,舉止太放蕩?」

「我不應該和他獨處。」

如果連受害者本人都沒法對自己寬容,可想而知外界的反應會是怎樣。

舉報雷闖的女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自己和他「保持了一段時間的關係」,網上很多人就揪住這點不放,認定受害者是「蕩婦」。

而這個女生自己也是痛苦又困惑,她求助於心理醫生。「醫生覺得這是對心理創傷的一種保護機制,受到心理創傷的人所採取的方式可能並不是大家(認為)邏輯上成立的那種」,立刻報警、公開,與加害者一刀兩斷。反而會像《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描寫的那樣,受到侵害的房思琪企圖和老師保持「戀人」關係,以說服自己傷害的發生是合情合理的,從而減輕心裡的罪惡感和自我厭惡。

這個被雷闖性侵的女孩起初也不願意承認「強姦」這一事實,「我最後承認自己是受害者這件事,是我幾年努力的結果。」

關於第二種質疑,為什麼不拒絕不反抗?

舉報章文的女律師敘述性侵發生時的場景一樣:「這一切發生的太快了,實在是太快了,快到我整個人都懵了,我當時真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很多事情發生時根本沒有時間反應,沒有經歷過,無法想像。那些問被強姦者為什麼不反抗的人,為什麼不問被搶劫者:你為什麼不反抗?

同時,反抗的後果可能比侵害本身還要難以承受。可以先看看下面這段演講中「安娜」的故事。

在遭遇性侵害時,安娜首先說了「不要」,但發現沒用時,她試圖通過安撫讓侵害者停止傷害、不觸發他的暴力行為,無果。這種抵抗算反抗嗎?但對大部分人而言,不算。因為很多時候受害人無法證明無辜。

而在熟人性侵事件中,反抗的背後,常常是不被周邊親人朋友理解的孤立,置身輿論漩渦中心的無力等等比強暴本身更要糟糕的煎熬。

那為何現在要說出來?

BBC上月推出的新劇《她說:女性人生瞬間》中,遭受性侵的女演員在鏡頭前流著淚說道:

「有個聲音冥冥之中告訴我,『想想其他無助的受害者,如果你還有勇氣,你就站出來』。」

而更多人的應該認識到,沒有同意,就是性侵。

文|黃蓉她妹

想看更多,請移步咋整微信(id:howtozheng)

推薦閱讀:

古今名人茶趣(圖)
【史海回眸】名人伉儷b
文化體育藝術界名人之墓(三)
名人堂風景油畫50幅
哪些當代名人字畫有收藏價值

TAG:名人 | 性侵犯 | 熟人性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