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在各自階層不停打轉的驢子

我們都是在各自階層不停打轉的驢子

來自專欄墨客文化

本話題有些「喪」,但並非沒有正能量

我們都知道,人是需要依靠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兩大體系,才能活下去的動物。

這兩種資源缺一不可,不像動物——它們只需要在自然資源之下單純地生活,慾望呢,也變得非常簡單——活下去,生下去!

但是我們人類不是!我們自詡為高級的生命,給自己頭頂戴上了思想的光圈;我們總覺得自己能夠無所不知,一頂「人是萬物之靈」的高帽扣在了自己的頭頂。

光圈+高帽,我們人就是這樣自賣自誇的嗎?

但是,人是在社會中生活的,社會也是分階層的。我們擔心受怕的一個詞——階層固化,其實向我們表明一件事——有些想要跨越階層的念頭,其實是異想天開的事,就別想著自己能幹成了。

先確定本文主題要表達的兩個概念:第一,貧窮的分類;第二,階層的分類。

首先,貧窮分為兩種窮,當然有些機械,但分一分好表達。

  1. 物質上的貧窮;(2)精神上的貧困。

為什麼物質上用「貧窮」而精神上用「貧困」呢?因為物質上的窮,也就是少這少那;而精神上的貧,是容易使人的意識形態死死地「困」在某些思維定勢之中。所以窮而不困,至少還能有翻越階級的可能;窮而自困,那就什麼機會也沒有了。

我們總是在嘲笑叛逆期的青少年,說他們的稜角、鋒芒太過幼稚,有些時候根本不理解大人的憂慮與勢利所為何物;我們總是在自欺欺人地給自己的孩子看那麼多崇善抑惡的動畫片,其實沒人敢告訴孩子有些時候惡人會把善良的人欺負死。

當我們為自己的孩子打造一個美好的童話時,卻並沒有想到,你把童話打造得越漂亮、越完美,你就讓孩子看到越醜陋、越卑劣的現實世界。

我們困在了一意孤行、一廂情願上面——不得不說,很多貧而困的人,自我意識超越了客觀現實。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下階層的分類。

我們姑且將階層分為兩種大環境下的四類:

兩種大環境:(1)城市;(2)農村。

各種大環境下分別有四類群體:

  1. 城市:a城市富1;b城市富2;c城市貧1;d城市貧2。
  2. 農村:a農村富1;b農村富2; c農村貧1;d農村貧2。

假定「二八律」是普世規律,那麼顯然,不管是城市環境下的富1,還是農村環境下的富1,都有著80%的其他人口難以啟及的資源條件——不管是自然資源還是社會資源。城市的富1和農村的富1是可以平行流動的,畢竟到了他們那個級別,城市就是鄉村,鄉村也就是城市。

下面看第二層,城市富2與農村富2,挺有意思的一點是,農村的富2會去羨慕城市的富2;但在城市的富2階層絕對不可能去羨慕農村的富2階層。因為他們想要攀爬的是城市的富1階層。城市的富2階層算是比較脆弱的一類群體:富1階層已經佔據了利益蛋糕的一大半,富2階層是佔據了全部利益儲備的一小半。那麼他們需要守護好這一小半蛋糕,防止它被想要從貧1趕上來的新富2階層,以及從農村出來的富2階層分走。

比如,教育資源分配,很明顯就是最好的例子,「全民富二代」這一惡詞之中的大多數人,也是劍指城市中的貧1和農村中的富2,因為他們看不起農村的貧2,他們更看不起城市農村的貧2。或許他們有些時候會憐憫一下城市和農村的貧2階層,但這些人對他們本身構成不了任何傷害,所以他們的同情是不受威脅的,或許也是真心的。

城市的富2覺得自己子女理應享受到好的教育資源,但是他們不想和城市的貧1共享,因為他們要維持新中產的自尊——已經被富1階層打壓得占不了多少好處了,憑什麼我辛苦獲得的成果還能和城市貧1一同分享?城市貧1又不努力又沒智商,憑什麼靠著戶口就能和我們這些靠自己努力換取高額回報的人一同享受城市的優越資源?

所以城市富2階層強調金錢效益、強調規則意識、強調開啟「民智」、強調中西差距,其實說白了,他們在用各種意識手段消解城市貧1和農村富2與他們本身爭利。我們可以看到,當城市富2花大價錢買北京東西城老破小的時候,他們的想法是很赤裸的:

我有能力讓我孩子上好學校,但是我看不上那些東西城的市民階層的孩子,我的孩子必然比他們優越,他們是衚衕串子的後代,我的孩子出身和他們不一樣。所以在未來的競爭中,他們必然不如我們,我們的富2階層會永遠維持下去。

但是,城市的富2有一個最大的敵人,是農村的富2階層。就是這幫城鎮化建設之中靠「拆遷」進城的一群人,或是靠自己的手藝等本領實現了小康水準的農民兄弟。

因為賣了上輩子和上上輩子的土地而富裕起來的農村富2階層,在城市的富2、城市貧1階層那裡是必然的天敵。一方面,農村富2刺激了城市消費,帶動了城市的物價上漲,其實用很「骯髒」的家教去毀了城市早已經習以為常的城市文明環境;另一方面,農村富2以房買換得城市戶口,與城市富2和城市貧1階層競爭有限資源。所以,網路上出現了「全民富二代」這樣的惡詞,用來詆毀所有打算想讓自己的孩子進一步享受城市優越物質條件的農村富2階層的家庭教育,也許,還包括農村的貧1階層。

城市的富2階層心理是可以理解的,排斥城市貧1階層和農村富2階層也是有情可原的,畢竟利這個東西,當你嘗到了甜頭之後,怎麼可以輕易割捨?所以他們不甘心,有些時候這種心態在孩子身上就這樣直接地反映了出來。

去年那個「熊」孩子,十八歲的口吻說的那麼一串話,難道是他自己想的嗎?不,是他那富2階層的父母灌輸的。城市富2階層對孩子的教育是相對理智清醒的,因為他們有時間告訴孩子「真善美」到底是什麼。可惜,他們的「真善美」灌輸教育其實並不是客觀的,赤裸的偏見與階級仇視將這些孩子變成了一個個就高踩低的學習怪物,而非一個真正具備「道德屬性」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從這些富2階層的孩子們對於貧1、貧2的態度就可以體現上來了。當然,大約有些表達會以偏概全一些,但總體上來看,城市富2階層的所有歧視心理會更直接地體現在不會掩蓋自己心機和得意的孩子身上。

然而,這並不是壞事。

這種自詡智商、情商、財商高出他人一等的好學生們(富2階層里很多都是20年前的好學生),他們憑著自己父母和自己的享受先機,加上自己的審時度勢與伺機而動,再加上點努力拚搏的鬥志與「咬到肥肉不鬆口」的圖利心理,變成了一個個肥腸滿肚又道貌岸然的怪物。

我們國家需要這群怪物,因為他們早已經被某些當權者當成教化民眾的好榜樣。為什麼這麼說呢?這群富2階層,是他們養大的好孩子;他們乖、他們知道努力,他們知道在國家利好政策的指引下不屈不撓地向上攀登;他們雖然心是藍白心,但至少表面還算是紅的;他們不敢攜家帶口移民,因為他們多少還有點光宗耀祖的根脈情懷;他們必須是成功、正面的形象,因為他們是城市發展的支柱;讓他們吃點蛋糕,為的是打造一種「靠知識與機遇可以改變命運」的社會方向;他們之中,有很多是新「士」階層,因為舊的士大夫都被他們打倒了,但是他們發現靠著階級鬥爭是無法建設中國的教化體系的,所以他們需要新「士」階層,就像台灣的新「儒」一般!

富2階層,是被利用者,他們在國家和自己所打造的夢境之中沉浮,守著自己的蛋糕,像地獄看門的刻耳柏洛斯。他們在效忠誰啊?你以為是死神啊?錯,其實還是它們自己,但是說實在的,沒有死神,能有他們嗎?

他們去「咬」城市的貧1和農村的富2,也時不時「咬咬」農村的貧1。但說實在的,他們咬的都是幾乎手無寸鐵的可憐人。但是城市富2階層為什麼還在咬他們,因為富2階層害怕這些階層里的有些人會越「獄」。他們希望這些人老老實實地呆在屬於自己的階層里,不要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構成太大的威脅。因為他們知道,物質上的貧窮,有些時候會讓一部分陷入困境的窮人自甘墮落,但也會讓另一部分貧窮的人「鋌而走險」!

有些時候的鋌而走險,是一種「置於死地而後生」,城市富2階層怕的就是這種不服輸、不認命的窮人。因為有些這樣的窮人比這些富2階層的人活得更加現實、甚至更加不要了自己的道德品質。而當富2階層的人看到這類人的時候,會心中生出一種膽怯與敬畏——他們原來是只會講道理的有錢秀才,而那群窮秀才的手裡,卻握著刀劍!

富2階層活得很累,所以他們在重重包圍之中想要移居外地,想突出重圍過上道義安然、人生富足的生活。確實,國外相對來說能夠給他們比國家更加殘酷的社會現實:他們有了一個連貧1都無法企及的社會地位——偉大的真正意義的中產階層。

為什麼我們說中國其實沒有什麼中產階層?因為他們所有的建構零件都太過於脆弱,連他們自己的內心建構都無比脆弱,他們「前怕狼,後怕虎」甚至連正視貧窮的勇氣都沒有。

可憐如城市富2階層,活得卻連城市貧1階層都不如——至少,城市的貧1階層算是知足常樂的。

來分析一下城市的貧1和農村的貧1。

這兩個階層是相對來講比較容易理解的,我們很多人都是從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城市的貧1階層是沒有享受過自由財政的那一類人群,天天靠國家吃飯,或是靠死工資吃飯。但是城市貧1階層還是需要保持一些城市人的尊嚴和體面的,所以,他們有些時候會瞧不起農村的富2階層,也瞧不起農村的貧1階層。

城市人莫名其妙的自信,讓他們是忠實的城鄉差異論的支持者。他們明明需要和農村貧1代一樣努力,卻瞧不起農村貧1代的努力;他們明明同樣在富2階層或富1階層面前卑躬屈膝,卻瞧不上農村富2階層或貧1階層的卑微心理。

有些時候,這是一種「狗咬狗」的好戲,當某些城市貧1代比不過農村貧1代的時候,這種大戲就上演了:「臭農村的!」「我才不像農村人呢!」「農村生活我才住不慣呢!」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里這麼說過:「農村人如果在城市裡打拚不了了,至少回去拎著鋤頭還能種下自己維持溫飽的糧食;城市裡的人如果不工作,只有活活餓死的份!」這話或許不能得到很多人的認同,但抱歉,事實上是,城市很多貧2階層,甚至還比不上農村的貧1階層。

當然,農村的貧2階層是一種特別的存在,是我們這些生活在可以解決基本溫飽的人難地體驗到的世界。我們需要承認有這樣的存在,只是我們暫時無法接觸到。他們想要抓住的,並不是超越他們所在的階層——他們哪裡有那樣的奢求,他們只想維護自己生而為人的最後希望,活下去!卑微地,靠著自己僅存的氣力活下去。

所以,想要超越自己的階層,是農村貧1和農村富2階層做的事情。城市裡也同樣如此,你覺得城市貧2階層想要跨越到城市貧1階層里嗎?抱歉,我們仍然把人的慾望想得過於龐大,城市的貧2階層沒有太多奢求。他們沒有農村的拆遷機會,沒有更加體面優越的工作,他們是曾經的老大哥,如今背負著全家的期待苟延殘喘,他們是最可憐的城市底層。

所以,可以這樣說,我們普通人能夠接觸到的人類階層,多數在城市富2、城市貧1、農村富2、農村貧1這四個階層里。基本上不會有差,我們都是一群極度不甘心的人。

農村貧1想要成為農村富2,農村富2想要成為城市富2,城市貧1想要成為城市富2。那麼沒有人想成為城市貧1,但其實,大部分農村的貧1階層的孩子,進到了城市之後,變成了城市貧1階層的中堅力量——對,我說的就是那些覺得自己出了農村還混得很差的那類農村貧1階層的孩子。

我為什麼沒有概括一個階層的範圍,因為貧、富這是相對而言的,每個人可能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定位,自己是富是貧,自己是最清楚的。想要突破自己的階層,確實是需要太多的東西可以支撐,不如我們用圖型表達更加直接一些。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農村貧1階層的人,想憑自己學到的知識、技能,進入到城市富2階層,但多數人拼了很久,挫敗在自己仍然屬於城市貧1階層。說的是哪些人,其實他們自己都清楚。不用舉例,沒有意義。

其實城市的貧1階層也不咋地。他們總想著往富2階層爬一爬,結果爬了一大氣,卻發現自己連農村富2階層都比不上。

所以我們可悲就可悲在,我們努力想要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想要努力往上再爬一個階層,但事實,我們大多數人只是在自己所處的這個階層里往上邁了一個台階,離上面一個階層的底端,其實還想差甚遠!

現實就是,當我們每上一個台階,覺得富2階層已經近在眼前,可惜事實是,還有第二個、第三個……好幾級台階等待著我們再使力氣去往上爬。當我們以為我們用勁全力在爬的時候,卻發現竟然會有一些農村的富2階層,竟然比我們更加容易進入到城市富2階層,我們身為城市的貧1階層,是不是感覺到壓力備增呢?

其實城市的富1階層大可放心,二八律的結果是,這些人可以充分不必擔心多少後來人會和富1階層搶飯碗。這些人雖然像《植物大戰殭屍》里的殭屍們,但早已經被作為植物守衛的城市富2階層殺得遍體鱗傷、缺胳膊少腿!

農村貧1階層可悲之處在於有些人會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在他們的想像世界裡,城市的生活應該是這樣的:

但是,當農村貧1階層一旦決定在城市立足,他們就會發現,我去,娘的城市裡竟然也存在貧1階層、甚至還有貧2階層。然後自己所有對於城市的想像,全部崩塌,自己竟然和城市貧1階層為伍。讓所有以為自己身在城市富2階層的農村父老鄉親們感慨的是,啊,當初那個集全體之力供的娃,終於進入了城市富2階層了!結果,他們沒想到的是,自己的農村娃在城市的貧1階層之中的第1個梯隊,或是第2個梯隊,或是第3個梯隊……到底有幾個真能達到城市富2階層呢?

而城市中的貧1階層呢,沒金錢,沒背景,拼體力拚不過農村貧1階層,拼財力拚不過農村富2階層,拼吃苦耐勞也是甘拜下風。想要和農村出來的這些人爭奪有限資源,就要更加努力!那麼,這幫城市貧1階層還有什麼好瞧不上農村的貧1或富2階層呢?我們其實沒有任何更大的優勢與他們競爭。準確來說,我們和他們屬於同一起跑線!

現在的起跑線是這樣劃分出來的,我不妨這樣劃一下:

我們已經看到了這類起跑線上的差距,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這個……沒有什麼辦法,認命!

現在已經不是出現太多奇蹟的時代,所以我們需要先認命,然後再考慮怎麼樣活得更好。

一夜暴富的神話已經不太可能出現在當前這個時代。

所以我們還需要負重前行,至少,有些時候感覺到自己仍然是一隻在原地拉磨的驢子。

但是,至少,我們還能夠睜開眼睛看看當前這個世界。

坦白說,如果沒有和太多城市與農村貧1或富2階層的人一同競爭的拼勁,是不太可能跨越自己所在階層的。但如果你想穩定地呆在富2階層,那還需要更多的拼勁。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自己不求上進,就算有機會進入富2階層,也很容易返回貧1階層。

至於,具體怎麼拼,還是你自己的事情:人脈,想方法找;工作能力,想方法提升;人情往來,能承擔的也要儘力付出。現在這個利益擺在明面上的時代,誰還會和你真正講什麼情懷呢?

但是,其實也有更加容易跨越階層的途徑,比如結婚。

早就有鳳凰男娶孔雀女的例子——農村貧1階層和城市富2階層的結合。有好結果?也許吧!再好的結果能有多好呢?階層的固化是赤裸的、勢利的,不認人為親的!可惜,農村卻是講「雞犬升天」的。

我曾經真心對階層固化這個現象大加排斥,覺得這種東西沒有渲染的必要。因為從古到今什麼時候的階層沒有真正固化過?階層就在那裡,變的是階層里的人家,並不是階層本身罷了。

我們之前不願意承認有階層,難道階層就不存在嗎?階層就不固化?別扯這些了,不過想用這些為守住自己那好容易積攢起來的一點家業找點唬人的借口!你想拿「階層固化」嚇唬住那些對自己構成威脅的拚命三郎們,可惜其實沒什麼效果。

你覺得你已經很拼了,有人比你還要拼!你以為你受盡委屈,人家爬著也要前行!你以為你憎恨貧窮,巴不得一躍跨到城市富1階層,可惜你連富2的半壁江山都未必能守得長久!

如果你累了,想歇歇了;你覺得你功成身退的時刻,你能保證你能永不掉落嗎?

危機意識才是守住江山的必備思維,而打江山的自不必說,拼唄!不要命的拼!

別想拿階層固化唬人了,陳涉早說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你都不是天生帶那種兒的,何必自覺自己有那種呢?

但是,結婚確實是一條特別容易超越階層的通道,但絕對不是一條綠色通道。

有些女性天生麗質,伴在富2階層身邊,以為自己身價倍增。但人是要講究保值的,而青春與容貌卻是最難保值的。所以那些小姑娘想要花大價錢、吃糠咽菜也想要守住自己那張臉,還不是自己做著灰姑娘的夢,期待著自己的王子發現自己?

其實,這長相還真是不值錢的東西,農村貧1階層的姑娘和城市貧1階層的姑娘,一般城市的富2男性會選擇哪類呢?

農村貧1階層的小夥子,在面對農村貧1階層的姑娘和城市貧1階層的姑娘,一般會選哪類呢?

農村貧1階層的姑娘,應該怎麼接觸到城市富2階層的兒子呢?

農村貧1階層的兒子,應該怎麼樣接觸到城市富2階層的姑娘呢?

對,你會想到一個地方——大學。

大學確實是一個可以接觸到跨階層人群的突破口,或者叫窗口更好。所以我其實很希望在高中時代就能開設社會調研課,把很多社會現實問題直接甩到高中生面前。這看起來比較殘酷,但總比逼著孩子們背滿分作文寫假話更能讓孩子反思自己的處境!

所有價值觀的正向引導,絕對不是先在童年給他們蒙上一層美好世界的迷霧,然後讓他們產生可以公平競爭的假想。其實他們早就能從父母那裡體驗到階層的落差,何必學校教育又冠冕堂皇、遮遮掩掩的?

教孩子「真」「善」「美」,早就應該在小學開始教育,社會現實反差到了高中生階段難道把他們當傻子一樣處理嗎?逼著孩子寫一些正向思維、美德宣揚的八股文,真的是一種選拔人才的好方法?議論文訓練成為了美德的頌章啊?某些官僚,您這是逼著高材生去說假話拍馬屁,還是逼著高材生當睜眼瞎呢?

需要說明的是,城市發展水平不同,城市的貧富階層差異,會有另外一種神奇的展現:

很多小城市的富2階層,去到大城市,也許會淪落成大城市貧1階層中的一員。

很多農村的富2階層,去到大城市,也許會淪落成城市貧1階層中的一員;

很多農村的貧1階層,去到大城市,也許會淪落成大城市的貧2階層;

很多小城市的貧1階層,去到大城市,也許會淪落成為大城市的貧2階層

……

也就是說,當我們初步踏入大城市的時候,也許會混得連自己當初沒離開小城市都不如。成為了大城市中最易被人踩踏的蟻族。

有些蟻族會靠自己或家庭傾家蕩產的力量,由城市貧2階層,上升到城市貧1階層;有些城市的貧1階層,或許會靠壓榨自己的身體健康或對賭別人對自己的信任,承擔著其實連想都不敢想的後果,玩著鋌而走險的遊戲,變成了大城市中的富2階層。但是,這種階層跨越是一種幻象。因為一旦家庭遭遇變故,或是自己身心哪處出現危機,你的整個家庭地位就會徹底崩塌——有些時候會直接跌落回貧1階層;有些人更慘,直接跌到貧2階層。

所以大城市的貧1階層有兩條出路,要麼,賭上一切能夠賭的值錢貨,換得自己能夠穩當地留在大城市的那點希望;要麼,大不是回到小城市,或許還有當富2階層的可能。其實最可悲的是大城市中的本地貧1階層,甚至是隱藏在市井之中的貧2階層。他們為什麼排斥外地人,因為這些人在不遺餘力地逼著大城市的貧1、貧2階層去死。

沒有人天生喜歡競爭,有利益可收才會去競爭。

趨利雖然是人性,但也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目前來看,那種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旱澇保收的高利潤回報,沒什麼太多領域可以做到。高額的工資背後是透支所有人的氣血,這沒有辦法,高利貸也是有人去貸的!誰讓我們都被這個時代夾裹著前行?

現在在大城市,到底有多少行業能甲乙雙方真正實現雙贏,沒有欠三角債或多角債,反正我是不知道。我知道有一類人是天天在家數錢的,大城市中坐擁多套房產的房東們。這是大城市中的富2階層中最為輕鬆得意的一群人。這我們都眼紅,可沒辦法,還得認命!

尾聲

長篇大論小八千字,浪費了我一天賺錢的寶貴時光,就這字數,我要真用在工作上,一天時間還是收益可觀。但是我仍掉了賺錢這件要緊事,把這篇長文寫下來,還弄了點圖配合文字,為什麼呢?大概是一種不甘心吧!

如果真是一篇認命的喪文,寫它根本就沒有必要。

認命又想要去爭命,這就是當前在城市中貧1、貧2的我們所在做的事情。

生活還是要繼續的,我們還是要為我們的孩子思考太多,去為他們爭取更多的東西。用我們所能,去替他們受太多不必要的苦累!我們還是要為我們的父母思考太多,去為他們爭取更多的東西。用我們的所能,去替他們爭毫不均衡的資源!

為人父母,為人兒女,我們想要翻越階層,又有幾人是單純為了自己?

所以,還是回到了動物的本性——活下去,生下去!


推薦閱讀:

永恆的階級,那是跨越不了的鴻溝!
你確定德國是富人養窮人的社會?
薛晶:淺談中國社會階層分化
《紅與黑》的於連:從未被大城市接納的底層小人物

TAG:階層 | 社會階級 | 社會階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