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讀書時,我在想些什麼呢?

當我讀書時,我在想些什麼呢?

你是否還記得讀過的第一本書?是誰帶你打開了讀書的大門?當你讀書時,你又在想些什麼呢?

小時候,父母比較忙碌,我常和外公待在一起,外公是個熱愛讀書的人,也是在他的帶領下,我讀了第一本書,看圖識字。空閑時間,外公還教我背唐詩宋詞,背成語詞典,對幼時的我來說,這些東西就像天書一樣,晦澀難懂,礙於大人的威嚴,我無從選擇,因此背得不太認真,總是結結巴巴,企圖矇混過關。

儘管如此,外公總是不厭其煩地向我解釋每個詞的意思,引導我想像詩詞所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述的情感,不過當時也只是懵懵懂懂,並不理解外公為什麼如此執著的教我背誦詩詞。

轉眼間,我成為了一名小學生,慢慢認識了更多的字,即使沒有外公的帶領,也能夠獨自看書,這讓我十分歡喜,因為我可以自主選擇喜歡的書了,課外時間終於不用再背討厭的古詩詞。

曾經,我一度瘋狂迷戀楊紅櫻老師的書,她豐富的想像力、詼諧幽默的語言,給我的童年時光帶來了無盡歡樂,每當在書店裡看到她的新書,就一定會求著爸媽給我買。

那時的我,認為看書是需要儀式感的,只要是喜歡的書,一定要買回家,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用肥皂仔細的洗手,再泡一杯檸檬蜂蜜,拉開墨綠色的窗帘,讓陽光盡情的灑在書桌上,輕輕拖開椅子,坐下,戴上耳機,聽著舒緩的音樂,彷彿與世隔絕,小心翼翼的翻開封面,獨享美好的讀書時光。

步入中學後,我看書的時間雖然變少了,但是看書的類型卻更加廣泛,福爾摩斯探案集,世界文學名著,散文等等,這段時間讓我接觸到各種文學風格,不斷摘抄喜歡的語句,慢慢發現自己喜歡的文風,開始模仿,逐漸改進。

進入高中階段,看課外書的時間更少了,我也早已不再追尋當年的儀式感,只要有空暇時間,就會看書,外界的環境對於我來說也並沒有那麼重要了。有更好,沒有也不強求。

進入大學校園,我看書的時間又逐漸多了起來,我偏向看邏輯溝通、職場類的書籍,還喜歡看各種隨筆,我會摘抄有用的乾貨,總結整本書的中心思想,把書越看越薄,寫下自己的讀書心得。

看旅行隨筆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陌生的地方,不認識的動植物,沒有見過的景觀,這時我通常會看世界地圖,找到它所在位置,尋找他們的圖片以及相關的小科普。這種讀書方法,讓我收穫頗多。

儘管如此喜歡看書,但我從未想過,有天我會喜歡上童年折磨過我無數次的古詩詞。大學畢業後的某一天,我似乎在一瞬間就突然感受到了古詩詞的魅力,不過寥寥數語,卻能情景交融,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直達人心,令人感同身受。

直到這時,我才慢慢發現當年外公教的詩詞早已深深印入腦海,揮之不去,我也似乎讀懂了當年外公教我詩詞的那份執著,可惜年少無知,辜負了一番好意。

人生漫漫,在成長的各個階段,喜歡的書籍風格迥異,讀書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唯一不變的,或許就是對讀書的那份熱愛。也許,有些書已經很久沒有觸碰,內容也記不太清了,但是就如周宏翔老師所說:你如今的氣質里,藏著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她們已在不經意間深入骨髓,與你融為一體,一旦觸碰,就會噴涌而出。


推薦閱讀:

[轉帖]課外文言文213篇 @ 閱讀欣賞
什麼是超級創意
一起來聊聊內褲那些事兒
《哲學家的六張面孔》閱讀札記

TAG:閱讀 | 人文 | 讀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