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教娃

另類教娃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句話不僅表現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博大胸襟,更巧妙地把中國社會一分為二,即「廟堂」和「江湖」兩部分。如果說「廟堂」代表的是《三國演義》中的雄才大略,那麼「江湖」便是《水滸傳》中的英雄意氣。較之於前者,後者更深刻地融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如果能合理地運用「江湖氣」,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今年暑期的EMCBTC營地課程中,有很多「文武雙全」的「孩子王」,讓營地老師很是頭疼。一方面,他們正處於活力四射的叛逆期,不願意服從家長和老師的約束,容易跟人產生衝突;另一方面,這些孩子的心智已經趨於成熟,有一定的行動力和組織力,善於和老師家長「鬥智斗勇」。

老師把這些孩子的情況反映給營地總教練,總教練有著多年的營地帶隊經驗,說道:「其實這種孩子最好管。」

老師們面面相覷,表示不解,總教練繼續解釋道:「像這種孩子,就跟他們搞哥們義氣,講講『面子』,他們不光會聽你的,最後還會喜歡你。」

於是,總教練安排兩位平時兼任招商加盟工作,很有「江湖氣」的助教老師來管理這幾個調皮的大孩子。幾天營地課程下來,幾個大孩子不但收斂了很多,兩位老師還在大孩子們心中樹立了威信,和孩子們結下了友誼。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聽到「哥們義氣」、「給不給面子」之類的內容,總會聯想到一些「社會幫派」,生怕孩子們沾染上「不良習氣」。然而就像文章開頭說的那樣,「江湖氣」實則是中國傳統文化下沉到日常生活的產物,論其源頭,可以上溯到孟子「重義輕利」、「養浩然之氣」等思想。

青春期的孩子易被「江湖氣」感染,一方面誠然是受某些影視文藝作品的影響,另一方面更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必然階段。出於社會本能,孩子長到一定年紀,就會開始主動嘗試跟他人建立社會關係。較之於利益關係複雜的現實社會,「曰仁義而已矣」的「江湖社會」更容易被孩子們接受和模仿。

在這種時候,如果只是一味地拒絕和否定,就相當於破壞了孩子的社交實踐,不利於孩子各項素質全面發展。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小時候「拉幫結派」的「壞孩子」,長大後要比只知道學習的「好孩子」能力更強。

家長應該積極引導孩子,對於「江湖氣」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通過「義氣」讓孩子明白誠實守信的重要,增強孩子的正義感、責任感;通過「面子」樹立孩子的廉恥心、自尊心,教會孩子該如何尊重和理解他人。

所謂「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其實都是孩子成長的必然結果,如果只是一味地打壓,不去合理地引導,會對孩子產生種種負面影響。

針對這一現狀,EMCBTC專為父母特別開設了「智慧父母課」,剖析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問題,幫助家長看清家庭教育問題的根源。

課程通過半體驗式教學互動,教授家長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心得,讓父母聽到並能聽懂孩子的心聲,提高溝通效率,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氣氛,讓家庭教育事半功倍。

推薦閱讀:

家庭教育新語
教育學——走向獨特且獨立的「教育科學」
程顥的教育思想(803)

TAG:另類 | 兒童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