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貼:這可是國際認可的論文參考文獻指南哦!

科普貼:這可是國際認可的論文參考文獻指南哦!

3 人贊了文章

上一篇我們為大家提到了國際上比較重要的幾個檢索/索引(Index),還沒有閱讀過的小夥伴可以戳鏈接。

科普貼:SCI、EI、CPCI到底是個啥?

想要通過嚴格、權威的「認證」過程,在國際上認可的各種Index收錄的會議或者期刊中發表論文,不僅需要邏輯性強、條理清晰的論據和論點,當然還需要符合規範的論文格式。只有內容和格式全部符合規範的論文,才有資格被目標期刊、會議選中。

對於很多同學來說,在一篇專業論文里,最容易出現錯誤的部分就是文中的參考文獻(Reference),而參考文獻卻是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參考文獻的重要性和國際上認可的幾大參考文獻格式。

01

為什麼要有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對某一著作或論文的整體的參考或借鑒。因為科學是逐步進步的,在一篇學術論文中,一項新的研究成果或是理論或多或少會得益於前人的研究和發現,這體現了科學科技的發展與延續。參考文獻可以作為闡述作者觀點的佐證或背景資料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或經典論述,當引用了前人的成果時,需要在文中做出標記,告訴讀者這裡引用了參考文獻,讀者因此可以找到原文的出處。如果未能標出參考文獻,則文章就會有抄襲的嫌疑。

總結來說,參考文獻有以下幾個目的和作用:

(1) 參考文獻可以為文章提供真實、有效、廣泛的科學依據;

(2) 參考文獻可以表示作者對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排除了抄襲的嫌疑;

(3) 參考文獻可以節省論文的篇幅,作者不需要再進一步詳述所引用文章的全部內容,避免贅述。讀者也可以根據標記來找到引用的原文章來閱讀;

(4) 參考文獻可以幫助科技統計人員進行文摘計量學研究。

02

參考文獻都包括了什麼內容?

參考文獻在文章正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應該在文章最後一部分列出,並且以「Reference」為這一部分的題目。每一項都標有序號,如[1]、[2]…所有序號應該與正文中的序號一致。在正文中引用的時候,需要插入作者、年份以及頁數,比如Doe (2001, p.10) reported that …" 或是 "This problem has been studied previously (Smith, 1958, pp.20-25)

文後參考文獻通常會包括引用的期刊、專著、報紙、論文集、學位論文、研究報告、專利、網站等。一般來說,在引用以上內容的時候應該包括以下幾個要素:

(1) 作者姓名:可以是獨著作者或者是多位主要作者姓名

(2) 篇名、刊名、書名等名稱/題目

(3) 所引用的內容的發行年份、出版日期或者檢索時間

(4) 出版社名稱、出版地

(5) 卷號/期號/版次

(6) 如果是引用網站,需要添加網站地址

(7) 所引用內容的起始頁碼

一般來說,學術界沒有統一的參考文獻格式,不同的論文格式在引用的時候會將這些元素按照不同的順序排列組合,而論文格式會根據會議或期刊的要求而定。

03

如何具體表述參考文獻呢?

發表合格的學術論文,必須要嚴格遵循學術論文的格式,不論是文章的大結構,還是字型大小、字元,都需要符合規範。不同的期刊或者會議都有他們不同的論文格式要求,需要同學們在投稿之前仔細了解,並按照所給出的要求完成參考文獻部分。

國際上通用的論文格式有以下幾種:

(1) APA格式

APA格式是指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出版的《美國心理協會刊物準則》,是一個被廣泛接受的研究論文撰寫格式,特別針對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規範學術文獻的引用和參考文獻的撰寫方法,以及表格、圖表、註腳和附錄的編排方式。其「作者和日期」的引用範式和「括弧內引用法」相當著名。

APA格式規定「參考文獻」部分的人名必須以姓(Family name)的字母順序來排列,包括名(First name)的前綴。譬如,James Smith應被改成「Smith, J.,」;Saif Al Falasi則改成「Al-Falasi, Saif.」。(阿拉伯文名字通常在姓氏和前綴之間加上連字號「?」,所以姓氏和前綴自成一體。)

在APA格式下,文後的參考文獻(Reference)格式會根據所引用材料的形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分類有:單一作者著作的書籍、兩位作者以上合著的書籍、文集中的文章、期刊中的文章(連續頁碼/非連續頁碼)、報紙中的文章、政府官方文獻、電子期刊、線上文章……具體的格式我們就不在此一一詳述,有興趣的同學們可以上網查詢。

(2) MLA格式

與APA相似的還有MLA格式,它是是一種常用的引用格式,由於在外國,文章中即使是一小句也不可以隨便不加任何注釋的引用,所以MLA 格式很嚴謹。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為美國現代語言協會制定的論文指導格式,在一般書寫英語論文時應當使用MLA格式來保證學術著作的完整。MLA多用在英語語言與文學等人文學科的學術論文寫作中,作為規範。它有三部分構成:文內引用 (parenthetical references in the body of the paper)、所引文獻列表(a works-cited list)和內容注釋(content notes)。

與APA相同,MLA在撰寫文後的引用部分時,也會根據引用材料的不同、作者人數不同、文章形式不同而採取不同的排列組合。需要同學們根據自身引用情況來查詢。

(3) Chicago引用格式

Chicago格式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於1906年首次發行,廣泛應用於圖書、雜誌、報紙以及人文科學領域。 這一格式的標準是《芝加哥引注格式使用指南》(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但是也有很多用戶把凱特?杜拉賓(Kate Turabian)為學生編寫的《學期、學位、學術論文寫作指南》(A Manual for Writers of Term Paper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作為參考。所以,芝加哥引注格式也稱為杜拉賓引注格式。

Chicago引注格式主要用腳註(Footnotes)形式引注,這種引注形式常用於人文學科,如文學、歷史和藝術學科等。另一種形式是用作者和年份的引注格式。這種引注形式常於科學學科,如歷史、在自然和社會科學等。同樣,根據引用內容不同,在引用時的具體表示方式也不同。

(4) Harvard引用格式

Harvard引用體系,顧名思義是哈佛大學的論文參考文獻標準,全名為:哈佛注釋體系(Harvard System),也叫「作者-日期法」(Author-date method)。Harvard引用體系在英國和澳洲等國家運用得比較多,尤其在物理和自然科學領域。根據Harvard體系,每一個引文,無論直接還是間接引用,都應分別在兩處註明:在文中引用處註明;在全書或全文最後的參考書目(references)處註明。

TIPS

不同期刊和會議對於向其投稿的文章均有不同的格式要求,這就需要同學們在投稿之前清晰了解。

在這些格式要求下,參考文獻中任何一個標點符號、字體、字型大小、順序都不能出錯,以保證引用內容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當時小編改參考文獻格式的時候都要瘋了

聽起來這似乎是比寫論文還要繁瑣的一項工作。但其實,為了方便同學們完成文章最後的引用部分,現在有許多應用網站可以一鍵生成Reference,比如Google Scholar或者百度學術,同學們只需要搜索引用文章,點擊旁邊的「引用」,就可以輕鬆得到文後的Reference,既節省時間,又能保證質量。

Google Scholar自動引用

亦或者,可以在專業生成Reference的網站/軟體上輸入所引用文章的信息,自動生成Reference列表。比如EndNote軟體等。

不論得到Reference列表的方法如何,我們都應該清楚了解參考文獻在論文撰寫過程中的重要性。即使它並不出現在正文中,也需要同學們秉持著嚴謹、認真的學術態度來完成它。

背景提升,就來菁英!

微信搜索:菁英背景提升(歡迎關注我們!)


推薦閱讀:

ICML2018 - 論文閱讀
編輯說 | 學術論文的選題三原則
●需要發表論文的都有哪些人?(※關注我不迷路)
一周一論文(翻譯 總結) [SOCC 13] jVerbs

TAG:論文 | 學術論文 | 期刊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