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IEP為主導的教育,其精神本質是尊重人的特殊性

以IEP為主導的教育,其精神本質是尊重人的特殊性

來自專欄中小學教育1 人贊了文章

IEP的起源和發展

  IEP (個別化教育計劃/方案),

最初起源於針對有特殊需求的兒童的個別教育,為了滿足有特殊需求兒童的特殊需求而制定。雖然最早的個別化教育個案發生在法國,但是美國是全世界第一個國家提出了IEP個別化教育計劃並且為之立法強制施行。1975年美國頒布的《所有殘疾兒童教育法》中明確規定了所有公立學校為有特殊需求的兒童擬定實行個別化教育方案,目的是能夠解決這些兒童未來回歸主流課堂或者特殊教育中在教學上存在的困難。至此,IEP已經在美國的所有學校間普遍推廣使用,而且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一些其他國家也將IEP寫入法律並且強制執行。

  目前我們國家的特殊教育發展越來越重視融合,也是因為原來的隔離式教育的弊端越來越明顯,進而導致殘疾兒童與正常社會生活完全分裂隔開無法進入社會環境生存。那麼為了讓有特殊需求的兒童能夠接受融合教育,我們就必須為他們量身定製適合她們特殊需求的教育方案,也更是因為有特殊需求的兒童的個體差異性非常大,尤其是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個體差異越發明顯,因此為患有孤獨症譜系障礙的孩子以及其他發展性障礙的孩子制定個別化教育方案/計劃尤為重要。

IEP國內現狀

  目前國內,台灣有把IEP個別化教育方案納入法律,比如台灣的《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香港成立了「自閉症人士服務工作組」且長期致力於融合教育的發展和施行,我國雖然有《殘疾人保障法》和《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程》等相關條例,但是並沒有對於IEP的施行的相關規章條例法規,也沒有關於特殊教育的具體法案細則出台。而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也是造成現在全國兒童特殊教育的混亂現狀,尤其是對於患有孤獨症譜系障礙的孩子的教育,更是「亂七八糟」、「魚目混珠」。

  也是由於缺少統一的標準規範條例,缺少法律的約束,業界關於各種孤獨症教育機構更是各有各的教學體系方法。目前全國範圍(僅限內地)內大大小小各種相關孤獨症干預機構,學校,中心等有提供IEP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屈指可數(不包括一些國際學校),就算有也不符合美國IDEA所規定的個別教育計劃必須包含的內容。我近期為了了解國內IEP的現狀,也看了北京有提供IEP的ABA相關機構的一些IEP,很可惜,對我來說那些並不能稱作IEP個別教育計劃,最多可以算得上最簡單的教案吧(*僅為我的個人意見)。近期國務院剛剛通過的《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草案)》中第三章關於特殊教育機構的教育第二十六條明確指出「特殊教育學校應當根據學生身心特性和國家特殊教育的課程方案,靈活編排班級,制定個別化的教育教學計劃,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在這裡借著這樣的平台,我結合了美國IDEA(2004)的IEP規定以及鄭荔(1995)分析的IEP內容而歸納出的一份簡練版的IEP所需內容清單,希望大家能夠在制定IEP的時候能把這些內容包括進去,也希望未來國內能夠將IEP重視起來,規範起來。

IEP,不能與家庭分開

  最基本的個別化的教育方案/計劃(IEP)應包括:

  1.兒童背景信息,包括家庭環境,曾接受過的所有相關干預治療方式和內容,有無在主流課堂接受教育

  2.有無診斷

  3.評估工具以及結果分析,教育安置建議

  4.教育發展目標:根據評估結果分析建議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以及達標標準

  5.IEP初審和複審時間與計劃

  6.IEP參與擬定人員信息(包括家庭成員)

  7.最後應該由直接家庭成員簽名同意後才可實施

為什麼需要家長簽字呢?

  我們這麼想,這份IEP個別化教育計劃/方案,是我們根據孩子的評估結果給出的一份未來孩子在我們機構將要接受的教育計劃,如果家長不同意,我不能貿然實施,因為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的教育不是只有老師進行的,必須是老師和家長攜手共同進行的,那麼如果沒有家長的認可同意,我們如何能單方面的對孩子進行教學呢?或者說這樣的教學還能是有效的教學嗎?我們被人稱為「老師」,那麼我們就不止應該尊重孩子,尊重家長,還更應該尊重自己的教學。

美國IEP給我們帶來的思考和啟示:

  發現差異、尊重差異、融合差異

  此外,我國對於人權的運動也日益熱烈,其中關於尊重殘疾兒童的社會權利受到了廣泛關注。這裡我還想呼籲大家從最小做起,先把對殘疾兒童的稱呼換一換吧,「人在先」說起來:

  不要說特殊兒童 (special child),而是說有特殊需求的兒童 (the child who has special needs/the

child with special needs);

  不說殘疾人(disabled/wheel-chaired),而是說患有殘疾的人 (the man who is sitting on the

wheelchair/ the man who is disabled);

  不說弱智或者智障(mentally retarded),而是說患有智力障礙(the man who has Intellectual

Disability)的人等等。

  這裡我們要說的是,得先有人,才有人的特殊性。所以對於這一個群體我們應該先看到他們作為人的存在,然後才看到他們個體的缺陷。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做IEP,我們為什麼要不斷升級?

  一個科學的、專業的、嚴謹的、完整的IEP計劃,對一個孩子的重要性不需多說(之前的文章也有介紹過-加往期文章回顧鏈接),而要讓孩子一直處於有組織有系統的訓練中,我們還需要家庭的參與,專業的人員和家庭,缺一不可。

  新的一年,我們的IEP繼續升級,將會協調家長參與到我們的IEP中,形成立體化的教學網路!

  我們在越來越專業的道路上努力著!希望能給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和兒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嚴格參照美國教育程序:專業的評估(VB-MAPP評估,我們也將不斷引進國際上其它的評估方式)+嚴謹的IEP報告(統一模板,細分到最小單位)+科學的干預方法,讓孩子處於「有計劃、有系統」的訓練環境中,得到專業的指導。

升級的VB-MAPP的評估:

  ● 我們所有評估教師均接受過國際認證的BCBA的評估指導和培訓,主評估老師已累計150餘個評估個案,評估時長累計370餘個小時,經驗豐富;

  ● 引進國內漢化的唯一的經過授權的評估工具,更好地檢驗兒童的能力;

  ● 報告以圖表和文字相結合,讓家長秒懂專業數據指標,更好地理解孩子所具備的能力,幫助家長在家庭環境下把握教育時機。

為什麼要讓孩子先試課?

  ● 試課便於孩子適應學校空間環境和教室學習環境,幫助孩子循序漸進地適應課程,從家居生活過渡到學習生活;

  ● 通過不同班級的試課,確定孩子學習的最優班級,幫助孩子尋找最優同伴學習環境;

  ● 觀察孩子集體技能和社交技能,幫助確定社交環境下的基線能力水平。

IEP課程有哪些優化呢?

  ● 給孩子做出每日教學計劃,並進行詳細的數據記錄和反饋,定期IEP計劃,隨時反饋與調整,建立成長檔案;

  ● 20個班額,不同年齡和能力的分層,讓孩子找到最合適的班級,並在能力進步後,及時調整班次;

  ● 不用再羨慕普通幼兒園的趣味主題,我們開始主題式教學,向普幼靠攏,提升孩子參與性。

新的一年,我們也在不斷探索中前進,逐步向國際化水平靠攏,和你們一起成長,一起為孩子們努力!

  關於ABA應用行為分析原理、IEP(個別教育計劃)方面的前沿資訊,讓各位家長更好的提升孩子的能力。如果您想現在就體驗IEP的相關課程,可以到我們的實體中心來體驗。


推薦閱讀:

星智少兒成長中心:面對自閉症兒童的恐慌表現如何去應對?
專家專欄 | 張蔚:多動症怎麼看?怎麼辦?
視覺策略—自閉症兒童行為調控的利器
著名自閉症專家鄒小兵:應該給自閉症「去污名化」

TAG:特殊教育 | 自閉症 | 兒童發展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