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把成長的責任甩給原生家庭

別再把成長的責任甩給原生家庭

在《專業心理學,不僅僅只有精神分析》這篇文章里,我曾說當今的中國心理諮詢圈裡有個很奇怪的現象:三句話不離精神分析。談到精神分析,就開始談原生家庭,就開始談防禦機制,再深入一點就開始談性本能、攻擊性、自戀或關係。談來談去,也不知道最終具體改變了什麼。這就是咱們國內很多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諮詢師在諮詢中做的事情。

作為一個心理學科班出身的人,我並不排斥書本化理論,理論指導實踐,理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經歷了多年的心理諮詢實踐工作後,我特別反對心理諮詢工作者成為一個心理學知識的搬運工。心理諮詢師絕對不能是一個心理學知識的搬運工,而應該是一個將心理學知識靈活運用於生活的人。在我看來,知識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充其量只是聊天或吹牛時的談資而已,能夠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應用於生活才是財富。

中國的心理諮詢求助者有兩個特點:一是往往問題很嚴重了才會想起來做心理諮詢,很多時候心理諮詢往往就是他們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例如夫妻要離婚了想起了情感諮詢;孩子很久不上學了才想起心理諮詢;神經症吃藥不管用了,才想起心理諮詢,我們每天面對的咨客就是這樣的。因為中國人還是比較窮的,哪怕現在某些人已經比較有錢了,但是人們的消費商還沒有提升。第二,中國的求助者很少有心理學的愛好者,他們對心理學根本就不感興趣,甚至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是怎麼形成的,也沒有興趣知道,他們問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你告訴我怎麼辦」!

以上兩點就是目前中國心理諮詢的現實。諮詢是給來訪者做的,作為一名中國的職業的心理諮詢師,就得適應中國來訪者的特點,尤其在諮詢初期,要以滿足來訪者的合理需求,幫助來訪者達成合理目的為諮詢目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機會持續幫助來訪者,諮詢師本人也才有增加收入的可能。否則諮詢師只是固守自己的那些書本知識,不僅和來訪者建立不了良好的諮詢關係,而且自己也會失去幫助來訪者的機會,更嚴重的是會給來訪者造成「心理諮詢沒有用」的心理印象。所以心理諮詢師的成長不應該立足於書本和課堂,而應該立足於現實;心理諮詢師不應該只跟著你的老師和某人寫的書學習,更應該向你的來訪者學習!

我經常會給我們的實習生講一個故事,我說,一個人很喜歡進廚房,然後就去學習廚師,這種決定其實是不合理的。因為喜歡進廚房要分兩種情況,第一,這個人本身喜歡做飯,做飯的過程就讓他很開心,然後把自己做好的飯給別人吃,別人吃的開心他會更開心;第二,這個人餓了,他進廚房是為了找吃的,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如果是前者,ok,你可以去學習廚師,因為你熱愛這份工作,但如果是後者你就得考慮考慮你適不適合做一名廚師。在心理諮詢界存在同樣的問題,有的人學習心理學就是因為喜歡幫助別人,別人在自己的幫助下生活的更好了,他會非常開心;但有的人學習心理學其實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如果是後者的話,這類人在做心理諮詢的時候,就要注意了,這類人經常會喜歡以己度人,他們因為從某種理論中獲益了,就會很容易把自己喜歡的這種理論不加任何變化的用在來訪者身上,他們會嚴格按照書本上寫的去做心理諮詢,而不去管來訪者的差異性。心理諮詢師絕對不能做理論的捍衛者,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每個人都不一樣。理論是為人服務的,而不能讓人硬生生地區符合理論,這樣和削足適履沒有區別。

反過頭來我們再來說中國的精神分析原生家庭論。如今中國市面上很多精神分析師經常喜歡去挖掘來訪者的原生家庭,往往挖的來訪者很難受,具體解決措施基本沒有。而且他們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誤導來訪者將自己成長的責任轉嫁給了原生家庭。

現在的很多人過於迷戀精神分析,過度地去挖掘原生家庭,實際上就是一種逃避,說白了就是一種「甩鍋」。不可否認,原生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但是成長的責任並不屬於原生家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生家庭,人類社會一直發展到今天基本上也怎麼聽說過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所以也導致在這個家庭中出生成長的孩子身上有屬於這個家庭的「傳家寶」。原生家庭就是一顆樹的種子,接下來這顆種子要長成什麼樣子的樹,完全看我們自己如何去修整它。所以你不能說「因為我這些問題是原生家庭帶給我的,所以不賴我呀!所以我就不改變。」這不是「甩鍋」是什麼?

成長是痛苦的,但是這份痛苦是每個人必須要承受的。因為只有胎兒才不需要受累,因為胎兒都不需要自己去呼吸和進食。人慢慢地在長大,那麼相應的就是需要成長,提升自己方方面面的能力。在這個過程種,每一次的進步都可能是一次蛻變,蛻變就是痛苦的。安娜.弗洛伊德說,人要提升自己的自我功能;伯特·海靈格說,每個人的責任都必須自己承擔,無人可以替代;我說,成長是自己的事情,怪不得任何人。如果我們一遇到成長的痛苦就「甩鍋」給原生家庭,那麼當你興高采烈地數著大把鈔票的時候,當你在高檔餐廳吃香喝辣的時候,當你在KTV引吭高歌的時候,當你在某處景區享受時光的時候,為什麼不去想想這一切也可能是原生家庭帶給你的呢?我們不能在遇到痛苦,需要承擔責任的時候,去推給原生家庭;而在自己享受生活的時候就完全說成是自己的功勞吧?怎麼想都有點不地道。原生家庭替我們背黑鍋已經夠久了,是時候還原自己的責任了,把自己的成長的責任扛在身上,自己才能更早一天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奴隸是不需要負責任的,因為奴隸沒有自由。一個追求自由的成年人,你都不為自己的問題負責,誰又會為你負責呢?也許你的心理問題有家庭因素,但是要改變這種現狀,從中走出來,這就是自己的責任。一方面我們想得到自由,另一方面卻又在推脫責任,不願努力,你不痛苦誰痛苦?」

還是那句話,一個人想要成長未必一定要去挖原生家庭,當你發現自己有某種習慣不好,改掉這個習慣,就是成長;當你有一個信念不合理,發現它,改變它,就是成長……

心理諮詢師,要幫助來訪者成長,也未必一定要去深挖他的原生家庭。哪怕是精神分析流派的諮詢師,只要熟練掌握和運用移情、反移情,以及「此時此地」的原則同樣能夠幫助來訪者走出原生家庭帶給他的陰影。

在此我深深地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慢慢承擔起自己成長的責任,早日獲得幸福;每一位心理諮詢師都承擔起為來訪者排憂解難的職責,珍惜來訪者的每一分鐘,讓他們的每一分錢都花的有價值,因為對於來訪者來說我們不代表個人,而是代表中國心理諮詢。

推薦閱讀:

越獄與救贖
章瑩穎被嫌犯以殘忍酷刑虐待致死——心理咨章瑩穎被嫌犯以殘忍酷刑虐待致死——詢師看人類文明與狼性
心靈解鎖:心理諮詢78題-心理書籍
中國心理諮詢論壇婚姻戀愛諮詢【在線心理諮詢】 如何愛上自己的老公?
茹思·安曼:沙盤遊戲吸引我的三個原因

TAG:原生家庭 | 心理諮詢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