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蠢蛋民謠粉

致蠢蛋民謠粉

5 人贊了文章事實證明,面對刁民,再執理、溫和,都會不斷地被口水淹沒至難以還擊——最終我因奇癢難忍,破口大罵。如此失態,若有躺槍,屬實抱歉。

老片推薦

我們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

The strongest, the smartest, the fastest——進化論中的觀點是這樣的;

我們站在歷史的「最新點」上,盲從主流,嘲弄陳腐,自詡進化;

當然,我們也一直剛愎自用地認為我們這個「最優秀」的種群會越來越鞏固其在這個星球上的主導地位。

不過在這裡要推薦一部可謂一枝獨秀的電影——Idiocracy,中文翻譯作《蠢蛋進化論》。

簡單劇透下:由於當下的精英階層普遍選擇不生孩子,反而智力低下的群體大量繁殖,同時相關數據表明人類的平均智商在直線下滑,所以五角大樓出台了「人類冬眠計劃」,以保存人類精英階層的基因。初步實驗對象只選擇了資質平庸的一男一女,但是兩個人剛「睡著」,項目負責人就因為嫖娼被扔進了監獄,二位也就隨著項目的擱淺被人遺忘,一睡就是500年;500年後醒來的他們,發現人類果然都變成了弱智,他們成了「世界上最聰明的人」,自然,依照大片的傳統套路,主角最終拯救了世界。

片中特別刻薄地表達了一個觀點:想要顯得聰明的一個好辦法就是去批評我們周圍的笨蛋,而且要不顧一切代價脫離他們——該片通片都透著一股惡意,彷彿是用來貶低笨蛋的武器,讓所有同感的人看著大呼解恨,譬如片中每當「世界上最聰明」的男主角提及數學,哲學等稍微複雜點兒的問題,弱智男二號——主角的「律師」就會露出這個表情:

總得來說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還曾被評為「最提升文藝指數的10部電影」之一——電影偉不偉大,觀感其次,最重要的是它會不會讓你思考點兒什麼,至少本片中的「擔憂」已然發展成「趨勢」——不要反駁我,精英階層會不會在未來徹底覆滅我們不知道,但至少現在Donald Trump當了總統。

不過該片一直都沒能在中國上映,我想原因除了片中有過多的性暗示之外,主要還是同在中小學課本中「和諧」魯迅先生的理由一樣——所罵之人未絕,危害和諧統一。

文粹來了

民粹主義,亦稱平民主義,其基本精神是以維護平民利益為由反對權威,為此不惜採取任何手段。

歷史上那些不堪回首的,因民粹而來的荒謬「民主」,在這裡就不窮舉了,最終真解決了平民利益問題的事件也更是乏善可陳,最多也就是砸砸同胞的日本車,然後又被同胞警察揍一頓之類。總之個人覺得民粹發展到了後來,就變成了「為達吾之目的不經大腦」的同義詞,更可笑的是,有時候他們連自己的目的都不知道,正如魯迅先生筆下所寫:「躲在角落裡張目搖舌」。

好了,這些群眾終於跑來摧殘藝術了,赤裸裸的文粹來了。

《擺渡人》最近挺熱,諸多事件不管是炒作還是躺槍,都很值得玩味,比較荒謬的是該片還沒有上映在豆瓣上就被海量人評為一星,問及原因,部分人認為導演只不過是一個三流作家,不可能拍出好電影;另一部分人則覺得,打著王家衛的旗號出來招搖撞騙實在是太Low了……諸位,先不管你看沒看,也別管它好不好,起碼給梁朝偉和金城武個面子,看一眼再評分吧?

因《歌手》節目最近終於從地下竄上地面來的「民謠雷」,估計其本人現在已經不敢點開門戶首頁和諸多樂評公眾號了。不過被罵得如此體無完膚,海量鐵粉水軍還是每天起床都要不刷牙就上網跟大伙兒辯論一番……我們也先不論其作品、演唱的好壞,有個詞叫「據理力爭」,看來你們不太懂「吵架也要講理」的道理,我也實在不忍把那些血腥殘暴的口水戰況貼到這裡。

所以這些群眾,無論是捧還是罵,都不經過大腦,就像前陣子,有人看到Bob Dylan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居然跳出來說民謠牛X,民謠不死,所以XX(某國內民謠歌手)是最棒的!

.....瞠目結舌。

越洗越黑

情人節是發新歌的好日子,今年也不例外,自小至大很多咖都來湊了一把熱鬧,其中不乏亮點,譬如岳雲鵬居然和好妹妹合作出了單曲....名單太長,不窮舉,當然也不缺別具一格的,中國新歌聲有兩位新人,也是筆者十分要好的朋友,二人合作出了首目前看來稍微背離主流市場的舞曲——歌曲本身並不足詡「清流」,只是偶然看到了二人的一篇專訪,直擊筆者死穴,並形成暴擊。

哦,宣傳圖也對單身狗形成了暴擊...

感興趣的可以戳一下原文:何不少點情懷,用耳朵聆聽音樂 | 《Sexy Boy》首發採訪:何不少點情懷,用耳朵聆聽音樂 | 《Sexy Boy》首發採訪

「什麼叫『當下流行的音樂風格』,你說民謠嗎?」

「……」

——太解恨了。

歐洲瘟疫,文藝復興;巴黎和會,五四學潮;越南戰爭,搖滾時代——似乎人類在受到重大挫折之後都會誕生大量偉大的藝術作品——總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而反抗的精髓應是「基於客觀不樂觀現狀而生的憤怒、悲哀、呼籲及解決方案」,俗稱「得了病就咆哮」,由此而生的藝術作品,往往兼備藝術及商業價值:既有了歷史意義,又得到更多的社會認同。

然而當吃瓜群眾都過上了好日子,那些想活得體面藝術家們,為了「體面地搞藝術」,又會玩兒出些什麼花樣呢?

簡單,「沒有病還呻吟」嘍。

沒有人可以否認當紅民謠歌手的市場價值,他們找到了最好的出口,甚至供不應求,不過當我們仔細分析他們的粉絲構成,會發現80%是學生——學生需要這些,他們大部分都未曾體驗生活的艱辛,在離開學校前也應對人生充滿憧憬,所以某些層面,這些「雞湯」是很有社會意義的……可剩下那20%是什麼情況?

我們總思考,民謠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音樂風格,為什麼這幾年在我國才迅速崛起並佔據了大半江山?我想一部分原因,是大家這幾年才過上「畸形的好日子」——客觀地說,吃瓜群眾的「中國夢」並不像某些夢那麼健康向上,那些你否認不了的物慾橫流和金錢至上,不斷地在太陽高照時洗滌著你,但你自我審視後發現你本質不壞,同時人生中自然也不能少了「風花雪月」,更不能沒有「詩和遠方」,因此當夜幕降臨,歸家路上、出租房中,你尋求一個情緒的出口,強行洗腦並告訴自己:「我並不俗,市儈只是暫時的,我還要去遠方。」這很正常,我們都要自我平衡。

可你一覺醒來,又跳起來喪心病狂地用昨晚喝的雞湯標榜自己,並且企圖用口水淹沒所有否決你的人,這又是什麼情況?

「他又給我唱哭了!」——其實我想告訴你,迎風流淚,喝點兒枸杞豬肝湯就好了。

真TM不要臉。

樂盲聽書

從前覺得,一個文明古國發展到今天,居然會出現類似「懶人聽書」之類的App,簡直就是荒之大謬——我們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居然丟掉了最傳統的知識攝入渠道,開始用「聽」來代替「閱讀」。暫不談安靜地閱讀能陶冶性情之類冠冕堂皇的話,從信息攝入的精良程度來看,就已經打了折扣。可後來想想,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節奏太快,我沒時間。」

進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音樂」這個門類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卻無辜地擔當了「懶人聽書」的角色——歌詞內容敘述性強的歌曲,因為音律的存在,的確也比「聽書」更加有趣味一些,所以「聽歌手說故事」也成了很多人聽音樂的出發點。也難怪,漢民族自古就是重文輕樂的民族,宋詞元曲萬千,留下的也只有詞沒有曲,審美習慣的確導致詞的內容長期成為我們的側重——可是不是至少關心一下音樂本身?

就音樂本身來說,「聽音樂就是聽伴奏」——我忘了這話是不是高曉松說的了,記錯了勿怪。但是勛伯格可說了,一切脫離和聲的旋律創作都是瞎扯淡……整個流行音樂史基本就是來自歐洲的宗教音樂發展成了Gospel,再由Gospel衍生出各類風格。這些風格背後都是有龐大的理論體系支持的,有人非要說《茉莉花》比《命運》好,說中國人「旋律感好」,我實在是不敢苟同……你想寫旋律,只要學十分之一的《李重光樂理》就好了,上聲部是最低級的聲部,而整個音樂是龐大的下聲部根基撐起來的,中國沒這段歷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連個規範的記譜方式都沒有,就更別提欣賞和傳承了,所以才說要堅持進步,別搞些個「兒歌」出來……如果你這個時候跳出來說:「我就喜歡聽人聲旋律,別的不聽,你管得著嗎?」那我問你,讓某雷站在那沒有伴奏乾唱,你能接受嗎?其作品經過《歌手》節目的製作團隊重新編曲後,難道沒有比原版好了很多嗎?如果你還是說能接受他站在那沒有伴奏清唱,那我告訴你,你跟2000年前的古希臘人沒區別,那時候的音樂就那樣——你能直立行走都是個奇蹟。

當然我們也要承認,在當代的流行音樂中,詞與曲的確難分地位高低,都很重要,不過「旋律簡單上口,配樂粗淺接地,歌詞深入人心」居然成了當下很多人衡量一首音樂作品好壞的標準,實在令人咬牙切齒。 歸根結底,某些聽眾的出發點,只是急需一個既不枯燥,又有故事的信息輸入及輸出途徑罷了——它必須可以輕易地被分享出去,而且看官只需點擊播放,便可繼續切墩兒炒菜。用這個途徑標榜其「品味」、「情懷」、「經歷」之類,簡直是簡單粗暴有奇效——是的,一無是處的你,分享點兒歌詞,搞得彷彿你多有故事一樣。

將自身的價值觀及審美凌駕於他人之上,的確是世上最愚蠢的事情之一——這是我在自我檢討,然而當你跳出來說「真的好聽」時,我只能說「好聽」和「不難聽」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當你又以「我喜歡這種欣賞方式,跟你關係不大」來反駁,我會問你,你上詩詞鑒賞課的時候不也挺嗨嗎?能不能別摧殘音樂,我們是一個專業行業,輪不到你來攪和!

是的,我用專業知識打壓你了,怎麼了,樂盲?也別跟我談「走心」,你腦子不好才需要「走心」。

全白學了

音樂是一門「潛入深出」的學問,入門容易精尖難,這條求學之路其實不太好走,尤其是你一旦執念於音樂創作、製作或者樂器演奏,就會不斷地重複著自我折磨與自我滿足的死循環……我們說學海無涯,按照正常邏輯,新手一直在給高手墊背,那些「撿了便宜」的消費者,也無非是給了新手提高自身的機會,但是現在看來,有兩個行業在這點上是相反的:一個是賣淫,一個是搞音樂。

沒人能否定一個從業者對名利的渴望,這是每個與「平凡」鬥爭的人的基本訴求,都是值得尊敬的——你苦讀十年,更想厚積薄發,但總覺得自己可能還差點兒,所以仍然默默無聞,做做幕後英雄,想學有所成再去「橫空出世」。

可這時候一個小學生突然跳出來拉了一泡屎,因為排泄的時候Pose很酷,對「美」過分曲解的群眾為之歡呼,置之神壇……此時的你,就算價值觀沒崩塌,信心也恐怕奄奄一息,自嘆「都白學了」。

筆者身邊有很多樂手朋友,某次與一位老吉他手徹夜長談,頗有感觸,在此摘錄一段對話(筆者:S;吉他手:狗爺):

S:「很尷尬,你知道純商業不是說不行,是不一定行,我覺得莫扎特詐屍都不一定能火,很多時候除了看聽眾需求,還要看臉……但是現在好像大家不太關注水準高不高。」

狗爺:「看臉那不用合計了。」

S:「……」

狗爺:「我從學吉他開始就有人跟我說,你彈那些玩意我聽不懂,你得彈唱。『聽不懂』這句話我聽了二十年了,從不同的嘴裡說出來,各種各樣的人都有。」

呵呵。

蠢蛋計劃

我不知道「反智」這個浪潮是怎麼來的,從早年的審美淺薄,看顏值不看內涵,發展到今天的「你聰明就是心機婊,你弱智那是你萌」,我們好像在諸多方面主動選擇了退化。

當然在音樂這兒,「反智」是一個必要的過程,音樂是很本能的東西,美國早期的音樂,就是歌詞幾乎無內容,只用音樂本身來吸引聽眾舞動身體,才有了不會跳舞還一頭扎進舞池「尬舞」的浪潮;發展到後來,才把「思想」注入了音樂,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風格。

咱這邊兒可能是照貓畫虎了,還畫了個斯芬克斯貓,俗稱加拿大無貓毛,連根毛都沒有——事實上,當下這些迅速崛起的民謠們,直接在音樂本身上「反智」了,旋律就是兒歌,演奏就是《吉他自學三月通》。

民謠不好嗎?當然不,我愛Bod Dylan,Damien Rice,Paul Simon,但是這些人可不寫兒歌……寫兒歌倒也沒什麼錯,畢竟存在即合理,市場還是有需求,但是如果整個社會都在唱兒歌,吹捧兒歌,連最大的選秀節目都被兒歌蟬聯若干屆冠軍,我想你們是不是已經有點兒不正常了。

生物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會主動選擇退化,一是一個器官或是技能再也用不著了,譬如我們現在已經沒了一身毛和尾巴。可「智慧」這個東西,恐怕一定是需求越來越大吧……OK,那麼另一種可能,就是人們在被有意地培養成了弱智。

《蠢蛋進化論》中引用了一個佳得樂坑爹的梗,片中描述的500年後的世界,人們因為佳得樂成功的商業策略,從飲用到灌溉,用的都是含有「電解質」的佳得樂,當主角問及哪裡有水的時候,對方反問:「水?你說沖廁所用的那個?」

這就好比,跟筆者合作過的無數「民謠人」,在聊到創作及編曲思路的時候,都會提醒我,一定要簡單,越傻越好,不然歌迷聽不懂。同時只要歌詞賣弄點兒情懷或者討論些足夠有趣的話題,這歌就能火。更加令人髮指的是,某著名民謠歌手曾經親口跟我說:「你喂觀眾吃屎,他們就吃了,沒主見的。」

令人髮指的並不是他們的態度,我甚至覺得他們很智慧,人家無非是把這件事情當作一檔買賣來做,真正讓人髮指的是你們的買賬及剛愎自用——你們吃屎吃得好香啊,別人好心告訴你:「哥們兒,這是屎,別吃了。」你居然回答:「你才是屎,這是饕餮盛宴,玉盤珍饈。」

我一直都想不通,一個人被當作弱智來培養,為什麼還會如此不疲,別人勸解你,你又回手就是一拳……這種主動的「退化」才真得叫「反人類」,總有一天,你們會徹底變成音痴,同時仍然自命不凡,中國音樂會被你們摧殘得沒有一句值得入耳——當我問及你旋律,節奏,和聲,配器,你會是這個表情:

然而不要擔心,你們一定要繼續奮鬥下去,繼續用口水淹沒那些反對的聲音,用文粹來堵我們的嘴,要不了多久,你們這些蠢蛋就佔領地球了。

不以為恥

如今在此抨擊中國教育,可能著實有點兒Out,我想該罵的前輩們都已經罵過了,但是尷尬仍是無處不在——我們自小接受的教育導致了一代一代的人沒有獨立人格,大部分人就像生產線上的罐頭,無個性可言,嚴重從眾的行動趨向著實令人髮指,而且你稍有躁動就會被打壓回去;然而這一代人,由於互聯網把社會結構從金字塔變成了流動的平面,信息爆炸性地傳播,還是出現了很多有個性的年輕人,他們特立獨行地活著,過得好不好不說,至少還算有了信仰。

不過基於壓抑太久後的爆發,我們發展時難免用力過猛,當「堅持個性」也變成了一種「粹」,觀感就變成了強詞奪理。

爭執的存在是因為人們想要進步,想要基本統一行為準則,想要盡量排除分歧,進而更加密切地高效協作。這跟潑婦吵架是兩回事兒,因為潑婦吵架通常沒有理論依據,即使嘴皮子上敗下陣來,她們還是有張底牌:我不管,我就這樣,我就是比你強。

「音樂是娛樂大眾的,要符合大眾的需求,你說那些我聽不懂,簡單的東西就是好!」——「退化」與「反智」在你們口中變得理所當然,而且越發地津津樂道。

當然,大多數人只有在物質生活富足的時候才會去在精神層面奮鬥,我們一直推崇歐洲,特別是北歐的人文,其實是因為那裡的經濟發達,產生了很好的藝術教育體系,另一方面社會福利太好,能保證一個藝術從業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所以才產生了那麼多偉大的藝術家;相比來看,當你苟延殘喘地做著你的藍領白領,滿腦子都是房貸車貸,大兒子就業,二女兒升學,三兒子要生了之類的雞毛蒜皮,你在閑暇時是不會對類似Bebop那種晦澀難懂的音樂產生需求的,這是常情,也的確是我們目前的問題,所以有些東西大肆橫行,是有原因的——可這分明是恥啊!不是榮啊!別拿出來秀了行嗎?

你聽不懂還覺得光榮了?真有意思,沒文化還有理了。

你還不服

「與你有關」的到底是什麼?

目前來看,人類社會暫時是無法消除階級的,不同的階級,都會站在其自身的階級立場上考慮問題,以保護自己的階級利益,所以一定程度上,不同階級之間有很多事情是平行不相交的。

拿藝術來說,這個詞最早是從梵語中的「做」演變而來,當時的藝術家更像是工匠,所以自始藝術就是一種僱傭關係;發展到後來,「藝術」則變成了「宗教」、「貴族」及「藝術家」三者之間的事情,跟平民,也就是「聽眾」沒有任何關係——請注意,人類社會的階級特徵決定了,有權力「定義」藝術的,只有上層階級和藝術家自己,他們為了保護自身的階級利益,避免其他其他階級入侵,很多時候迫使平民「玩兒他們玩兒剩下,或者根本不屑的」,正如「想要顯得聰明的一個好辦法就是去批評我們周圍的笨蛋,而且要不顧一切代價脫離他們」——我們不是總喜歡把別人當笨蛋嗎?

你所見的一定是本質嗎?如果你還沒明白的話,我再舉幾個例子:比如因貧窮和抑鬱為你們稱道的某音樂人,其實私底下開朗健談,還開著一百多萬的途銳;比如那個當年因他那首惡俗到讓人作嘔的歌火得一塌糊塗,遭世人詬病的網路歌手,私底下其實是個吉他高手,天天帶著樂隊翻Dream Theatre;再譬如總是給民謠做兒歌的我,其實是個爵士Big Band的吉他手。

當然還是有一些開了一半兒的竅,還沒完全打通任督二脈的聽眾——我曾經在某歌手的線上專輯中看到了這樣的評論:「不捨得推薦給別人,他火了的話肯定就變了。」為什麼說你只開了一半兒的竅呢?我告訴你個秘密,他更有錢了之後,歌詞會更窮的。

無非是足夠聰明的藝術家和商人拿你們掙掙錢,再拿著這錢玩兒點兒他們想玩兒的罷了——不同階級的確是有不同的需求,大家都支持你玩兒你該玩兒的,可你被耍了之後還蹦躂,還企圖侵犯他人的世界……

別秀了,只是別人不齒的東西,連「玩兒夠了的」都算不上。

最後感謝付豪,楊美娜,狗爺,老娜,鬧鬧,王同及趙明馳——通過與你們的聊天,我整理了罵街的思路,同時指出本文為我原創,自轉自作,原文鏈接:mp.weixin.qq.com/s?

散會


推薦閱讀:

當吉他被母親扔進池塘那一刻
日本民謠之父——吉田拓郎
聽見好時光,分享個人收藏的民謠
我記得你的模樣,你曾是個少年
老男人+詩人+民謠=萊昂納德·科恩(Leonard Cohen)

TAG:民謠 | 流行音樂 | 音樂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