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分體式水冷:策劃,挑選,經驗分享

電腦分體式水冷:策劃,挑選,經驗分享

來自專欄你說有錢多好,我要有錢我也這麼玩18 人贊了文章

先說一句醜話,本文不歡迎任何說「入門到理賠」,「漏水了記得@我」的睿智,速速退散。

本文包含:本機的設計思路,搭建全過程,各種品牌的配件挑選以及經驗總結。本文可能稍長,請耐心閱讀。

前言:

這篇文章的框架可能會比較凌亂(畢竟我寫作不好),但我的本意是儘可能把所有關於這次水冷升級的細節都覆蓋到,因此望各位讀者多多包涵。這篇文章不是教程,只是一個普通水冷發燒友對他的一次水冷裝機的紀錄,想給那些沒有經驗亦或是想學習的真*「水友」們一些參考和指南。讓水友們可以依照我如何挑選配件的思路幫助挑選他們自己的水冷配件。

在閱讀本文前,強烈建議沒有水冷經驗的新手們去閱讀Chiphell前輩witson的長文:《水冷的秘密》。那篇文章非常詳細的科普了基本上一切有關水冷的知識。不過由於發布年份較早(2010年),有些內容會失去時效性,新手們可以結合本篇文章來一起閱讀。

本人於2017年9月開始接觸水冷,迄今為止有大約10個月的經歷了(截止至本文開始編輯)。中間更換過各種配件,但由於各種複雜的原因(走管,布局等),前幾次做的水冷整體顏值一直上不去。因而最初在觀摩了各種裝機貼後的想法是準備用硬管來止燒的。但在我結合這幾個月中各種升級改造的經驗來看,個人認為對我而言一套水冷設備對以後更新的各種硬體的兼容性,維護的便利性以及這個水冷系統的可靠性(其實也就是壽命)無疑在水冷中排首要地位。而要達到這些,唯一的選擇只能是用軟管+止水快插的組合,因而本次作業依舊是由軟管來完成的。

在此首先回答一個估計很多人都會問的問題,那就是:「電腦為什麼需要上水冷?水冷值得我為它花那麼多錢么?「

眾所周知水的比熱容非常高且水的導熱能力比空氣強得多,水在傳導和吸收熱量方面會比空氣有效的多。並且,如果一個電腦有非常大的冷排規模(相當於散熱規模),就可以在不怎麼影響元器件溫度的情況下讓冷排風扇運行在一個非常低的轉速下。整台電腦的聲音就會變得非常非常小(說實話,我現在有8個貓頭鷹a14,一般在900轉左右,然而我連這個都嫌吵),實現極度高效且無比靜音的選擇。並且,更低的溫度給予了cpu,顯卡等元件更大的超頻空間。(本人的8700k長期運行在全核5.0ghz,1.296v-1.312v的電壓下,跑壓力測試【p95第三項】30分鐘也就85度最高最高,平時打遊戲不會超過60度,若開蓋上液金可以直接降15度甚至更多)。 當然,如今很多配件的超頻性能並不是被溫度制約的,而是其他因素,比如說:定製bios,核心架構設計,製程工藝,和玩家口中的「體質「等等。最簡單的例子,就是AMD的zen & zen+架構的cpu以及Nvidia的gtx 10系列顯卡。這些cpu和顯卡的超頻幅度都非常小(相對於Intel的咖啡湖和Nvidia 的9系顯卡而言)。但就算水冷不能提升超頻能力,但更低的溫度和噪音總是沒錯的嘛!

綜上所述,如果你喜歡超頻、追求靜音、不喜歡硬體長時間處於高溫狀態並且熱衷折騰(挑選和組裝水路真的是費時費神費力費錢),分體式水冷(costume loop)非常適合你(當然你得不差錢)。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分體式水冷非常富有裝逼(王八)氣息,也就是有非常華麗的外觀,以至於很多硬體發燒友沉迷燒水無法自拔,其實也是我這次對我電腦的水冷系統進行大的升級改造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最後在此表明一點,我不建議你去犧牲性能來換取溫度什麼的。意思是如果你拿去買水冷的錢會讓你的硬體性能下降一個或幾個檔次(原來能買1080ti1080,買了水冷只能買1070/1060),那我是非常不建議你去買水冷的。因為水冷只能說是錦上添花,而硬體性能的提升卻是雪中送炭,是實打實的(其實就是不要學我)。

前面可能說的有點多了,來先進入正題吧

這套水冷系統的設計靈感是由英偉達的dgx station啟發的。這個由英偉達官方製作的價值6.9萬美金的「最強個人工作站」包含4個水冷的tesla v100 GPU。

Nvidia DGX station 圖片截自油管

這個機器里每一張顯卡有2對止水快插與一個看著像水道板一樣的東西連接。這樣的話在其中一張顯卡出問題時可以直接斷開與水冷系統的連接,無需排水等繁瑣的步驟。這樣的設計理念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我的水冷系統需要能快速拆卸硬體方便換水,除垢,防腐蝕以及方便未來升級硬體時的便利,而不是說一點小小的維護就需要全部排水,那樣會太費時費力費精神了。因此為了達到「便利」這個條件,我選擇了軟管+自製水道板+止水快插這個組合。

現在說說硬體選擇

機箱:

要組建一套分體水冷,確定用哪款機箱是重中之重。通常而言你選擇的機箱直接決定了你能上多大規模的冷排(也就是散熱規模的大小,在此不考慮外置冷排的情況)。這裡我選擇了來自聯力的pc-v3000(規格為245mm x 625mm x 605mm)。畢竟是水冷畢業作,首先冷排的規模要極其寬裕。這個機箱要足夠大的空間,充分保證了冷排的規模,同時也可以讓水路儘可能美觀。在這裡還有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這個機箱在主板這一側有6個機械硬碟位以及6個給各種線材用的導線槽(參考下圖紅色區域)。對於我來說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樣可以讓我在無需給機箱打孔的情況下在那些鏤空處可以安裝穿板接頭(當然,我會自己定製一塊金屬板來安裝那些穿板接頭,也就是前面提到過的「自製水道板」),從而可以在機箱背部走管。這樣在有玻璃側透那一面的水路可以做到更簡潔。同時這個機箱的布局和海盜船900d十分相似,但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5.25英寸光碟機位。這個設計使得這款機箱的前部有了更充足的空間用來放置更厚的冷排/水泵/水箱/雙面風扇等等。

順便說一下,這個機箱前面板有usb 3.1 type c gen 2介面,一個hdmi介面便於連接vr設備,還有兩個傳統的usb3.0 type a以及一個麥克風和一個耳機介面。

聯力pc-v3000,在紅色區域定製了金屬板,圖片來自天貓天靜數碼專營店

機箱上部io介面

主板:

主板的選擇是來自華碩的ROG Maximus X Formula。選擇這塊板子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Maximus

Formula系列主板一直自帶一個ek crosschill水冷散熱模塊,為cpu的供電提供了良好的散熱(其實還是因為信仰入的)。還有一個亮點就是他自帶了個華碩oled

dash,可以作為debug燈用也可以實時顯示硬體信息,比如cpu溫度,是個非常實用的小工具。如果想深入的了解這個主板可以百度他的評測。

華碩 ROG Maximus X Formula主板

Oled dash面板

EK crosschill 供電水冷頭(也可以選擇風冷使用)

CPU:

cpu和主板是一起在2月份購入的,當時還沒有8086k,所以就上了當時1151平台最好的8700k。這個cpu沒有開蓋,因為是盒裝,開蓋怕掉保修(開了就和散片沒區別了)這顆cpu沒什麼太多可以說的,想深入了解可以百度。

Intel core i7 8700k

內存:

內存是2017年4月份購買的。當時價格和現在差不太多,就買了兩根十銓的冥神銀黑色,3000mhz版本的。後面又加了兩條,現在是4根8g共32g的。時序為c16-18-18-38,算是中規中矩的條子,沒什麼特色。比較有意思的是當初並沒有想到後面會配一個銀灰色主題的機子,這內存的顏色和整機十分搭配,有一點遺憾就是沒有RGB(YES!)。

十銓Team group, dark 3000mhz

硬碟:

固態:原本我有兩個固態硬碟,但一個月前我的sm961無故識別不了了。現在就還剩一個浦科特的m6s,用了四年多了,依舊堅挺。Mlc還是好呀~

浦科特m6s

機械:西數藍盤1t,這個沒什麼好說的,也不放圖片了。

顯卡:

顯卡是2017年4月和內存一起買的,選的是七彩虹1070的utop。當時只要2699(要什麼自行車~)。最近打算升級水冷而不是顯卡的主要原因就是10系顯卡已經兩年多了,他太老了。新卡馬上就要出來,而且目前沒有急迫的性能升級需求,就乾脆等新卡發布了再換也無妨。

七彩虹 gtx1070 utop

電源:

原本我有一個海盜船的hx1200i。好巧不巧正在我在網上海淘東西的時候這個電源突然炸了……,是真的炸了。待機待著待著就聽見boom一聲。然後聞到一股燒焦的味道。接著就趕快把他送修了。為了保險以及檢查其他硬體是否有損失,電源炸了的當天在京東買了個海韻鈦金1000w版本的,準備當主力電源用。幸運的是我的硬體全部完好沒有損壞,連最脆弱的硬碟都啥事沒有。現在我已經收到了海盜船寄給我的一個全新的hx1200i了,用來備用防止我的海韻鈦金又炸了,沒得電源檢測硬體是否有損失以及臨時頂用。我之所以上這麼高瓦數的電源,1是給以後升級做預留空間(8700k oc 5.0g的功耗已經要160w了,再加上未來可能上雙80ti級別的卡大幅度超頻,1000w是必須的),2是省電(一般電源在負載只有一半的時候轉換效率最高)。

爆炸了的海盜船hx1200i

海韻 prime ultra titanium 1000w

電源線:

畢竟是退燒作,怎麼能缺少定製線呢

這台電腦我只給核心配件上了定製線,也就是cpu供電線,gpu供電線以及主板供電線。沒有單獨購買sata/molex線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會出現在機箱側透的那一面也就是看不到,就打算還是用原裝線了,畢竟背部走線在機箱背板蓋蓋上了就啥都看不見了。

線是找x寶的yy定製線買的,之前逛chiphell看到那裡的大佬都在用,我也就跟一波風(雖然我沒有chiphell賬號)。東西很精緻,還附送了一些理線的附件、真*烤雞檢驗線材的照片以及一些糖,給人感覺很上心,好評!(付廣告費請私聊)

定製線 YY製造

現在講講水冷配件的選擇

本機主色調為銀。黑色為主,銀色為點綴。購置的水冷配件也就依照這個配色方案而做選擇。

水管:

在最開始我設計這套水冷系統的時候,就是抱著「一套水冷系統用一輩子」這種想法去設計的。當然,事實是用一輩子是不太可能的,水冷系統也是有他的設計壽命的,但是怎麼也得用個4-5年不用全部換掉嘛,最多也就換換o型密封圈,冷液什麼的。並且,將來升級顯卡/cpu什麼的也不需要重新調整水路的那種。最重要的是,可維護性要強。出於這個目的,硬管就直接不在考慮範圍內了。雖然說我以前也一直用著軟管,但那是因為當時的我還是個新手,剛剛起步,一下子就直接上手硬管也不太現實。

軟管的優勢在於他沒有硬管那樣對精度極其苛刻的要求,同時他使用起來又十分的靈活,可以隨時改變水路的順序,走管的方法。這幾點硬管是基本不可能達到的,因為一點小小的水路改變就需要重新切割,彎管,或者是使用更多的接頭。最重要的一點,硬管的安裝與拆卸十分麻煩,並且無論是亞克力還是petg的管子都很脆弱,稍微用一點尖銳的物品就可以在表面上留下永遠無法修復的痕迹(我現在的亞克力水箱上就有一些劃痕,只不過被我遮住了,不顯眼,看不見而已)。如果是用更加堅硬,耐劃的玻璃管甚至是金屬管,那麼如何彎管會是一個大問題。這兩種管想要彎管會非常麻煩,很多人想用這兩種水管只能選擇預先彎好的管子,而且會有半徑過大不適配水路的情況。這樣的話需要用到非常多的90度接頭,增加整個預算。當然,硬管的最大好處就是好看了,橫平豎直非常工整,軟管在外觀這方面是永遠比不上硬管的。因此選擇哪種管子還是要看你想要啥,想要方便就軟管,外觀還是得硬管,但不意味著軟管就一定不好看。水管我選擇了來自ek的三分厚(9.5mm/15.9mm)zmt(zero maintenance tube),工業級0維護水管。耐久度極高,無需維護的特性十分對我胃口,黑色的外觀也與整機的風格十分搭配。

EK-tube ZMT matte black

快擰(Compression fitting):

既然選擇了ek的三分厚zmt作為水管,必然要選擇一個三分厚的軟管快擰來搭配使用。不同廠商的硬管軟管的快擰在尺寸上有一些細微的差別(可能是0.幾毫米),因而要做到與水管的最佳兼容性,這裡我用了ek自家的銀色三分厚軟管快擰(Advanced Compression Fittings) 。並且,不同廠家的硬管外徑也可能會有非常細微的區別,那點區別足以導致你的管子塞不進去。要做到最佳兼容性,至少在水管與快擰這方面要儘可能使用同一品牌。

在這裡說一下軟管快擰和另一種常見的安裝軟管的接頭,也就是寶塔(Barb fitting)的區別。寶塔和快擰的區別就是快擰外面多一個固定環,內部也是個寶塔型的介面。快擰是寶塔的改進型,增強了密封性,更保險一些。在以前如果要上軟管,只有寶塔可以用,人們會在外面加一個叫做管箍的東西增加密封性來防止漏水。再後來依據這個,把管箍和寶塔一體化了,就有了快擰。

EK fittings multipacks – Compression (ACF)

寶塔和管箍 圖片來自Chiphell

其他接頭:

儘管市場上有眾多牌子可供選擇,但接頭方面最著名,做工最精細產品質量最好的當屬來自中國台灣的bitspower了。作為行業內的標杆(至少是在各種各樣接頭方面),bp(bitspower在下文都叫bp)有著最豐富的產品線和最優秀的設計,但售價也是最昂貴的。既然是畢業作,那接頭方面肯定是全套bp沒得跑的啦~(其實有一個排水閥是barrow的,不過並不重要)。在這裡不是說ba不好,我以前也一直在用的ba家的產品,做工說不上bp那麼完美無瑕,但也是對得起這個價格,算是嚴絲合縫的。我用他家東西一直沒有說因為產品質量漏水,所有出現過的漏水是自己忘了擰緊而漏的。對於想上水且預算不高的盆友們建議入ba家的接頭和快擰。ba和bp家產品的價格相差太多了,說實話拿來對比有點不公平…

在這裡說明一點,各個品牌的水冷螺紋借口均為g1/4螺紋口,無需擔心比如說我的ek快擰和bp接頭接不上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品牌會有專用介面,並且有些牌子的產品會有一些單獨的介面需要專門的接頭來銜接,這個是在購買之前需要注意的。

一款需要專用接頭的水泵水箱一體式單元,截來自淘寶-北京老趙水冷

一款適配上圖的延長螺座,截圖來自淘寶-北京老趙水冷

Bitspower 90degree dual rotary fitting

Bitspower 90degree single rotary fitting

在具體選購哪些接頭方面,一定要非常慎重。至於我自己如何挑選各種接頭快擰之類的呢,是先想出了兩種可能的方案,按照那兩個方案大體去布局去比劃每個方案各自需要多少種不同的接頭,每個接頭又要多少個。比較巧的是,這兩個方案要求的接頭種類和數量高度重合,所以對我來說即便是買了的一些沒有用到的接頭也不會太麻煩,可以拿來備用。缺點是這種計算接頭的方法有很多局限性(比如有些時候接頭太長了在機箱里放不下,但這個很難預料到),只適合有水冷經驗的老手來做。並且買多了接頭退貨也麻煩。

當然,這個是比較省時的一種方法。對於新手們,我強烈建議你們去找一家大的配件多的水冷店去實地裝。提前買好機箱,買好各種硬體帶過去,甚至是直接寄過去配件。因為水冷店可以提供各種豐富的水冷配件,缺哪個就安哪個,多了就不要,最後結算也只是算用了的配件的價格。自己弄選各種水冷配件非常麻煩又不說,買錯東西,買漏東西什麼的的退貨,商家重新給你發貨等等一系列事情都非常的耗時且很折磨人。自己本地沒有的,我建議去離你最近的別的市的弄,因為相比去別的市裡弄,在家裡弄要更折磨人。不過去別的市運輸回來可能是個問題。

我用的大多數接頭為bp酷黑系列,畢竟黑色才是主色調嘛。還有一個黑色的ba排水閥以及連接排水閥的黑色ba雙外牙接頭。

Bp酷黑系列接頭我用到了下列這些種類:

90度單旋轉接頭:最常用的接頭之一,很靈活

90度雙旋轉接頭:最靈活的接頭之一,非常實用,可以用來offset(實在想不出怎麼用漢語表述)

45度單旋轉接頭:比較不常見的接頭,用來製造特殊的角度

機箱穿透接頭:用來做自製水道板和各種

一公一母10mm延長接頭,

一公一母15mm延長接頭,

一公一母25mm延長接頭,

一公一母30mm延長接頭,

一公一母50mm延長接頭:這些是各類的常見的延長接頭,通常用在不利於走管的地方。

立方型三通接頭:通常用在需要連接測溫堵頭或者排水閥的地方。這裡我用來連接排水閥。

水箱排氣閥接頭:用來保持水箱內氣壓平衡,通常用於水箱頂部,防止水箱內氣壓過大頂裂水箱。

16-22mm伸縮接頭:通常用在狹小,不利於走管的地方。

22-31mm伸縮接頭:通常用在狹小,不利於走管的地方。

20mm可微調雙外牙延伸座(d plug,說實話這個的官方說法我也不知道該叫什麼):通常用在需要旋轉,需要安裝便利的地方。

薄型堵頭:需要用在密封水路的地方。

止水快插是一種非常方便實用的接頭。分為母頭和公頭,兩者結合到一起即可通水,斷開即可止水,一般來講只會有一丁點水滴殘留在縫隙處,因此無需擔心漏水。非常適合用在需要頻繁拆解的硬體上或者是外置冷排上面。因為這個機子是必須要用止水快插方便我拆洗/切換硬體,我用了四對來自Koolance的止水快插。分別為4個銀色,埠為三分厚快擰的qd3系列母頭以及4個黑色,埠為g1/4外螺紋的qd3系列公頭,cpu和gpu各用了兩對。止水快插來說koolance家有非常豐富的產品線,最優秀的設計和可靠性以及精良的做工,算是他家的招牌,因此用他家的qd3系列止水快插是理所當然的。

在本文結尾處會有這台電腦我用到的所有水冷接頭。

Koolance QD3 series quick disconnect fittings, male&female.圖片來自冰龍高端水冷

冷頭:

主板冷頭:

華碩maximus

formula系列一直自帶一個與ek合作的cpu vrm(電壓調節模塊)冷頭。本文前面提到過,這裡就不放詳細講了。

Cpu冷頭

這台機子里的cpu冷頭是來自xspc家的raystorm pro rgb版。這個冷頭其實是我升級過的。最初用的是普通的led紅光版的,因為那個時候這款冷頭是市面上為數不多的有燈光(還不是rgb,只是led)的cpu冷頭。能效也大致與ek家的招牌 supremacy evo相當。後來看他家出了一個rgb升級套件,就索性入了,使用板載4pin 12v rgb介面調色(兼容主流主板燈控軟體),效果很好。

XSPC raystorm pro rgb (intel) 圖片來自酷威電腦水冷

顯卡冷頭:

由於顯卡不是公版,是一個相對比較冷門的非公版(當時便宜買的,要什麼自行車),bp,ek這些國外的頂級水冷大廠肯定是沒有適配的冷頭的。上淘寶轉了一圈,發現只有 bykski有一款可以適配的(這裡給bykski點贊,基本上國內的各種非公版的顯卡冷頭都有),這款冷頭就成了我唯一的選擇。

Bykski N-IG1070U-X,圖片來自鑫辰MOD電腦定製

水泵,水箱和水箱支架:

為了保證相對靜音的環境,我選擇了噪音小震動小但體積稍大的d5,並且用的是雙泵串聯組合。雙泵串聯組合就意味揚程翻倍,變相的克服水阻的能力也會隨著增強。這個的結果就是流量會比單泵同轉速的表現更好一些(理論上貌似不是),並且雙泵的配置在一個泵出現故障的情況下依舊能運行,類似冗餘電源的作用,保護水路和電腦裡面的其他硬體。

目前計算機水冷里使用的水泵可以說基本上全部都是需要冷液來潤滑水泵的轉子的。意思是水泵不能在無冷液的情況下空轉,這樣極易使水泵損壞燒毀。必須極力避免出現讓水泵空轉的情況。

當初想省點錢就上了手動調速的d5,但現在發現自己為了省這一點小錢給自己帶來了不少麻煩…這個手動調速版的d5水泵的調速旋鈕在泵的底部,而我機箱里的d5底部離著機箱/冷排非常近,這意味著要想調速必須要把水泵水箱拿出來調速,而這需要拆除整一片水路。所以我建議是沒必要在這方面省錢,純粹給自己找麻煩的。至於說便宜很多的國產d5,我想說的就是想上的朋友們注意一下兼容性就好了,國產d5也不差。但我個人而言為了兼容性(我只是不想去各種糾結某種國產泵能不能兼容我的d5泵蓋盔甲套裝)還是選擇普通的進口d5。在這裡說一下,能生產d5的公司只有一個,叫lowara,是匈牙利水泵廠商xylem旗下的品牌。另一種水冷常用的ddc(包含各種版本)泵也是xylem旗下的品牌laing的。因此市場上各種水冷品牌的d5/ddc都是xylem生產的,不存在什麼大的區別,哪個便宜買哪個就行了(除了國產的,以及aquacomputer的一款帶各種針腳的)。

去年入了水冷坑沒多久就了解到油管上的一個叫做Singularity Computers的頻道。他們一直在做分體水冷,走的是簡約非rgb風格,在我看來他家的作品的精細程度無人可比(別跟我說fuxk什麼的,只能說太花哨了,沒有其他評價)。在觀摩了他家的各種作品後,發現他家的protium

dual reservoir mount搭配protium advanced 是市面上唯一一個可以在120mm/140mm的

冷排/風扇位上安裝雙60mm直徑水箱的支架。Ek有一個雙泵的d5泵蓋,但我個人覺得搭配水箱後就外觀來說不夠好看,就沒有考慮。最後在出於信仰和外觀方面的考慮入了Singularity Computers的「全家桶」,包含兩個磨砂透明d5泵蓋,兩個銀色d5愧疚,兩個200mm長銀圈、透明磨砂頂蓋的水箱。這個水箱有個缺點就是太脆弱了,太容易留下不可修復的損傷了,而且我其中有個4口水箱頂蓋出現了裂紋。要用這個水箱必須在安裝上極其的小心仔細,並且在安裝各種接頭上去時千萬記得不施加過多力,不然就會出現像我這種狀況… 當然我相信只要正確的使用是不會出現問題的,我在最初安裝水箱的時候比較馬虎,用了比較大的力擰,所以才會有這個問題。但如果這個是全玻璃製作的那該會有多好!!!Daniel Cannon你為什麼不用玻璃做這個東西呢!!

出現了裂痕的頂蓋

Singularity computers ethereal dual reservoir mount silver

Singularity computers protium d5 pump cover silver

Singularity computers protium d5 pump top frosted acrylic

Singularity computers protium tube reservoir frosted silver

XSPC D5 Vairo 圖片來自酷威水冷

風扇:

好的風扇在水冷系統里至關重要。在這裡我的選擇主要是由顏值,性能,靜音以及色調搭配決定的。

以前查找風扇的資料時偶然看到noiseblocker家的eloop,市面上唯一的純白色連體式扇葉設計在當時看得我直流口水… 便一直留著「以後一定要上這款」的想法。現在水冷系統更新了,需要新的風扇,便第一時間想到了這款。這個風扇的靜壓(static pressure,也就是風壓)較高,很適合拿來吹冷排和散熱片,並且在靜音方面做得相當不錯(不然就不該叫noiseblocker了,該叫motherfxxker)。由於我的冷排規模足夠大,風扇只需要保持在600-700轉足以輕鬆壓制整個系統並且還綽綽有餘,不需要追求極致性能,因此,在外觀非常yy,色調十分搭配,性能靜音出色的情況下選擇了這款風扇。前面提到過我不怎麼需要高轉速,這裡就選擇的是稍微便宜一點的b12-ps,是1500轉的版本,除了轉速其他方面和2000轉的版本一模一樣,這個風扇是4pin的pwm調速的。至於說大鐮刀的溫柔颱風系列風扇,那個性能應該是超過這款的,靜音大致相當,但是顏值上稍微不盡人意,最終沒選那款(有些網友表示溫柔颱風系列有軸雜訊,不知是真是假)。不過畢竟現在都是大鐮刀代工的,也無所謂啦~

Noiseblocker-Eloop Ultra Silent BionicLoop Fan B12,圖片來自金百度

冷排:

以前在國外的一個網站ExtremeRigs上看到過一系列冷排評測。其中,ek xe系列冷排以各轉速下綜合性能排名第一,極限性能排名第二的優秀表現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由於我的風扇轉速是一直保持在700-800rpm左右,因此不需要多好的極限性能(但是我也需要保證優秀的極限性能,畢竟多一個選擇不會是壞事,如果以後我想榨乾這套水冷的性能把風扇轉速調滿,那薄排會變成制約性能的瓶頸)。而極限性能排名第一的Hardwarelabs blackice gtx系列的散熱鰭片非常密集,對單面風扇低轉速的配置極其不友好,因此沒有選擇這款。此外,ek 全系冷排都是方形工整的黑色外殼,非常低調且富有逼格,這也是我在這套水冷系統里選擇他家的冷排的原因之一。在此,新購置的兩個冷排分別選擇了ek的xe480與xe360,60mm的厚度真是非常感人。xe480是橫置放在底部,xe360就是放在機箱頂部。第三個冷排是之前用過的歐酷st30 360薄排,是以前換下來的水冷系統留下的。因為機箱頂部裝了一個60mm的厚排,前面只能再裝一個薄排了,要不然這兩個冷排會打架。因此就把這個也啟用了,畢竟沒必要專門為了榨乾性能再去買個360薄排浪費錢。這個冷排我放在了機箱正面的進風口風扇位處,這也是我的兩個泵箱一體放置的地方。

EK CoolStream XE 480 (Quad), XE360 (Triple) radiator

Alphacool ST30 360mm Slim profile radiator

自製水道板:

這塊由鋁做的自製水道板可以說是這套水冷里最重要的配件。前面我提到過,因為要做到方便拆卸顯卡cpu來維護/升級,同時也要保證整個機箱的側透部分儘可能的乾淨整潔,這個水路里必須要有一個水道板用來把一部分水路移到背部,來讓這個整體水冷系統變得更工整,更簡潔乾淨。

選擇在這塊鋁板上而不是直接在機箱上開孔是因為我完全不想在機箱上鑽任何一個孔。因為如果我在一個板子上鑽孔,後面發現這個孔的位置不合適,我可以在重新做一塊板子。但如果在機箱上隨隨便便就開孔,那就沒有後悔葯了。

鋁的價格比較便宜並且很容易加工,加工速度也快,而且強度也足夠(不過說實話就這個還要什麼強度..),因此我選擇了用鋁來做水道板而不是用什麼不鏽鋼或者是銅。我也曾想過找人定製一塊透明亞克力材質的真*水道板,這種水道板內部是真的有水道,很多大佬也的mod里也有用到亞克力水道板。但這種東西首先價格昂貴,並且需要極其精準的測量以及用電腦作圖才能確保萬無一失,稍有不慎會引起出水口有偏差,就會達不到我想要的效果。並且,我本人也不會cad什麼的,因此這個並不適合我。

我先大致的測量了一下長寬,然後找人定製了一個尺寸為235mm

x 345mm x 3mm的鋁板(其實這個數值是我估的,買回來發現應該還要稍微在高一些,不過我還是裝上了)。然後我在這個板子上按照機箱內部原本的空位畫出要鏤空,需要走線的部分,然後再畫出我最終方案要走管的四個孔位,安上穿板接頭,又確定了四個裝螺絲固定的孔位進行打孔。然後再在鋁板上貼了一張日曆紙,全部用噴漆噴成黑色的,最後得到的結果是這樣的:

機箱內部水道板

Bitspower 機箱頂部注水座,機箱穿透接頭,來自bitspower官網

水冷液:

一開始我是打算用mayhems家的 x1 clear的,但後面因為買不到(我在performance pcs上海淘都沒看到有貨),就選擇了屈臣氏的綠色裝蒸餾水。我沒有使用有色冷液的打算,是因為之前的經驗告訴我多數有色冷液在冷排里或者水箱里遺留下的顏色會比較難清洗乾淨。至於說會不會腐蝕硬體,我想說一般來講只要用蒸餾水,並且勤換水(一年一換就可以,我自己比較勤勞,是半年一換),就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銅鋁混用盡量要避免。在水冷里混用兩種不同的金屬(鍍鎳是另一回事)極易導致出現原電池效應,會在金屬上出現腐蝕,輕則堵水路,重則導致裂縫出現漏水。一般來講全部選擇銅製配件即可避免。不過不管如何,還是要在使用電腦的時候注意觀察水冷系統的狀況,水冷液的顏色,水位線等,時刻監控水冷系統的壽命健康情況。

現在講一講這個電腦整體水路的構思:

冷排和水泵的位置在機箱里已經是確定了的,不能變動,所有走管都是圍繞著這兩者展開的。xe360放頂部,st30 360放前面,xe480橫置放在底部,水泵和水箱直接安裝在機箱前部的st30 360上。

我強調過多次,這個機箱的冷排位的布局決定了如果要想把整個水路變得非常乾淨整潔,必須要自制一塊板子用來安裝機箱穿透接頭以走背部水路,不然只會變得更加凌亂。所以大體的框架是限定了的,一定要走背部水路,但只是決定是否用雙水路而已。

最初的設計是打算走雙水路的,每個d5水泵各自負責一條水路(這個機箱如果只用單泵箱一體會顯得比較空,所以才上的雙泵箱一體),cpu+主板冷頭用一個xe360,gpu用一個xe480+st30 360。大概是這樣規劃的:

泵1-cpu-主板-xe360-泵1

泵2-xe480-gpu-st30

360-泵2

但我仔細思考了很久,內心一直覺得這個規劃不平衡,cpu給的散熱規模太小,gpu給的規模太多。而且由於cpu和主板距離正上方的xe360冷排很近,為了不讓機箱里管子各種亂走,cpu和主板冷頭必須要用到在他倆頂上的xe360。其實我的設想是如果cpu+主板那條水路能單獨用一個480冷排,gpu水路用兩個360冷排就非常好了,非常平衡。在這裡我想給gpu水路分多些冷排是為了給以後升級預留充足空間,如果以後上了雙卡發熱量會非常大,事先留好充足的冷排規模就不至於到時需要重新設計水路。

但後面如何擺弄也得不到一個合適的方案,並且如果強行讓cpu用底部的480冷排,gpu用兩個360會變得非常丑,管子在機箱里飛來飛去各種凌亂,所以就想著還是化繁為簡,只用一條水路。單水路用雙水泵串聯的一個好處就是如果用一個水泵突然掛了(看網上用不少水泵壞了的例子),另一個泵能繼續扛起重任,不至於導致cpu/顯卡溫度過高死機,或者水溫過高鬧大亂子。

最終的水路方案是: 泵1-xe480 -gpu-cpu-主板-xe360-st30 360-泵2-泵1

所有的配件也都是基於這個方案來購買的。

安裝完後的圖片

可能有人會說了,你這個水路有問題啊,顯卡里出來的熱水怎麼就直接進cpu啦 bla bla bla。關於這個問題,水冷前輩witson在他的長文里有提到過這個問題,可以自行尋找。油管大佬Jayztwocents也做過一期專門的視頻:「Watercooling Loop Order… Does it REALLY matter? Here』s Proof」,有工具,英文好的同學可以自行去搜索。總而言之,在泵提供的流量,水路的水阻,風扇的轉速,冷排規模的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單個水路里各個發熱源的溫度只和冷排能提供散熱規模、熱源發熱量的大小有關,與水路里各個元件的先後順序無關。意思是你可以先從泵出來到gpu再到cpu,也可以先從泵出來到cpu再到gpu,都是一個意思。有點類似1+2=3,2+1=3。因為總的發熱量沒有變化,在總的散熱量沒有變化的情況下,水路里每一個地方的溫度都是一樣的(我不太懂物理方面的解釋,大家可以自己去搜一下相關資料)。走水路的時候只需要注意,水箱在水路里的順序必須要直接在水泵之前,不然很可能水箱里的水無法直接到達水泵,水泵吸不上水。我建議最好就是像我一樣用泵箱一體,這是一種非常合理的設計,外觀簡潔,加水、安裝很方便。

最後講講安裝方面遇到的一些小問題:

1.ek的xe360冷排比我想像中的要厚,整個冷排+單面風扇的厚度達到了恐怖的85mm。我在安裝之前沒有充分預料到這個冷排有多厚,導致差一點點冷排就會和我的主板冷頭髮生衝突,安裝在冷排上的風扇基本上是和主板貼合著的,非常非常緊。如果真的發生衝突,就只能把它放前面了,並且讓st30 360放到頂部。但如果真的這麼做了,會導致整個水路必須重新設計,會變得非常麻煩。因此強烈建議各位想上水冷的朋友們在購買各種配件時要充分量好機箱尺寸,心裡得有個數,不然會鬧大毛病...

2.那塊自己定製的水道板的開口稍稍有些少了。我自己只預留了左側上下兩個長條形開口。但實際在走線時覺得開口預留的有些少了,準備的不周到。應該多開兩個導線槽,這樣會對日後的升級更加友好。

3.前面提到過,我現在用的泵是兩個手動版的xspc d5。安裝的位置決定了特別不好控制泵的轉速,如果要想控制轉速必須把整個泵箱一體包括冷排一起拆下來調速。如果早知道會這樣當初應該加些錢買pwm版的泵,能省很多事。雖然現在不需要調整轉速(兩個泵目前都是三檔轉速,都在3000轉左右),但這終究是個遺留的未解決的問題。所以說在水泵上省錢的行為是不太好的,會無端的增加麻煩。

本次裝機用到的所有水冷配件以及購買的方式:

cpu冷頭 xspc raystorm pro rgb-淘寶

顯卡冷頭

bykski gtx1070 utop專用-淘寶

泵 xspc d5

vairo x2-淘寶

水泵盔甲

singularity computers d5 pump cover silver x2-淘寶

水泵上蓋

singularity computers d5 pump top frosted acrylic x2-淘寶

水箱

singularity computers protium tube reservoir 200mm frosted-silver x2-淘寶

水箱支架

singularity computers ethereal dual reservoir mount silver x2-淘寶

冷排 ek xe480

60mm thickness-ek官網海淘

ek xe360

60mm thickness-ek官網海淘

alphacool st30 360mm-淘寶

快擰 ek

10/16mm advanced compression fitting silver x18-ek官網海淘

止水快插

koolance qd3 female 10/16 compression fitting female silver x4-ppcs海淘

koolance qd3 male g1/4 male thread male black x4-ppcs海淘

其他接頭 bitspower酷黑–全部淘寶

90度單旋轉接頭

90度雙旋轉接頭

45度單旋轉接頭

機箱穿透接頭

一公一母10mm延長接頭,

一公一母15mm延長接頭,

一公一母25mm延長接頭,

一公一母30mm延長接頭,

一公一母50mm延長接頭:

立方型三通接頭

水箱排氣閥接頭

16-22mm伸縮接頭

22-31mm伸縮接頭

20mm可微調雙外牙延伸座(d plug)

薄型堵頭

barrow 黑色-淘寶

旋轉止水閥

雙外牙對接頭

水管:ek

zmt matt black 3m retail x2-淘寶

風扇 Noiseblocker

eloop b12ps x11-淘寶

機箱 聯力

pc-v3000-淘寶

水冷液 蒸餾水

溫度方面:

cpu就不太好說了,因為沒有開蓋+oc 5.0ghz的原因,核心溫度在p95第三項測試的時候和以前相比變化不大,畢竟瓶頸是在裡面的硅脂而不是說散熱器的問題。

顯卡從原來的滿載48度下降到了現在的43度左右(furmark 30分鐘後得到的結果),在這個溫度段進步算很明顯了。

當然,實際上我的冷排規模相對於目前的這個配置是極其過剩的,因此目前來講溫度上的優勢不是很明顯。但當我日後升級到了雙卡或是再過些日子又換了一套平台,那個時候相對風冷,水冷優勢會變得非常大,不管是在噪音還是溫度,性能上。這也是用水冷最根本的原因。

結束語:

總的來講,拋去遇到的一些小毛病,這次的作業相對於以前的幾次算得上是非常成功了。顏值上有了極大的改善(至少我覺得),散熱效能也好了不少(畢竟錢到位了)。算得上是一個相對圓滿的退燒作吧(除去顯卡,那個是等新卡出來再升級),在保證了能效的同時有著不錯的顏值,滿足了自己的一個願望。

最後上圖:

貼吧:我的世界China

知乎:Appassionato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關於618裝機的一點小建議
2500元能入手一整套全新的台式機?驅動哥自定義配置單大曝光
小白diy裝機常見疑問解答
《DIY電腦潛在的隱患》
有可能是五千元最好的吃雞(遊戲)配置

TAG:電腦配置 | 遊戲 | 電腦硬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