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簡史》:我們比自己想像的要無知很多

《今日簡史》:我們比自己想像的要無知很多

來自專欄懷左同學

文/懷左

01

在收到這本書的第一時間,我迫不及待拿來讀了。

此前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刷新了我的認知,一本說人類社會如何形成,一本講未來社會如何演化,那麼把眼光放在今日,我想看看赫拉利比我們多發現了些什麼。

往日已經過去,未來還未來到,今時今日,我們每個人都在親身感受著。

媒介在更新,科技在發展,我們在被各種信息包圍的當下,很多時候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但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才發現了最直接的茫然無力。

因此在多半信息無用的今天,清晰的見解,便成了一種力量。

21世紀,成就與挑戰並存,在很多人充滿樂觀的情況下,赫拉利一針見血地指出:人類當下的處境,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

02

有一點認識,赫拉利在本書最開始的時候就強調了:在當代各種重大變革與個人的內在生命之間,其實有著重要的關聯

我們能看到現在的世界:一方面技術賦予人類重新設計生命的能力,升級為新物種指日可待,而另一方面,自由主義的故事已失去解釋力,貿易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浪潮甚囂塵上,全球正陷入分裂和虛無主義的情緒。

這是一種屬於全人類的迷茫,當歷史沒有走上人們認定的道路,當我們手中的觀點無法詮釋現實時,也許顛覆就在不遠的將來,但最可怕的是,我們目前還沒有更好的應對策略。

如今,自由主義的政治體系已經有些乏力了。在工業時代,管理著由蒸汽機、煉油廠和電視機所構成的世界是完全沒問題的,但面對如今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的雙重革命,自由主義的故事,沒有那麼好講了。

人工智慧在未來,也會在更多領域代替我們人類,此前我們覺得被代替的只有體力勞動者,但赫拉利進一步指出,很多需要腦力、需要分析和思考的職業,人工智慧也能代替人類,而且會比人類做得更好。

我們此前所推崇的不可被替代的自由和意志,事實證明,其實也是數十億神經元在瞬間計算各種可能性的結果。因此未來,大數據演算法有可能比我們更能監測和理解我們的感受,而掌控一切的權威也可能從人類手中轉移到計算機手中。

因此悲劇也可以被預見:等你長大了,可能沒有工作。

03

立足於今日,我們應該如何更好應對未來的挑戰呢?赫拉利在《今日簡史》中做了幾個重要的判斷。

第一,面對未來的挑戰,全人類應該團結起來

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立解決如今我們遇到的問題和未來將要面臨的窘境,全球合作,所有人類群策群力,我們才能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挑戰。

第二,我們所推崇的自由與平等會被技術力量剝奪

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決策自由,甚至直接代替我們思考和選擇;而我們所推崇的平等,也會因為生物科技的發展,導致一部分人越來越強,從而遠遠地將其他人甩在身後。

第三,數據所有權,將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政治」議題

當數據巨頭比我們更了解自己的時候,當「在線」成為一種生存方式,數據所有權將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政治問題。這一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世界很可能會面臨巨大的災難。

第四,科技越發展,我們卻離自己越來越遠

科技讓我們一頭扎進了智能手機和計算機里,與身體的距離越來越遠。但我們真正需要的,可能是好好感受一下自己的體驗。現代人對自己的理解常常從別人的觀點出發,他們幾乎不會注意到自己到底有何感受。

第五,蝴蝶效應將越來越明顯

以恐怖主義為例子,一小波的恐怖分子所引發的恐怖行為卻能影響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個體行為引發全球性事件的可能性正在加劇。

第六,我們比自己想像的要無知很多

人類很少自己思考,而是以群體為單位來思考。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知識很少,我們卻以為自己懂得很多,原因就在於我們把存在於他人大腦中的知識也看成自己的了。

第七,改變是唯一不變的事情

曾經所謂的「穩定」,未來將越來越少見。終身學習,是我們每個人為更好地應對未來而應該有的學習態度。

第八,未來的教育,應該改變

21世紀,學校不應該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強調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夠隨機應變,學習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環境里任然保持心智平衡。


推薦閱讀:

她是歌女出身,被漢武帝一眼看中當了38年皇后,一生賢良
有一種玉越薄越值錢,就連乾隆皇帝都愛不釋手
土耳其建軍歷史有2227年?土耳其認祖匈奴突騎卻難敵漢軍雄風
品長征第五回 土城一戰下馬威 毛澤東四渡赤水
黨性教育活動之知古鑒今,看言而「誠信」的歷史

TAG:哲學 | 人文 | 人類簡史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