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必讀 | 管理最重要的「三杯羹」,你造嗎?

老闆必讀 | 管理最重要的「三杯羹」,你造嗎?

來自專欄企業遊學

管理的核心是管人,而管人就離不開人際關係的維護。在企業中,如何處理企業與員工的關係,如何處理上下級之間的人際關係顯得尤為重要。

管理其實就是在「分羹」的過程,即管理者是將企業調製好的一大鍋「色香味俱佳的羹湯」,科學、合理、有效且相對公平的分給企業中的每一份子,不僅讓他們感覺這羹湯很美味,而且還會感覺到分配的是比較公平的,員工會比較滿意,會繼續喝下去的。

說話留有餘地——不溢

說話是對於我們人類而言是既容易又難的事。

容易,因為三歲的孩子也會說話;難,因為最擅長辭令的外交家也有說錯話的時候。話說得好,小則可以討喜、動人,大則可以保身、興邦。遠有蘇秦、張儀遊說諸侯,戰國格局為之改變;近有周恩來出色外交,四兩撥千斤。話說得不好,小則樹敵、傷友,大則喪命、失江山。

由於一言之閃失,導致兵戎相見、血流成河的浩劫,在中外歷史上屢見不鮮。水杯、酒杯裝上七、八分更為合適,話不要說滿、說死、說絕,要留有餘地,對於管理者更是如此。因為說話是雙方的交流,不是一個人的單方面行為,它要受到說話對象、設定時間、周邊環境等種種限制,所以說話要把握時機。

如果該說的時候不說,時境轉瞬即逝,便失去了成功的機會。同樣地,如不顧說話對象的心態,不注意周邊的環境氣氛,不到說話的火候卻急於搶著說,很可能引起對方的誤解,甚至反感。如果信口開河,亂說一通,後果就更加嚴重。

大量事實證明,說話的魅力就可以成為一個人管理才能的體現,而且管理者能力的高低並不在於他說得多麼流暢和滔滔不絕,而在於是否善於表達真誠。最能和別人交往的人肯定不會是一個口若懸河的,而是清晰和誠實的。當用十分得體的話來向別人表達出真誠時,他自然能贏得別人的信任,進而建立起相互信賴的關係。

作為管理者,時時刻都要提醒自己,要給自己留餘地,使自己可進可退,這好比在戰場上一樣,進可攻,退可守,這樣有了牢固的後方,出擊對方,又可及是撤回,仍然處於主動地位。雖說未必就是戰無不勝,但也不會出現一敗塗地的現象。

說話與做任何事一樣過猶不及,管理者要在說話時,不至於太滿太溢,需注意以下幾點:

1. 不說過頭和有悖常理的話

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人事也有自己存在的情理。說話時,如果違背了常情常理,就會給別人留下口舌。因此,在說話時,話不要說過了頭,違背了常情常理。

2. 不說太過於絕對的話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已深入人心,辯證法更是要求管理者一分為二看問題,說話。比如,當你斬釘截鐵地說:「事實完全就是這個樣。」此時在別人心理會有兩種想法:一是肯定你的反問:「難道一點也不差,」也許你表達是事實可是他心理老是琢磨「難道一點也不差」的時候,他對你的話語的領悟就會有點捨本逐末了。倒不如這樣說:「事實就是這個樣子」。

3. 話要說得圓滑些

當管理者為了某個目的與員工談話時,話就要說的圓潤一些,話說得太直,會激惱對方,即便是理在己方。說的圓潤一點,能給管理留下一定的迴旋餘地,從容地達到談話的目的。

對人存有寬容——不爭

還記得由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功夫皇帝方世玉》里最經典的對話莫過於由台灣老戲骨陳松勇飾演的雷老虎的「以德服人」了。每次聽到雷老虎粗啞的嗓子喊出「我是以德服人」的話時,總是會讓人哈哈大笑。雖然這好似「笑談」,但其中自有真意。

作為管理者同樣需要寬容氣量,要「以德服人」,寬容屬下的不良習慣,要做到求同存異,不要過分計較,用寬容和信任贏得人心。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紫羅蘭把香氣留在踩它的人的腳上,這就是寬容。」他用生動而形象的語言巧妙的揭示了寬容的內涵。我們現代企業的管理者如果對員工太過苛求了,任何一點小的缺點都加以責備,則可能讓員工無法與你親近,心理上又無法承受。

很多時候,員工已經因為失誤而心理受到了自己的責備,如果管理者繼續糾纏不放,給予嚴厲的指責,往往會讓員工喪失了自信心,同時也喪失了對管理者的信任感。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員工的認知度就會與管理者的意圖背道而弛。因此,我認為,一個管理者只有具備寬容的氣度,才能團結眾人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效能,更好的服務於工作。

孔子在評價其弟子仲弓時認為,仲弓能容人,比較寬宏大量,可以擔當大任。這是做為高層管理者的基本素質,在這裡倒不要求管理者在專業能力上有多強,但是管理者一定要能容忍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最好是完全相反的人。

唐太宗也是容忍了魏徵才有了唐朝的盛世,葯企中老闆及各級管理者也一樣,有多大的胸懷就做多大的事業。企業發展靠人,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人才問題會變得異常突出。葯企管理者必須要有人才意識,在企業整個發展過程中都要有人才戰略,要有意識地發掘人、尋找人。要能夠包容比自己更高、更強、更大的人。不僅要包容人,還要養賢,要廣聚賢良。有了這些賢人,關鍵的時候發揮作用,就能夠順利渡過「大江大河」,克服一切困難。

但管理者需要正清的是:忍讓第一次叫氣度,第二次叫寬容,第三次就變成軟弱了。

根據適宜時易區別對待,第一是寬容不等於縱容,不等於放任。寬容是對人的弱點的接納,但不是對人錯誤的放任。第二、懲罰是基於管理的需要,是針對違紀行為的必要措施,有利於建立一個自律的團隊。所以二者在管理中缺一不可。我們做管理者的,要智慧地用好這兩個同樣可以支持個人進步和企業成長的工具。

做事把握尺度——不亂

管理不是一門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學問,而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每一個不完美,每一個充滿這樣那樣缺點的人,都能掌握的學問。用管理學大師杜拉克的話來說:「如果一個組織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話,那麼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個組織必須有這樣一個形式:在一個由普通人組成的領導集體管理下能夠正常地運行。」

所以,管理者做事把握好良性尺度,一個優秀的企業管理者應該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正因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往往深陷其中,迷失在繁雜的事物里,結果是做的越多,效率越低。所以,在紛繁複雜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應把握好管理工作的三個原則:不做不該做的事、不做不重要的事,做好重要的小事!

從管理的角度來講,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不一定是一條直線,而有可能是一條障礙最小的曲線。從這個角度來說,正確做事的能力仍然是組織競爭力最大的瓶頸。做正確的事是前提,事一旦選錯了會使我們在錯誤的方向上愈走愈遠。做正確的事,追求效益;正確地做事,追求效率。二者都有益於提升組織的競爭力,但必須二者結合,才能相得益彰。

管理者只有具備了效益與效率的同步提升,才能使組織的生命線得以延伸。而管理者有尺度的做事,做到臨陣不亂,還需從做好小事做起:

1. 端正處事的方式

管理者以什麼樣的方式為人處事?信任!沒有信任,管理就只剩下赤裸裸的監督。一有機會,你管的事情就會出軌的。確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過信任別人而遭受損失的經歷。

但問題是,作為管理者,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在自己的周圍建立起一個信任的綠洲,我們一方面活得極沒有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我們無法有效地完成我們作為管理者的任務。

選用合適的人:管理的奇妙之處在於能夠通過它讓一群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來。

管理學的關鍵問題是,如何讓普通人發揮不同尋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絕無僅有的天才。所以,我們不應去尋找天才,不應去關心這些人是誰,他們的特質、性格、秉性如何,而是關心他們如何做事情,他們做事情的時候遵循什麼樣的標準。

2. 把事情做正確

把事情做正確會使我們通常通過關注做事情的過程,關注每一個細節。如果我們處處都把好關,那麼產出自然是最高,也是有效果的。管理者做的事情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預定的目標,就是在做正確的事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只有自己願意去做的事,管理者才能要求別人也去做,只有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才能要求別人也去做到。管理者也必須以身作則,用無聲的語言說服眾人,才能形成親和力,才能表現出高度的凝聚力,也才能讓員工品嘗到的「羹湯」是味美鮮香的。。


推薦閱讀:

智·觀 ︱ 管理與管事
X禮與Y義,管理中的哲學思維
班級管理貴在班風
時間管理的三個關鍵步驟

TAG:管理 | 職場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