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漠的婚姻關係對子女有哪些影響?| 婚姻家庭

淡漠的婚姻關係對子女有哪些影響?| 婚姻家庭

4 人贊了文章

在親密關係中,最常見的就是感情的淡漠,尤其是走進婚姻後,夫妻之間的愛情似乎早就被柴米油鹽醬醋茶磨成了親情和過日子。

小雨的爸爸和媽媽相戀15年,結婚12載,小雨已經10歲了。有一天,小雨氣勢洶洶的走到爸爸面前,質問道,「爸爸,你愛媽媽嗎?」。爸爸吃驚的一愣,遲疑的回答,「當然愛啦,我怎麼會不愛你媽媽呢?」小雨鄙視的看著爸爸,說:「我才不信呢,你哪裡表現出愛媽媽了?媽媽每天工作那麼忙,回來還要給我們做飯,而你就看著她忙碌,理所當然的看著電視,也不說幫幫她,你還說你愛她嗎?」

小雨的話讓爸爸心頭一震,他才意識到自己是個多麼不稱職的丈夫,妻子和自己相連那麼多年,結婚那麼多年,而隨著時間的推進和生活的繼續,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好好的看自己的愛人了,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瑣事雖然沒有把自己變成一個油膩的中年男人,但卻把愛人的付出當成了理所當然,卻沒有看到她的勞累,這些在孩子看來,就是不愛媽媽的表現啊。爸爸轉身看愛人,她聽到女兒的問話後早已濕了眼眶。

父母婚姻關係對子女的影響

影響其社會適應

在家庭關係中,尤其說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父母的教育,不如說是父母之間的關係。大量研究表明,父母婚姻關係的破裂、衝突以及低滿意度會導致兒童出現攻擊、違紀等外顯問題,焦慮、抑鬱傾向等內隱問題,以及同伴衝突、學業成績落後等諸多的不良適應問題。 Heider等人的研究發現,雙親不和比雙親不全對兒童更有消極影響。父母長期的分歧、敵對、爭吵不休、緊張衝突,會使子女的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和矛盾、悲觀、多疑、孤僻、心神不寧或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與反社會行為。而家庭和睦的孩子,則性情安寧、活潑愉快。

在家庭中,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和狀態是兒童進行「複製」學習的內容,兒童通過感知父母的和諧和衝突,而內化成自己行為模式中的一種,在同伴交往和社會化的過程中表現出來,因此,父母不良的婚姻關係就很容易導致兒童的不良社會適應問題。在父母衝突頻繁的家庭中,兒童更多的出現社會退縮的傾向,為了避免受責備和產生自責心理,而選擇逃避地、不引起別人注意的生活方式,這種社會退縮無疑會影響兒童與他人的正常交往,進而適應不良。

影響其學習成績

父母之間不和諧的婚姻關係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行為,孩子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和不良適應行為,成績下滑,嚴重者出現逃學、輟學現象。

影響其價值觀

父母的價值觀念影響著兒童的社會化,如果父母是拜金主義、唯我中心,那麼兒童在學校就會表現出相似的行為,忽視集體的利益而追求自己的享受與舒適。我國文化 比西方文化更強調子女對父母的孝順和服從、父母的權威、個體自主性的發展從屬於對 家庭和父母的職責等。父母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加註重一些傳統價值,特別是道德價值,在兒童早期會對兒童社會道德規範以及正確 價值觀念的形成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當兒童逐漸成長,叛逆心理開始出現時,父母的這種價值觀念則會起到一些反作用,尤其是親子間有衝突時。

影響其心理行為

父母的婚姻關係對子女的人格特徵、心理健康及行為均有普遍影響。研究者曾經使用卡特爾16項人格因素問卷對獨生子女大學生的人格及家庭環境進行了調查,發現父母關係是大學生人格特徵的影響因素之一,那些自述父母關係說不清的子女相比起那些自述父母關係好的子女,在人格特徵上表現出更多的劣勢,心理健康水平和專業成就上的得分也更低。也有研究者發現,父母關係不和睦,單親家庭是大學生人格障礙的危險因素。父母婚姻關係會影響孩子的氣質,如果婚姻狀況是從和睦到一般,冷淡以至於爭吵,父母分居和離婚,孩子的反應會從溫和到強烈。

如果父母的婚姻關係十分融洽,就會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這有利於兒童個性的發展,反之,則會使兒童形成矛盾的、不穩定的心態。父母關係對兒童的自我意識也有重要影響,父母關係融洽、家庭氣氛和諧的孩子自我意識水平明顯高於父母關係緊張家庭的孩子,他們明顯更自信,對未來充滿快樂和希望。幼年時父母婚姻關係痛苦和婚姻破裂還增加了孩子青春期焦慮抑鬱癥狀的危險。

積極有效的父母行為為子女提供了學會控制其情感的環境,而不信任、麻木、懷疑、敵對的父母行為則會干擾其調節控制情感能力的出現,以至於他們模仿父母的焦慮、違抗,導致情感障礙的發生。在父母關係不良、高度衝突的婚姻中,父母通常不會對衝突進行討論、試圖妥協和解決衝突。因此,孩子們就學不到社交技能和成功的同伴關係中所必需的對攻擊性的控制;相反,他們觀察到父母對於挫敗和憤怒的反應後會把憤怒、衝動和暴力行為全部整合到自己的行為中,從而導致多種行為障礙。

影響其婚戀觀

在實驗中,父母婚姻關係無問題的被試組表示自己對愛情的期待都是積極正面的,其中有2次提到對愛人的期待,希望愛人能夠保持自我、外向;15次提到了對愛情本身的期待,例如,愛情是美好的事物(「愛情是順其自然的事情吧,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我幸福的源泉,我會很用心去經營這個東西」 「感情中就像我以前說的愛情像咖啡嘛,我覺的有苦有甜,時間越長越香濃,越有味道,要細細的去品味。」);戀愛中藥保持相對獨立(「平時就是生活上關心一下吧,給她一些自由空間吧,就是我覺得兩個人在一起不能天天黏在一起,應該各自有各自的空間,各自有各自的圈子,然後就是應該兩人有一種心靈上的默契吧,不管對方有什麼事,能夠相互扶持,相互幫助」)

有問題組提到關於愛情的24次期待中,對愛情本身的3次期待中有2次都是負面的表達,例如「認為愛情不能太平淡,討厭吵架」『21次提到對愛人的期待,例如愛人脾氣要好,不要像父親一樣,男友要更多考慮我的感受。

從這兩組被試的報告可知,父母婚姻關係有問題的被試對愛情是悲觀的,似乎認為愛情是否能順利發展,對方的特質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無問題組的被試對愛情的預期是積極樂觀的。

影響其婚姻關係

婚姻關係具有代際遺傳性,有研究發現,父母婚姻不和與子女婚姻不和呈正相關。研究顯示,父母在性別角色、結婚時間、生育、離婚等方面的態度對子女的相關態度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Kapinus與Pellerin考察了宗教信仰與離婚態度的代際傳遞性,不但證明了親代與子代在宗教信仰與離婚態度上的相似性,還探討了這兩個變數代際傳遞的途徑,Moen等人的研究發現,母親對性別角色的態度與30年後女兒的性別角色態度與工作經歷有密切關係,Sieben的研究表明,子女離婚與父母是否離婚有關。此外,有研究發現,婚姻衝突類型、溝通模式都顯現出一定程度的代際傳遞效應。可以說,與家庭有關的一些態度與行為模式的代際傳遞效應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驗證。

還有研究者的實驗顯示,被試在不同程度上都認為自己受到了父母關係的影響,也在不同程度上借鑒了父母婚姻中的經驗,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個人特點、對愛情的期待、對婚戀的態度等,這些信念與價值觀在被試與自己的愛人互動中,也影響了他們與愛人的溝通方式與效果,以及處理問題的模式,可能因為無問題組對父母婚姻關係的積極評價,無問題組的被試在13次提到父母對其影響時,無一人直接提到父母的關係對自己有負面的影響,只是認為父母在婚姻中的角色對自己的影響很大,自己跟父母的一方很像。在問題組中,有一些被試提到自己受父母或一方父母的影響很大,但有4個人3次明顯提出受到負面的影響,如,「對我的影響?我覺得情緒上會比較感傷,對婚姻來說我覺得心理上不是那麼健康,雖然我比較開朗,身邊有很多朋友,然後自己能夠把一些事情都想開了,我覺得我現在自己心裏面比較的扭曲」「不像我們家,又吵又打的那種,我覺得這樣不好,對孩子,對家庭都不好,我現在覺得這種成長氛圍對孩子成長很不好。」

最好的教育是爸爸愛媽媽

中國某權威調查中發現,家庭氣氛良好的家庭往往有一個盡責的爸爸,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負責同時,也不忘呵護妻子,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經營家庭。

在家庭生活中,爸爸的行動是完全能夠左右媽媽的情緒的,如果家庭生活中丈夫多體諒妻子操持家務的辛苦,大部分妻子都會顯示出更溫柔體貼的一面,面對孩子時也有比其他媽媽更多的耐心。所以說,家庭和睦很大一部分都由父親決定。因為生活在丈夫的愛中,女人的心柔軟而舒暢,溫潤而又安定,她會寬容地對待身邊的每個人,會製造出愉悅、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感受到尊重,樂觀和美好。

「窮養富養,都不如用愛養」,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也是最溫潤的滋養。黃磊這樣解釋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他給兩個女兒起的名字中,一個是慈,一個是愛,他說把慈愛放在心裡,這樣的人生才會幸福。

在愛里培養的孩子,能夠更敏銳的感知愛,而且會更無私的回饋。多多愛自己的家人,也用自己的一切去表達著愛。最好的教育,是爸爸愛媽媽。

References:

Spence SH,Najman JM,Bor W,et al.Matern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poverty and marital relationship factors during early childhood as predictor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dolescence[ J].JChild PsycholPsychiatry,2002,43(4):457- 469.

Pagani L,Boulerice B,Tremblay RE,et al.Behavioural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of divorce and remarriage[J].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1997,38(7):769- 781.

Amato PR,Booth A.The legacy of parents marital discord:Consequences for childrensmarital quality[J].J PersSoc Psychol,2001,81(4):627- 638.

更多心理學知識,關注微信訂閱號小麥心理X(xiaomaixinlix)


推薦閱讀:

《婚姻家庭糾紛實務》妻子不願生育,丈夫起訴要求妻子生育
如何填寫房產證上的名字
你的婚姻,決定了你的容貌
好妻子的五個表現, 中三個以上的男人, 婚姻無疑很幸福
[轉載]【幸福家庭】上帝解決婚姻疆局的十七種方法

TAG:婚姻 | 子女 | 家庭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