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第七章說服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第七章說服

4 人贊了文章

說服路徑:中心、外周

說服者:權威、有魅力、相似性

說服內容:理智和情感(分人看說服對象理性思維能力);好心情效應、恐懼效應

說服方式:說服力影響排名:面對面、影像、錄音、文字;但是面對複雜問題,文字理解、回憶最優。媒體先影響意見領袖,然後到普通大眾兩步走

說服對象:年輕人更容易被說服;激發有利說服的思考、非理性思維的更加容易被外周線索影響。

邪教洗腦術:行為改變態度(順從導致接納、登門檻)、說服原則(上述四個部分)、個人處於邪教封閉之中

一、說服的路徑

1、針對理性思維的,中心路徑,引發人的深度思考。

2、針對非非理性思維的,外周路徑,簡單刺激反應。

二、說服的四要素:說服者、說服內容、說服方式、說服對象

1、說服者(權威、魅力)

(1)說服者的可信度;可信度效應伴隨對信息源的淡忘或者信息源和信息的分離而消退。讓人信服的說服者的說服效應降低,讓人不信任的說服者傳達的信息和說服者脫離逐漸增加了信任。

(2)說服者的專業性

(3)說服者的信賴性:偷聽到的信息更讓人信賴,站在自身利益對立面的說話直是真誠的

(4)吸引力和喜好:對喜歡的人更容易接受他所說的一切。漂亮的外表、和你相似的人對你更有吸引力,更容易接受他們的觀點。

相似性和權威性如果衝突的時候看具體情境:如果是品味、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有關的時候,相似性更有說服力;如果是判斷事實,那麼權威性更有說服力。

2、說服內容

(1)理智還是情感

如果對方是受過良好教育有理性思維的更接受理智說服方式,反之更容易接受情感方式。

(2)好心情效應(讚揚、胡蘿蔔)

說服對象心情愉快,信息的說服力就更強。好心情能讓人進行積極思考,同時會讓人把好心情和信息本身聯繫在一起。幽默、輕音樂、拍馬屁等

(3)喚起恐懼效應(嚇唬、大棒)

恐懼程度越高,感覺越脆弱,說服效果越好。既讓人們害怕事件的嚴重性和可能性,又讓他們意識到解決之道並感到有能力實施,恐懼信息才有說服力。

(4)觀點差異:

看說服者的權威性,權威性越強,被說服者越容易改變和改變自己的行為。

(5)正面說服和正反說服

對樂觀者正面說服更有效、對悲觀者反面說服更有效

(6)首因對近因

首因效應,最先呈現的信息更有說服力。信息簡單前後出現,間隔時間比較長來做出反應。

近因效應,最近獲得的信息記憶更加清楚。兩個信息間隔時間較長,尤其是辯論類,需要很強的記憶力。

兩者關鍵在於信息之間的時間間隔、第二個信息和反應的時間間隔。

3、說服渠道

(1)主動參與或被動接受

被動接受在廣告行業有效用。

開始你什麼也不相信,但後來愚蠢到僅僅重複就能讓你相信原來認為不可能的事情。

被動說服對於大家不了解的事情更加有效,大家熟悉的事情就不容易奏效。

(2)個人與傳媒的影響

說服研究表明影響我們的主要因素並非傳媒,而是我們和他人的人際接觸。

媒體影響意見領袖,然後再影響普通大眾。媒體對文化的影響很微妙,慢慢滲透,層層推進。

媒體的說服力強弱排名:現場面對面、影像、錄音、文字。但是文字的理解和回憶效果最好,因為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速度來閱讀信息,信息越難文字效果就越好,簡單的信息影像呈現最好。

4、說服對象

(1)年齡

生命周期解釋:態度伴隨人們的成長而逐步轉變,變得更為保守;有些態度一旦形成,往往就會很穩定持續下去;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是世界觀定型的重要時期。人生記憶最深刻的事情都是二十歲左右發生的。

代際隔閡解釋:老年人的態度和其年輕時基本上沒什麼兩樣,但是與當今年輕人不一樣,代溝因此而成。

年輕人更容易被說服。

(2)慎思

中心路徑說服關鍵不在於信息本身,而在於能否激發說服對象積極思考。如果信息激發了有利的想法就能說服,反之就無法說服。

避免引發說服對象的反駁之心。

分心會減少反駁,如果幹擾太強烈會讓我們忽略信息。

不太投入的說服對象會使用外周線索。習慣非理性思維模式的人外周線索反應比較快。

四、邪教洗腦術

1、引發行為上的承諾

(1)順從導致了接納

(2)登門檻現象

2、運用說服原則

3、將人們孤立在思想同化的群體之中。


推薦閱讀:

[灌水]讀書筆記:再讀純粹理性批判
《必然》凱文凱利 (4)
《美國眾神》丨神靈更新迭代 人心依舊古老
秋夜雨寒筆下三生三世的唯美古代愛情
書可讀,亦可聽

TAG:讀書筆記 | 社會心理學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