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知秋:從義大利塌橋事故中看到的國家衰亡

一葉知秋:從義大利塌橋事故中看到的國家衰亡

來自專欄天下經濟大勢26 人贊了文章

  前言:古今中外的私有制經濟,都未擺脫經濟大興衰——從戰後繁榮到危機、再到大蕭條的一般規律。西方國家從二戰結束後,經歷了二三十年的「黃金時代」,在七八十年代轉入危機,從此,貧富分化加速擴大、家庭和政府債務加速上升。2008年是從危機向大蕭條的轉折點,貧富分化、家庭和政府債務形成的危機逐漸顯現,政府管理和穩定社會經濟的能力被消弱,「禍不單行」、「屋漏偏逢連夜雨」的事件增多。

  以下引用的兩篇內容,有一個共同點(公路和溝渠的整修被忽視),供大家理解和思考古、今、中、外從興到衰的共性和差異:一是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中,分析中國漢朝衰亡時的論述;二是《經濟日報》的報道,《義大利塌橋事故給日本敲響警鐘》。

  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2005)中對國家的大興衰有多種解釋,在P167~169用來解釋中國漢朝乃至中國王朝循環或興亡史的一些觀點,其實可以應用到古、今、中、外各王朝的大興衰[1]。

  他認為,王朝興亡的表面是由能幹者開創、被後繼昏庸無能者的墮落所毀滅,「不過,比王朝循環更為根本的則是所謂的經濟管理的循環,這種循環是從每個重要王朝剛建立時普遍具有的安寧和繁榮開始的。社會秩序的重新安定導致人口的增加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從而相應地使收入增多、國庫充實。但是個人野心、家族影響和制度壓力這三者的結合,又必然遲早會使皇帝們去承擔過多的義務,他們將人力和財力分散到公路、運河、防禦工事、宮殿、宮廷鋪張和邊疆戰爭上。因而每個王朝在它建立約100年後都會開始面臨財政上的種種困難」。

  「為了彌補虧空,朝廷就會提高賦稅。而賦稅大部分則又沉重地壓在自耕農(中國社會的主要成分)頭上。在每個朝代開始時自耕農總是占農民的大多數,但是隨著賦稅的增加他們日益被迫將自己的小塊土地讓與大地主,而自己則淪為佃農。由於地主憑藉與其財產相當的政治影響只交納微不足道的賦稅,所以他們佔有的土地愈多,政府的收入就愈下降,落在數目日趨減少的自耕農頭上的賦稅也就愈增加。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賦稅(稅率雖)增加,財政(總)收入(卻因納稅者的減少而)下降,公路和溝渠的整修被忽視,生產率下降,最後則是饑荒、盜匪活動和全面的農民起義。與此同時,邊防可能也會被忽略,從而招致游牧部落越境前來劫掠。常常就是這種內部動亂和外來侵略的結合,使得搖搖欲墜的王朝最終潰滅,為新的開端掃清道路。」

義大利塌橋事故給日本敲響警鐘

2018年08月22日 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蘇海河

  日前,義大利熱那亞莫蘭迪公路橋坍塌,造成數十輛汽車墜落,43人死亡。據報道,這座高架橋建成於上世紀60年代,由於年久老化並長期疏於維修,最終釀成慘禍。據義大利媒體報道,類似事故在過去5年中共發生10起。由於日本與義大利情形相似,因而這一事故給日本老化基礎設施敲響了警鐘。

  同為發達國家的日本,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修建了大量橋樑、隧道等基礎設施。根據1965年日本大藏省的規定,鋼筋水泥的公路大橋壽命為50年。因此,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修建的基礎設施即將達到使用期限。恰逢此時,義大利發生橋樑坍塌事故,引發了日本各界對橋樑、隧道等基礎設施安全性的擔憂。日本與義大利的共同之處不僅在於橋樑使用期限將滿50年,而且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兩國都遇到了財政困難,在維持教育、社保等財政預算的情況下,都削減了公共事業支出,導致基礎設施維護檢修投資減少。京都大學大學院教授、負責防災減災政策的日本政府內閣參事藤井聰指出,政府在財政困難時,難以削減行政、教育、醫療社保預算,故而都會削減緊迫性相對較低的公共事業支出。日本2010年前後連續多年在這方面的削減額超過一半。2012年12月份,日本中央高速公路笹子隧道發生頂部水泥板坍塌,事後調查發現該設施長期疏於維修是重要原因。

  據日本國土交通省統計,日本全國有73萬座橋樑,2017年時已知壽命超過50年的佔23%,預計2025年這一比例將達到48%。本來,日本的建築技術世界領先,土耳其的波斯普魯斯大橋就是由日本企業承建的。但即便如此,從材質、技術角度來講,鋼筋水泥的壽命有限。另一方面從管理機制看,日本的橋樑道路中約80%歸市、町、村等地方政府管理,但多數地方政府沒有專業的安全管理人才。

  據調查,從東京羽田機場通往市內的首都高速公路,建於1964年東京奧運會之前。如今,不僅建在海水中的橋墩、橋柱被海水腐蝕嚴重老化,且橋樑也出現裂縫,路面斑駁。1995年發生在神戶等地的關西大地震造成高架公路大範圍倒塌後,日本政府及高速公路公團安排專項預算對高架橋加固維護,但普通國道及地方設施則疏於維護。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日本有977座橋樑因設施危險而停用,2016年停用數量達到2559座,短短8年增加到2.6倍。

  2012年發生隧道事故之後,日本國土交通省規定,今後對全國73萬個橋樑每5年全面安檢一次。2017年底第一輪檢查結束時,在四級評價結果中「嚴重危險、需要緊急對策」的橋樑達400座,大部分已經停用,需要拆除重建,短期內將重點加強對「修理後能夠使用」的橋樑實行維修作業。不過,地方財政承擔能力有限。據2016年一項調查顯示,地方自治體有能力承擔橋樑維護經費的僅有42%,其他58%的地方政府無能力承擔維修費用。

  目前,除400座嚴重危險停止使用的橋樑外,尚有11%的橋樑存在危險因素需要儘早修理,有50%的橋樑雖無緊急故障但需要維護,無需維護的橋樑僅有39%。日本原總務大臣、曾連續三屆擔任岩手縣知事的增田寬也指出,今後應由中央政府安排專業人員和專項預算,加強對重大設施的安全檢查,另一方面委託民間企業負責對中小設施的檢查維護。

推薦閱讀:

羅慰年:貧富分化將引爆中國首次經濟危機
玄真祖師:陰陽、虛實、看不見的手與經濟危機
通脹or通縮——我們的特色之路(預測)

TAG:歷史 | 經濟危機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