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知道,我不得不強迫自己有所追求」

「你知道,我不得不強迫自己有所追求」

來自專欄城市札記

原創:刺梨

久前,回了一趟老家,一座西南十八線小城市。

比起北上廣深,這裡的發展變化不能不稱之為巨大。高鐵的連接,房地產帶來的城市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處可見的各種公園,夕陽西下,我甚至瞬間有了歐洲小鎮的美好感覺。

不出所料。我依然呆不長。

朝九晚五的生活,本地人中午回家吃飯還能午睡2個小時,足夠安逸。人生就這樣近在眼前。

我大概不想過這樣的生活。時間一長,總感覺蘊藏在身體內的能量無處安放。

我時常會想,為什麼要離開家鄉去到更遠的地方呢?

捨近求遠,沒人能保證會發展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啊。

可依然想離開。

對我而言,離開意味著逃離舒適半區,你會在沉溺於懶散安逸的時候,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出發的原因。而留在熟悉的地方,安逸享受真是理所當然呀。

1.

有所追求

「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強迫自己有所追求——因為我總是喜歡懶散。」

這是斯蒂芬·茨威格在《人類的群星閃耀時》關於南極的一個故事裡寫道的。

英國上校科斯特克服無法想像的困難,探險南極,那時人類還從沒有抵達過地球的這裡。可是抵達後,他才發現,比環境更殘酷的,是挪威人阿蒙森已經比他提前一個月到達了。他的這場探險之旅,可以說失敗了。

在返回的途中,隊員不斷地犧牲,當科斯特和剩下的隊員最終被困在暴風雪中,再無生還機會的時候,他開始給妻子、朋友和祖國寫信。

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對妻子這樣說到。

當我第一次讀到時,真是大吃一驚。我們總以為,這些人,總是天賦異稟,意志堅定,卻忘記他們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也跟我們一樣,有著人性的弱點。也需要不斷跟自己的弱點和惰性抗爭。

貪圖安逸享受真的不是我們的錯。

而面對誘惑時,如何選擇,才是我們人生最後的差距。

2.

天才背後

那天,我看到丹麥守門員卡斯帕·舒梅切爾的採訪,

「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天天都能看到那些曼聯的傳奇球員。人們只看到貝克漢姆踢進漂亮的自由球,卻沒看到他在訓練中數以百計的自由球練習。」

卡斯帕多次提到,他還通過研究費德勒的網球移動步法,提高了自己禁區內移動的效率。

我們總說天才,彷彿與生俱來。

大家調侃說:「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賦,但最關鍵的是1%的天賦」。哈哈哈,天才大概是老天爺賞飯吃,根本不用付出一點汗水。

可是,日本冰滑天才運動員羽生結弦的前教練,阿部奈奈美這樣說:

是的,我認為羽生結弦是天才。

但他的天才和別人所說的天才有點不一樣。

他可以比別人付出多一倍的努力,他可以為了將本身天賦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而努力。

這種努力的方式,正是我覺得他真正天才的地方。

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來,一次次重新開始。

3.

努力尋找

記得大學時,我們教美學的老師博士的方向是宗教學。有次課上不知聊到哪裡,她就問我們:「大家覺得算命是否能算準,大家相不相信?」這一下,課堂立馬熱鬧了起來,大家七嘴八舌說起來。雖然我們學的都是唯物主義,但很多東西,你們明白很難說,最後信的不信的人都不少。

只記得,她最後跟我們說,能算準,但這個東西是不斷變化的,你覺得好的就相信,不好的就去改變。

大學裡許多東西我都忘了,但這句話,一直印象深刻。

導演李安,也曾在自傳里說過類似的話:

「人生不只是坐著等待,好運就會從天而降。就算命中注定,也要自己去把它找出來。努力與否,結果會很不一樣的。在我過去的體驗中,只要越努力,找到的東西就越好。當我得到時,會感覺一切好似註定。可是若不努力爭取,你拿到的可能就是另一樣東西,那個結果也似註定。」

想要什麼,就要去努力爭取。

今天說了好多雞湯,沒有想打雞血,只是一些感觸。

推薦閱讀:

一切都是無常,一切都是虛妄。無喜無悲,冷眼看眾生。那麼活著的意義何在?應當追求什麼?
人生追求存在的過程【愛情哲理】
上了大學我還是很迷茫,我不打遊戲,也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該怎麼辦?

TAG:人生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