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鬼」亂竄!這個中元節你準備好了嗎?

七月半「鬼」亂竄!這個中元節你準備好了嗎?

1 人贊了文章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就是傳統的中元節,民間習慣稱做七月半。人們口中常說的「七月半,鬼亂竄」,聽起來有一些封建迷信的意味,自然是不能提倡的。不過,中元節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節日。

如對相關內容感興趣,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重慶游品(CQGAC023)

三合一

中元節,源自於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在道教里,有著上元節、中元節和下元節三個重要的節日。農曆正月十五稱上元,農曆七月十五稱中元,農曆十月十五則為下元。在這三個不同的節日里,會祭拜不同的「三官」之神,也就是天官、地官和水官,這三官也被稱為三元。

而三元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管轄範圍,其中上元節天官賜福,中元節地官赦罪,下元節水官解厄。因為中元節是赦罪的節日,人們便會在這一天祈求地官赦免大家的罪行,擺脫負罪感,開啟全新的生活。

而在佛教當中,農曆七月十五被稱為盂蘭盆節。盂蘭盆節在佛家弟子之中,又被稱為「僧自恣日」。這一天,僧人需要聚集在一起,接受其他人對自己罪過的揭發檢舉,而自己則需要進行真誠地懺悔。懺悔活動會讓佛大為歡喜,所以這個節日也被稱作「佛歡喜日」。

而盂蘭盆節還源自於佛教典籍《佛說盂蘭盆經》,「目連救母」的故事正是出自於此。

目連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他在經歷苦難修行後,獲得六通(六種智慧),就想要超度父母。但是,因為其母親罪孽深重,單憑他一人之力難以解救。佛祖便告訴他方法:需要在七月十五的僧自恣日,為七世父母以及現在父母進行超度,準備好所需物品,同時供養十方大德眾僧,方可解救其母。

在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在同泰寺舉辦了歷史上第一次「盂蘭盆齋」。此後,盂蘭盆節就成為佛家固定的法會儀式,用以超度歷代宗親以及普度眾生。

而除了來自宗教的影響之外,在民間傳統習俗當中,農曆七月也被成為鬼月,而七月半(農曆七月十五)就是鬼節。

在七月初一,閻王就會將鬼門打開,讓鬼魂重回人間,到了農曆七月十五,再將鬼門關上。那些有家人的鬼魂,能夠回家團聚,享用貢品和獻祭。而對於那些沒有歸宿的孤魂野鬼,民間則會以點火堆、放河燈等方式來引領和超度。

在長時間的相互影響之後,道教中元節和佛教盂蘭盆節,以及民間鬼節的習俗也逐漸雜糅混合,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元節。在2009年,由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提交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放河燈

要說中元節最重要的習俗,那必然就是燃放河燈了。河燈也被稱為「荷燈」,因為其外形通常被做成蓮花的形狀,而且點亮之後放置於水面,因此而得名。古時候,人們對於燃放河燈這一習俗推崇備至,詩句「繞城秋水河燈滿,今夜中元似上元」就非常形象地表明了中元節燃放河燈的盛況。

人們燃放河燈,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普度眾生,也就是沒有歸宿,在外遊盪的孤魂野鬼。河燈,作為照明之用,能夠指引這些亡靈從幽冥的陰間來到光明的人世。這是對現世廣大人民仁慈寬厚的一種表現。同時,河燈在秋季夜晚的出現,也成為了當前時令下的一種美好點綴。

送面羊

中元節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和演變,在不同的地區也就形成了各種不同的風俗,比如有在農曆七月十四就過中元節的。而在北方地區,中元節則是要給小輩們送羊。起初可是真正的羊,之後演變為了面羊。

在中元節當天,用麵粉做成羊的形狀,然後上蒸籠蒸熟,送給外孫、外甥或者女兒。之所以送羊,就是取羊的諧音「祥」,寓意吉祥如意。

而其他各地的相關習俗還有很多,使得中元節的意義已經不再局限於祭祀亡魂,而是變得愈加豐富多彩。而作為佛教重要的盂蘭盆節,在佛教影響深遠的東亞國家,也是非常盛行。特別是在日本,盂蘭盆節期間會有非常長的假期,大家都紛紛返回故鄉與家人團聚,舉辦各種祭祀和慶典活動。

而中元節的核心卻一直沒有改變,其一是緬懷先祖、孝敬父母的孝道,其二就是照冥救孤,普度眾生的博愛。雖然被很多人解讀為一種封建迷信,但事實上,去掉那些糟粕之後,中元節帶給我們的,都是非常美好的現世。

因為和宗教的緊密聯繫,中元節還能夠起到道德約束和道德自律的作用。同時,在被藝術化和審美化之後,中元節就更加值得現在的我們去傳承和發揚光大。所以,這個中元節,你心中所謂的「鬼」必定不會再亂竄。


推薦閱讀:

神(一)
從未走出的精神困惑 ——讀伊利亞德的《宗教思想史》
印度女性社會地位低的根源:宗教,還是嫁妝?
宗教和科學,到底什麼才真正改變了世界? | 科技袁人

TAG:宗教 | 中元節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