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入全球戰略進攻階段的華為CBG——CBG業績半年報點評

轉入全球戰略進攻階段的華為CBG——CBG業績半年報點評

來自專欄東葉寺交易所215 人贊了文章

華為CBG今天上午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的業績概要,余老闆也針對熱點問題做了相關的回應。CBG的上半年業績我一直很關注,和華為的同事,特別是老劉 @系統維護了我 一直在做深度溝通。在我這篇小文章里,除了上午業績溝通會(然鵝我並不在現場)說的乾貨數字之外,我會披露很多今天沒有說到的東西,我們可以深度思考華為取得這種持續性高成長業績,並且完成晶元、終端和IOT戰略布局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先簡單回顧一下CBG上半年的主要業績指標:

1. 華為P20系列贏得了女性用戶青睞,上市四個月全球發貨量超過900萬台

2. 華為Mate 10系列持續走強,全球發貨量超過1000萬

3. 華為nova系列俘獲了年輕用戶的心,上半年發貨量同比增長60%,全球nova用戶總計超過5000萬

4. 榮耀品牌穩居中國互聯網手機銷售額、銷售量雙冠王地位

5. 雲服務已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全球註冊用戶超過4億,開發者數量超過45萬,預計開發者全年收益將同比2017年增長100%

6. 華為HilLink智能家居生態快速擴張,已接入150多個品牌的500多種產品,連接超過4億用戶。

7. 華為HiHealth華為運動健康註冊用戶超過1億

8. 全球零售點超過53,000個,全球體驗店建成3500多家;全球服務網路已覆蓋110個國家,線上服務滿意度超過91%。

然後祭出 @安乎都護府長史 最新更新的各家手機出貨量分布圖:

可以看到華為在幾乎所有價位段都取得了極為恐怖的增長,除了在3000價位段有一些段內塌陷。現在我就一些我關心的問題做重點闡述:

1. 手機業務上半年碾壓式增長的內在原因是什麼?

核心原因是技術創新推動的體驗革命性的進步,這一點從高達900萬出貨量的P20全系列(除了P20Lite)就可以看出來,另外,P20Pro的總出貨量超過普通版P20。P20pro碾壓式的拍照體驗和麒麟970後期體驗的不斷更新,使得用戶不再單一考慮SOC對手機的影響,而趨向於整體評估手機的核心體驗是否滿足自己的痛點,而超級夜景、徠卡調色、GPU Tubro、CPU Tubro都是極大滿足用戶痛點的創新,因此獲得消費者拿錢投票。

2. 國內市場總量進一步萎縮,CBG取得了9000萬台出貨量的業績,存量市場博弈如何勝出?後續持續力是什麼?

簡單點講,就是做好爆品的同時維護好老用戶的體驗。國內市場競爭過於殘酷,所有的主力競品都有獨特的競爭賣點,在這種環境下展開競爭,只能靠巨大的研發投入換來體驗的實質性進步,比如P20Pro的拍照、比如麒麟970下放千元機配合GPU Tubro,比如給一億老用戶升級GT讓大家的遊戲體驗得到提升,增強老用戶的信心和美譽度,為換機升級做鋪墊。

而後續的持續力,依然基於技術研發和深度創新,所以余老闆才會喊出起來麒麟980吊打驍龍845和APPLE A12的口號。吊打不弔打,這都是公關口徑,但貌似余老闆吹過的牛,水分並不多,以麒麟980為核心的後續驅動力,是下半年華為保持競爭力的發動機。

3. 上半年出貨數據看,華為在3000元價位段塌陷比較嚴重,原因是什麼?NOVA3直面OV兩大廠的核心產品的競爭,華為怎麼定位NOVA系列?

華為在腰部市場的份額確實有所萎縮,原因還是產品力不夠導致,而NOVA3是補充這一產品力的主力軍。NOVA系列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60%,nova總計出貨量達到5000萬,腰部市場未來還會是華為重點加強的市場。相對競爭對手,華為的優勢是持續不斷的高強度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劣勢是營銷力度和有效性要進一步加強。

4. CBG的國際化業務進展如何?下一階段的重點是什麼?

下一階段,華為會繼續夯實EMEA、中國等優勢市場,在亞太和美洲市場重點提升,實現全球崛起。印度市場我們會在未來一段時間重點投入,參與到新興市場中去。

5. 最後一個核心問題,CBG下一個增長點是什麼?為什麼?

CBG下一階段在手機上的重點,是繼續提升高端產品線的份額,P20pro已經幫華為站穩了5000元價位的市場,預計在4000-6000價位段接下來會是國產手機與國際品牌對決的主戰場,華為會依託麒麟980 SoC和其他核心創新體驗繼續提升自己產品在這一市場的份額。

除了手機之外,華為CBG下一個戰略增長點是IoT生態的全場景智能生活,打造三圈生態,為消費者提供無縫連接的全場景智能生活體驗:

1. 全場景硬體突破:

打造三圈生態,為消費者提供無縫連接的全場景智能生活體驗(主入口:手機;輔入口:平板、PC、穿戴、音箱、車機等;泛IoT硬體,包括照明、安防、影音等,構建全連接數字世界)。就目前來說,HiLink現在連接的設備種類超過60種,產品場景Cover照明、安防、環境、家裝、節能、清潔、廚電、衛浴等所有空間場景,設備種類包含4個層級,前裝系統,大型嵌入式電器,家用電器,消費級小家電。其中,活躍度前3的品類是環境、照明、安防,其中環境類包括風扇、空調、空凈、加濕、除濕,照明的話,以歐普照明為例,歐普全系列產品均支持HiLink,累計SKU估計超過600個,涵蓋全屋所有級別的照明設備;

場景IoT的構建,例如全屋整裝,從弱電開始,4室2廳2衛,180多平米空間,所有的控制系統,都進行了智能化改造,4個層次的設備,涵蓋室內生活的所有場景,設備間實現了跨品類、跨級別、跨品牌的場景化聯動,並且達到了家裝級別的交付。目前不少地產商正在使用華為的交付方案,例如,中糧在北京的京西祥雲樣板間,中海地產在華南數十個地市的樣板間。

2. 內容&服務突破:

藉助華為智慧引擎和全新的人機交互方式,實現自然交互、直達服務(讓服務找人更精準,讓人找服務更便捷),給消費者帶來革命性的智能設備使用體驗。

3. 華為將通過開放芯、端、雲能力,打造共贏的智慧生態,與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未來極致的全場景智慧生活。

1) 云:服務能力開放-共贏:根據用戶所需,適時適地推送服務,讓服務主動找到用戶

2) 端:全應用能力開放-簡單:輕鬆將多種AI能力與App集成,讓App更加智慧強大

3) 芯:晶元能力開放-高效:快速轉化和遷移已有模型,藉助異構調度和NPU加速獲得最佳性能

總結一下:進入全球戰略進攻階段的華為CBG

雖然本次發布的只是華為CBG上半年的業績報告,但從暴漲的手機業績和IOT生態業績背後,我看到的是多年媳婦熬成婆,將多年研發投入徹底轉為產品的華為轉入全球市場戰略進攻。這種壓迫式的進攻,會直接導致行業洗牌和小公司退出市場,同期的主要競爭者將不得不提速跟上這種競爭的節奏。去年年末,我說2018年是手機行業的寒冬,而華為會是碾壓式的那個,上半年過去,從目前的情況看,這個冬天比去年預計的還要寒冷,恐怕未來基於本質IDH,生產找代工模式的企業日子都不太會好過。

時間過得很快,Q3和Q4的競爭會更加慘烈,遠超上半年這幾大核心產品的競爭,我估計年底變成Others的企業會更多,真如余老闆所言,一年後市場上可能就剩下三四家公司了。


推薦閱讀:

華為GPU turbo技術實現猜想
華為和OPPO誰才是中國手機第一?
華為新員工入職180天詳細培養計劃,拿來即用!
從「黑暗星球」到「黑暗森林」,華為和小米終將在什麼地方不戰而遇?|獨家
巨頭思科,籠罩在「中國製造」陰影之下的生死迷局

TAG: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