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寶寶發燒時,物理降溫比吃藥打針更實用!

當寶寶發燒時,物理降溫比吃藥打針更實用!

76 人贊了文章

最近很多寶媽都有提到「寶寶發燒應該如何物理降溫?「因為很多寶寶體溫都沒超過38.5℃,而很多寶媽的處理都有點太慌了。

而如果體溫沒有超過38.5℃,或既往有高熱驚厥史者,需要用解熱劑外,否則不必急於用藥。

因為大部分發燒都是因為感冒所引起的發燒,所以感冒的發熱科學的方法首先是用物理降溫,以下介紹一些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

1

多喝溫開水、果汁(如西瓜汁)

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多喝水來降溫,因為通過小便可以帶走一部分熱量(切忌不要給寶寶喝冷水),因為寶寶發燒時經常伴隨有胃腸道癥狀,喝冷水會刺激胃腸道引起其他疾病。而且要少穿衣服、降低室溫、注意休息等。

2

溫水擦浴

所謂溫水就是用溫度32度C左右的水,用毛巾蘸水擦拭全身,尤其是皮膚皺褶的地方,例如: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處等大血管表淺的部位。每次擦拭15到20分鐘。

3

頭部冷敷

病情重甚至高熱驚厥可以頭部放冰袋。

4

溫水浴

用比寶寶體溫低3--4℃的溫水,每次5--10分鐘。除頭部外將寶寶裸身放入水中,一定防止鼻腔和耳道進入水,溫水浴適合所有高燒的寶寶。

5

低溫室法降溫

尤其適用於1個月以下的小嬰兒,特別是夏天,打開把嬰兒的包包,敞開衣服,使其皮膚與外界空氣接觸。

用空調將室溫調節到24℃,把寶寶放在這樣的環境中降溫。當然任何寶寶發熱時室溫都不要太高才是。

6

冷鹽水灌腸

冷鹽水灌湯的降溫效果顯著、安全,但只適合在醫院操作。這裡我就不提及了,畢竟在醫院做比較好。

7

退熱貼。

退燒貼是必備的,而退燒貼本身就是物理降溫,所以是神器。日常多備好就好啦,不懂日常必備什麼藥品的,可以點擊這」寶寶的小藥箱,你必備齊全了嗎?「,我之前寫過一篇必備藥品。

8

酒精擦浴

這種方法很古老,但嬰兒的皮膚很薄,酒精可通過皮膚吸收入,而且酒精擦浴也會刺激皮膚,引起毛細血管收縮,阻礙了散熱,體溫會更高,所以現在此法已被摒棄了。

寶寶發燒後,寶媽常犯的錯誤

1

捂被發汗

很多寶媽覺得寶寶發熱怕冷,就給寶寶蓋過多的衣被蓋的厚厚的,認為幫寶寶捂捂,出出汗就好了,這些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寶寶與成人不同,汗腺發育不足,主要靠體表散熱,如在發熱時給寶寶捂的太嚴實,不但不能降溫或可造成溫度急劇上升,甚至可以引其高熱驚厥。

正確的做法是寶媽只須讓他的衣物寬鬆,穿的蓋的和平時一樣多就可以了。在疾病初期當體溫開始上升時,寶寶會覺得冷,此時應穿長袖透氣的薄衫即可,如服用退燒藥者,在服藥半小時之後,身體開始散熱反應,寶寶會冒汗拌退熱,此時就應減少衣物,並鼓勵寶寶多飲水。

2

盲目相信輸液

有的寶媽對寶寶發燒十分恐慌,恨不得立馬就能好,就要求輸液,豈不知輸液不能退燒,這過度的背後,有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除了醫院的經濟利益推動輸液過度以外,輸液有時也是醫生為遷就寶媽的自我保護的無奈之舉。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輸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會殘留在人體中,對人體有潛在的不良影響,同時輸液會加入抗生素,會造成腸道菌群失衡,和病菌產生抗藥性,所以要掌握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是一個簡單的醫學常識。

3

一發燒就服退熱葯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2個月以內的嬰兒禁止使用任何退熱藥品。在一般情況下,藥物退熱治療應該只用於高燒的寶寶。服用的方法和劑量一定要遵照醫生的醫囑。

建議:在體溫超過38.5℃再給寶寶吃退燒藥。如果寶寶以往有高熱驚厥史,也可在38℃時就給 寶寶吃退燒藥。 

有些性急的寶媽,常給寶寶混合使用不同種類的退燒藥物,用了口服藥半小時沒退燒,又加栓劑,然而各種藥物的作用的時效不同,混用可能使藥效重疊。結果燒退得太猛太急,又產生新的問題。

4

酒精擦浴、冷水擦拭

發熱用酒精和冷水擦拭對有的寶寶也不合適,因發燒的皮膚突然接觸冰冷的冷水或酒精會刺激寶寶,嚴重時會讓寶寶出現抽風。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證明在發燒時(38℃~41℃)用酒精擦浴降溫是不科學的,因為酒精擦浴後皮膚摸起來涼了,但酒精刺激皮膚血管收縮不利於散熱,且可能使患兒發生顫抖,產熱過多而不利於退熱,另外寶寶皮膚薄很容易吸收而發生酒精中毒。

5

寶寶服藥困難要求肌肉注射退燒

這又是一個認知的誤區,由於目前用於兒童退熱的針劑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含氨基比林成分),這類藥物副作用大,極易產生虛脫甚至休克;也可能出現過敏性皮疹(蕁麻疹、滲出性紅斑、剝脫性皮炎);更為嚴重的可引起粒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故世界衛生組織提倡口服解熱葯退燒。

寶寶最常見的是感冒發熱,但反過來發燒並不等於就是感冒。發燒只是人體對感染的一種反應,它只是疾病的特徵之一,並不等同於全部,引起發燒的原因是很多,找出引起發燒的原因有的放矢的治療才是根本。

妮卡麻麻

感冒發燒是我們當媽最怕的,畢竟當媽的,碰到事情也會稍微的會慌,但是不要太刻意的寶寶一生病就吃藥和打針,對寶寶身體的免疫力也是有點影響的。

加上藥物也都是有副作用的,在一些輕的情況下,不吃藥不打針,其實是可以有效的解決的。


推薦閱讀:

媽媽笑了,我好開心,小兒推拿推好了寶寶肺炎!
寶寶差點就變成「睡渣」,我用這些裝備和手段把他拉了回來
孩子不專註,「三分鐘熱度」,咋辦?
手足口病可能又流行,怎麼辦?
《小兒王的育兒經》第二章 不同時期孩子護養的要點 - 烏有之鄉赤醫網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