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馬車游蒲甘的塔中塔、佛中佛。緬甸14.

乘馬車游蒲甘的塔中塔、佛中佛。緬甸14.

來自專欄天津驢總

蒲甘古城雖只有四平方公里大小,但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公元二世紀,生活在這裡的驃人就已經把這裡建立成了一座擁有城門12座的像模像樣都城。那時在古城中就建有諸多佛塔,但多呈現為圓柱圓錐型。隨著時代發展,工匠們才將佛塔建築樣式演變為蒲甘王朝興盛時期的鐘型佛塔。當地人認為,小乘佛教講究積業成善,人們所掙財富最好的歸屬就是修築佛塔。

北京的張大姐今天的目的是要看「蒲甘最古老的佛塔」。誰知道馬車夫是否明白了她的意思。蒲甘佛塔區,有三條主要的柏油路貫穿其間。

路邊的佛塔,幾乎集緬甸一切建築藝術形式之大成。有的金光閃閃,有的潔白素雅,有的紅里透藍,顏色各異,大小不等,重樓復閣,巍峨壯麗;塔頂有圓有尖,有的既圓而尖,呈金鐘形、覆缽形,氣勢雄偉。伴以高懸塔周的眾多銀鈴,微風吹過鈴聲叮咚。

馬車沿著蒲甘的一條大路行進。這裡佛塔成群,但都不高大,絕大多數都是紅磚壘就,外觀也差不多。塔身主要是覆鐘形與花蕾形兩種,以覆鐘形居多。這些佛塔的外觀比較平淡,所以前來參觀的人很少,非常冷清。一路上只有我們一輛馬車。

當年蒲甘國王「阿奴律陀」篤信佛教,據說,當被奪取的《三藏經》等32部經卷,順著伊洛瓦底河運至蒲甘時,國王率眾臣前往伊洛瓦底江邊迎接,並自己下水將《三藏經》頂在頭上游回岸,安放在一頭象徵國王*權*利的白象背上。

白象托著《三藏經》在蒲甘茂密的森林裡行走時,忽然雙膝跪地,阿奴律陀國王認為這是佛祖顯靈,就在此建造了蒲甘第一座金塔,從此蒲甘開始了延續數世紀的造塔運動。

建造佛塔的材料多為普通的磚塊,但設計與建造卻非常考究。設計者圍繞塔基、壇台、鐘座、復缽、蓮座、焦蒼、寶傘、風標、鑽球這些佛塔的基本要素,發揮了充分的想像力,採用萬千變化,使之毫無雷同感:或方,或圓,或多邊,或鐘形;有的象宮殿,有的似城堡,有的如石窟

我們的馬車在柏油路上走了一會兒,拐進了一條小土路,好嘛,更加的空寂無人了。

北京大姐緊張的說,要是一個人還真不敢來啊。空無一人的曠野,太瘮人了。走了一會,馬車停下。

我們下車,穿過一片菜地,有走過一片近一人高的蒿草地,見到了一個佛塔。

馬車夫興奮的對我們叫叫著:「tu-po-gu-dan」。我倆不明白。這佛塔的特點是紅磚塔裡面包著一座年代更久遠的佛塔。這「tupogudan」是不是「兩層塔」的意思啊?又瞎蒙啊。

圍著塔轉圈的拍照,低頭一看啊,好嘛,鞋上,褲子上都是「蒺藜狗子」。難怪那馬車夫高挽起褲子呢。我們是怕扎,人家是怕擇蒺藜狗子麻煩。

看了這個「塔包塔」,也算很有收穫。在中文的蒲甘介紹中,我還沒有看到關於「雙層塔」的說明。

建造佛塔,是緬甸小乘佛教的一種傳統,無論是國王、僧侶還是平民,建造佛塔就是完成一個最大的善果。人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修建一座獻給佛的塔。獲得善果並非個人獨享,而是也可以惠及眾生。

我們回到馬車上,繼續前行。在顛簸的馬車上,揪下衣服上的草蒺藜。不時的抬頭,看看眾多姿態各異的佛塔寺廟,無序列的長在這片蒼茫大地上。

蒲甘的佛塔區沒有圍牆,沒有檢票,沒有旅遊服務設施,一切仿若百年前,與大地相伴,與綠樹相依,只是少了煙火氣息。

遊覽佛塔區,最好乘坐馬車,走走停停,隨心所欲,車夫就是最好的導遊。雖然所到之處全是佛塔與佛廟,但是卻一點都不會乏味。

馬車夫拉著我們在幾個年代久遠的塔前下車。佛塔有尖頂、圓頂,方塔、圓塔,紅塔、白塔,有的金光耀目,有的灰白蒼涼,有的灰頭土臉,有的敦厚樸實,有的磚雕精細,有的粗獷渾厚。別看古塔殘破,一般塔內的佛像都維護得很好!

每到一座塔前,馬車夫嘴裡總是喊著:「o-lu-wan……o-lu-wan」。這是說「古老」的意思嗎?哈哈,全是瞎蒙啊!昔日有萬塔美譽的蒲甘,如今在荒涼的平原上只剩下有2230座古塔和416所古廟。即使加上一些殘存的遺迹,全部古迹也不過5000處左右。

看著一座反覆維修過的塔基,這塔應該是很有來歷的。一種蒼涼、質樸的氣氛撲面而來。磚塔內外的浮雕技藝精湛,美崙美奐。在遍地佛塔中,有的塔真是很漂亮。摸著不知名的野塔,有一種探幽的感覺。

荒涼了千年的佛塔啊,開始也不會料到如今的我們來憑弔一番吧?蒲甘的馬車夫,對這些塔大多都了如指掌。如果我們會英語的話,這個車夫一定對如數家珍的給我們介紹。他還是很熱情的。

車夫在一個磚塔前停下,領我們去看塔內的壁畫。要不是他的引領,誰也不會想到,這個不起眼的塔內壁畫很清晰、很精緻。這塔和壁畫應該好好的保護啊。千萬別給人把壁畫盜走。

那些西方的強盜已經偷走了不少的壁畫和雕像呢。20世紀初,西方探險家,其實也是盜賊,剝下珍貴而精緻的壁畫,拿走生動的雕像,現在都安放在柏林的博物館裡。

看見蒲甘這樣的古迹遺址,還是忍不住要驚嘆,那種心情和看見吳哥窟是一樣的,是一種怎樣的力量和魄力,成就了永遠的偉大。這些佛塔的建造,來自千年前的國王、大臣、僧侶、平民……根據不同的經濟實力、社會地位以及審美趣味它們有著不同的風格。

歷經900多年的滄桑,叱吒風雲的王朝早已灰飛煙滅。歷史變遷和地震災害使蒲甘昔日的風光不再,世俗的民居、華麗的王宮、恢弘的古城用木材建造的部分,自然早消失,幾乎片瓦無存。

歷史也曾記載一國王為了阻止忽必烈的入侵,就拆掉1000多座佛塔以築城牆。1975年的一場大地震,震壞不少廟宇,還好修復工程馬上展開。全世界的人們都有珍惜和保護這些古塔啊!

我們今天看見的只是當年弘大王朝的一小部分。更多的遺迹湮沒在田野和荒草短樹中,讓世人遙想當年的輝煌......。看著古塔上落著的鴿子,想起劉禹錫的詞:「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驢總的懷古思緒中,又來到一個雙層塔前。這個塔被鑿開一條縫,就是為了使人看到裡面還有一座古佛塔。

在另一個門口擺放著鮮花的佛塔里,一尊白色佛像的胸部被鑿開了,只見裡面還包裹著一尊黑色佛像的佛頭頭部。這算破壞文物那?

我想起了張大千,為了看到年代更久遠的壁畫,他揭去了敦煌壁畫的表面一層。考古學啊,咱也不懂,只是覺得最好把每尊雕塑、每層壁畫都保留下來!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啊!!

迷人的蒲甘遺迹啊,不光是佛塔有雙層的,連佛像也有雙層的啊!有時間的話,就寫一篇論文,專門介紹蒲甘的「雙層塔和雙層佛像」。

我們看過的塔有的很小,過道狹窄,門洞只有半米高,要彎身鑽過。有的塔外立面直接是細小的磚頭堆砌,有的塔被地震震或兵災毀為兩半。殘破的古塔像是在訴說著過往的心酸。幸虧雇了馬車,如果沒有車夫的指引,我們自己在荒野中找野塔,加上毒*辣的太*陽,那就真是夠嗆啊!

馬車又走上了柏油路,路過蒲甘博物館,我們下車。噢,今天是周一,博物館關門。赫,你瞧瞧。不過,就是博物館開門,我們也沒有時間進去參觀了。馬車夫不停的給我們看錶,意思是:小龍規定的時間馬上就要到了,快回去吧。哈哈,車夫遇到了驢總,哪能浪費一點點的時間啊。

在路上遇見了幾輛「老爺車」。整個緬甸可以說是不同時期汽車的展覽館。一些公交車的安全狀況就更差了。

足足巡遊了倆小時,我們回到了旅館大門前。給了車夫12美金,他還是喜歡要緬甸的貨幣。恰好小龍出來了,和車夫兌換的鈔票。小龍說這個車夫實在,另一輛馬車早在一個小時前就回來了。哈哈,驢總又遇到好人啦!

快回房間擦把臉吧,旅行社的行程又要開始了!

推薦閱讀:

【緬甸】大金塔見識塗鴉術
最後一個漢人皇帝因為沒錢給緬甸國王送禮慘遭殺害
如何在緬甸娶到3個老婆
緬甸土豪150車翡翠原石免費送!每天五百人瘋搶,原因令人心酸

TAG:緬甸 | 佛教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