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聊娛樂圈(六)

閑聊娛樂圈(六)

5 人贊了文章

我在帝都娛樂圈做了2年經紀人,這個系列是兩年間的所見、所聞、所感及所思,姑且算作是對人生某個階段的總結。另有回答「作為圈內人,娛樂圈到底有多亂?」這個問題,原貼鏈接:moongirl:作為圈內人,娛樂圈到底有多亂?

演戲鬆弛是對一個演員的超高評價,但那是對老演員說的。如果導演對著一個新人說你演戲很鬆弛嘛。潛台詞其實是你最近有點鬆懈了,你得綳著啊。有很多功成名就的演員在回憶往昔時,最羨慕的就是自己年輕時憋著的那股勁,還有一種「不用演」的狀態。小李子在《全蝕狂愛》中不用演,周迅、陳坤、劉燁在《巴爾扎克和小裁縫》里,全都不用演。

如果說表演也分為三個層次的話,那麼第一層毫無疑問是本色演出。第二層開始加入技巧,主攻可塑性,深挖表演空間,打破心中的壁壘,狙擊僵化的思想,試圖嘗試通過各種(帶跨度性的)角色演出多樣人生,但仍致力於維護第一自我的神秘人設。第三層則是拋棄技巧,又回到「本色」演出,在經過螺旋式的上升後發生了質變。在學遍了所有招式後又拋棄所有招式,無招勝有招。表演行雲流水、收放自如,那時的我,體會到的是一種飛升的快感。飛升時,還是忍不住回望站在門口的那個自己,遙想當年的靈性、自由......

近年來,我們有神話「一人千面」的趨勢,並以此作為評價演員的標準。這是一條歧路。演員首先需要對自己做一個詳細的SWOT分析(優勢、劣勢、機會、威脅),想明白戲路是關鍵。我們的影視作品類型豐富,最基本的分法:古裝、年代、現代。其實,能把所有類型都hold住的演員真的不多。有人古裝扮相就是丑,有人拍年代戲怎麼看怎麼違和,怎麼看都不像那個時代的人。一個演員把適合自己的角色演到極致,一樣可以成為大師。硬要凹個不適合自己的,自己彆扭,觀眾看著也難受。

對於大部分演員來說,收永遠比放困難。在表演時,演員需要經得住誘惑。在一場戲裡,給某個角色加點小動作,很容易吸引眼球以至於出彩。最高級的搶戲都不是通過台詞來操作的。然而,演員的表演不能以博眼球為前提,最後還得回到「合理」二字。不管是荒誕奇幻,還是黑色幽默,除去一些極致的情境,每個人物的行為都有其內在的邏輯鏈條。一個人物的家庭出生、成長背景、教育環境都會影響他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人就會有對應的價值觀,價值觀會指導他的日常活動。演員需要合理化人物的行為,不能讓觀眾看了覺得莫名其妙,只能以「這個人大概是瘋了吧」作為評語。當然,將人物行為合理化的首要環節是編劇。不知道現在的編劇在創作之前,是否還寫人物小傳。什麼?撰寫人物小傳不是演員該做的事情嗎?不寫人物小傳也沒關係,但是作為編劇,你應該比其他任何人都了解你所創作的這個人物,你需要全面把控所有人物的外在動向和內在誘因。故事情節總是由人物來推動的,人物在劇本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這兩年有些演員火了,也是因為所謂的人設討喜。

先描述一個場景,再做探討。

男一:我們來分析這場戲。這場戲很重要的。點點點、核核核在這裡,觀眾要的在這裡。情緒有4個層次,這裡是起點,這裡該轉折.....好了,完畢,開始拍吧。

反一:你分析得不錯,但是,我又不是機器人。啊,情緒該轉折了,啊,情緒該落了,啊,這裡該哭了。我可不知道等會會拍成什麼樣子。到時情緒來了,感覺來了,不就有了嗎?

男一:萬一到時情緒沒來呢?感覺不對呢?那戲不就榻了嗎?

反一:沒那麼誇張,我自己的水平我知道,再差也是及格。

男一:你演戲不能只考慮自己啊!你把觀眾放在什麼位置?

反一:what?觀眾在哪裡?他的感受關我屁事!

男一:我不和你爭了,等戲播了,咱們再看效果。

反一:我不會看的,肯定是你的好看啊。你都知道觀眾的點在哪裡了,你全部都給他們了,他們還能說不好嗎?

男一:那你都知道觀眾要什麼了,為什麼不照顧他們?

反一:算了,道不同不相為謀。咱倆的認知不一樣,多說無益。

以上場景,包含著兩個主要問題:1、你屬於什麼類型的演員?2、自我和觀眾的關係。

關於表演中的感性與理性,在《表演者言》秦海璐的那一期有聊到。外科醫生、工匠、詩人、哲學家,表演的世界本就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倒是樂於見到不同類型的演員撞出熱烈的火花。至於自我和觀眾的關係,戴錦華教授在《電影批評》里有專節講述,現摘抄一段:演員與電影的主創人員充分意識和感知著此刻處於缺席狀態的觀眾,他們的全部作為/表演,是以觀眾的在場為前提的,那是朝向未來觀眾的、為了未來觀眾的表演。但同時,他/她必須無視未來觀眾的存在,必須在攝製過程中充分假定四壁玻璃牆外並不存在著貪婪窺視的目光。換言之,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所有元素:場面調度、攝影、錄音、表演,都必須一個缺席的在場——未來觀眾的觀看為前提,同時又必須充分實踐一個假定:並沒有人在觀看、亦沒有人在講述,是故事自行湧現、自行講述、呈現自身。而在觀影過程中,觀眾則假定銀幕上發生的一切在場,以獲取某種鏡像階段的情境,換得想像王國的入門券;同時因知曉其缺席,而維繫全知全能的主體位置。

導演一喊開機,你便迅速分裂。一個演,一個看。既是表演者,又是觀看者。觀看者隨時表達、反饋,表演者隨時接收、調整。導演喊停時,你的表演、觀看均已完成,元神歸位。一個優秀的演員,必須得知道自己在鏡頭前演成了什麼樣子,頻繁看回放是個不好的習慣。其實,演員不用對觀眾有太多的顧慮,只要你心存敬畏,心懷尊重就好。(未完待續,2018.8.30)


推薦閱讀:

史上最快退出娛樂圈記錄??
揭秘演藝圈不老之謎----回春丸
演藝圈十大國寶級人物
趙麗穎告別娛樂圈了?網友:太突然了好捨不得!

TAG:娛樂圈 | 演藝圈 | 演藝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