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怎樣從消費升級走向消費降級的?

我們是怎樣從消費升級走向消費降級的?

來自專欄杠精侃財9 人贊了文章

上周是貨幣政策轉向的節點,政府一直在強調的「去槓桿」變成「穩槓桿」。為了托住經濟,央行又開始放水,財政部也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人民幣匯率截止上周五兌美元下跌到6.82……

從2008年次貸危機開始,我們在經歷第四次貨幣寬鬆,所以大家也很熟練,A股市場中大基建、PPP概念股觸底反彈,房地產市場再次被報以厚望,還沒上車的老百姓哀嘆,這輪難道又趕不上了?

但是與此同時,我們又面臨著新的情況。

斥巨資搖號買到的新房,因為質量問題在各地激起維權事件。

交得起幾百萬誠意金的千萬富翁們,和普通百姓一樣糟心,只不過他們的訴求不包括退房這項選擇。

拼多多成功在美國上市,揭掉了中國人最後一層遮羞布。說好的消費升級,消費拉動內需,轉眼間就變成消費降級。

拼多多展現出一個不被五環內人民見過的世界,被精英群體斥責為讓中國社會倒退20年,由此出現新詞「五環內障目」。

但該被痛罵的不是企業的商業模式,而是造就這種商業模式的土壤

10年之內四次貨幣寬鬆,前兩次分別對應著美國次貸危機和歐洲經濟衰退,因為是內外部市場同時大水漫灌,所以並沒有引起匯率壓力和資本外逃的狀況。

但是這兩次放水的結果是推高了企業負債,企業部門加槓桿加不上去了,也讓後來的貨幣寬鬆政策效果越來越差,錢無法流入實體經濟,開始在金融部門空轉,天量資金尋求投資門路,刺激了非標資產的大發展。

到2014-2015年,歐美經濟已經開始轉好,我們面臨著前兩次放水帶來的去產能調整陣痛。這期間央行6次降息5次降准,直接助推了2015年的A股牛市,可惜牛短熊長,在股票市場暴跌之後,房地產適時擔負起吸納天量資金的重任

這就是離我們最近的房地產牛市的背景。房地產市場從2016年啟動爆發,到2017年初愈演愈烈,然後各地推出史上最嚴限購政策。

一線城市房價開始被冷凍,二線城市披著搶人政策的外衣,繼續在限制與助推的矛盾中前行。三四線城市通過拆遷,棚改貨幣化完成了一輪去庫存,房價脫離本地收入水平拉近與大城市的距離。

輿論壓力之下,限價令讓市場進一步扭曲。

天價誠意金搖號買來的豪宅卻成為豆腐渣工程,在房住不炒的名義下沒人願意退掉這樣的房產,維權訴求是賠償房子兩手都要得。

這些年來勤懇工作的人比不上買房炒房的人。增長乏力的工資省吃儉用攢下來也要被通脹收割,即使會投資理財還有股市和P2P等著挖坑暴雷

但是現在,杠姐想說要感謝背上巨額房貸勇敢托市的房奴們。因為他們,消費升級轉眼就變成了消費降級,本來該滯脹的經濟現在只有滯沒有脹

最近華為因為降低了北京地區員工的公積金繳納比例,引起一位職員憤而發帖。

他抱怨企業的做法先不論是否正確,就看其描述的生活狀態,讓我們感嘆原來年收入50萬的人生贏家就過著這樣的日子。

從買房到現在,我的褲子都是穿破洞了才會買新的;

從買房到現在,我再也沒有帶老婆孩子真正度過假;

從買房到現在,出差我有時候連瓶水都捨不得買;

從買房到現在,不是為了工作,我和我老婆都不會打車;

從買房到現在,我每10天都要還一個貸款……

到2017年末,居民部門負債已經達到GDP的55%,處於歷史頂峰。考慮到我國GDP分配中居民佔比比較低,這個負債率幾乎已經無法再增加。

今年以來所說的去槓桿,其實不過是把其他部門的債務轉嫁到居民身上,通過房地產去庫存,變成了房屋貸款由百姓負擔。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這麼多貨幣放出來,即進入不了實體經濟,也沒有推高CPI,因為全都堆積在上漲的房價中了。

那麼現在我們開始了第四次貨幣放水,雖然政府一直強調不會是大水漫灌,但水放出來能流到哪裡卻不是誰說了算的

房價還能成為我們的蓄水池嗎?

如果能,不要哀嘆,這是幸運的。起碼買不起房子生活還能照舊,如果變成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那任何人都避免不了消費降級的命運。而且越是窮人,被收割得越狠

文源:杠精說財(GJshuoqian)此為原創文章,轉載請說明出處!


推薦閱讀:

酒業標準修訂,回歸消費本位
「Z世代」的消費理念又當如何?
7萬元買啥車?消費降級大趨勢下這幾款車必看!
現金,正在被拋棄的消費方式?
人們在談論「消費降級」時,主要在談些什麼?

TAG:消費行為 | 消費升級TradingUp | 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