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女孩,會被富養毀掉?

什麼樣的女孩,會被富養毀掉?

來自專欄簡族125 人贊了文章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有三個女人組織的聚會特別有意思。

一個是陸小曼,一個是林徽因,一個是冰心。

陸小曼

藝術家喜歡去陸小曼那裡;學者喜歡去林徽因家;作家詩人們兩邊都喜歡去。

林徽因

去不了前面這兩家的,就去冰心家。

冰心

聚會人氣比不上,冰心就覺得生氣,後來特意寫了篇《我們太太的客廳》諷刺另外兩位。

在這篇小說里,人們很容易將當時的文化界名人對號入座: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從文、徐悲鴻、胡適……

實際上,當時的文藝界名流,大半都出入過陸小曼與林徽因的客廳。

陸小曼與林徽因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徐志摩認識陸小曼,倒不是在她的聚會上。

徐志摩與陸小曼

1922年,徐志摩從康橋大學(今劍橋大學)留學回國,經常與好朋友王庚相聚。

此時的王庚可謂是人生得意時:以優異成績從美國西點軍校畢業回國,兩年就做到陸軍上校,剛剛娶到了名媛陸小曼,不久又正式晉陞陸軍少將。

陸小曼與王庚的結合,屬於典型的傳統婚姻,門當戶對、父母之命:王庚有官身,前途無量,陸家有銀行,家財萬貫。

王庚與陸小曼

但是呢,王庚是個事業心很重的人,又做了高級軍官,公務越來越繁忙,沒什麼時間陪陸小曼。

陸小曼當時算是名媛界的半壁江山,哪裡閑得住?

徐志摩要找王庚聚會,陸小曼要找王庚陪她遊玩,忙於公務的王庚也是心大,乾脆就讓徐志摩陪陸小曼四處參加或組織活動。

兩人這麼朝夕相處,一個溫文爾雅、瀟洒浪漫,一個美麗大方、氣質高雅,沒過多久便互相愛慕上了。

徐志摩給陸小曼寫了《愛眉小札》,陸小曼回贈用英文寫成的情詩。

等王庚回過神來,自己已經變成了多餘的人,賠了夫人,又丟了朋友。

陸小曼這樣的女子,確實很容易讓人愛上。

她出身名門、家財萬貫,又是家中獨女(她本來應該有八個兄弟姐妹,但陸家只養活了她一個),實打實的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陸小曼從小受到學校良好的教育,成績優異,尤其英文極佳,17歲就被北洋政府外交總長聘為翻譯,沒幾年就成了北平交際場上的一枝花。

她還擅長戲劇,熟諳崑曲,文筆也不錯。

但她真正的才華,是與徐志摩相戀後,拜著名畫家劉海粟為師,在國畫方面展露驚人的天賦。

與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相比,陸小曼確實要更符合浪漫主義詩人對伴侶的想像。

但最符合徐志摩想像的,也不是陸小曼,而是林徽因。

徐志摩的家族本來是世代經商的,但到了他這裡,忽然走上了文學的道路。

幾十年後,他的表弟成了武俠小說的巨擘,他的外甥女成了現代言情小說的鼻祖。

這兩個人,一個叫金庸,一個叫瓊瑤。

金庸討厭徐志摩,他書里的「表哥」都不是什麼好人,一個個看起來風度翩翩,實際上薄情寡義,全都沒有落得好下場。

徐志摩的第一次婚姻,也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完成的。

張家與徐家同為富商,且張家有較硬的政治背景,張幼儀又是個傳統觀念里「賢良淑德」的女子,徐志摩的父親對這場聯姻很滿意。

但徐志摩不滿意。在他眼裡,張幼儀始終只是個「鄉下小腳女人」,結婚不久,便北上求學,拜梁啟超為老師,後來又留學歐美。

1920年,徐志摩來到倫敦,認識了林長民,兩人一見如故,結為忘年交,以兄弟相稱。

此時的林長民,正帶著16歲的女兒林徽因遊歷歐洲,「開眼看世界」。

林徽因的出現,不僅刺激起了徐志摩對自由愛情的渴望,還激發了他寫詩的潛能。

徐志摩追求林徽因,林徽因也被他淵博的學識和英俊的外表所吸引,但林徽因很清醒:他是個有家室的人。

她選擇了從這場短暫的愛情里抽身而退,並未深陷其中。

張幼儀與徐志摩的離婚,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依據《民法》的西式離婚案。

徐志摩與張幼儀

1920年底,張幼儀到歐洲找徐志摩,在船即將靠岸時,她一眼就認出了徐志摩:他是所有接船的人里,唯一滿臉寫著不高興的人。

過了一年多,兩人在柏林簽字離婚,此時的張幼儀,剛生下了與徐志摩的第二個兒子。

早在徐志摩將事情鬧得不可收拾前,林徽因就隨父親回國了,不久,與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訂婚。

林徽因與梁思成

年輕時的梁思成與徐志摩,在外形上其實有些相似:都把頭髮梳得油光發亮,戴著一樣的圓框眼鏡,黑西裝、白襯衫,是當時典型的斯文人。

這兩個人雖然在不同的領域,但都是各自領域最頂尖的精英。

但林徽因還是一眼看到了兩個人巨大的差別:徐志摩信奉浪漫主義,梁思成做事一絲不苟。

太浪漫的人,在生活中都不怎麼靠譜。

而徐志摩呢,沒追求到林徽因,等回國時,喜歡的女子已經和自己老師的兒子訂婚了。

他遇上陸小曼,就是在這個時候,他愛上陸小曼,也有點「退而求其次」的意思在裡面。

徐志摩回國後,短短一年時間就舉國聞名,和他有關的一切都成了文化界茶餘飯後的談資。

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愛情,也因此而鬧得舉國皆知,王庚再想裝不知道也不成了。

其實王庚自己也清楚,就算沒有徐志摩的出現,他與陸小曼也很難走下去。

他們倆,其實根本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性格、興趣、價值觀念都相去甚遠,相處的時間又太少,兩個人沒多少機會互相了解。

1925年,上海有一場極其尷尬的飯局。

飯局的組織者是劉海粟,也就是陸小曼的繪畫老師。參與飯局的,是兩組三角戀。

飯局上,劉海粟大談自由戀愛,提倡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

飯沒吃幾口,王庚的臉就綳不住了,他沒想到文化界也有鴻門宴,匆匆忙忙走了。

話挑明到這個程度,再不解決也不行了。

陸小曼與王庚談了一場,王庚雖然頭頂上不怎麼好看,但離場的態度還是很瀟洒的。

「我們大家是知識分子,我縱和小曼離了婚,內心並沒有什麼成見;可是你此後對她務必始終如一,如果你三心二意,給我知道,我定以激烈手段相對。」

王庚很愛陸小曼,但不知道該怎麼愛她,離婚後,他終身沒有再娶。

王庚

1926年,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證婚人是徐志摩的老師,梁啟超。

徐志摩請梁啟超,是希望獲得祝福,但事實證明這是個餿主意。

他沒有想到,曾經的革新派,隨著年齡增長和時代發展,會自然變成保守派。

婚禮上,梁啟超把兩個人都罵了一頓,說徐志摩用情不專,說陸小曼不守婦道,說他們倆自私自利、把婚姻當成兒戲。

但老爺子好歹沒忘記自己是來證婚,而不是砸場子的,以一句怎麼看都不像祝福的「我希望這是你們兩個人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結尾。

這可能是整個民國時期,最尷尬的一場婚禮了。

有多尷尬?

就跟周立波再婚的那場婚禮,崔永元做主持人講話的時候一樣尷尬。

雖然婚禮不怎麼愉快,但兩位新人對這場婚姻是很滿意的。

不滿意的,是兩邊的家長。

民國時期,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革。

新與舊的辯駁、衝突,在各行各業、各色人等之間,都展現得淋漓盡致。

當時代表「新」的年輕人,已經見識到了文明的曙光,但他們想要過上夢寐以求的生活,還需要衝破層層阻力。

其中最大的阻力,往往來自於父輩。

婚後,兩人離開北平到了上海。

當時被社會公認的名媛有兩個,被並稱為「北陸南唐」,這下兩個人都在上海,難免要分個勝負。

陸小曼的生活是奢靡的,她自小被富養,沒體會過缺錢是什麼感受。

在上海,他們租了一套帶花園的三層大別墅,最多的時候有14個傭人。

陸小曼喜歡買漂亮衣服,喜歡參加聚會,喜歡跳舞聽戲,喜歡打牌,還染上了鴉片。

沒有一樣,是不需要錢的。

徐志摩的父親不喜歡這個兒媳的生活作風,就斷了對他們的經濟支持。陸家也覺得顏面盡失,幾乎斷了往來。

陸小曼每月的花銷,大約要五六百大洋,徐志摩為了湊夠這個數,同時兼任三所大學的教授,仍舊是入不敷出。

在當時,徐志摩絕對屬於高收入人群。

同為大學教授和著名文學家,他的收入僅比魯迅稍低,而魯迅在北平買了兩座四合院。

但陸小曼的生活里,絕不僅有奢靡的一面。

她與徐志摩共同創作了話劇,參與籌備了女子書畫會,接待文豪泰戈爾,組織了許多文藝聚會。

她的國畫作品得到廣泛認可,成為她以後的主要發展方向。

倘若將才情和生活剝離開來,人們會得到兩個不同的陸小曼,一個讓人心生嚮往,一個讓人敬而遠之。

那徐志摩就比較痛苦了,朋友可以有選擇地參與陸小曼生活的一部分,他必須參與全部,並對後果負責。

高額的開銷,讓同樣從小不知窮滋味的徐志摩叫苦不迭。

共同生活中,至少要有一個人負責為生活兜底,徐志摩從前沒有做過這個角色,他也做不好這個角色。

兩個瀟洒浪漫的人,終於為錢的事情發生了爭吵。又因為陸小曼抽鴉片,這是徐志摩極為痛恨的。

吵來吵去,問題一點也沒有解決掉。

1931年11月,在北大做教授的徐志摩,飛回上海與陸小曼團聚,但又一次發生了爭吵,兩人不歡而散。

為了節省開支供陸小曼花費,徐志摩選擇乘坐免費的郵政班機回北平——徐志摩畢竟是深愛陸小曼的。

為了趕上林徽因的演講,徐志摩顧不上天氣不好,仍舊上了飛機——愛而不得的人,總是很難忘記的。

種種巧合連在一起,36歲的徐志摩就這樣死於空難。

徐志摩去世後,陸小曼的日子很難過。

她既要面臨丈夫去世的痛苦,還要面臨社會的指責。

最愛交際的陸小曼,也不交際了,專心整理徐志摩的遺作,陸陸續續總算出齊了。

陸小曼的生活收斂了很多,可惜這收斂來得太遲,假如她早幾年明白,怎麼也不至於太落魄。

失去經濟來源的陸小曼,主要靠朋友翁瑞午接濟,過了六年,他們同居了。

翁瑞午沒有與妻子離婚,也沒有與陸小曼結婚,他們對外宣稱是朋友關係。

翁瑞午是真心喜歡陸小曼,但陸小曼愛的只有徐志摩,她僅僅是依賴翁瑞午——她已經離不開鴉片了。

一代名媛陸小曼就這樣過完了自己凄涼的後半生。

民國時期那幾場特別有意思的愛情公案,主角們居然互相之間都是朋友。

他們構成了一張四通八達的蜘蛛網,你從任何一個人物出發,都可以抵達另一個看起來似乎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物。

我們現在回過頭去看,有人看到的是「貴圈真亂」,有人看到的則是:優秀的人只會選擇同樣優秀的人為伍。

他們的才華讓他們聚在一起,他們的差異也讓他們走向不同的結局。

同樣是出身富貴的大家閨秀,陸小曼與林徽因的差別就很大,究其原因,是兩個家庭在教育觀念上的巨大差距。

同是富養,陸家只看到了女兒的物質需求,而林家更注重女兒的精神世界。

所以當陸小曼為自己的物質享樂買單時,林徽因在學術上完成了一系列名垂青史的成就。

陸小曼的人生,太可惜了。

本文由公眾號簡族專欄作者 少年封塵 創作。

文章首發公眾號 簡族(ID :jianzu1126),歡迎搜索關注。

微信公眾號搜:簡族

關注後回複數字 1 到 4,即可免費獲取幾十萬字簡族精選文章,讓你思想和人生都獲得爆髮式成長。

回復『 1 』到公眾號後台,獲取三萬字成長類人物文章,讓你在成長過程中快速學會成功必備要素。

回復『 2 』到公眾號後台,獲取四萬字文化類人物文章,讓你的大腦迅速具備精英人士思維。

回復『 3 』到公眾號後台,獲取三萬字情感類人物文章,教你學會人世間的愛情真諦。

回復『 4 』到公眾號後台,獲取兩萬字社會類文章,帶你了解世間百態,擁有更正確的思維方式。

「簡族」,青年精神圖譜,做最好的90後人物類讀物,每一個人都值得被記錄。

聽說,比同齡人更有思想更優秀的人,都關注了「簡族」。

推薦閱讀:

本地人上本地大學真的會遭人看不起嗎?
生活因閱讀而美麗
第九講 宣教的生活

TAG:文化 | 生活 | 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