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 | 一個人的好天氣

極簡旅行優選作者:Janicee

微信公眾號:蝴蝶巴特

音樂資源載入中...

其實還在杭州的時候,就已經下定了決心在年底之前要到另外兩個同樣喜愛的城市轉轉——蘇州和揚州。江南的味道是多麼地勾人吶,除去還未來得及探索的揚州,走過溫婉氤氳的杭州,宅藏深巷的蘇州,誰能不愛呢。

嘛,感覺蘇州是一座更適合獨自前往的城市。在途中所至的大多數地方都是園林,幽然靜悄,一個人心平氣和則恰好,兩個人嬉笑怒罵在裡邊便顯得多餘;而吃食的分量也是剛剛好,早些時候和來自江南的朋友聊到全國四方的飲食,唯獨江南地方的食物屬精巧類型,對獨身前往的有人來說實在是再友好不過了。從15年到今年啦,每年至少要有一次「一人行」的,那今年的指標就交給可愛的蘇州啦。

2018 / 06 / 25

________

[ 在這裡的每一天都是艷陽天 ]

依舊是夜裡出發,清晨到達的方式。因為決定出發此行的時間晚了,錯過了最佳的購票時間,乾脆就買了一張過夜的硬座。坐十四個多小時的硬座,再一次確認了自己還算年輕,腰背筋骨還經得住這樣折騰,中途時睡時醒,但總的來說還算是休息夠了的。

列車在早上駛過無錫之後,離到蘇州就不久了,經過這麼一大段的舟車勞頓,想著下了車一定要吃一頓讓自己能幸福到昏頭的早飯,拿起手機開始找好吃的。在杭州的時候,好友幾乎是苦口婆心勸我一定要試試湯包,但我還是留下了遺憾,這回便決定用湯包來開場啦。

「吳盛興縐紗湯包館」,最愛正是這口外皮似縐紗的湯包啦。一口下去香汁四濺,嚼著厚實的肉吮著濃湯真是太滿足。吃湯包時千萬千萬要小心,每一籠剛出鍋的湯包都超級燙吶。

同樣好吃的還有個頭超大的蝦肉生煎,精華在於生煎底那層黃澄澄的焦殼。當滿懷激動地咬破外頭的脆皮時,又是一股滾燙的湯汁出其不意地濺了出來。

包子這類的麵食正中我的心頭好啦!如果要給江浙的傳統小吃排個名次的話,湯包和生煎必是榜首的。所以這極為隆重的開場一吃,吃掉了整整八個生煎加十個湯包。

這次依舊是選了一個好的住處,在拙政園的邊上,比起要大費周章地轉好幾趟公交的奔波,住處和火車站相距不過也就一公里,是背上包就能步行至的好距離。因為是一個人出門,也不用考慮拍照的問題了,收拾行裝的時候帶了兩件沒什麼重量的運動服,一雙跑鞋穿在身,相機塞進包里,便可以輕裝出行了。

吃飽再睡足之後,開始走路。來到之後先弄了一張地圖,把想去的地方都標註出來,然後計劃用三天的時間將這些地方都去遍

(一開始是打算集中地去那些離得近的地方,後來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我的行走路線像亂麻一樣沒有規律地蔓延了)

首選是離拙政園很近的

平江路

。到目的地之後就傻眼了,好像敢在蘇州體感溫度直飆五十度的天氣下還出來閑逛的,也就只有我一個了。在平江路上漫無目的地瞎走直到汗流浹背之後,終於決定找一個近處的咖啡廳歇腳避暑。

來到隱藏在小巷子里的「Energy Coffee」,點一杯補充能量的手沖。坐在空調房裡和咖啡師小哥聊了幾句天之後便離開了

(小哥人超好,臨走前還送了我一包掛耳 > <)

。想要去的園林大多都是下午四點停止入園,所以又得趕路了。

有河水從平江路兩沿的中間穿過,大概因為遊人少了,撐船的師傅看起來輕快又歡樂。路上所見一直都是這樣叫人看著,就想要快樂得蹦蹦跳跳的綠意吶~

  

平江路上的可愛小店

進入

「耦園」

的時候正好是閉園之前,因此園內幾乎沒有人。

在裡頭尾隨一隊有講解的團,反正在來前自己根本是個不了解園林的俗人,就乾脆聽聽別人怎麼說。

耦園原名涉園,取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園日涉以成趣」之意,後來耦園得名於其背後的佳話,「耦園住佳偶,詩曲築詩城」,佳偶諧隱於此,可是愜意。

從耦園出來之後,又一路溜達去了

誠品

一直對書和文具沒有任何抵抗力,所以書店是此行中最值得期待的一站啦!

朋友說我運氣超好,正好趕上了小王子75周年的紀念展。展廳不大,陳列的倒是挺多有意思的玩意兒,認真看完每一樣展品下來前後花了也不過半小時。

作為中轉休息站的「矩陣咖啡」,以及獲得的今日售出的最後一杯黑洞咖啡~

怎麼說呢,和自己做旅伴實在是太愜意。自認為自己算是個能「經得起折騰」的,平時挺懶但對自己喜歡的事物還是有夠上心的人。做好行前攻略日程,然後放肆地去每一個想去的地方,哪怕是不太了解園林建築的專業知識,但跟著講解的人,多少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愛喝咖啡就去好多個咖啡廳一一喝遍;夜裡再溜達去聽聽園林裡頭的小曲兒。

取悅自己真的挺簡單,其實天氣熱或者走到平足也無所謂,做到想做的事就是超級滿足啦。

「網師園」

唯一開放夜遊的園林

,夜間還可以到宅院里聽幾首崑曲和評彈。推薦我游網師園的朋友讚譽其是蘇州最美的一座園林了,甚過大名鼎鼎的拙政園和獅子林。

網師園確實是精緻又造巧,特別是夜裡映著月光的時候,亭台軒榭,樹林花影灑在湖面上,風來再將影子吹得層層飄渺。

夜晚的節目里最精彩的是這出

蘇劇

——《十五貫·訪鼠測字》,其他的表演多少顯得有些無趣,但這一出卻讓所有人都凝神聚氣地看完了

(雖然聽不懂方言在講什麼,但是兩位演員,特別是稍微年長的那一位,表現的能力實在是太強啦)

今天是出行基本上全靠腿的一天。

特別是入了夜之後,從網師園沿著平江路走回去的那一段,日落之後氣溫變得舒服多了,走在水邊,不時還有微風從水面上刮過來。戴上耳機聽著喜歡的曲子隨即便與世隔絕,好幾個兩公里在腳下也變得不怎麼遠了。

大概是因為蘇州真的太熱了,每天都挺累的,三天下來黑了也瘦了,五斤。嘛,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2018 / 06 / 26

________

[ 最熱一天 ]

早上特地起特別早,七點半的時候便入了

拙政園

我去哪裡都首要偏好「人少」這一因素,肯定是對沒什麼人知道的地方更為偏愛,如果是不可錯過的一些地方,則選擇最早或者最晚這樣的極端時間點。

尤其是園林,原是私人住所,古人建造其本是為了求一幽靜之地來獨處,如若宅院中人一多,美感和想要沉浸的心情就都盡失了。

(其實根本還是因為我私心覺得人多太吵啦!)

入園的時候看到了記錄牌上寫著實時流量是50多人,就這樣在清晨得以享用了一個不足百人的拙政園。

「見山樓高敞,可將中園美景盡收眼底。春季滿園新翠,奼紫嫣紅;夏日薰風徐來,荷香陣陣;秋天池畔蘆荻迎風,寒意蕭瑟;冬時滿屋暖陽,雪景宜人」

沒有太多人的園林真是舒服又好看。發現我還真的挺喜歡給窗照相的,在園林里聽完講解看膩了之後一大樂趣,便是去四處尋找對稱的漏窗。

蘇州博物館

在拙政園的邊上,從拙政園出來便去排隊入館了。蘇州博物館是真的十分值得一去的地方,貝聿銘先生設計的融合了江南文化與現代語言的建築外觀本身就是一件賞心悅目的藝術品,宛若一座小園林的博物館,氣質儒雅,錯落有致。

館內的藏品件件亦是精緻巧趣。既不趕時間又貪戀室內的冷氣,不如也順便將展品連同介紹好好地觀一遍。

 

瓷器展廳是我最喜之一,私心最喜歡這隻啦,盯著看了好久好久> <

中午的目的地是

蘇州大學

,從蘇博出來之後又慢悠悠地散步去了蘇大。其實昨日就想去蘇州大學的,被攔在門外,差點就要將這個地方從計劃中拿走了。

嘛,這裡有一段特別有愛的小插曲,頭天晚上微博上有姑娘問我,怎麼沒去成蘇大,我解釋是外人不準進入的原因,便有幾個特別善良的蘇大學妹說要領我進校。中午帶我進校園的姑娘下午還有考試,大夏天正午十一點她出現在我的面前的時候,我真的超感動到不行QAQ

(感覺這樣說會破壞整篇遊記比較正經又嚴肅的風格,但是小胡每次回想到這件事的時候真的覺得超級感動哇,晚上看到大家給我回復說要帶我進來的時候,我真的一個人激動地在床上又蹦又跳的,大家怎麼都這麼善良溫柔呀嗚嗚嗚,對我真的太好啦太好啦我要加倍加倍愛你們!)

蘇州大學實在是太漂亮了,想著,得以進入校園裡一睹真容的我,實在是太幸運啦。從南門走到北門的路上一直忍不住地按快門,想要將這些好看的景都好好地拍下來才不辜負說要帶我進來的朋友們。

 

之後才知道原來這兒叫做「情人坡」,還真的在上邊拍到了特別可愛的情人吶~

中午的一餐,是極為隆重的一餐。

來到這邊之後實在是因為天氣熱,人的胃口變小了,一日三餐硬生生縮減成了一天一餐

(想來我之前做的一大堆餐廳點心的攻略,可真的是虧死我了)

。於是因為只有一次珍貴機會,這一頓便獻給了同樣珍貴的

三蝦面

三蝦面吶,一年裡只出現一兩個月的三蝦面吶,許多人慕名而來專為這碗面中珍寶,這次可正好被我趕上啦。懷著超期待的心情一路小跑至這家口碑最好的位於文化宮的

「裕興記」

,雖說這是分店開滿蘇州的老牌餐廳,但這家由老闆親自坐鎮的總店還是不可匹敵的。

端上來的三蝦面,起初是面與蝦分離的,面泡在熬好的高湯中,而三蝦,即蝦仁、蝦籽和蝦黃,則整整齊齊滿滿當當地擱在另一個碟子里。

標準的吃法是先將麵條拌開,老字號餐廳會在一開始將麵湯的量控制得很好,拌出來的面不緊也不坨,接著再將三蝦倒進碗里攪開。一口下去,同時體驗到晶瑩剔透的蝦仁,味道鮮美的蝦黃和散布在麵條上的蝦籽,落到胃裡的可是人間美味呀。

(大概是因為我拿著相機,還體驗了一把老闆親自給拌面的待遇。「小妹我送你個餛飩嘗嘗」,說著啪地將一隻餛飩放進我的碗里,實在是太友善啦!)

 

夏天就是要喝一杯Dirty ~

下午的時候決定還是不要挑戰高溫,便折返去睡午覺了。

傍晚的時候前往

「留園」

,其以園內建築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著名。

依舊是最後一批入園內,往裡走的時候,其他人都紛紛往外走了。自己一個人跟著地圖轉完了院子,留園小而精緻、巧奪天工,與早晨去到的拙政園的大氣輝煌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氣氛。

 

一處園子,一方月洞。將外邊的風景框住的月洞門,如同滿月一般開在牆上。

在逛下來的幾個園林中,時常有見到拿著一支筆一本本子便端坐著畫畫的老人們,一坐就是一整個下午也是常有,絲毫不受來來往往的人們紛擾。

糖粥

也是蘇州名吃之一。此前在我的選項中有兩家想要去的糖粥鋪——「潘玉麟糖粥鋪」和「篤篤篤牌糖粥」,因為前者實在是太過於考驗可遇不可求的運氣了,便直接選擇了後者。

店名的由來很是有趣,來自於老蘇州的一句民諺「篤篤篤,賣糖粥」,小販一邊挑著擔,一邊敲著梆子,發出「篤篤篤」的聲響,孩子們聽見後就知道賣糖粥的來了。

所以那個嚷嚷著一天只吃一頓飯的我還是吃了很多很多(攤手)。

2018 / 06 / 27

________

[ 總之還是有點熱 ]

在蘇州兩天,想去的地方几乎都去到了,晚上離開的列車,意味著還有一個白天的時間可以用來再好好走走。

最後一天的氣溫相較前兩日已是涼快了許多

(看了天氣預報說,我走之後便下雨了)

。也沒什麼需要趕早前往的地方了,八點自然醒之後慢悠悠地轉出門吃早飯。

湯包生煎和面都吃過了,還剩餛飩沒嘗試。

跟著導航走到吳趨坊弄堂里的

「陳記泡泡餛飩」

,點一份神奇的泡泡餛飩,這才知道原來還能有幾乎沒什麼肉的餛飩呀。好的泡泡餛飩皮薄輕盈,裡頭的餡肉雖少但卻飽滿。餛飩漂浮在麵湯之上,活像一個個泡泡。

 

原來湯圓還可以做肉餡的,也不覺違和嘛。原來還能有這麼大個頭的湯圓唷。

 

你好呀,小貓頭~

「藝圃」

是個不怎麼被大眾知曉,鬧中取靜的小園子。跟那些大園林相比,這兒更像是周邊住民的休憩之處,就連指路的標牌也這麼隨意。

雖作為我去到的最後一個園林,藝圃可是最開始便被我標記為

「必去」

的地方。兩天下來倒也說不出什麼子丑寅卯,只覺得逛著這些不盡相同的大小園林很是愜意。

 

喜歡院里的窗,有個原因便是著迷於窗後的景色。有時候,出其不意的一抹幽綠倏然出現在眼前,叫人歡喜。

咖啡廳成了當我不知道該去哪兒的時候,首選的落腳處。不知不覺中去到一個新的城市時去嘗嘗當地的咖啡廳成了習慣。

「無二咖啡」

食用了一份加餐甜點,隔壁的姐姐說借我的桌子拍照之後,將她的榴槤千層贈予我了。我,快樂又幸福地發胖。

無事的午後,又前去了誠品寫明信片,然後心滿意足地結束了旅程。回到北京之後這個傍晚坐在桌子前安安心心地寫完遊記,窗外落日將天空燒得火紅,像在蘇州那兩日見到的日暮一般。

在給朋友寫的明信片中寫了這麼一句話,「這真的是一個適合獨自前往的城市,太多街巷想要你靜心體驗了。希望有一日你能一個人來再看我看過的這些,只覺自由舒暢而非孤獨。」

極簡旅行今日優選作者

________

Janicee

攝影 / 記錄 / 生活方式

微博 & 公眾號:蝴蝶巴特

ins : janiceehuu

如果喜歡,歡迎點贊分享~

回復關鍵詞,查看「極簡旅行」

精華文章

上海 | 潮汕 | 順德 | 深圳 | 雲南 | 四川 | 重慶 | 大連 | 天津 | 福建 | 318國道 | 海南 | 香港 | 台灣


推薦閱讀:

一街兩園三堂五坊十八巷 | 蘇州泰禾姑蘇院子
人間天堂有幾許?蘇州綠城桃花源
董橋筆下的蘇州人
視覺 |探索神秘的三夾層-蘇州芭蕾舞團日常

TAG:蘇州 | 天氣 | 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