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光泉法師:佛教不能「關門打坐」要揚孝於行

「在當今社會,佛教不能關起門來『念佛打坐』,還要有濟世情懷,用真誠和責任弘揚『孝道親情』。」8月26日,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杭州靈隱寺方丈光泉法師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孝文化受到衝擊的當下,中國佛教界有責任傳承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讓「慈孝土壤」流芳滴蜜,讓「慈孝種子」落地生根。

8月26日,2018第四屆中華慈孝文化節在浙江杭州開幕。此次活動由中國新聞社、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辦,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承辦,浙江中華文化學院、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協辦,中華文化學院、中國新聞周刊、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杭州市文明辦、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杭州雲林公益基金會、杭州市宗教研究會等支持。 

慈孝不僅是中華民族經久不衰、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更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佛教安居解夏的佛歡喜日,也是中國民間紀念孝親感恩的盂蘭盆節。在光泉法師看來,「慈孝」文化就是當代佛教應輸出的價值觀之一。

「佛教也注重提倡孝道。比如,佛教迴向偈中有『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四重恩指『父母恩』『師長恩』『國土恩』『眾生恩』。千百年來,佛教始終面向社會傳播孝道文化,營造孝親敬老的社會氛圍。」光泉法師說。

 

在呼籲孝道回歸上,靈隱寺從2013年便有了有益探索。從2013年盂蘭盆節前夕,靈隱寺就邀請親人與僧人團聚行孝道,首創中國宗教界孝親感恩新形式。「靈隱寺聯合多家單位舉辦中華慈孝文化節的初衷,正是希望通過活動的影響力,向社會傳遞慈孝文化。」

隨著時代發展變遷,慈孝文化亦逐漸面臨「迷失」窘境。光泉法師坦言,隨著中國社會進入快速轉型期,人們對於傳統孝道的理解發生改變,甚至出現了「孝」被淡漠、無視的現狀。在此情況下,佛教界不能再僅僅遵照傳統模式去推廣孝道,應該通過現代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孝道,使慈孝理念內化於心、利於行,使其具有更強大的文化「滲透力」。

光泉法師舉例道:「比如在中華慈孝文化節中,我們採用視頻方式記錄中華慈孝人物的事迹,講好慈孝『新故事』;在中華慈孝感恩音樂會中,我們邀請藝術家登場,以歌聲與舞蹈的鮮活表現力,喚醒更多人對於慈孝的關注。」除了喚起民眾的拳拳孝心,此類活動亦將眼光投向了海內外的炎黃子孫。

「慈孝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最大公約數』。」光泉法師認為,孝文化是全球華人最具認同感的傳統美德,不斷挖掘「孝」字內涵,弘揚崇德向善的風尚,可增進海內外華人的血脈情深和文化認同,進而在全球華人圈掀起一股「慈孝風」。

轉載自中新社


編輯:

慧容

美編:璐希

責編:

妙蓮


推薦閱讀:

大安法師開示念佛方法
沙彌律儀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六集)
大安法師:以何心稱念觀音菩薩可得感應

TAG:佛教 | 打坐 | 法師 |